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物權編-土地經營權物權化

2021-01-08 民法典在線
民法典-物權編-土地經營權物權化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啟了我國全面改革的先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也隨著實踐中認識的深化,其效力被日益強化並被《物權法》作為物權所認可,農民對其經營的土地由此享有了長期而穩定的權力。

民法典-物權編-土地經營權物權化

但承包經營權畢竟建立在農民作為集體成員的身份的基礎上:對於通常的農用地,應當通過由作為集體成員的農戶與集體之間籤訂承包合同來設立承包經營權。實踐中,在集體成員脫離集體成員身份,例如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就應當交回或者被強制收回承包地。既然承包經營權具有身份性質,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如純粹的財產權那樣任意流轉。故而《物權法》只是認可承包經營權互換、出租和轉包,而互換、轉包都發生在本集體成員之間。這種限制勢必導致承包經營權由於無法通過折價、拍賣等方式而變現,從而使得抵押擔保無從下手、承包經營權的交換價值無法利用。對於土地流轉的受讓人來說,其更是無法獲得擔保融資。因此,《物權法》等法律對於通過承包合同設立的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出資完全採取了否定的態度。

《民法典》物權編則全面吸收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三權分置改革的成熟經驗,創設了土地經營權。從相關條文來看,土地經營權的性質可以由當事人通過出租、入股等債權方式設立,但對於期限為五年以上的土地經營權,法律明確規定其自流轉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這就明確承認了土地經營權的物權效力。這一規定也就意味著,這種土地經營權是一項完全脫離了身份色彩的、純粹的財產權。承包經營權人可以將其承包期內的土地使用權通過設立經營權的方式以轉讓、出資入股等方式給他人。相應的,通過訂立流轉合同取得土地經營權的一方,自然也有權對自己的權利進行處分,其有權依法另行轉讓,也可以以自己的土地經營權設立抵押權。

民法典-物權編-土地經營權物權化

尤其是要看到,《民法典》物權編將過去在「四荒」土地上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方式設立的承包經營權調整為土地經營權,並規定了經依法登記後全面的流轉權能,這就更加清晰地區辨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身份色彩和土地經營權的物權屬性和純粹的財產性質。

土地經營權的自由轉讓也就意味著其可以通過拍賣變賣實現其交換價值,從而成為抵押權的客體。相應的,在禁止抵押財產中,物權編刪去了「耕地」一詞,澄清了修訂後《農村土地承包法》「受讓方通過流轉取得的土地經營權……,可以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中擔保性質的含糊不清。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設立土地經營權抵押從而獲得融資。

通過訂立流轉合同取得土地經營權的一方,自然也可以以自己的土地經營權設立抵押權。剝離了身份色彩的土地經營權「入典」,充分順應了廣大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為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農村土地全面進入市場,進行流轉或者設立抵押進行融資,提供了堅實的權力基礎和制度供給。

相關焦點

  • 推進農地三權分置的核心是經營權物權化
    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均提出要在我國農業經營體制中實行三權分置的經營模式,2016年印發的《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三權分置」模式做出了更為明晰的規定:「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根本地位」「嚴格保護農民承包權」「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
  •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化在司法實踐上的意義
    以往很多人都認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債權的性質,在實踐中,也常常將其作為一種承包合同對待,按照債權債務關係來處理。其理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以籤訂承包合同的方式取得的,是以土地承包合同來確定發包方與承包方的權利義務,並且以合同的方式來調整承包雙方的法律關係。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和有關政策,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須經發包方的同意,這也凸顯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債權屬性。
  • 以「典」明「踐」|崔建遠教授解讀民法典《物權編》
    6月1日下午,「大成走進民法典時代」系列公益講座第二講請來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清華大學教授崔建遠,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以「以『典』名『踐』」為主題的民法典《物權編》分析講座。崔建遠教授將《物權編》與《物權法》對比,針對《物權編》在實務中有用、有分歧的地方及條款增補、刪減背後的含義,借生活中民眾關心的點滴小事,為大家呈現了《物權編》對於個人的重要性,同時明確了立法對司法的引導作用。崔建遠教授講到《民法典》第二百一十六條中關於登記公信力的內容,即權利正確性推定製度的相關問題。
  • 房紹坤:民法典物權編之檢視
    對此,民法典物權編第334條僅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轉讓,刪除了轉包的方式。這一修改是為了與土地經營權的設置相銜接,即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互換、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也可以採取出租(轉包)、入股等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
  • 《民法典》「物權編」之亮點條款解讀
    《民法典》「物權編」之亮點條款解讀《民法典》「物權編」在物權法的基礎上進行創設和修訂,不斷進行完善。加強了物權平等保護,便利了物權的流轉,實現了物權人的利益最大化,增添了市場活力,有力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主要的亮點體現在以下條款:一、加強物權平等保護。
  • 民法典解讀 |彭誠信:《民法典》物權編的進步、局限與未來
    但物權編仍然沒有規定先佔、取得時效等重要制度,對原《物權法》中存在不足的佔有等制度也幾乎沒有任何修善,對新增的添附、貨物價款抵押的超級優先權等制度的規定尚顯簡陋,尤其是對土地經營權制度的規定仍需實踐檢驗。隨著數字時代的逐步到來,《民法典》物權編需要對關涉其中的數據等具體制度、數字思維與技術的融合等法律理念予以關注,並轉變相應的法律思維,以應對新興的法律問題。
  • 民法典對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意義:土地經營權真正得以「放活」
    從法律效果看,前者導致原土地承包關係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主體的變動;後者則保留原土地承包關係,農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發生變動,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作為「子權利」的「土地經營權」。對土地經營權的法律性質,也即土地經營權到底是物權還是債權,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修訂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爭議,修訂案通過時最終採取了模糊處理,只是務實地規定了土地經營權的產生方式和權能:土地經營權可以通過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產生,可以融資擔保,流轉期限五年以上的土地經營權可以登記。
  • 彭誠信:《民法典》物權編的進步、局限與未來丨前沿
    本文摘編自彭誠信:《〈民法典〉物權編的進步、局限與未來》,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20年第4期。本文未經原文作者審核。
  • 《民法典》亮點解析②:物權編
    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重要財產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物權編規定了各類財產關係的物權制度,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排在第一編,重要性可見一斑。民法典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物權制度。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主要內容 每一項都與你有關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地影響。2019年12月23日,包括7編,即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加附則、84章共1260個條文,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終於科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民法典草案首次出現在人們眼前。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四分編:擔保物權·上)
    前面三期我們介紹了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擔保物權編(上篇)的內容吧!本條與《物權法》第184條相比,做了兩處修改:★ 一是刪除了「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 【民法典系列學習·四】物權篇解讀
    物權篇解讀(一)物權編立法的三個基礎1.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基礎構建物權制度,是物權編的最大制度成果。2.「兩個毫不動搖」。第四,改革開放後,通過設定用益物權的方式盤活國有資產,這是四十年來改革的重點,這也是重大成就,比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第五,通過投資方式把國有財產出資到相關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內,取得出資人權益。這種利用現在來看可能是更主要的一種方式。第六,合作經營,比如中外合資、合作,形式表現為合夥、合作法人。
  • ...博山區法院幹警為您詳解土地承包經營權、公證遺囑效力不再優先...
    【民法典解讀⑬】博山區法院幹警為您詳解土地承包經營權、公證遺囑效力不再優先…… 2020-07-01 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 | 民法典與我國物權體系的完善
    在我國民法典各編中,物權編的位置順序在第二編,僅次於總則編之後,地位十分重要。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需要一個「有恆產者有恆心」的社會氛圍與制度保障,這就主要靠民法典物權編來實現。物權編下設五個分編,是民法典中除合同編之外另一個設分編的內容。物權編共有20章258個條文,條文數量僅次於合同編。
  • 學習民法典丨物權編之擔保物權
    學習民法典丨物權編之擔保物權 2020-10-13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典」滴生活】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居住權都有了最新...
    【「典」滴生活】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居住權都有了最新規定!上一期我們通過幾個案例帶大家對《民法典》物權編的最新法條有了初步了解這一期我們繼續解析
  • 大咖雲集 | 聚焦「民法典時代中國民法解釋論的新發展:物權編」
    大咖雲集 | 聚焦「民法典時代中國民法解釋論的新發展:物權編」 2020-06-09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課堂】民法典50問② | 成年之後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接下來小編將帶您逐個認識《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 民法典對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意義
    從法律效果看,前者導致原土地承包關係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主體的變動;後者則保留原土地承包關係,農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發生變動,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作為「子權利」的「土地經營權」。對土地經營權的法律性質,也即土地經營權到底是物權還是債權,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修訂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爭議,修訂案通過時最終採取了模糊處理,只是務實地規定了土地經營權的產生方式和權能:土地經營權可以通過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產生,可以融資擔保,流轉期限五年以上的土地經營權可以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