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快要失去的習俗:四時八節茶食香

2020-12-20 千葉教美妝

飲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常所說的飲食主要包括主食和副食兩個方面。素有百花地面、魚米之鄉美稱的烏鎮一直以大米為主食,以前饑荒之年也以麥麵、豆薯、南瓜等為輔。

各種糕餅點心如年糕、方糕、湯圓等,也大多以米粉為原料。作為副食的菜餚則以蔬菜、豆製品及當地的畜產和水產等為首選。烏鎮人的飲食餐次均為一日三餐,即「一稀二幹」,早上吃稀飯,中午和晚上吃乾飯。

四郊外的農村略有不同,尤其是種田養蠶的大忙季節,因為早晨出工早,早飯吃得早,中午中飯也相應提早,於是在下午兩三點鐘就要增加一餐,俗稱「小點心」(南郊外的農村稱「坌小次」),這小點心可能是飯,也可能是糕粽之類。預先帶到DQ頭,或由家人到時送去。

比如插秧第一天(俗稱「開秧門」),有民諺「上午糰子下午糕,點心送到田橫頭」,象徵團團圓圓,年成步步高。有了這餐小點心補充,傍晚收工即使晚一點也不要緊,所以農忙季節有「起早摸黑」之說。

飲食習俗中,烏鎮人特別重視節令飲食。人們在不同的節令,享用著不同的糕點。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吃湯圓,這是傳統風俗,因此民間有「上燈圓子落燈糕」之說。二月二龍抬頭,吃撐腰年糕撐腰蘿蔔;三月清明時節,吃青糰子及芽麥塌餅;四月為養蠶時節,四郊農村有「望蠶汛」習俗,吃蠶花糕(軟糕);

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初六有吃餛飩的習俗,俗稱「六月六,吃口餛飩長塊肉」;九月初九重陽節吃重陽糕;十一月冬至節用新米飯祀灶神、請祖宗,吃冬至饅饅(也稱冬至糰子),鄉謗有「冬至糰子年節糕」;

十二月十二蠶寶寶生日吃蠶花圓子等等,一年到頭的糕點,真可謂「品種繁多,五花八門」。值得一提的是,「立夏日」雖未列入國定假日,但在烏鎮民間十分注重。立夏嘗新,啖新蠶豆、嘗鹹蛋、吃白悟肉、喝酒、稱人;農家以麥芽、「草頭」和為粉制的麥芽塌餅,親友互贈;

孩童三五邀約,提竹筒、摘蠶豆、化鹹肉、拾野柴、集百家之米,在戶外壘灶支鍋燒「野火飯」,據說吃了不會疰夏。除吃糕點之外,烏鎮人還有清明吃螺螄、端午吃「五黃」、夏至吃肉、七月七吃西瓜、八月半吃鴨、立冬吃雞的習俗。

作為副食的菜餚,烏鎮自南宋後商業鼎盛,四鄉八村農夫販卒趕市如潮,達官名宦、文人墨客遊憩不絕,至民國時期名菜美餞應有盡有,更有別處絕無烏鎮獨有的美食佳餚。如中市寧波人開的九江樓,招牌菜是用荷葉包的粉蒸肉,蒸首肉是蘸醋吃的。江西人開的裕牲館,最有名的是爆鱔絲,各色湯麵落小鍋更是風味獨好。位於觀前街大橋洞上岸的錢掌榮羊肉店,無論是清蒸還是紅燒,均負盛名。光緒《烏程縣誌》所載「水晶羊肉」,稱「烏鎮宰乳羊作脯,四方聞名」。

相關焦點

  • 潮汕人喜歡喝茶配點心,茶食界的「槓把子」,你知道多少?
    好比喝可樂得配薯片,喝茶也要配茶食。 2 天南地北的茶食,哪一種最好味? 了解了古人的茶食,現在的我們又有哪些精緻的茶點可食呢?
  • 湖州味道|不一樣的湖州茶食
    香!真香!黑色的原來是芝麻!哎,好像還有核桃! 「我跟你換啊!」吳京說。 「你的是什麼?」我斜眼看了他手中那一團糟的麵粉,看來他這款茶食爭搶得很激烈呀。哎,真甜啊,這個香,這個香是豬油拌飯的香,是豬油!我又拿了一大把吃,「怎麼樣?」吳京有點捨不得,眼神裡期盼更足了! 「不怎麼樣!咳咳」一邊講話一邊吃,我被玫瑰酥糖的麵粉嗆到了氣管,一口麵粉噴到了吳京臉上,「想要我的椒鹽桃片,沒門!」我撒丫子跑了。 「沒門反彈!必須給我!」吳京一路追。
  •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系列——韓國鬆餅和茶食
    在如今的韓國,人們仍保留著秋夕吃鬆餅的習俗,大多數家庭也秉承著秋夕期間祭祀及掃墓的傳統,只不過祭祀儀式逐漸簡化,在貢品數量、服裝及掃墓時間等方面也更為靈活化。茶食則是韓國傳統糕點——韓果的一種。茶食是用大米、芝麻、慄子等磨成的粉末或松花粉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後倒入茶食模具壓出形狀的點心。茶食因多在喝茶時食用而得名,一般吃茶食的時候都要配上韓國傳統的人參茶、五味子茶等。
  • 夏至又稱「夏至節」,是民間常說的「四時八節」中的「八節」之一
    夏至又稱「夏至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民間常說的「四時八節」中的「八節」之一。在古代,官民都很重視夏至這個節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風調雨順。一、山東夏至習俗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用麥秸編一個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裡撈麵吃,對於小孩子來說是一種遊戲,充滿樂趣。
  • 北京的茶食
    難道北京竟是沒有好的茶食,還是有而我們不知道呢?這也末未必全是為貪口胞之欲,總覺得住在古老的京城裡吃不到包含歷史的精煉的或頻質的點心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北京的朋友們,能夠告訴我兩三家做得上好點心的餑餑鋪麼?我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貨色,有點不大喜歡,粗惡的模仿品,美其名日國貨,要賣得比外國貨更貴些。
  • 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茶苑餐廳開啟春季中式茶食新風尚
    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茶苑餐廳開啟春季中式茶食新風尚 2016年3月29日,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茶苑餐廳邀請三亞本地美食達人及各界媒體開啟春季茶食品鑑會。位於其中央連廊的左側一層的茶苑。 在茶苑,食茶醇味,悟飲真趣,探尋食材故事。
  • 茶與茶食,相得益彰,別有一番風味
    一口好茶、一味茶食、三兩個知己好友歡聚暢談,可謂是「偷得浮生半日閒」。 茶食,廣義上是指用茶做成的糕餅點心之類的統稱。傳統茶通常是以液體的形式同我們的味蕾相接觸,不過光喝茶難免有些乏味。品茗搭配茶食可以增添茶文化的精彩,增加茶藝的情趣,並擴大茶文化的範疇。
  • 跟東京的比肯定吃虧 - 【北京的茶食】
    (小編註:作為江戶時代的都城,京都的茶食至今仍以精美著稱。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作者大約指的是這種沖天柱門臉兒。圖為20年代的餑餑鋪寶興齋。【本文小注部分,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或轉載】更多老北京茶食相關內容,可以看這裡:《溫樸是個什麼鬼?-【北平的甜食】②》
  • 吃貨必看:吃不胖的茶食料理!
    by百度百科而茶食,也是一種料理方式。不信?請看!↓↓↓柑普香蝦柑普香蝦柑普香蝦料理準備:大明蝦200朋友們啊,這道菜可以稱之為「山珍海味」了,深山普洱特有的濃鬱碰撞海裡鮮蝦的清新,山珍的茶湯香甜,海味的鮮蝦脆爽,加上調味料蔥蒜爆香燜燴,下鹽,最後蓋上蓋子悶熟,把香味逼到湯底,又被鮮蝦吸收,入口鮮香甜美,完全是可以拿出去驚豔全場的一道硬菜了!
  •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市級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愛萍。技藝傳承楊愛萍,女,甘肅臨洮人,臨洮縣食品醬菜園經理,茶食製作技藝縣級傳承人。1984年,楊愛萍進入臨洮食品醬菜園工作,開始向父親楊文華及老師傅學習臨洮茶食等各種傳統食品製作技藝。在學習、製作過程中,她發現形狀栩栩如生、主要功能是祭祀用品的茶食,在臨洮及周邊地區,製作的商家越來越少。
  • 傳統飲茶中的美食——茶點與茶食
    喜歡的喝茶的朋友尤其是年輕的朋友總是喜歡在喝茶的時候也享受一下美食,其實並不是只有下午茶的桌子上有美食,我國茶席很早就有茶點茶食的記載:茶食一詞最早見於宋代宗文懋的《天金國志·婚姻》,金國舊志」婿納市,皆先期拜門,戚屬皆行,以酒饌往,……次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
  • 何為茶食,關於茶食的內容你知曉多少?
    閒暇的午後,一壺茶,一本書,此時再來一碟茶食那最為安逸。那麼提到茶食,何為茶食呢?是類似歐洲下午茶搭配的甜食糕點還是類似日式抹茶所搭配的「和果子」呢?答案可以說是也可說不是。關於茶食最早出自宋朝宇文懋昭所著的《大金國志·婚姻》,其中有段關於婚慶帶記載:「婿納幣,皆先朝拜門,戚屬偕行 ,以酒饌往……次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而古時喝茶並不叫做喝茶,而是叫做吃茶。
  • 探尋快要失去的習俗:西北地區老服飾與彈棉花的源遠流長
  • 呷哺呷哺(00520)與茶米茶合作出售茶食
    原標題:呷哺呷哺(00520)與茶米茶合作出售茶食   呷哺呷哺(00520)公布,公司與茶米茶
  • 江地區特色傳統茶食糕點中的名點——京江臍
    京江臍是江蘇鎮江地區特色傳統茶食糕點中的名點,鎮江地域方言裡,「江」要念成「剛」,「臍」通「飠齊」字。「飠齊」這個字《辭海》和許多字典裡是都查不到的。只有清代張玉書主編的《康熙字典·食部》記載:「飠齊,[集韻]同飠齊。」《康熙字典》為何收有「飠齊」字?
  • 呷哺呷哺與茶米茶續約3年 繼續分享茶飲及茶食收益的5%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呷哺呷哺與茶米茶續約3年,分食茶飲收入 1月12日,據呷哺呷哺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公司已與茶米茶(香港)訂立框架合作協議,將繼續與其分享來自於集團餐廳出售茶飲及茶食收益的5%,協議長達3年。
  • 今日冬至,有關冬至的習俗美食有哪些?習俗不一樣吃的也不一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四時八節之一,在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冬至也算是冬天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作為冬天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它自然也會有一些特有的習俗美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冬至的習俗美食,各地習俗不一樣吃的也不一樣。餃子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18:02:12.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 那些快要被遺忘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據說,古人有在「臘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不少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佛教中,這一天是佛祖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被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因此,對漢族人來說,「臘八節」也是一個冬季的重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