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為什麼用來指小人

2021-03-02 語文教學與考試

在《出師表》的教學中,教師們會要求學生把「開張聖聽」「內外不能異法」「親賢臣遠小人」等重要的觀點用精煉的詞語概括出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概括成「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等,其中「佞」是現代漢語中的非常用字,學生無論是字形的掌握還是字音的判斷,都不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經常會把右上角的「二」寫成「王」或者「工」。那麼為什麼要用「佞」來概括「小人」?二者有什麼關係嗎?


佞,是一個從女,仁聲的形聲字。女部,有很多貶義色彩非常強烈的字,如奸、嫉、妒、婪等,有一些在造字之初並沒有貶義,但是在用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強烈的貶義色彩。在造字之初,如《說文解字》所言,「佞,巧諂高材也」,《經典釋文》「口才曰佞」。可見,「佞」最初是指有口才,能說會道。有個謙辭叫「不佞」,如《左傳·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在魯迅先生的《書信集·致章廷謙》中也有言:「該堂將我住址寫下,而至今不將書目寄來,可見嘴之不實,因此不佞對之頗有惡感。」


然而,能說會道的人,在儒家看來,並非好事,儒家重行輕言,口才好是要讓位於木訥重行的,《論語·公冶長》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可見,在孔子看來,伶牙俐齒之人,是利口之人,是覆家邦的危險之人,仁與佞在儒家的文獻中幾乎是一組對立的概念。


一方面是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佞」的地位每況愈下;另一方面,如果「佞」的對象是上級、君主,那就近於諂了。在文獻中,「佞」比「諂」更機智、更高明,給被逢迎者找到似是而非的藉口,使被諂媚者能夠心安理得,達到「佞言似忠」的境界,所以許慎說「佞」是「巧諂高才」。


在《三國志》中,後主劉禪身邊從來不乏這樣的佞人,如清代學者丘維屏所說:「武侯在國,目睹後主聽用嬖暱小人,或難於進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師時叮嚀痛切言之,明白剴切中,百轉千回,盡去《離騷》幽隱詭幻之跡而得其情。」諸葛亮為此憂心忡忡,在《出師表》中再三叮嚀、囑咐、勸誡後主要親賢遠佞,佞為何是小人,學生不清楚,如果能夠加以解釋,並跟上下文和寫作背景進行串聯,使概括出來的小標題能夠真正統領閱讀,深化認識,效果也許能好一些。

歡迎關注大語文

微信搜索:great-yw 或點擊右上角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查看公眾帳號」輸入大語文——點擊「關注」或掃描以下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有格調之佞、高雅之佞,是為「格佞」
    鄭鮮之一貫與劉裕相辯難,本不得為佞,則這裡破除的顯然不是鮮之之佞。劉裕非不知他人「多見寬容」,這一層也無需鮮之來揭破。再試想,鄭鮮之出,他人便不再曲為遜讓乎?甚或效尤,紛紛使劉裕詞窮乎?往古來今,塵中絕無此事,絕無此理。那這裡破除、擱止了誰的媚諛? 如要表彰鮮之不佞,何以要用一個「格」字?
  • 「小人」為什麼「常戚戚」?
    他們又共同提出,「為什麼要稱『常戚戚』為『小人』呢?」以此為他們的論據。我現再回答如下:凡對中國歷史、文化稍有了解,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期的人,一定知道所謂「小人」,一般指子女、學生、老百姓;而「大人」則指父母、老師、官員.。小人最顯著的特點是不能自立,沒有大人的呵護、支持、幫助,小人無法生存、成長、發展。
  • 命理上犯小人怎麼辦?教你幾種方法是可以用來防小人.
    其實要防小人也不難,只要先調整自己的心態,能做到謹守正道、不為物轉、凡事忍讓、謙衝致和的話,小人自然無法接近你。同時命理上有不少小方法是可以用來防小人的,你不妨試試看:要避麻煩、防小人,首先要留意屋子缺角疑問。
  • 「臧倉小人」:真有臧倉其人,後世多指哪一類小人呢?
    01引子小人,多指那些道德上有缺陷的人,平時用得較多的來形容小人的詞語有,歪門邪道,卑鄙小人,邪惡小人,人面獸心等為什麼呢?平時魯平公出門,事先會通知臧倉,備車,並告訴地址。這次沒有告訴臧倉要到哪裡去,所以臧倉就順口請示問到:「大王這是到哪裡去呢?」魯平公回覆說:「今天去見見孟子」。此時,是否感到魯平公有意不讓下屬知道他要去見孟子?或許吧。臧倉史料記載不多,只知道他是魯平公比較信任,比較喜歡的一名下屬。當然,臧倉與孟子之間的交集也沒多少記載。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裡仁篇》,楊伯峻先生在他的《論語譯註》中解釋道:「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這個解釋僅從字面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更深層次地理解就不那麼準確了,道德和鄉土,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是不能類比的。
  • 女子與小人難養
    蔣沛昌認為指的是「女孩子,女娃兒,女兒,青年未婚女性」。(蔣沛昌《論語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9,第452頁。)廖小鴻<「女子」—「小人」辨>一文則說「『子』是指女子,那麼『子』前面再加『女』,『女子』一詞就應當譯為『女女子』。什麼是『女女子』呢?『女女子』就是『女中小人』。」(《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3年第4期。)
  • 鬼眼看社會|小人為什麼混得開?會說這五種話,你也混得開
    小人的種類也有很多,有的還是有真本事的,比如奸相蔡京,寫得一手的好文章、好書法,再比如上期講到的秦相李斯,「書同文、車同軌」,政治韜略也非常人能比。今天閒話要說的是另外一種。這類小人,沒有一丁點本事,出門在外,全靠兩張嘴皮子,只要給他開口講話的機會,他就能「戰無不勝」:巴結領導,他成為領導身邊紅人,提拔最快;網羅有本事的朋友,他能快速取得信任,讓朋友心甘情願為其所用;結交權貴,他一場酒下來就能得到鼎力支持。他正眼都不看你一眼,你會認為他是個小人,可他一旦想結交你,幾個回合下來,你就會得到「他很善解人意」這樣的結論,很快引為摯友。
  • 《論語》人生講堂:為什麼要親君子,遠小人
    天地間有陽必有陰,人世間有君子必有小人。君子和小人,在《論語》裡最初指的「君子」「小人」只是貴族與平民的階級含義區分,並不存在道德含義。當然,隨著歷史發展後人的解讀,漸漸地「君子」「小人」已經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道德得當與否。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被誤解,了解後半句,就不用來貶義女人了
    其中有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當時,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再後來的生活當中,這句話居然被拿來多次含沙射影當時的女子。不知道從何年何月開始。這句話就被用來形容那些難以相處,處事刁鑽的女人。甚至把他們跟小人相提並論,可以想見當時這句話被誤解之後,對女人的偏見有多麼大。但是孔子這麼說的最初意思並不是這樣。
  • 《simmiland》為什麼小人經常餓死 小人餓死原因及解決辦法
    導 讀 simmiland小人總是餓死怎麼辦?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現實中常有這樣一幕:男生和女生吵架,然後男孩子往往比較吃虧,吵不過女生,那這個時候,男孩子就會無奈地說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把女人和小人劃上等號,女生聽了,當然更加生氣,因為不管哪個女孩子聽了這句話,都會很生氣。
  • 古人言「近君子遠小人」,君子好理解,小人是在指什麼人?
    古人常言「近君子遠小人」,其實這句話是出自臥龍先生的《出師表》,意思是說,希望我們能夠多接觸君子這樣的人物而遠離小人。君子是何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寬宏大量,光明磊落,行事坦蕩蕩,而小人所包含的類型則是太多了,心胸狹隘,善爭好妒等等。
  • 李牧之死:為什麼英雄都死於小人之手?
    因為,生於世間,在利益紛爭之中,誰還不得遭遇一些小人呢?只是,為什麼英雄都死於小人之手呢?真的只是小人太壞嗎?不見得。這種情況也可以用來解釋分封制的弊端。因此,對於給以資源分配的人來講,他也希望能有一個外力來打破這種分配格局,重新洗牌,會更有利於自己的掌控權和分配權。可能你已經明白了,李牧之死,絕非死於郭開之流,而是死於自身的權重比。
  • 【以史為鑑】第四期:裴矩佞於隋而諍於唐
    本期【以史為鑑】將為你講述裴矩佞於隋而諍於唐的故事。古人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尖銳批評,逆耳之言,越是有含金量的話,可能越難以被接受,能聽進去需要胸襟,能講出來需要膽量。但歷史與現實都告訴我們,說真話的「指揮棒」握在聽真話者手裡。
  • 「正人君子」和「卑鄙小人」用英語怎麼說?
    還有一個詞petty,意思是「瑣碎的;小氣的;小規模的」也可以用來描述「小人」,曾經有一句「小人驕而不泰」就翻譯成the petty is arrogant without being at ease。了解了一些對於「小人」的翻譯,那麼「君子」又該如何翻譯呢?
  • 為什麼要近君子、遠小人?
    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貴族與平民,沒有道德含義。《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那麼,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呢?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
  • 識人術:熟記老祖宗的12字箴言,教你輕鬆識別小人和君子!
    我們若能熟記老祖宗的這12字箴言,便可通過一個人的言語來辨別其品性,繼而輕鬆識別他是小人還是君子!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讒言巧,釋義:挑撥的話說得很巧。很顯然,小人喜歡進挑撥離間的讒言,而且這種讒言說得很巧妙,讓聽著難辨真假。
  • 工作中背後有小人,領導也和小人關係好,故意整你的話該怎麼辦?
    工作中背後有小人,領導也和小人關係好,故意整自己,問該怎麼辦?職場小人,是每個職場人都無法迴避的話題,他們人格卑鄙,損人利己,動不動就拍馬屁,挑撥離間、造謠生事、結仇記恨、落井下石。面對來自小人的迫害,我們該怎麼辦?
  • 如何防小人!
    「小人」確實是社會的一大毒瘤,如果與小人的關係沒處理好,一個人的一生絕無成功和快樂可言。可見不懂得如何對付小人也是人生的一塊短板。  生活中到處都有小人,即使是教育界那種強調道德的地方也不例外。通常,很難說清什麼是小人,這個「小」既不是指年齡,也不是指長得大小。小人和小人物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