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在幼兒園老師打他了,可以相信嗎?

2020-12-23 完美孕婦

自從把娃交到了幼兒園,老母親的心就沒有落地過,總是忍不住擔心:

娃兒有沒有跟小朋友好好相處?

上廁所會不會擦屁屁?一旦尿褲子給老師添麻煩怎麼辦……

在幼兒園能不能好好吃飯呀,別餓肚子也不敢說……

會不會有小朋友欺負娃兒?會不會不敢跟老師說?

娃兒太調皮了,老師會不會一氣之下對TaXXX……?!

……

其實大多數的擔心,在接到娃兒回家之後,都能夠化解,但……總有那麼些時候,要瞬間變驚恐臉,比如以下情景:

發現寶貝兒情緒不對或者身上有傷,問Ta怎麼了

——嗯……QAQ

——哎?怎麼了?誰打你了嗎?

——嗯!QAQ

——誰?老師嗎?

——嗯嗯……

於是,靈魂拷問來了!

要不要去幼兒園找老師對峙?

如何看待寶寶說幼兒園老師打自己?

我該相信老師還是該相信寶寶?

關於這種事

並不是個例

不少媽媽都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知乎用戶@池小妞就在回答裡寫過,寶寶跟自己說:「李老師打我。」但是在印象中,李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於是細想了一下:

我發現小孩子的認知和大人不一樣,我兒子幾次告狀別人打他最後都沒有:

比如他和他爸爸說我打他頭,實際是我生氣吼了他幾句。他就覺得自己頭疼,像被打一樣疼。

說幼兒園一個男生經常打他,實際情況是那個男生比他壯,玩鬧的時候碰到他,他覺得疼,就好像被打了一樣。

後來跟寶寶聊天:

——你們幼兒園你最喜歡那個老師啊?

——李老師啊。

——為啥啊?

——她對我們好啊。

——李老師有時候也會被你們氣到爆炸吧?

——對啊,她就會兇我們。

——怎麼兇呢?

——小朋友們別說話了,都安靜!

——哦,聽起來還沒有媽媽兇呢?那你們老師會不會拍拍小屁股讓你們安靜呢?

——不會,她會讓不想坐下來的小朋友去安靜角站著。

——李老師沒打過你嗎?沒有啊。

emmm……

再經過幾次迂迴,終於搞清楚,兒子說老師打他那天被罰站,心裡不高興。

那……這說明這個寶寶在撒謊嗎?

並不是哦!

還有幾個例子

@橙子:我兒子幼兒園時說老師好兇,我問怎麼兇的學一學給媽媽看,他就豎起一根手指在嘴巴邊做出噓的樣子[飆淚笑]

@隨波逐流:對,我女兒說老師兇兇她,我說怎麼兇的?她說,老師說:臭孩子!你給我快點睡覺![捂臉]還有一次,說老師對她不好,我說怎麼對你不好了?她說:老師說我襪子穿的不對!。。。。。

@彭晗:我孩子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有一天回來說:媽媽,我今天吐了。我問:為啥?答:因為我哭了!我又問:你為啥哭?答:劉老師打我了!我說:為啥打你啊?他說:因為我把飯打翻了!我說:打你哪兒??他說:打屁股了!我直接回答:該!然後就給他講了一些要愛惜糧食之類的!然後這個事兒就過了!(其實主要原因是:放學我接孩子的時候看見劉老師在耐心的給我兒子餵飯)

看出來問題了嗎?

其實就是……

有的時候

小孩子的理解

跟我們平常的理解

是不一樣的!

所以不能簡單的用大人的思維

去判斷孩子的處事哦!

@來一斤瓜子:哈哈哈哈,很小的小盆友確實會把一些假想當成真的。

@劉能村長:幼兒園的孩子還分不清想像中的事物和現實中的事物。經常會把想像中的事情說的有板有眼……我閨女就是這樣

那孩子說的話東一句西一句

我怎麼判斷Ta到底受沒受委屈

首先,切記不要引導性提問

比如之前舉例的,發現孩子身上有傷,就問是不是被打了,得到肯定回答後,又問是不是老師打的……

小編非常理解,現在因為幼兒園操作不規範甚至虐待孩子的新聞常常霸屏,導致很多家長一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就會聯想到是不是老師做了什麼。

但事實上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

坐著的時候不好好坐在椅子上,非要把椅子翹起來,自己摔了;

室外活動的時候,跑到樹叢裡,被樹枝劃傷了;

跟小朋友打架了/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

……

尤其是當自己的錯誤導致的受傷、衣服破損等「不好的結果」

(會被媽媽罵),下意識地會逃避問題,當你給出一個「是不是」的選項,而這個選項可以完美躲避掉自己的錯誤,小朋友就會順著點頭。

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注意,跟寶寶溝通的時候,不要有引導式的問答!!

@田呀呀呀:你這個叫引導性問問題,基本上答案就只有是或者不是,小孩給你回答後你就會反覆再問,小孩就會以為自己的回答不對然後再重新回答,這樣的事情最好就是和小孩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大概就能知道答案了。

觀察小朋友是否「受傷」

這個「受傷」包括身體和心理哦!

身體的傷,自然就是肉眼所見的比如淤青、紅印、針眼之類的。

心理受傷可能表現為情緒低落、沮喪等,但要區分一時的不開心,和真的對「去幼兒園」這件事有「抵抗情緒」——做錯事挨罵也會不開心,但隔天就好,如果幼兒園被人欺負、孤立,是會產生強烈的抵抗情緒的。

詢問其他相關人

如果孩子實在說不清,又確實表現受傷了,覺得直接問老師會尷尬,那可以詢問其他的人。

家人,詢問一下知不知道孩子今天怎麼了,這裡的傷怎麼弄的,因為也很有可能是發生在家裡的事情哦~

同班家長,可以問問其他家長,班級裡最近有沒有什麼事情呀,自己寶寶有沒有跟小朋友相處很好呀,覺得其他小朋友喜不喜歡某某老師之類。如果其他家長都沒發現什麼事情,那可以直接去問問老師啦。

同班小朋友,同班的那麼多孩子,總有幾個口齒伶俐的,可以放學接娃的時候一起聊聊天,問下發生了什麼事。

@輝輝:我菇涼有個同班的好朋友,入園沒多久,就一直斷斷續續生病,不去幼兒園,家裡人也很發愁。我跟她家長聊過,家長說因為身體不好,入學不適應。

我問我閨女,我閨女說,她不上學是因為班裡有個小盆友老是推人撓人,她就哭了。我問那個小盆友推別人麼,我菇涼說:也推別人,但是我看到她會藏起來,這樣她就不推我了。

如果孩子班級有關係不錯還口齒伶俐的孩子,可以借著一起約著玩問問。孩子們都是當事人,也許比大人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詢問老師

其實大多數老師是可以接受家長正常的詢問的——在合理的時間、心平氣和的詢問。

一定不要怒氣衝衝地去質問老師哦!

要說新聞,反轉的也不少,但顯然反轉的熱度沒那麼高,所以,再怎麼心焦自己的孩子,也還是要保持理智呀!

而且,當老師的描述(已查證的事實)和寶寶的描述不一樣的時候,相信老師,並不代表不相信寶寶,這一點一定要跟寶寶講清楚:這件事到底是誰錯了,老師為什麼會批評你,這種情況並不是打你哦,爸爸媽媽批評你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

培養寶寶的表達能力

孩子提前學會自理、自我表達,不僅可以更適應沒有人「伺候」的生活,也會讓寶寶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哦!

這裡家長要知道,自己擦屁屁、自己穿衣服、好好吃飯等等習慣並不是需要上幼兒園,讓幼兒園幫孩子糾正的,即使在幼兒園學會了,離開那個需要「自立」的環境,又會變回家裡的小王子、小公主。

所以,不管上不上幼兒園,家長都應該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而自我表達,同樣需要家庭的培養——鼓勵孩子嘗試著表達,不要孩子什麼都沒說,就懂了,畢竟孩子要出去跟別人交流的,其他小朋友不了解Ta,聽不懂Ta說話,很有可能不跟Ta玩耍哦。

另外,小孩子有時候會分不清現實和想像,比如說很多媽媽聽過小孩子會說一些讓人毛骨悚然的話,什麼那裡昨天那個婆婆啊、後面有人啊……一部分是孩子表達不準確,一部分是孩子腦海裡的想像跟現實混淆了。

所以,培養自我表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讓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更容易向大人求助,在困難的時候能夠描述清楚,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更放心呀~!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幼兒園老師打他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所以每天對著這個不是媽媽的陌生人感覺到好無助好害怕好擔心被批評,所以孩子們每天都變的乖乖的,就是為了不要讓這個陌生阿姨不高興或者冷麵孔對待,當有一天孩子回家沮喪的說,媽媽,老師打我,我想每一個家長都會心頭一顫,轉瞬陷入沉思。思考的問題就是,到底要不要跟老師去交流,跟幼兒園去反應。針對這個問題,有幾種不一樣的聲音。
  • 二十幾處淤青 家長說嘉興這幼兒園老師打孩子?
    觀眾小周給我們來電話,說他前天給四歲的兒子洗澡,發現孩子身上都是淤青,數了一下,居然有二十多處,問了孩子,孩子說是幼兒園老師打的,這讓他非常氣憤。到底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小周:「他說是老師打的,他說老師不讓說,說了就不讓他讀書,這樣說的(為什麼打呢)吃飯慢(怎麼樣打的)拖出去打的,小孩這樣說的,教室裡先打,然後拖出去打。」小周的兒子 輝輝(化名):「老師有沒有打你)打了(怎麼打你的)(還有呢)(為什麼打你)吃飯不快。」輝輝說是兩個老師打的,一個姓金,一個姓範。
  • 【家長怎麼辦】孩子回家說:「老師打我,我不去幼兒園了」
    ……當聽到孩子說這些話時,你是什麼心情?你相信孩子嗎?你會怎麼處理?請看發下案例: 案例1要放學了,幼兒們紛紛把小椅子放好,一個接著一個在教室裡排好隊,準備放學。遙遙忽然叫起來:「越越,你別推我!」當然,教師可以罵孩子,讓其知道他錯在哪裡;但不可以羞辱孩子,因為那將損害孩子的尊嚴。 案例2記得有一次,女兒從幼兒園回來說:「媽媽,我被老師打了。」「老師為什麼打你?」「因為我睡午覺時和小朋友玩,被老師抽了一嘴巴。」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該不該教他打回去?
    看到自己的孩子上了一天幼兒園,回來之後受傷了,相信沒幾個能淡定的。原本性格就內向的七七更不願去幼兒園了,七七媽媽也瞬間失去理智質問她:「別人打你,你就不知道打回去?!」可以理解,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真的是又生氣又心疼。於是七七媽媽把這件事發了朋友圈,立刻得到了很多家長的響應,大家紛紛來支招。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媽媽拿出監控質問老師,最後反給老師道歉
    導讀: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媽媽拿出監控質問老師,最後反給老師道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媽媽拿出監控質問老師,最後反給老師道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回家總說老師打屁股,媽媽查看監控後,卻給幼兒園送錦旗感謝
    導讀:孩子回家總說老師打屁股,媽媽查看監控後,卻給幼兒園送錦旗感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回家總說老師打屁股,媽媽查看監控後,卻給幼兒園送錦旗感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童在幼兒園被多次打傷: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該教他打回去嗎?
    哪個父母能受的了自己的孩子被欺負,身上有很深的傷痕呢?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幼兒園聲稱會配合家長溝通協調,但這樣的溝通就能抵消孩子的傷害嗎,就能保證孩子心裡不會留下陰影嗎?對此,睿睿父親直接帶著孩子找到欺負人的孩子,並告訴睿睿:「爸爸在這裡,你敢不敢打回去?」
  • 幼兒園的孩子:「他打我。」請別過度反應,也許並非你想像的那樣
    我朋友的孩子小了3歲多,上學期才開始上幼兒園。這個學期我回家時,我總是說我的同學貝貝總是打他。朋友和丈夫也忙於工作,但他們不在乎。曉曉的奶奶聽到曉曉說了幾聲之後,她很生氣,去找老師報告。老師說她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後來,親朋好友申請查看上周的監控錄像,才發現小孝並非碰巧被北be毆打。
  • 媽媽,我在幼兒園被老師打了
    寶寶上了幼兒園,認識了很多的小朋友和老師,開始慢慢的融入到集體生活,會與周邊的人和事產生很多的摩擦,其中,爸爸媽媽們最害怕聽到的,莫過於寶寶告訴家長,自己在幼兒園被打了,這一句話,瞬間可以調動起爸爸媽媽所有的神經。
  • 幼兒園老師討厭什麼樣的家長?他不喜歡你,怎麼會喜歡孩子?
    那是真的對孩子喜歡不起來,一般也不會去管他了,就讓小學老師去教吧。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其實取決於家長對老師的態度。如果家長總是惹得老師厭煩,老師不喜歡家長,又怎麼會喜歡孩子呢?有位從業17年的幼師說過這麼一件事,她遇到一位家長,放學的時候問:「我家孩子大便了沒有?」她回答:「沒有」。話音剛落,家長就給她兩個耳光,還說「孩子在家好好的,一定是你們沒給他吃飽,才沒大便的!」其實,家長與老師之間,最不能少的就是信任,甚至說要抱著託孤的心態把孩子交給老師。
  • 幼兒園孩子回家容易亂說的四句話,家長經常誤會,老師:真的冤枉
    甚至有的家長的分離焦慮症比孩子還要惱火!幼兒園也不是所有園所都有監控,或者開放實時監控,於是家長想要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要麼通過跟老師的溝通反饋,要麼就是與孩子放學後回家的對話了。可對於老師和孩子的話語,有時候部分家長更寧願相信孩子也不相信老師。
  • 幼兒園老師被孩子打,這是什麼狀況?得知原因後,老師的反應亮了
    幼兒園小班的溫老師懵了,這什麼狀況?活了40來歲,第一次被人用鞋底打,而且居然是被4歲孩子打的!原來幼兒園午休起床時間到了,下午班的溫老師上班了。她坐在喬喬的床邊,問他為什麼中午不睡覺?喬喬接下來的行為讓大家都震驚了!
  • 幼兒園的第一天,你們的孩子被打了嗎?該怎麼詢問老師情況呢?
    今天是第一天孩子單獨呆在幼兒園,送孩子到幼兒園樓下,交給老師,頭也不回的就走了。因為我不敢停留,怕停留孩子會哭,更怕自己會哭。孩子很乖,上幼兒園,我不擔心其他的,就擔心他被別的孩子欺負。他畢竟月份小,力氣也小。
  • 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打,媽媽不依不饒,換了班級,媽媽又後悔不已
    幼兒園開學了,可是孩子怎麼都不肯回到學校去,甚至在開學的第一天當街就給媽媽跪下了。事情的起因要從上學期說起,孩子叫「照照」是個男孩,很調皮,在幼兒園被年輕的老師當著小朋友打了幾下。媽媽通過別的家長知道了開始對老師和幼兒園不依不饒,甚至放言,我家教育局有人,你這個老師別想當了。結果鬧了一溜十三招,最後給孩子換了個班級才平息。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了,要怎麼辦?李玫瑾教授說:打回去
    案例一:可可好不容易適應幼兒園了,有一天媽媽去接。老師說:「今天有點小情況,要和您說下。在玩遊戲時,木木小朋友喜歡可可手裡的玩具,就去搶。搶不過來,就動手了。我們老師當時也沒看到,聽到聲音就趕緊過來了……」老師後面說什麼,可可媽媽已經沒心聽了。她看到可可是手上又兩道抓痕,特別心疼。這已經不是可可第一次被打了。案例二:今天是周一,幼兒園裡舉行升國旗儀式。老師們正在組織小朋友們站隊。突然豆豆哭了起來,原來是被萱寶咬了一口。
  • 孩子回家說老師打他,三歲的孩子不會撒謊?你知道謊言敏感期嗎?
    最近協助老師們處理了幾起孩子回家告狀的事件,在調看監控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後,我發現:3歲的孩子原來真的會「描述非事實」事件,而當事人父母則一口咬定:「我家孩子是不會撒謊的!」「才三歲的孩子怎麼可能知道撒謊呢?!」「我不信,肯定是孩子害怕老師所以不敢在你們面前說才回家跟我說的!」
  • 靈魂拷問:孩子受欺負了,你是叫他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我弱弱地問一句,你家孩子是你叫他打回去他就真的打回去的性格嗎?如果是,咱還真得想想能不能這麼簡單粗暴的教育他;如果不是,那咱說這話不是等同於沒說?關於這個問題,時下最流行的觀點就是「打回去」!相信我,如果你的孩子以往就沒辦法「打回去」,上了幼兒園就更不可能說打回去就打回去了,這個結論是有科學驗證的。在上世紀 90 年代,家庭心理學家傑拉德 R. 帕特森和李察 A. 利特曼,曾做過一項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的實驗,他們一共記錄了 2583 次幼兒之間的攻擊事件(打人搶玩具等)。
  • 孩子被人打了,我讓他打回去,有錯嗎?
    昨天有個寶媽給丹妮發來私信,說上個周末她帶孩子在小區樓下的遊樂場玩,但是她的孩子卻被另外一個孩子打了。她家小孩蹲在地上哇哇大哭,於是,她在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後,讓自家的孩子打了回去。很快場面混亂,好在周圍群眾把他們拉開了,不然,就差點升級到大人也打起來了。這位寶媽問丹妮,自己家孩子被打了的話,應該怎麼辦?打回去有錯嗎?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手欠」的同學欺負,打回去or告老師?不如這樣做
    相信多數家長遇到這樣的問題都會教孩子「打他啊,趁他尿的時候推他啊!」等等。之前看了李玫瑾教授的演講視頻,說孩子被欺負,讓孩子打回去,很多家長在下面評論:對!可以在詢問的時候問孩子最先開始是因為什麼。比如兩個孩子扭打在一起,孩子說「他先打我的」,這時候要問,是不是你做什麼事兒了?不然他為什麼打你?這就可以引出最開始的原因。
  • 又哭又鬧不去幼兒園還打老師,家長如何陪孩子度過分離焦慮期?
    老師說頭兩天在幼兒園裡也會哭,但情緒平複比較快。一個朋友家孩子則是當其他小朋友「哇哇」大哭時,他卻坐在凳子上低頭默不作聲。直到老師過去問他,才紅著眼圈忍著快要流出的眼淚說:「我想媽媽!」第二種:普通哭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