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報站|日照壹粉柴火土鏊子烙的地瓜煎餅,又香又甜,解鄉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牛耘11月29日,壹粉「水戀百合」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條情報,分享了日照五蓮縣老家用柴火土鏊子製作的地瓜煎餅,引起了很多壹粉的共鳴,吃一口解鄉愁的地瓜煎餅,滿滿的都是回憶。
-
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300斤不夠賣
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300斤不夠賣。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在飲食方面開始講究健康飲食,那麼健康的飲食就是多吃粗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製作方法非常傳統,用土鏊子烙煎餅,買的人非常對多,每天300斤不夠賣。
-
精準扶貧丨地瓜深加工 小煎餅做出了大市場
編者按:近年來,日照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立足日照自身實際,創新模式,完善機制,逐步形成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路徑,以此加快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齊魯網日照頻道、閃電新聞客戶端開設「精準扶貧看日照」系列報導,報導日照市精準扶貧的好做法、新模式,呈現日照扶貧經驗、扶貧成果,今天推出第十三期報導《地瓜深加工,小煎餅做出了大市場》。特色產業是以區域特色資源稟賦為依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通過自主創新,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力量是區域脫貧的有效方式。
-
地瓜 煎餅
然而,能吃上黃澄澄的玉米煎餅,在我的童年卻是一種奢望。那時候,吃「大鍋飯」,秋天收進囤的玉米粒少得可憐。每年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娘變著法子蒸窩頭,紅薯窩頭、槐花窩頭,嗅著香,吃起來可比玉米煎餅差遠了。我常對著擺在桌上的窩窩頭髮愣。娘看出我的心思,總是難為情地說:「又饞煎餅了吧?等到秋天打下玉米,娘給你攤玉米煎餅。」
-
傳統老手藝走俏 地瓜煎餅供不應求
工人們把地瓜洗乾淨削皮切塊,然後用機器磨成粉狀加水稀釋,過濾出地瓜澱粉烙制地瓜煎餅。煎餅坊的主人秦緒偉告訴記者,每年的秋收都是最忙碌的時候,地瓜豐收了就是烙傳統地瓜煎餅的時候了。所以剛開始挺難的,頭一年我們烙的地瓜煎餅,沒有上門來買的,像我們兩個人,第一年我們烙煎餅的時候,我們本來個不高,後來瘦的只有98斤沉,我們兩個人沒過百的,只有98斤沉。
-
日照地瓜幹煎餅 還是記憶中的老滋味(圖)
這種煎餅,大多需要純手工攤烙煎餅,這便是日照人記憶中的味道烙成的煎餅水分少較乾燥,可厚可薄,方便疊層,易於貯藏存放,口感筋道 大眾網日照11月19日訊(記者 陳平平通訊員 丁連相)日照五蓮縣松柏鎮的地瓜幹手工煎餅,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五穀芬芳、口感筋道。
-
伴我成長的地瓜煎餅
離開故鄉求學,到現在工作,也有快二十年了,想的最多的還是小時候的家鄉,最具代表的還是地瓜煎餅。 煎餅是沂蒙山區最常見的一種主食,我的腦海裡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坐在鏊子旁烙煎餅的樣子。 小時候,家裡最多的糧食就是地瓜乾子。三間屋子裡有一間屋是專門放地瓜乾子的,堆得小山一樣,除了餵牲口,就是烙煎餅。
-
五蓮老手藝地瓜煎餅值錢了
五蓮的地瓜煎餅是老手藝烙的,非常暢銷,開始第一道程序要去皮、清洗,這樣烙出來的煎餅白白的,與眾不同。 地瓜打皮清洗後再用機器磨出來地瓜糊子,然後攪拌,這樣就可以把地瓜裡面的澱粉水控出來,保證煎餅的口感。
-
日照扶貧女書記費紅豔:小小煎餅鋪出脫貧路
在扶貧道路上,有許多女性,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擊退一個個「攔路虎」,成了日照扶貧戰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芳華」——日照扶貧女書記》系列報導,聚焦駐紮在基層一線,致力於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女將」,挖掘她們的感人事跡、鮮活故事。
-
日照手工「滾煎餅」價格翻倍賣 每公斤20多元
本報記者 陳為峰 特約攝影記者 鄭培波 攝 每逢秋收後霜降到大雪的農閒季節,我市廣大農村的村民就會支下鏊子烙地瓜煎餅。這個季節地瓜的糖分低,烙的煎餅香,口感好,每戶都會備下數千張煎餅,可以一直吃到來年麥季。吃之前,用飯帚蘸溫水灑在乾燥的煎餅上,過一小會煎餅就變得異常柔軟,即可捲起食用。 地瓜是日照市普遍種植的作物,在過去經濟欠發達的年代,每逢秋季地瓜收成以後,人們把地瓜切成片曬乾保存起來,用時再把地瓜幹用水泡透,用石磨磨成糊糊烙煎餅。
-
山東農婦用柴火土鏊烙煎餅暢銷
山東農婦用柴火土鏊烙煎餅暢銷 2018-11-15 15:23:35來自:海外網評論全屏下載 2/6 這種採用傳統手工製作方式,以地瓜幹為主要原料,用柴火土鏊烙出的老式地瓜煎餅,在當地成為一種新的農產品消費時尚,價格比機器製作的面煎餅高出三至四倍。
-
五蓮煎餅、豆腐製作技藝 煎餅卷豆腐「越吃越有福」
山村煎餅火爆全國 「高粱玉米小米的煎餅都好買,咋就地瓜煎餅這麼難買呢?」 「你想要?那我烙了賣給你?咱村祖輩都烙地瓜煎餅!」 「行啊!」 2016年冬,張吉花和一個閨蜜烙了一個月的地瓜煎餅,雖然後來並沒有賣給和她戲言的支部書記,可是令她驚喜的是,她只發了幾條朋友圈,她和閨蜜烙的500多公斤地瓜煎餅竟被一搶而空! 打那以後,張吉花就在家中開起了煎餅坊,前坪頭村祖輩用來做日常吃食的地瓜煎餅,被她當成了商品。她帶領村裡貧困婦女,利用閒暇時間烙手工地瓜煎餅。
-
食在沂水:難忘兒時地瓜飯
剛刨了地瓜煮著吃是為了一時新鮮,放在窖子裡留著慢慢吃為了調劑單調匱乏的一日三餐。多數地瓜還是被切成地瓜幹,曬好了垛起來,磨碎了烙煎餅。地瓜皮自救煎餅是滾煎餅,就是將地瓜面先多放水斟去甜頭,然後放在濾布袋裡用磨盤壓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起來用地鏊子烙。烙滾煎餅比筢子煎餅多受不少罪。因為鏊子就支在鍋屋當門裡,板凳交叉坐不下,甚至墩子都不行,就做蒲團。
-
農婦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600斤不夠賣,能吃出媽媽的味道
2019年1月7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龍山鎮梁甫山農產品公司加工點,兩位農村老人正在烙煎餅。在當地,這種以地瓜為主要原料,輔以玉米、黃豆、小麥、高粱等雜糧,加工製作而成的煎餅走俏市場,成為當地農戶致富的新亮點。地瓜煎餅,在上個世紀物質匱乏的年代,是當地人們的日常主食。
-
山東農婦用木柴土鏊烙煎餅獲暢銷,價格比機器製作貴出三四倍
圖為兩名農村婦女正在烙煎餅,鏊子上熱氣騰騰,滾煎餅糊子的場景猶如「打太極」。這種採用傳統手工製作方式,以地瓜幹為主要原料,用柴火土鏊烙出的老式地瓜煎餅,在當地成為一種新的農產品消費時尚,價格比機器製作的面煎餅高出三至四倍。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從鏊子上揭下煎餅。
-
地瓜烙餅和香蕉煎餅,你喜歡哪一個呢?
烙了幾個地瓜餅和香蕉餅,一個成功,一個造型翻車。然後取一點事先做好的地瓜泥,收口包緊。收口處可以按捏包子手法,但要求沒那麼高,收住就行。把收口處朝下,用手輕輕壓一下用擀麵杖稍微擀平,注意不要擀破了也不要擀太薄了。這樣生胚就做好了。中小火熱鍋後,把生胚下鍋烙熟即可。
-
日照人的煎餅能卷什麼?是時候見識一下了!
日照人對煎餅有著特殊的感情。日照煎餅色調微黃,質細香甜,柔軟可口,營養豐富,尤其是以小麥為原料製作的煎餅,卷上想吃的菜,更是美味可口。吃煎餅最出名的就是卷大蔥,如果再蘸點醬,可就是大家印象中最標配的吃法了。
-
村民"攤"地瓜煎餅一年進帳10萬元 還註冊商標
手攤地瓜煎餅。 本報訊(記者 陳平平 通訊員 王冰 實習生 宗肖君 孫璇 高丹) 2014年,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賈家溝村村民凌福葉收購了50萬斤地瓜,不光「攤」出了6萬張煎餅,她還自製了3000斤五彩地瓜粉皮。「別小看這一張張薄薄的煎餅,這幾年,我們的地瓜煎餅非常受歡迎。
-
餃子皮做的煎餅,外酥裡嫩的地瓜煎餅,甜而不膩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今天小編來教大家做一道非常好吃的地瓜煎餅,今天這個煎餅和我們平常看到的不一樣,我們不用和面,也不用擀麵,只需要用餃子皮就能做出美味的地瓜煎餅。小夥伴們一定想不到餃子皮還可以用來包地瓜,還可以做成煎餅吧,地瓜餃子煎餅你們是不是也沒有吃過?那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來做做這道美食吧。首先,準備一個300克左右的地瓜,將地瓜去皮,洗乾淨然後切成薄片。將切好的地瓜片裝到碗裡,冷水上鍋,用大火將地瓜蒸熟。蒸好以後,因為地瓜中含有的水分比較多,而且蒸的過程中也會有水蒸氣進到碗裡。
-
地瓜煎餅成了稀罕物
□ 本報記者 王建 臥在群山懷抱中的新泰市龍廷鎮上豹峪村,祖祖輩輩都是吃地瓜煎餅長大的。 金秋十月,本是這個村子收穫地瓜的季節,但當參加山東青年編輯記者新泰老區行活動的記者來到上豹峪村時,卻看不到一片地瓜乾兒的影子,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果園和山腳下幾十座蔬菜大棚。 「早就不吃地瓜煎餅了。」10月18日,面對記者的疑問,村民劉方春連連擺手。在她身後,一棟棟嶄新的居民樓拔地而起。三個月前,全村人高高興興地搬進了社區,住上樓房的喜悅仍然蕩漾在劉方春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