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這樣的場面發生:人來人往的大商場裡,有小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煩意亂地「賞」孩子一記巴掌;賓客滿堂的時候,孩子卻倒地撒潑,一屋子人尷尬之餘,父母把孩子拖進了小房間,關起了「禁閉」……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眾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縱容和溺愛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為中心。面對孩子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日漸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來拒絕孩子的時候了。
不同年齡的孩子 不同的拒絕招式
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當然也有不同的拒絕招式。
0~2:直截了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語言功能還不完善,如果父母對他講比較複雜的道理的話,孩子可能會聽不明白。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應採取的拒絕方式是直截了當的體驗式。如直接對孩子說「不可以」或是對他搖頭。當孩子有危險舉動,例如去拿打火機玩的時候,父母就要馬上制止,甚至可以給寶寶一點小苦頭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點心等。
2~4:冷處理
2~4歲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鬧獨立」,叛逆性十足。對這個時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儘量避免採用強硬的處理手段。
「冷處理」是對付這階段孩子不錯的辦法。當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後雙方都冷靜下來了,再同他講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眾場合撒潑的話,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進行冷處理。這樣做對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護作用。
4~6:講道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徵上處於一個過渡期,正從「自我中心」發展到認識周圍的環境事物。同時,孩子在語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當的提高。
父母這時就可以採取「講道理」的方式來同孩子溝通了。坦白而簡單地向孩子說明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來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別對孩子說謊或說得模稜兩可。
「冷處理」的方式也同樣適用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冷處理之後再曉之以理,最後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愛的表達來撫慰他。
不同氣質的孩子 不同的拒絕招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氣,爸爸媽媽也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獨特的氣質,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拒絕方式。大致有以下的方法。
容易興奮的寶寶──強制休息片刻法
對過於興奮、聽不進勸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另一個場所,讓他脫離使他興奮的環境,兩眼冷靜地看著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有好奇心的寶寶──轉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這樣,孩子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膽小而又依賴的寶寶──輕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願意睡覺,纏著媽媽,你不妨問他:「媽媽明天還要上班,你覺得媽媽累不累?」「你該怎麼做呢?」
好勝心強的寶寶──激將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讓拒絕變成鼓勵。如:孩子不願打針,父母可以說:「奧特曼連怪獸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針。小明呢?」
父母的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樹立規矩的過程。只有言行一致的父母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威信來。
父母對孩子的拒絕一定要前後一致。不能因為今天心情好,便縱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對孩子嚴格一些。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絕不是因為金錢缺乏、心情不好而採取的行動,它是一個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對行為規則進行認識的教育機會。
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樹立行為規則,一開始需要父母和外界的不斷點撥、刺激;時間長了,在父母的拒絕過程中,孩子便能學會自我控制,提升內省智能,從被動接受外界的教育內化為自律、自覺地自我克制。如:父母一開始便明確規定孩子睡覺前不能吃糖,並一直貫徹執行,孩子自然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說「不」之前,請先自我反省
當你急急忙忙拒絕孩子的要求、對孩子說「不」的時候,也請省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
有沒有以身作則
例如,帶著孩子出去用餐,父母自己高聲談笑,卻要求孩子安安靜靜地坐好,不要到處亂跑。試想,孩子會聽你的嗎?
所訂的標準是否合理
例如,當孩子提出是否可以不練鋼琴時,請先想一下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已經超出他的承受範圍了。
有沒有尊重孩子
父母的尊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所以儘量不要當著許多人的面拒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