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了,中國人對英語還只知道口音

2020-12-11 Veminar

《花木蘭》上映在即,雖然道路充滿波折,但是國內依然還是引進了。

就在前幾天,迪士尼宣布《花木蘭》將放棄北美等部分市場,具體表現為取消電影院線,轉為網絡線上視頻媒體播放

分享一個熱知識:藍盈瑩當時也去參加過花木蘭的選角,然而沒有PK過劉亦菲(但這也沒啥好嘲的,竇靖童也去了)。

當然有很大可能是劉亦菲在美國呆的時間長,口音比BWW純正。

畢竟也不是出國就能說一口漂亮的英語的,典型例子就是江疏影……

眾所周知,英語口音一直有一條鄙視鏈:英式口音鄙視美式口音,美式口音又鄙視土澳口音,再往下是其他口音的英語。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形容澳式口音為「有史以來遭到最殘酷虐待的母語」。)

British Accent(英倫腔)被人們譽為「世界最性感口音」,甚至大多數美國妹子都表示覺得英國口音更性感。

毫無疑問,高貴倫敦腔作為鄙視鏈的頂端,可以鄙視其他所有口音。

然鵝,愛爾蘭/北愛爾蘭/蘇格蘭比較特別,他們的口音有種「淳樸」的感覺……就聽上去仿佛在和你說老鐵666的那種。

說起倫敦腔,這個可有講究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裡赫本所飾演的賣花女伊萊莎一說話就是一口難聽的倫敦土腔,也被稱為「Cockney」口音,經過男主人公半年的訓練,伊萊莎果然改變了原有的發音,學會了倫敦上層社會普遍認同的標準發音,也就是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得以順利通過女王的接見。

我們能從電影中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即使在倫敦,也存在口音鄙視鏈。

RP又稱為BBC英語、國王(女王)英語、牛津英語等,代表著身份的高貴、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所處的社會階層,在中國的話,就等同於標準的普通話。

而賣花女伊萊莎所用的「Cockney」廣義指倫敦工人階級所操的口音,即所謂「倫敦土腔」,其實人家才是native……雖然聽懂的難度無異於讓東北人第一次聽人講粵語。

倫敦也因此長期並存「高端」和「低端」兩種社會方言,成為英國社會階層分布最為完整的地方。

這也說明了:在英國,一個人如果發音不標準,就意味著可能被看作是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

英國獨有的「口音歧視」也使得一些畢業於牛津、劍橋兩大貴族大學,說起話來顯得「標準」的政治家們在種種政治或社會活動中佔盡了便宜。

據一項全國範圍的廣泛調查表明,在英國成年人中,高佔8成以上的人承認,自己對自己說話的「語音語調」十分關注,並將此與「穿著打扮」的重要性相提並論。

此外,約佔3成的人對自己說話的「腔調」不甚滿意,而且其中至少佔半數的人披露即將進「正音班」糾腔正調。

更令人遺憾的是,約佔3成的接受調查者還透露,他們曾因自己說話不夠 字正腔圓」而在求職時明顯受到冷落,儘管他們尋覓的也並非是教師、律師等與語音息息相關的職業。

「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當年登上首相寶座前,曾專門聘請了一名播音員和一名語音教授為其「徹底」正音糾調。

經過長達兩年的努力,她的語音才變得清晰起來,語調也變得較有磁性,深沉、動聽。

她自己後來也承認,正是她頗富魅力的「語音形象」獲得了選民們更多的好感,從而幫助她爭取到了更多的寶貴選票。

風靡全球一時的《神夏》的演員們也個個有著優雅的英倫腔。

Mycroft的口音非常接近BBC的發音,只是slightly posh,所以用standard來形容更為恰當。

弟弟Sherlock的posh程度比他略高些。

華生的口音似乎有點兒confusing,但還是overall qualify as BBC pronunciation。

Lestrade探長的口音則是Mockney。

然而,當我們再對比電影中上流社會所用的貴族腔調與現代BBC的英語發音時,會發現所謂的倫敦腔已經截然不同了。

甚至連女王的口音也不再是電影中的RP,畢竟按說最標準的RP應該就是英國國王或女王了。

2002年女王登基50年大典的時候,兩位澳大利亞教授對她50年來的聖誕祝詞進行了語音研究,發現她的語音具有明顯的平民化趨勢,為此英國的媒體很是鼓譟了一番。

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注重身份背景、社會階層分明的國家,女王主動改變自己口音的行為,無異於在打破階級壁壘。

事實上自20 世紀下半葉,全球化步伐明顯加快,外來移民湧入英國,同時各種技術迅猛發展,交流孤立被打破,英語由於長期受其他語言的影響,其發音方式有所改變。

雖然英國人目前還普遍認定,英國廣播公司(~IIBB C)播音員使用的英語即是最為「標準」的語音語調,但是現在BBC播音員也並不都是倫敦腔了

隨著全球化以及人才導向社會的發展,口音和社會地位的必然聯繫開始有瓦解趨勢。

比如說在英國大學任教的教授,實則本國的極少,大多數是來自德國、印度、甚至中國的,或多或少他們都帶著自己的口音。

但他們仍然受到尊敬。

在英國,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口音歧視」完全是一種社會偏見,對社會有害無益。

語言的發展不是停滯不前的,以口音評判一個人價值的做法未免有些偏激。

畢竟,語言重在交流而並非口音。

地道而準確的表達、順暢的溝通比口音重要多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在意說英語的口音?
    傳說中讀多了做完形填空的時候,選項代入一讀就知道了對錯。 更直接的好處是,中高考的英語口音裡有朗讀題。英語老師告訴我們,讀得起伏越明顯,越像外國人,分就越高。於是BBC英語、VOA英語就成了指定的模仿對象。
  • 別人都在說英語,只有中國人在說口音
    小米官方還幽默地把這首歌納入自家鈴聲庫,一句濃濃湖北味的「哈嘍」「三Q」,成為無數人的快樂源泉。中國人對同胞的英語口音要求無比苛刻,又有多少人能像雷軍一樣,把網友對他口音的群嘲一笑置之。國外明星說一兩句中文,評論也是一片讚揚,但每當國內明星開始說英語了,就會有人評論口音。
  • 講真,中國人的英語口音不是最差的!
    澳州人的魔性口音在英語國家的留學圈裡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梗。曾經有人這麼評價澳洲的口音:「你無法從外表辨別一個澳洲人,但一定可以從口音辨別!如果用一個字總結澳洲口音,那就是懶!怎麼簡單怎麼來,怎麼短怎麼來......」
  • 大多數中國人,沒有資格嘲笑趙麗穎的英語口音
    中國人英語雖然很糟糕,但卻特別喜歡嘲笑別人的口音,他們不僅嘲笑自己人,連韓國人、日本人和印度人都不放過。那麼,我們追求純正英語發音,真的有必要嗎?趙麗穎錄製廣告視頻時說了句「what would you do for love(佛辣五)」,熟悉的中式口音讓人笑噴,群嘲之聲不絕於耳。我們愛討論的「口音」,是與標準音相對而言的發音方式。即使是學念相近的普通話,東北人也有股大碴子味,四川人則操著一口川普。當非母語者學習跨度更大的英語時,這種口音問題就更明顯了。讓我們好奇的是,中國人為什麼如此在意口音?
  • 印度英語就是正宗英語?印度朋友竟這樣評價中國人的英文口音...
    我很喜歡中國人的英語口音,聽起來很好聽耶。Teacher E騰訊教育網曾對中日韓日口語做出評價:「中國人講英語透出著的濃厚中國口音」這是因為中國人在發英語長元音和大口型元音時嘴張的不夠大,我們看英美國家的人說英語時沒覺得,但輪到自己說就覺得張大嘴說英語很誇張很彆扭。「聽日本人說英語,如果沒有字幕的話..."
  • 中國人的英語口音在世界上能排倒數第幾?
    但要論東北散裝英語第一人還當屬土生土長的東北銀張學良少帥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用英語發表宣言譴責日本的侵略,鼓勵中國人民奮起抗爭但要說口音這事兒英語母語世界口音就夠色彩斑斕的了我們通常認為「標準」的英語口音在英國被稱作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
  • 中國人的英語口音,在世界上能排倒數第幾?
    但要論東北散裝英語第一人還當屬土生土長的東北銀張學良少帥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用英語發表宣言譴責日本的侵略,鼓勵中國人民奮起抗爭但要說口音這事兒英語母語世界口音就夠色彩斑斕的了我們通常認為「標準」的英語口音在英國被稱作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
  •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個笑話:印度人說,中國人英語口音太爛
    移民海外的華人,應該都聽過印度人說英語,對印度口音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華人恐怕不知道,印度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口音,甚至又是怎麼看待中國人口音的。 最近,一則視頻在網上瘋傳。
  • 中國人的英語口音在世界上排倒數第幾?
    談起英語,大多數中國人都是下得去手,張不開口......我們從小開始就被灌輸要好好學英語的思想,但是很多人四六級高分飄過,雅思託福高分秒殺之後依然不敢開口交流。
  • 知道哪些國家的英語口音超虐人嗎?
    知道哪些國家的英語口音超虐人嗎?大家有沒有在聽英語聽力時被英語口語虐過?比如習慣看美劇突然切換到英劇,或者是聽印度人說英語, 這種感覺真的是……儘管它們都是英語,但是卻和中國的方言一樣,有著眾多口音。其中部分口音真的是讓人聽不太明白。今天阿倫老師就給大家分享幾類常見的英語口語。
  • 「中國人和澳洲人,英語聽上去最差!」印度小哥表示,我們的口音才是最好的!
    同時還不忘diss一下澳洲和中國口音。。圖源:微博主持人問道:「你知道外國人經常嘲笑印度英語口音麼?」聽他們的口音,我還覺得他們搞笑呢。」圖源:微博diss了一遍西方人的英文口音還不忘拉上我們中國人的口音。這位小姐姐說,「我覺得中國人說英文特別搞笑!
  • 娜扎頒獎典禮英語被噴,說英語有口音應該覺得丟人嗎?
    我們可以看看留學生們都給出怎樣的答案我以前也覺得口音很重要,還試圖練那種很posh的英國口音,後來到了英國發現,根本沒有人care……其實現在我見過的最喜歡摳人家口音正不正宗的,一般都是沒出過國的……@xzh其他中國留學生不
  • 印度人diss中國人和澳洲人英語口音太爛,稱印度英語才是國際英語!
    印度人diss澳洲人和中國人英語口音太爛,印度英語才是正宗英語!外國人應該學印度英語才對還特別鄙視俄羅斯人、法國人、中國人的英語口音...
  • 亞洲英語口音大匯總!到底哪國口音最搞笑?
    歌曲MV以日式英語為基礎,將一些日本的傳統、流行元素結合在一起,不僅洗腦,還朗朗上口,簡單好聽。據了解,這首歌由黃明志聯合日本新媒體COOL JAPAN TV打造,主要徵對第一次去日本旅遊,聽不懂當地人英語的旅客出品的日式英語教學視頻。
  • 中國人的英文口音,是怎麼回事?
    我不是第一次聽見這種觀點表述,另一次同樣和倫敦有關係:那來自一名曾在倫敦讀書多年的中國留學生,閒聊中,她略為嫌棄地提起家中親戚,說他們對她的「英語發音」推崇備至。我都不知道我這口音有什麼可學的,就倫敦郊區口音。她說。末了她補充一句,在倫敦,大家都覺得每個人有自己的口音是很可愛的,就只有回中國,人們總會把這個當一回事。
  • 你那麼在乎孩子老師的英語口音,卻不知道孩子該怎麼學習
    這個時候沒有口音而言,因為大量的輸入有中教老師、外教老師和小鹿斑比。追隨李陽的瘋狂英語12周歲開始追隨李陽的瘋狂英語,後來才知道,不能說李陽是純美語,只不過他說得比較流利,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他的英語聽起來像美語罷了。
  • 迪麗熱巴發表英語獲獎感言上熱搜的背後:只有中國人在糾結「口音」
    愛「摳」口音的仿佛只要咱中國人要論「中式口音」的問題,就要先搞清楚英語中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英語不僅加入了高考,四六級考試還開始和學位證、職稱評價掛鈎,因此,英語水平也成為了評判個人受教育水平的一部分。
  • 方法論 | 學英語,如何滅掉「口音」心魔?
    聰明的,現在請你回答我,作為擴展圈的英語學習者,你覺得自己模仿學習哪種口音的英語能最大程度上幫助你實現溝通交流的目的?答案當然是:說的人最多的那種口音呀,既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註:英國和美國內部也有很多種口音,這裡說的英式和美式口音僅指這兩個國家最具代表性的發音特點,比如/r/這個音的發音方式。這樣解釋,應該好理解吧?)
  • 學英語口音第一位?戴夫直呼歪比巴卜!
    甚至在某乎衍生出一條英語口音鄙視鏈:倫敦音>北美音>土澳>阿三音>棒子音>中式英語,於是乎,口音這種東西也就分出了個高低貴賤來。他們還標榜英語邏輯的嚴密性,高貴的英語就是高高在上的語言,殊不知英語國家的人們平常說話絲毫不講邏輯,縮略,空口,錯音更是家常便飯。
  • 說英語口音不是事:老外為東方人中式英語點讚
    然而猛烈的恥笑首先來自王思聰——他在微博上「勸」雷軍,英語不好的話,「乾脆別出國丟這個臉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一向桀驁不馴的王公子第二天就向雷軍道歉了,並且體貼地意識到雷軍這一代企業家並不具備學習英語的優越條件。   一種奇怪的觀點在中國社會上已流傳很久:英語講得越字正腔圓,就越能得到老外的認可,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值得驕傲的資本,似乎還能顯得高人一等。我看,這完全是一種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