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怎麼吃最講究,跟我一起來看一下吧!

2020-12-20 秦烹惟羊羹

定是因為這群少年們在最美的年華中,又恰逢難得的放肆,天時地利人和造就的酣暢淋漓,美食已成珍饈。

本文章由秦烹惟羊羹獨家發布,希望小夥伴們會喜歡~

早茶怎麼吃最講究,跟我一起來看一下吧!

泰州興化的水多,河網縱橫水路通暢,水流不急不躁,船行水上悠悠哉哉,小城的生活節奏自然而然地舒緩了,人也就散淡了起來,生活就從容篤定不慌不忙,這從生活習慣上就能體現出來,興化人有吃早茶的習慣。去興化看垛田油菜花,讓我零距離感受了興化的魅力。具體地說是舌尖上的興化,細緻地講,是興化的早茶。水溫厚柔情,似乎也造就了興化人的性格,文友厚道、熱情,頭天晚上在酒店給我們一行人接風酒酣耳熱,幾近夜半從酒店出來文友似乎還覺得不夠盡興,提議到路邊店去嘗嘗地方小菜喝點啤酒,說是提議其實是決定鬧得很晚。

把我們送至賓館道別時,撂下一句話,明早請我們吃早茶。我以為就是去吃早餐,估計大家跟我的想法都差不多,及至飯店大家坐定,感覺好像沒那麼簡單了,早點,南方人多是吃泡飯醃菜,北方人多是稀飯油條匆匆吃過,該幹嘛幹嘛,興化人似乎不是這樣,店面不小卻人滿為患。先上一壺茶几只冷盤,油炸花生米、水煮蠶豆、醃黃瓜、炒螺螄、海帶絲、千層餅、麻球等等,慢慢喝著茶,吃著點心,以為這樣夠豐盛的,熟料這只是開場白,而後又端上大煮乾絲、炒米、燉雞湯、鍋巴……我說這哪裡是早點啊,文友回答,別慌,慢慢喝茶,慢慢吃,後邊還有呢。

這若是給不識閒的人,無論如何不會如此這般逍遙地著吃早茶,興化人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既然是有閒悠閒地吃著早茶,不妨讓我一邊吃一邊詳盡介紹一下幾樣興化的特色小吃。大煮?乾絲、大煮乾絲是興化的特色小食,乾絲就是豆腐絲,大豆是垛田產的大黃豆。水自然是興化的水,水滋養了黃豆,黃豆亦習慣了當地的水,據說泡發黃豆的水都不用自來水,用井水石磨磨漿,地鍋燒火,鹽滷點豆腐,吃完早點文友帶我們去店裡的豆腐坊走了一圈,豆腐皮做的地道,乾絲切得細長而勻稱,上桌前用開水淖過的,在雞湯裡過一遍。

撈上來捏一小撮薑絲,淋上點麻油,乾絲極細,易著雞湯的味道,卻又不迷失自己。一筷子下去燙燙的,豆腐的清香,雞湯的滋味,薑絲隱約的辛,麻油淡淡的香相互融合,有著說不出來的鮮美。在其他的地方,我也吃過大煮乾絲,多是當菜的,用海碗盛著,大約為了減少成本。讓利潤儘可能的最大化,湯不過鹹水而已,湯水浸過乾絲,名副其實的水煮乾絲,也就是吃個大煮乾絲的名頭。人一入座就想著趕緊上菜吃飯,稍等一下就著急了,估計廚師想按部就班地做大煮乾絲,顧客也不幹,現在許多城鎮都開有自助餐廳,一個快字擠掉很多生活滋味。

炒米?炒米吃的人恐怕不多了,記憶中吃炒米是冬天的事,早晨起來天冷,用開水泡炒米吃或放點白糖,或放點豬油,或晚上餓了,吃點頂頂胃。過去南方人多有吃炒米的習慣,似乎興化更甚,歷史名人鄭板橋喜食炒米,有關炒米他曾在《板橋家書》裡有過記述,「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 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鄭板橋就是興化人。著名作家汪曾祺也曾描寫過炒米,汪曾琪也是裡下河地區人,也是裡下河水養大的,雖然他不是興化人。「炒炒米也要點手藝,並不是人人都會的。

入了冬大概是過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篩子,手執長柄的鐵鏟,大街小巷地走, 這就是炒炒米的。有時帶一個助手,多半是個半大孩子是幫他燒火的。請到家裡來管一頓飯,給幾個錢炒一天。或二鬥或半石;像我們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齊,沒有零零碎碎炒的。過了這個季節,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著。一炒炒米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估計先現在會炒炒米人就更稀有了,只此一點興化人就更難能可貴了。興化人吃炒米,情有獨鍾,在傳統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用雞湯衝泡味道殊佳。

編輯:秦烹惟羊羹/審稿: 孫海濤。本文章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如有發現必追究其責任,【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港粵早餐:早茶講究喝
    廣東人喝早茶,要比北京人吃早點從容得多,也講究得多。早晨起來,買一份報紙,輕輕鬆鬆地走進茶樓,要一壺茶,買兩樣小點心,邊吃邊看。或者約一兩個好友,叫幾樣點心,邊吃邊聊。茶樓裡的點心有的幾十種,有的上百種,比如蝦餃、鹹粽子、魚片粥、米粉以及各種各樣的小菜等等,非常豐富。
  • 為什麼來廣州玩一定要去喝一次早茶,揭開廣州人愛喝早茶的秘密
    在看外來媳婦本地郎等粵劇的時候,經常看到大媽大爺相約去喝早茶,為什麼廣州人這麼愛喝早茶?米粉在廣州讀大學時候,入鄉隨俗,跟舍友一起去附近小洲村喝早茶,去GOGO新天地喝早茶。回湛江工作後,時不時約下朋友同事出去喝個早茶,成為了一種習慣。
  • 鎮江的早茶魚頭羊肉鍋蓋面鹽水鵝……我跟你講,你們一定要撐住噢!
    我說老哥現在還不是最艱難的時候,被叫停的堂食、未知的復市時間、龐大的各項成本支出、日益緊缺的現金流……這些因素下要趕緊考慮怎麼撐下去。於是我趕緊幫張魚頭大哥做微信宣傳,組建一個「張魚頭外賣群」,把好友和愛吃湘菜+淮揚菜的愛好者全集中起來,每天髮菜單配送。
  • 廣東早茶點什麼——一條攻略教會你吃最正宗的廣東早茶
    說到廣東的「食」,想必許多人的腦海中便立刻浮現出了各色美味——從香脆的乳豬燒鵝,到噴香四溢的煲仔飯;年長者好煲的糖水,年輕人最嗜的甜品...但在這叫人眼花繚亂的諸多美食其中,最能令人一本滿足的、最典型的粵菜莫不過早茶,更有許多人慕名而來,來沏上一樽茶,細細品味廣東風味。
  • 廣式點心十分講究,今天帶大家了解廣東人的早茶習慣
    在很多外地人眼裡,廣東人吃早餐十分的講究。他們將早餐成為早茶。廣東吃早茶的習慣是一種地方飲食特色,是以茶餐為主要形式的飲食習慣。其次,吃早茶並非單純的喝茶,而是在茶餐廳裡面吃各種特色的小吃,再配以一壺茶。
  • 古法叉燒包、招牌蝦餃皇……嘆茶食包,跟老廣式早茶來一場邂逅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ID:tcsc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得閒,吃早茶去!快約上小夥伴一起來嘆早餐吧~01早茶經典菜都來一遍!香煎農家小米糕,別看它個頭小小,吃一個能驚豔你一整天!甄選農家優質綠色小米,蒸出來的小米糕充滿了大自然的味道哦!一頓早餐過後,來點有機生菜吧!
  • 廣州最地道的早茶店你吃過嗎?帶你去吃最正宗的早茶!
    小編早就對廣州的早餐垂涎已久,這次特地抽出兩三天時間和我媽兩個人專門去廣州吃早茶!真的好愛粵菜,清清淡淡的,最大的體現食材的原汁原味,而且各種精緻的中式糕點,對於甜品控的我來說,光是聽名字就令我血液沸騰!
  • 廣東早茶的魅力
    如果你不知道點什麼特色點心時,看一眼身邊的大爺大媽,沒有比他們更會吃早茶的了。雖然早茶不是廣東獨有,但卻廣東最為出名。進了茶樓,服務小妹會遞上一張記錄卡,登記人數,這叫做「開茶位」,每個茶位都要計費。一般在堂內,多數看到老人家們都會很早約上三兩知己一起來赴約,這類茶客不會都去豪華茶樓高檔酒家,更偏愛於經濟實惠的更接地氣的茶樓。
  • 跑到廣州來吃早茶,不得不說,早茶這樣搭配,怎麼吃都不會膩
    廣東人從不說吃早餐,而是稱之為喝早茶,我初次來到廣州時,就常常聽到這個詞彙,後來跟幾個好朋友去了一趟茶餐廳,才實實在在的了解到,廣州人特別喜歡一大早就成群結隊的選一家茶餐廳喝茶聊天。可以說每天一大早茶餐廳都熱鬧非凡,吵鬧的聲音讓我莫名的有一種溫馨感,而後就可以跑到前臺拿一張卡片,早茶是自助式的,想吃什麼就自己去拿,拿了後會在卡片上蓋一個小印章。
  • 廣東早茶必吃的6大美食,精緻又美味,你最喜歡哪一個?
    在廣東,早上必須要享受到的美味早茶,已經形成了當地的文化了,他們把早茶叫做「嘆茶」,至今仍流傳著「嘆一盅兩件」(即享受一盅香茶、兩件點心之意)的口頭禪。廣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為講究,飲早茶的風氣也最盛,由於飲早茶是喝茶佐點,因此當地稱飲早茶謂吃早茶。
  • 【活動回顧】早茶聯誼
    經歷了痛苦的期中考後,我們終於迎來了跟友校復旦的早茶聯誼啦。小夥伴們一個個都等不及啦哈哈。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次精彩的早茶活動吧。
  • 正宗港式早茶了解一下
    在中國廣東和香港地區的人們都有喝早茶的習慣,因此就誕生了港式早茶(與廣式早茶一脈相連)起初,港式早茶的點心一般由肩上搭著白毛巾的「點心仔」推車出來 ,一邊走一邊高聲呼喊點心種類。相信在粵港地區的朋友們也記得。每個顧客手裡都有點心卡,分成「小、中、大、特、頂、超、美」七個級別。
  • 廣東人早茶為何能從早晨吃到下午?一分鐘帶你看廣東早茶吃些啥!
    廣東人早茶為何能從早晨吃到下午?一分鐘帶你看廣東早茶吃些啥!早茶是一種嶺南飲食風俗,早茶也是廣東人的另一種社交文化場所,是廣東人悠閒的生活消遣。廣東的早茶茶點不僅樣式多,而且味道精美。所以,廣東很多地方的早茶,從早上喝到下午根本不算事情。只要客人有興趣,可以直喝到通宵都行。什麼時候想走再走,絕對沒有人不耐煩給臉色客人,絕不會逼客人早走。除了有茶和各種傳統的點心、蒸籠、包點等,如蒸鳳爪、粽子、煎餃、流沙包等等,還有各種粥、粉和麵食,選擇更豐富,更加多種多樣。
  • 簡說揚州人吃早茶與吃早點
    早茶不說喝,而是吃,與揚州特有的早餐文化有關係。其實吃早茶也有「大吃」和「小吃」兩種。小吃的早茶,現在基本不說早茶,而是早點,一種介於早飯和早茶之間的吃物。本質上我認為還是早飯。「小吃」的早茶不喝茶,只是吃。一般會到遍布在大街小巷的各種麵館等同類型地方解決。譬如著名的蔣家橋、共和春、九爐分座等店。
  • 能與粵式早茶媲美的只有錫林郭勒早茶?你服嗎?
    在中國早茶文化中,粵式早茶在我的印象裡一直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後來接觸了揚州早茶之後,發現揚州早茶也了不得。大去了兩次內蒙古之後,發現錫林郭勒早茶 竟然可以媲美粵式早茶!這南北差異的飲食文化,完全是不一樣的行徑。那麼,錫林郭勒早茶有什麼它的特殊地方呢?
  • 第二期:廣東人到底吃什麼之早茶篇
    每次來自外省的朋友面對源源不斷送上來的點心,桌面上堆積如山的碗、碟、大小蒸籠,總還是忍不住會說:「夠了吧?吃不完浪費啊!」但廣東人的回答一定是:「慢慢吃,急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叉燒包
  • 廣式點心,早茶和下午茶都是一種生活態度
    舍友去了一趟香港旅遊,回來給我帶了一盒點心,我一看標籤,啥?廣東特產?沒想著她能給我帶什麼名貴產品,好歹給我帶點當地特產吧?這樣就算打發我了?舍友的解釋是:「你不知道這個特產有多火,我在大街上看到人家大排長龍的我就也去買了,你還嫌棄,我排了很久才買到的。」好吧,既然是特產,我也就不管吐槽了。畢竟對於吃貨來說,有的吃就很滿足了。然而,當我拆開包裝的時候,卻傻眼了。這一個個包裝精緻的小點心,顏值高的不是一點點啊。
  • 「香港早茶」&「深圳早茶」相見恨晚隨行篇
    於我而言4月份的一段旅程北京深圳香港就讓我遇到了……與南方「早茶」的相見恨晚 作為一名北方女孩早飯的定義大概就是早七點到九點起床之後的,主要以主食為主,油條油餅包子豆漿肉夾饃,聽起來瓷瓷實實實實在在,家鄉的味道總讓人頭一暖,這也是我對早點的#初印象#,直到這場說走就走的旅程,讓我了解到了南方的早茶文化,體會到了南北差異,也讓我愛上了「早茶」……
  • 飲早茶,廣東人的飲食文化
    如今,去茶樓飲早茶是廣東人最普通不過又特別講究的日常,也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不管是家庭聚會享受天倫之樂,還是朋友社交維繫感情,都習慣去茶樓訂個位,開啟「一盅兩件」的味蕾享受模式。吃什麼不重要,喝什麼不重要,最緊要的是家和萬事興。我們需要這種美滿的家庭氣氛、愛美食愛生活的儀式感。廣東早茶中的點心大部分是蒸物,採用「蒸」的製作手法,讓原料內外的汁液不像其它加熱方式那樣大量揮發,保存了食材原料鮮、香、嫩、滑的滋味。
  • 廣東早茶四大規矩,要學會幾個「小動作」,第一次吃,菜可別瞎點
    廣東早茶可是一種飲食文化藝術,並不只是單純的吃個早餐而已,其中的講究可多著呢,當地人早晨去茶樓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不論是和家人還是朋友一起,去到茶樓,泡上一壺好茶,再點上幾樣點心,大家一起齊聚一堂,品嘗各類風味美食,歡聲笑語的,這種氛圍相當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