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這份告知請您收好

2021-01-08 瀟湘晨報

「民告官」

這份告知請您收好

↓↓↓

有些地方不明白?

我們舉例說明

案例回顧

2018年4月19日,某市場監督管理局接舉報獲知轄區內某公司在辦理公司登記時存在提交虛假材料和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行為。該市場監管局立案後,經調查詢問等程序,充分保障了行政相對人的陳述申辯權後,於2018年9月30日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責令該公司在30日內辦理變更登記、改正違法行為,並處罰款50000元。

該市場監管局分別將《行政處罰決定書》以及《行政處罰決定履行催告書》張貼於該公司設立登記時所登記的住所地,但送達照片上未載明張貼時間,行政機關也未提交其他證據材料證明張貼日期。

2018年11月23日,市場監管局在單位公告欄、該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服務監管平臺以及區人民政府網站行政處罰公示欄公告公示了《行政處罰決定書》。

2019年7月11日,市場監管局在區人民政府網站動態通知公告欄公告公示了《行政處罰決定履行催告書》。

2019 年10月10日,市場監管局向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住址郵寄了《行政處罰決定書》以及《行政處罰決定履行催告書》,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於2019年10月15日籤收。

該市場監管局以其在網站上公告公示行政文書的日期作為公告送達行政文書的日期,並於2019年10月23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行政處罰決定書》。

裁判結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至第九十二條的規定,受送達人是法人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該法人負責收件的人籤收;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籤收;受送達人已經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籤收。因受送達人或者其他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受文書而採取留置送達方式送達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籤名或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另可在經受送達人同意的情況下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方可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本案中

↓↓↓

第一,經人民法院核實,該市場監管局載明於卷宗內的行政相對人的法定代表人的電話尚在使用中,且能夠聯繫到法定代表人本人,該市場監管局陳述稱行政相對人下落不明不具備事實依據;

第二,該市場監管局在不確定行政相對人是否還在原登記經營場所經營的情況下,採取拍照方式留置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以及《行政處罰決定履行催告書》,均未載明留置送達日期,且卷宗材料顯示行政相對人自2017年7月30日起就未在該經營場所開展經營活動,該市場監管局留置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以及《行政處罰決定履行催告書》的方式不符合法律規定,依法不應以此認定其已經向行政相對人留置送達了相關行政文書;

第三,該市場監管局在明知行政相對人法定代表人住址、但未向該住址郵寄送達相關行政文書的情況下,直接採用公告送達方式向行政相對人送達相關行政文書,不符合公告送達的相關法律規定,不能以此認定行政文書已經依法送達;

第四,該市場監管局採用郵寄方式向行政相對人法定代表人的住址郵寄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郵寄回執載明為本人籤收,籤收日期為2019年10月15日,該籤收日期已經經人民法院向行政相對人核實屬實。

綜上,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依法認定2019年10月15日為該市場監督管理局向行政相對人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日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第九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九十七條的規定,只有在行政相對人自2019年10月15日籤收《行政處罰決定書》後,未在法定期限內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情況下,不具備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才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且在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催告行政相對人履行義務。

因此,該市場監管局於2019年10月23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行政處罰決定書》時,該《行政處罰決定書》尚未對被申請人產生羈束力,行政機關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該《行政處罰決定書》不符合法律規定,且可能損害行政相對人依法享有的救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當裁定不準予執行。

綜上所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一百六十條、第一百六十一條之規定,裁定不準予執行該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的案涉《行政處罰決定書》。

疑問解答

1

問:

人民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是不是就是審理「民告官」案件?

答:

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主要分為行政訴訟案件以及非訴訟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案件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民告官」類型案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以行政機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件;而非訴訟行政案件則是指不具備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作為申請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作出的行政決定的案件。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二條【訴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九十七條【非訴執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在法定期限內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2

問:

人民法院從哪些方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和非訴訟行政案件?

答: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不論是行政訴訟案件,還是非訴訟行政案件,均應當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全面、客觀的審查。

人民法院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判斷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1.行政機關是否具備作出該行政行為的主體資格。

「對於行政機關而言,法無授權不可為」,行政機關是否具備作出相應行政行為的職權,需要看有無法律、法規、規章等行政法律規範的授權,還需要看行政機關是否是在法定授權範圍內作出的行政行為,有無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等情形的存在。

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的治安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第九十一條規定:「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因此,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具備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的職權,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人,公安機關有權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其中,公安派出所有權作出處罰種類為警告和五百元以下的罰款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2.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

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以證據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行政機關是否有確鑿充分的證據證明案涉行政行為所認定事實的存在,是判斷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是否具備事實依據以及所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的關鍵。

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七條列舉性規定了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材料,若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事實依據僅為該規定內的證據材料,則案涉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事實缺乏有效證據證明。

3.行政機關是否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行為。

法定程序即行政法律規範對行政行為的方式、順序、期限等程序性事項作出的規定。行政行為程序的是否合法是行政機關是否依法行政的判斷標準之一。

例:本文開篇所選案例就涉及行政機關未按照法定程序送達相關行政文書,導致行政機關因程序違法而需承擔相應不利後果的情形。

4.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等是否正確。

在認定事實清楚的前提下,行政機關作出或者不作出相應的行政行為均應當具備相應的法律依據,且應當正確理解適用相關行政法律規範的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和幅度依法享有一定自由裁量權的案件中,人民法院還會結合案件事實考量行政行為裁量是否存在明顯不當的情形。

例:在因第三人侵權導致工傷這一類案件中,在工傷保險相關行政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等對工傷保險待遇的核付標準和種類已有明確規定的前提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仍然依照其他行政法律規範採用「補足」的方式核付工傷保險待遇即屬適用法律錯誤的情形。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六條【合法性審查原則】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相關規定

第一百六十條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行政行為的案件後,應當在七日內由行政審判庭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準予執行的裁定。

人民法院在作出裁定前發現行政行為明顯違法並損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的,應當聽取被執行人和行政機關的意見,並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是否準予執行的裁定。

需要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的,由本院負責強制執行非訴行政行為的機構執行。

第一百六十一條 被申請執行的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準予執行:

(一)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

(二)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

(三)明顯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

(四)其他明顯違法並損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的情形。

行政機關對不準予執行的裁定有異議,在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複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裁定。

溫馨提示

非訴訟行政案件因其特殊性,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的過程中,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方式主要是書面審查,人民法院經審查後認為行政行為合法,就會依法裁定準予執行此合法的行政行為,人民法院也會依法向被申請執行人(即行政相對人)送達相應的《行政裁定書》。此情況下,被申請執行人若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裁定書》,只能依法申請再審。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行政訴訟:「民告官」到底有多難?
    最近客串一下,做了一起行政案件,感覺「民告官」與刑事辯護相比,並不輕鬆。▌案情:央視法治頻道記者小張,在家附近的「植物養發店」染髮,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映,臟器衰竭,經三甲醫院搶救險象環生,最終確診為染髮性蕁麻疹。
  • 「民告官」中,能追加被告嗎?
    行政訴訟,是「民告官」,起訴時肯定要確定被告,也就是行政機關。那麼,在行政訴訟中,能否追加被告呢?其實,是可以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原告所起訴的被告不適格,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變更被告;原告不同意變更的,裁定駁回起訴。
  • 加強對「民告官」原告保護
    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出臺《意見》 加強對「民告官」原告保護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3-25    [列印] [關閉]         本報北京3月24日電(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長辛尚民說。    鑑於行政訴訟雙方地位的不平等,《意見》規定,法官要加強行政訴訟過程中的釋明、引導工作,使原告知曉其訴訟權利、義務和訴訟流程。比如,法院向原告送達的訴訟通知書時,應載明原告在行政訴訟中具有行使委託代理、申請迴避、舉證和質證、上訴、申訴、申請執行等訴訟權利以及訴訟風險提示,告知原告訴訟請求不當,舉證不能、超過時效舉證等導致的不利後果。
  • 區長出庭應訴,「民告官」不再難
    像這種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民告官。民告官這種事情自古就有,但是最後能告成功的則少之又少。放到現在,這種事情最後能成功的也不多。為什麼成功的機率這麼小呢?首先民和官,兩者在身份上就有著巨大的懸殊。以至於在真正的訴訟,審判等環節很容易出現偏袒的現象。還有就是有些官身份和權力都很大,這也造成許多審判人員會有一定的顧忌。因此,這種種原因造成了民告官很難成功的事實!
  • 【熱點】請您收好這份手冊
    請市民朋友收好這份文明手冊用「文明」為我們生活的城市代言
  • 「民告官」靠譜否,希望在何方?
    民告官,這官司怎麼可能贏呢?好像正義也得屈服於邪惡,許多人也就不再相信「邪不壓正」的真理了。  但是,就在大家一次次妥協時,換來的卻也不是多數人以為的「和諧」,一起起暴力拆遷此起彼伏。」曾經是個敏感字眼,甚至與「大逆不道」齊名,但是1996年「中國民告官第一案」標誌著行政訴訟渠道將日漸通暢。
  • 徵地拆遷,民告官為什麼這麼難
    徵地拆遷的訴訟,大多數都是行政訴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民告官。行政訴訟確實會面臨一些問題,但是也不是像各位想像中的那麼難。 雖然民告官可能會費一些周折,但是最終也是可以獲得好結果的。 目前,加強行政審判工作是法院的工作重點之一,力求充分發揮行政審判職能,依法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服務和保障「放管服」改革,支持、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行行政訴訟法及司法解釋,落實規範性文件附帶審查等制度,加強監督指導,提升行政審判能力和水平。
  • 審理「民告官」,這個法官是怎麼保持「硬氣」的?
    「審理『民告官』案件,法官的腰杆必須硬,堅持對法律負責、對事實負責、對群眾利益負責。」常年從事行政審判工作的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啃掉「硬骨頭」:讓「民告官」不再唱獨角戲1990年,孫豔紅考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為一名法官。2012年至今,她一直擔任行政審判庭庭長。
  • 半月談|審理「民告官」,這個法官是怎麼保持「硬氣」的?
    審理「民告官」,這個法官是怎麼保持「硬氣」的?半月談記者 劉懿德「出庭應訴的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必須如實陳述,不能遮遮掩掩,更不能歪曲客觀事實……」在一場法院行政庭法官與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的座談會上,半月談記者第一次見到了孫豔紅——那個傳說中腰杆很硬的法官。她談問題一針見血,提意見不留情面,讓人印象深刻。
  • 「民告官」政府敗訴,敢判更應敢公開
    公眾期待的除了和諧拆遷,除了政府敗訴判決能夠得到執行,還有「民告官」不再處處碰壁。公布裁判文書是司法公開的必然要求。裁判文書除涉及國家和商業秘密等不能公開的應當全部公開,是近年來社會呼籲的熱點。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司法公開也具備了更加便捷的條件。
  • 今日銳點最高法發文保護民告官案件訴訟權
    今日銳點最高法發文保護民告官案件訴訟權 日前,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向媒體發布《東莞行政機關近三年涉訴情況調查》,對東莞「民告官」現象進行解讀。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2009年上半年,「民告官」案件累計涉及34個行政單位,其中社保局、公安局、鎮政府近三年來累計被告案件名列前三名。
  • 民告官不見官?洛陽中院出手了
    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老百姓在法庭上經常看不見「官」,或者堂上坐了一個不出聲的「官」。
  • 學者:為何民告官越來越少 那是老百姓用腳投票
    學者:為何民告官越來越少 那是老百姓用腳投票   讀完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幾乎所有類型案件的審結數量都上升了,只有被稱為「民告官」的行政訴訟案件除外。
  • 武岡:省市人大代表走進法院觀摩一起「民告官」案件
    湖南法院網訊 9月3日,六名省、市人大代表受邀走進武岡法院第四審判庭,觀摩了一起由行政庭庭長曾建黔擔任審判長的「民告官」案件。繼邀請代表、委員觀摩民事、刑事案件庭審後,此次是武岡法院自一審行政案件集中管轄以來,首次邀請代表、委員觀摩行政案件庭審。
  • 「民告官」能見「官」 ——市政府副市長參加行政訴訟既出庭又出聲
    「民告官」能見「官」 ——市政府副市長參加行政訴訟既出庭又出聲 2020-12-23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哪些領域易出現「民告官」,哪些行政行為易產生糾紛
    此處,鹿法君先來名詞解釋一下:行政案件,就是我們俗稱的「民告官」案件根據異地交叉管轄規定,2019年鹿城法院管轄的是市級、鹿城區、平陽縣、洞頭區兩級機關作為被告的案件。它是推進司法公開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於社會了解和監督行政審判工作,有助於推進「依法行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份白皮書的亮點吧!
  • 武岡法院:省市人大代表走進法院觀摩一起「民告官」案件
    9月3日,六名省、市人大代表受邀走進武岡法院第四審判庭,觀摩了一起由行政庭庭長曾建黔擔任審判長的「民告官」案件。繼邀請代表、委員觀摩民事、刑事案件庭審後,此次是武岡法院自一審行政案件集中管轄以來,首次邀請代表、委員觀摩行政案件庭審。
  • 民告官,四天就結案,這是什麼操作?
    民告官,四天就結案,這是什麼操作?END供稿:賈飛揚攝影:羅文 佔子明編輯:戴薇 吳澤昊審核:吳百花掃碼關注我們原標題:《民告官,四天就結案,這是什麼操作?》
  • 洛陽:「民告官」不再「難見官」,行政機關負責人既要出庭又要出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波 通訊員 王雨瀟 文圖告官能見官、出庭又出聲。近日,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印發《全面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實施意見(試行)》,《意見》要求,在行政訴訟案件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必須出庭應訴並做好充分準備,杜絕「告官不見官」、「出庭不出聲」等現象。在洛陽,「告官能見官」漸成新常態。
  • 讓「民告官」不再「難見官」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志鵬 通訊員 王希玉 高世寧 聊城報導  區長出庭應訴,讓告官者見官  據了解,今年以來,聊城中院積極推動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並使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呈現常態化趨勢,從而開啟了「民告官」不再「難見官」依法行政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