孫權為何要逼死陸遜?

2020-12-20 小馬嘮家常

我們都知道陸遜的家族和江東的舊主孫策是世仇,但是後續陸遜卻成為了孫策的女婿,成為了周瑜,呂蒙之後,孫吳的另一位主帥,他在主帥的時候備受吳主孫權的信任,後來當丞相的時候,卻被孫權活活逼死,他的兒子成為了東吳保家衛國的主帥,孫子成為了西晉王朝時期的一代文人,三代人都是時代中的英雄豪傑。

那麼為什麼孫權要逼死陸遜呢?下面筆者將結合歷史闡述分析這個問題。第一,陸遜初露鋒芒,展風採!成為比肩周瑜,呂蒙的孫吳軍政界的宰輔之臣。陸遜因為曾祖父陸康與江東舊主孫策雙方曾有過對陣,這就使得陸家與孫家有世仇的關係,因此,陸遜不願意為東吳孫家而戰,這個時候,東吳的新主孫權向陸遜伸出了橄欖枝,並且對於先前的事情,表示了歉意,還將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緩和了雙方的關係,陸遜感受到了孫權的誠意,開始為孫權效力,就這樣世仇成為了親人。

陸遜剛一進入到孫吳的軍政界,就開始展現自己的用兵天賦,他先是助攻呂蒙,攻殺關羽佔領荊州,完成了周瑜的夙願。

並在後續的夷陵之戰上,擊敗了蜀漢的主力,對蜀漢後主劉備給予了沉重的打擊,使得孫吳的西面的威脅從此消失,孫權就趁勢建國稱王,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後續,陸遜在石亭之戰上,擊敗了曹魏的大將曹休,瓦解了中國北方的威脅,使得東吳朝堂更加穩固,而我們縱觀東吳的文臣武將中,沒有一人能夠達到陸遜的高度!

第二,陸遜出任丞相,遭受到孫權的高壓逼迫,悲憤而死!陸遜與孫權之間君臣關係出現裂痕是從遼東事件開始的,陸遜作為首席重臣,多次勸解吳主孫權不可與遼東的公孫淵走得太近,以免被利用,但是孫權並不聽,依然我行我素,導致後續出現了政務被動事件,這讓孫權作為君主臉面掛不住。

這件遼東事件,給孫權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創傷,使得他顏面掃地,失去了尊嚴,為了挽回尊嚴和臉面,他採取了非常極端的方式,搞特務政治,開始監視,壓制東吳的臣子們,而作為首席重臣的陸遜,則成為了首個被開刀的對象,吳主孫權經常找一些莫須有的報告,對陸遜進行責備追問,弄得陸遜非常被動,而孫權對於這樣的行為,卻是非常樂此不疲的。

而陸遜的政治上遭受的打擊並沒有停止,反而是變本加厲!陸遜後來介入到了二宮構真,並且參與到了東吳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的皇位之戰裡,這使得孫權高度警覺了起來,他認為陸遜拉幫結派,有所圖謀,孫權認為這件事情已經上升到了君臣之間的權力之爭。

他就開始向陸遜發難,給予嚴厲的打擊和制約,孫權不斷從內宮中派出特使,用種種莫須有的問題,嚴厲責備追問陸遜,使得體弱多病的陸遜,無法承受極度的憤怒怨屈,因而鬱鬱而終,而這還沒有結束,孫權還命令特使清理陸遜的家產,搜查證據,結果是一無所獲,這使得陸遜屬於一個含冤而死。

而陸遜的含冤而死,給東吳後續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這是孫吳建國之後的一個歷史轉折點,先前的孫吳處於一個上升的態勢,但是出了陸遜喊冤而死的事件之後,孫吳的政局急轉直下,東吳的朝堂之上,開始出現皇帝殺臣子,臣子廢除君王,大臣混戰,這是一場為了權力的廝殺,這些廝殺使得東吳漸漸開始走下坡路了!

相關焦點

  • 陸遜是東吳的社稷之臣,為何會被孫權逼死,孫權為什麼要殺陸遜
    陸遜是東吳政權中期的社稷之臣,在夷陵之戰中陸遜以名不見經傳擊敗了身經百戰的梟雄劉備,在石亭之戰中擊敗了曹魏名將曹休,成為東吳建立政權時擔當頂梁柱的重臣,卻在被孫權任命為丞相後逼死,孫權為什麼要對社稷之臣下手?
  • 孫權和陸遜曾經是賢君名臣,為什麼孫權後來逼死了陸遜?
    可到了晚年,他卻是硬生生被自己的主公孫權逼死的,十分悽慘,那麼,孫權為何要逼死陸遜呢?其實,陸遜與孫權的關係可以說是相當好的,陸遜剛剛嶄露頭角,孫權就「以兄策女配遜。」當呂蒙為了襲取荊州,稱病會建業養傷時,孫權詢問他誰可以代替他處理事務,呂蒙回答:「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復是過。
  • 直到臨死陸遜才想明白,為何孫權一定要逼死他
    孫權和陸遜,早年的關係非常好。兩人相知相得數十年,同心協力打贏夷陵大戰,留下了許多君臣配合默契的佳話逸事。然而到了孫權的晚年,陸遜卻最終以悲劇收場。由於孫權不同意陸遜的意見,二人之間出現了許多爭議,陸遜被孫權多次指責,氣鬱而死。可以說,是孫權親自逼死了陸遜。孫權一直都特別的看重陸遜,為何要這麼做?
  • 陸遜殺掉關羽,擊退劉備,是大功臣,孫權卻為何一定要逼死他?
    陸遜,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出生於一個江東世家大族。 陸遜早年喪父,因博覽群書而聞名,被孫權召為幕僚,又因治理旱災有功,深受孫權賞識,將自己的兄長孫策之女許配給陸遜。
  • 孫權為何卸磨殺驢,一定要逼死陸遜?因為他犯了帝王的忌諱
    孫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弟弟孫權,東吳在他的操持下發展得十分不錯,成為了能夠跟曹魏蜀漢抗爭的國家之一,孫權身邊的人扶持必不可少,但為什麼要殺東吳的肱骨之臣陸遜呢?孫權和陸遜的關係由好轉壞孫堅跟孫策父子兩代人經過努力最終打下了江東地盤,但他們作為外來者必須要跟江東本地集團打好關係得到他們的支持,陸遜屬於四大豪族顧陸朱張之一,所以之後孫權才會把自己二帝侄女也就是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利用聯姻拉攏捆綁大臣。
  • 孫權為何晚年對陸遜如此殘忍?原因有三!第三個原因讓孫權必殺之
    為東吳北拒曹魏,西敗劉備,陸遜理應成為孫權手下最受信任的股肱之臣!可是為何在孫權晚年的時候,突然對陸遜如此殘忍,硬生生地將其逼死?其實原因有三!第一點原因:功高震主!而孫權子嗣眾多,當時孫和被立為太子,而孫霸則在群臣中很有威望,一番暗流激湧的儲位之爭中,身為太子的孫和居然被孫權給廢了!陸遜當即就上書,直言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書三四上,及求詣都,欲口論適庶之分,以匡得失。"孫權當時會怎麼想?
  • 孫權為何一定要殺了陸遜?只因他身上的四個身份?
    那年袁術缺糧草,就去江東找陸康要糧,這個陸康是江東本地的四大豪族之一,也是陸遜親爺爺的兄弟。陸康覺得袁術是叛逆之輩,一直不給糧草,袁術大怒,發兵攻打之,他所盤區的將軍就是孫策。孫策和陸康之間的這場大戰繼續了兩年之久,最後陸康被擊敗,陸氏一百多口死了一半,真的很悽涼……這段陳年的深仇橫亙在孫權和陸遜之間,讓他們一直有隔閡,沒辦法成為真正彼此信賴的君臣。比如在當年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請求讓陸遜替代自己的位置,可是孫權遲遲沒有答應,呂蒙心裡就明白了。
  • 陸遜為何會被殺?身上的這些因素,讓孫權只有殺了他才行
    在陳壽看來,孫權和歷史上的勾踐有點像。吳國的大都督陸遜就被孫權所殺,他的死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孫權有意為之呢? 陸遜被孫權殺死是有一定原因的。陸遜身上的這些因素讓孫權殺死他才行。到底陸遜做了什麼讓孫權對他起殺心呢?第一,江東士族之首。孫權家族是後來到江東的。
  • 陸遜迎娶孫策之女,陸遜背後的大族與孫權之間的權力遊戲
    吳郡是孫策老家,也是陸遜的老家,為了家族整體利益,陸康年少的兒子陸績跑去給孫策當謀士。稍稍年長的陸遜雖然主持家族事務,卻反而沒有得到一官半職。顯然,年少的陸績是孫策裝點門面的活廣告,陸遜則受到提防。孫策死後孫權繼位,面對內憂外患,為了拉攏包括陸家在內的本地大族,開始大批招攬人才,陸遜得以為孫權做幕僚。
  • 陸遜火燒劉備七百裡連營,周瑜後一大功臣,為何孫權容不下他
    周瑜死後,陸遜接任東吳大都督。破關羽奪荊州,夷陵火燒劉備,解除東吳危機。對東吳有如此大功的陸遜,怎麼會被孫權給逼死。 孫權最初對陸遜頗為中意,還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陸遜。建安二十四年,呂蒙和孫權計劃奪取荊州,孫權命陸遜在陸口指揮三軍。
  • 真的是孫權殺了孫策嗎?
    而這時還是亂世,擁有這樣地位的孫紹一族,就等同於有了同樣爭奪皇位繼承權的資格,這是孫權絕對不允許見到的。另外在歷史上,孫權其實也算不上一個好人,至少相比孫策,他要差了不少。在孫策死後,他就冷落了周瑜。孫策當時還有四個弟弟,除了孫權之外,還有孫翊、孫匡、孫朗,孫策死時,孫權已經18歲,孫匡和孫朗年紀尚小,而孫翊已有16歲,在當時,16歲已屬成年,那麼孫策為何不考慮孫翊呢?
  • 陸遜夷陵之戰打敗劉備,為何最後孫權卻又向劉備求和?
    作為勝利方的孫權本應該高高在上,可事實總是跌破人們的眼睛,勝利方的孫權居然像劉備求和。沒錯,這就好比一個人將你打了個半死,然後和你說求求你,咱倆和解吧。可以說孫權的這個決定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三國形勢卻會發現孫權不愧是一位傑出的領袖。大家都知道,劉備討伐東吳的原因是關羽不可一世單挑曹魏,東吳不僅不幫忙還背地裡捅了一刀。
  • 孫權為什麼寧願犧牲國家利益,也要殺了陸遜,其實只怪他姓陸
    203年,就是孫策死後,其弟孫權成為了東吳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而在這個階段孫權開始大肆招攬有識之士。而二十歲的陸遜也就在這個時候,加入到了孫權的帳下,成為其幕僚之一。在任期間,陸遜主要以文職工作為主,開展對內地建設,其中一次賑災的表現,令他在人民心中有了很高的地位。
  • 夷陵之戰,劉備為何敗給了東吳陸遜?
    劉備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打著為好兄弟關羽復仇的旗幟,率軍東徵東吳孫權。關於劉備為何要發動這次對東吳的戰役,很多人都認為就像蜀漢打出的旗號是為關羽報仇那樣,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方面,或者說是出兵的一個藉口而已。真正的原因則在於,東吳孫權奪走荊州,使得蜀漢不得不考慮拓展戰略空間,奪回荊州才是劉備不顧群臣反對,發動這次戰役的真正目的所在。
  • 東吳四大都督三個是非正常死亡,跟孫權有關嗎,二人無關一人有關
    周瑜在南郡之戰中了箭傷,古代沒有抗生素,一個小傷口就可能要了命,但一個小小的箭傷,對於參與戰爭的人來說,都不會放在心上,周瑜也是如此,結果沒有想到的是傷口感染了,當時沒有抗生素,只能等死了,再加上感染是需要一點時間的,所以周瑜就突然去世了。
  • 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是因為老糊塗了嗎?或是有深層次原因在裡面
    其實在三國君主當中,性格最複雜的一位要屬曹操,畢竟曹老闆需要面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是最多的,所以他必須要有不同的面孔來對待不同的人。可是除了曹老闆以外,還有一位君主,到了晚年的時候,變化也是非常嚇人的,這位君主就是孫權。
  • 劉備退到白帝城後已經一敗塗地,孫權為何在這個時候選擇求和
    劉備退到白帝城後已經一敗塗地,孫權為何在這個時候選擇求和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由劉備以為關羽復仇為緣由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戰役,目的是揮兵東徵一舉殲滅東吳孫權,但始料不及的是東吳沒被滅反而自己卻慘敗沙場,損失巨大,所帶領的大軍幾乎都喪生在這場戰役中,
  • 三國風起雲湧,曹操劉備成人傑,孫權卻是過客
    其實,孫權之所以落入這般局面,是因孫權在東吳內部都沒整明白,所謂的東吳基業,都是靠著孫堅孫策白手起家打下的基礎,而孫權對外沒有尺寸之功,對內沒有威望,比如,孫家在東吳只是一個外族,江東地方宗族是迫不得已俯首稱臣。
  • 孫策難道是害怕孫權什麼嗎?那麼,為什麼他死前要將國家交給孫權
    但是,歷史上有一個人十分奇怪,那便是孫策,他臨終之前將大權交由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獨子孫紹。那麼,他為何會如此作為呢?下面便是其相關分析:首先,其子孫紹過於年幼,難擔大任。當時,雖然孫氏一族已經兵強馬壯,盤踞江東一帶,稱王稱霸。
  • 孫權都把司馬懿熬死了,為何還沒一統三國?諸葛亮一句話就說透了
    可問題是,先是諸葛亮星落五丈原,十七年後更狠的司馬懿也死了,可反觀孫權卻還活著呢,非但沒能稱霸天下,反而把還把他自己的吳國,給折騰得雞飛狗跳,差點斷氣。顯然許多人說的,「人要能熬,熬到最後就是牛逼」,在孫權這是行不通的。他都比司馬懿能熬。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孫權的這種尷尬和窘境?莫非曹操和劉備都說錯了?這個問題,在筆者看來,其實原因就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