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孩子粘人、哭鬧、膽小沒有安全感,該怎麼辦?

2020-12-23 北京童媽育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有一段時期會特別粘人。

不過這段時期一般都很短暫,孩子很快就會「擺脫」這一階段。儘管孩子這種黏人的舉動實在有些讓人受不了,但是你最好不要將孩子推開,或是對孩子說:「不要再像個小寶寶一樣,自己玩去!」因為這樣往往會起到反作用。如果你能夠採用以下的方法,就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該怎麼改善孩子這樣的依賴黏人的狀態呢?

1、當有變故發生,或者是壓力過大時,孩子們就會變得比較黏人。

比如家裡多了寵物;父母離婚;搬家轉學了。當孩子漸漸開始適應新環境的時候,這種黏人的行為也會慢慢消失了。

2、如果你想讓孩子去某些地方,讓他跟著一起參與,會逐漸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比如,你可以帶孩子去公園的遊戲區,跟孩子一起玩一會兒,然後就慢慢地離開,在遠處看著孩子。一步一步地往後退。這樣,當孩子發現你不在身邊的時候,他也不會感到驚慌失措了。

3、讓孩子隨身帶著粘你的某樣東西,比如,一塊小方巾等,轉移他對你的依賴!

4、給孩子準備一個善良的謊言遊戲:

比如一個「神奇的硬幣」,告訴他,這塊硬幣會保護他,只要帶著它,他就會感到很快樂了。

我建議你用硬幣,因為它跟別的紀念物不一樣,如果孩子不小心把硬幣弄丟了,你很容易就能再給他一塊。

5、注意自己的言行。

你可能在不經意間給孩子感染了一些害怕的情緒。比如,你可能會說:「哦,寶貝,不要緊的,真的。不要害怕,我馬上就回來。」這些話或是其他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這種黏人的行為。你需要展現給孩子看的,是你對他很有信心,認為他已經長大了,即使你不在身邊,也能好好照顧自己,並且會感到很開心。

有的孩子上學就愛哭,不願意去學校。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第一次離開家長,來到幼兒園的班級——一個陌生的環境。所以孩子會因為不熟悉而感到缺乏安全感。

前一個星期對每一位家長們來說都是一個「煎熬」,每天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都要上演一場哭鬧的「情感劇」。有些孩子適應得快,有些孩子適應得慢。

其實孩子上幼兒園的表現與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家庭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愛和信息,孩子就給到我們什麼樣的反饋。不同孩子的表現對應不同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互動模式,主要分三種:感性的愛,理性的愛,缺失的愛。我們看看在這三種愛的模式下成長的孩子,對幼兒園的適應性分別是怎樣的?

第一種,感性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以感性居多,也叫溺愛。孩子的表現:一直處於情緒焦慮當中,基本上半個月都還在哭鬧,不能接受上幼兒園的事實。

孩子這樣的表現,明顯是父母等家人給的愛太多了,一上幼兒園感覺家人的愛沒有圍繞在身邊,就會焦慮心慌。孩子是非常靈敏的,他能覺知和體會到父母的心理,所以每當父母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就哭得特別的厲害(試探著父母的底線原則)。如果一開始父母就打了退堂鼓,那麼孩子上學哭鬧的「情感劇」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衍生開來,其他事情孩子也會有這樣的表現,只要自己不願意,就可以用這種方式。

所以作為這部分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清楚明白原則,否則以後遇到其他事情孩子的表現還是會如此,就像我們常在超市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想買某個玩具,家長不同意,孩子就蹲在地板上不起來,或者抱著父母的大腿,或者直接在地上打滾。難道孩子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嗎?不是的,是因為孩子牢牢抓住了大人的心理,認為只要「鬧一下」就什麼都有了。長期下去,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導致孩子在情商上的不足。

所以,儘管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廣大的,但為了孩子好,我們的愛需要理性。我們要捨得讓孩子去經歷,即使有些經歷是痛苦的,但經歷了她才會有成長,讓孩子明白眼淚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要讓孩子學會積極獨立地去面對困難。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家長遇到類似這些情況一定要把握原則,同時多跟孩子溝通,做積極的引導,輸入的信息多了,孩子的思想就會扭轉過來了,雖然需要一些時間,但這個問題是一定可以解決的,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

第二種,理性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純感性的溺愛,孩子較獨立。孩子的表現:開始兩天不哭,到了第三天,孩子就開始有點小情緒了——大家都在想媽媽,自己樂呵呵的,感覺這樣好像不太對勁呀!於是孩子也受到來影響,也開始叫媽媽了。但是你會發現,這樣的孩子哭,她雷聲大,雨點小,而且是對著老師哭的,這個潛臺詞是什麼呢?「老師我哭了,我需要抱抱。」有時候甚至連眼淚都沒有。這樣的孩子就不用擔心了,老師只要抱抱他,給他愛的信號,並告訴他,他做得很好,很獨立,肯定他。基本上他就是點點頭,不會「爭寵」了。

第三種,缺失的愛。

父母給孩子的愛很少,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的表現:由於某些原因從小缺乏安全感,從小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等等,這個是很難去彌補的。

這樣的孩子也要哭上一段時間,因為他要重新去熟悉環境、老師和同伴。對於這些孩子,老師會儘量讓他產生安全感,讓他感覺到老師和同學對他的愛,彌補父母對孩子愛的缺失。老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老師,還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角色,讓孩子既能夠學有所成,建立理性的思維,同時又能夠感受到愛的滋養,健康快樂成長。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就草率地下定論說,是幼兒園的問題,是老師的問題,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比如對於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和老師還沒有很多接觸,更多的是因為不熟悉而不願意上學。所以不是老師在幼兒園對孩子怎樣了,而是孩子前期接受的信息導致到現在結果。

在班級,老師會給孩子們做引導;在家裡,父母也給孩子引導,家園一致,孩子接收的信息一致,在心理上沒有拉扯,便能更快速地進入狀態。然而,父母每妥協一步,後退一步,後面接著第二第三件事情也會退步,這是一種規律,孩子恰恰能夠很好地運用這個規律。

孩子也很會「察言觀色」,哭的孩子基本都是在刷存在感。孩子等不到這個冷靜的時間,他就是需要立刻的感情關注,但是孩子慢慢的發現始終繞不過去,最後還是得自己面對,自己去調整,一旦有這種意識,他就能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了。

在成長的旅途中,愛是滋養孩子茁長成長的養料,但過度的愛、太感性的愛,就成了阻礙孩子成長的溺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有愛孩子的權利,更有協助孩子成長的義務,溺愛不可取,愛有時候需要感性與理性的結合。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粘人、愛哭鬧,怎麼鼓勵也沒用?先看看這4點做好沒有
    很多媽媽,尤其是男孩的媽媽,都有和曉琳一樣的困擾,看到孩子表現得膽小、懦弱,就覺得孩子不爭氣,想要改造他,但是各種激勵、鍛鍊措施都用了,孩子卻沒有改變,甚至不進反退,這是為什麼呢?我最近看的一本書,心心媽媽寫的《童年不缺愛》,就很好地解答了這個問題:其實孩子膽小、粘人、放不開,缺乏的不是外在的鼓勵和鍛鍊,而是內在的安全感。一、被刻意斷開的聯結安全感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 孩子特別愛粘人?或許缺乏安全感,家長應該多點陪伴
    前段時間,和睿智燈塔的一位王媽媽聊天,她說:「我的孩子都快2歲了,可是還是特別粘人,只要我在家他就一直跟在我身邊,我想做點其他事什麼都幹不了,一旦我稍微離開,他就嚎啕大哭。這讓王媽媽非常為難,不知該如何是好,既不能不管孩子,也不能一直呆在孩子身邊。」那麼,孩子太粘人怎麼辦?
  • 孩子粘人就是膽小嗎?真正的原因和孩子成長有關尤其是這兩個階段
    朋友說她家寶寶最近特別粘人,只要自己,老公只能白天哄,一到晚上就找媽媽,更嚴重的是出門見了陌生人還會哭泣,真的是讓自己焦頭爛額。朋友說自己和老公都性格都挺外向的,這孩子是不是膽小,性格太過內向了。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非常容易焦慮,尤其是發現孩子的發育和自己所想的不一致的時候。
  • 「安全感哪裡有賣?」孩子的安全感,誰來買單?
    歸屬感表現在心理層面就是安全感。「孩子愛咬指甲,粘人?最近不少家長來找跳爸,說發現孩子總愛咬指甲,有時候特別粘人;還有的家長反饋說發現孩子開始撒謊了···就像上次跳爸做客吳江電臺,一位爺爺打進熱線,特別著急的問發現孫子撒謊了,怎麼辦一樣的確,現在不少孩子都會出現像咬指甲
  • 媽媽一旦不在,孩子就會哭鬧:寶寶太粘人並不是好事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很依賴自己的父母,他們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時時刻刻都能在自己的身邊,會讓他們覺得格外的有安全感。但是父母的生活並不是全部圍繞著孩子轉的,一旦媽媽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就會開始哭鬧。
  • 寶寶過於「粘人」該怎麼辦?這樣度過親子依戀期,一生都有安全感
    有的媽媽很煩惱,自己已經要重歸職場了,可是寶寶過於粘人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你的寶寶正在度過親子依戀期。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能讓寶寶充滿安全感得度過這一階段,也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愛哭鬧,分離焦慮,膽小怕生的孩子,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另一方面,一旦孩子出現一些行為問題,譬如說脾氣暴躁,敏感膽小,分離焦慮之類的問題,父母就會擔心是孩子安全感不夠,責怪自己陪伴得太少。就好像陪得多抱得多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似的。我覺很多父母對安全感誤會得相當大啊!他們根本就不明白,到底什麼樣的狀態的孩子,才算沒有安全感。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父母只需正確引導就能緩解哦。安全是兒童最基本的需要,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小孩總是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與周圍的小朋友不和諧。如果孩子從小就很少和別人接觸,生活中一直只有家人的存在,也少有玩伴,那麼孩子就容易性格內向、情緒敏感,這樣的孩子也容易沒有安全感。2、母親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多變媽媽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媽媽常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那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處世和生活態度。當母親對安全和價值有足夠的感覺時,焦慮就會減少。
  • 膽小、害羞、愛哭、粘人、「難搞」,孩子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孩子到了新環境後很難適應?為什麼周圍一有變化他的情緒就變動?為什麼每次哭鬧都沒完沒了?膽小、害羞、愛哭、粘人、「難搞」,孩子到底怎麼了?1、膽小不愛說話。9、膽小愛哭易流淚。要改變孩子,首先要知其原因,從深層次來看,其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觸覺發展不足,使得全身的感覺通路沒有暢通,呈現這類「身不由己」的現象。
  • 孩子害羞膽小愛哭鬧,許是缺乏安全感,這樣做來幫孩子重塑安全感
    怕見生人,人多的時候會羞澀或哭鬧缺乏安全感的小朋友會害怕見到陌生人,或者討厭去人多的地方,一旦家長帶他去人多的地方他就很容易哭鬧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父母吵架時孩子往往會異常安靜和懂事,甚至會認為父母吵架是他的錯。父母吵架越頻繁,孩子安全感越低,整個人都會唯諾怯弱,渴望討好每一個人。2.
  • 孩子安全感認知誤區你還在犯?孩子怕生粘人,並非缺乏安全感
    文章/妮妮編輯/妮妮安全感會影響孩子對於事情的認知能力,也是孩子社會情緒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家長都對孩子安全感問題極為重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注重孩子內心安全感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家長都對安全感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
  • 孩子粘人的背後,竟然是安全感的缺失
    桃子跟我們分享了她與孩子的境遇,其他同事的反應也是出奇的一致:「對!一模一樣!我家也是!」看來,生活中這樣的小傢伙們還真不少,那麼孩子這樣的表現究竟什麼原因呢?其實這樣表現的孩子正處在分離焦慮階段。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呢,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分離焦慮。
  • 為什麼你家寶寶那麼粘人,別人家的孩子那麼乖?和這幾點有關
    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真的快崩潰,除了他是我拿命換來的,如今把他帶成這樣,寶寶還是那個寶寶,只是變得更愛哭鬧粘人了。當媽後,覺得這世上最長的路,都比不過寶寶粘人的套路!,現在寶貝變得很沒有安全感。雖然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寶寶就不會哭鬧了。
  • 孩子膽小敏感,畏畏縮縮怎麼辦?養育敏感孩子,父母要注意這三點
    文丨十月育兒小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鵬鵬是一個膽小而敏感的孩子,這一點著實讓父母為此感到擔憂,雖然父母們總是鼓勵孩子勇敢一點,但是似乎這在鵬鵬身上並沒有奏效。如今,小傢伙已經上幼兒園的中班了,但是卻因為膽小而敏感的性格遲遲沒有融入其中。每次接送孩子的時候都看到孩子形單影隻的一個人玩耍,父母心裡都很不是滋味。
  • 粘人,怕生,頻繁夜醒查崗,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6個月開始變得粘人,離開一秒都不行,上個廁所都要帶著。來看看讓人又愛又恨的分離焦慮是什麼?會造成什麼睡眠問題?認真告別與開心的回來千萬不要因為離開孩子會哭而選擇突然消失,毫無預警的消失,只會讓寶寶更焦慮跟害怕。大大方方的告訴寶寶,因為什麼事情需要分開一會,多久就會回來,並且要說到做到,不要用騙的。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上寶寶愛吃的零食或是水果,給孩子一個擁抱,跟孩子來一個愉快的重逢。
  • 粘人,怕生,頻繁夜醒查崗,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6個月開始變得粘人,離開一秒都不行,上個廁所都要帶著。來看看讓人又愛又恨的分離焦慮是什麼?會造成什麼睡眠問題? 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上寶寶愛吃的零食或是水果,給孩子一個擁抱,跟孩子來一個愉快的重逢。 充分的耐心與愛,給足安全感寶寶這個階段可能會變得更粘人,愛哭鬧,儘量的理解寶寶的感受,給予更多的耐心跟愛,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給寶寶更多安全感。安全感滿滿的寶寶才能更好的應對分離焦慮哦!
  • 孩子膽小怎麼辦?日常引導很重要
    「園長媽媽,我家么兒膽子特別小,該怎麼辦呢」?經常我都會遇到這樣的家長來諮詢這樣的問題。孩子膽小,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養方式,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6種:1.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沒有安全感,導致膽小。3. 父母不恰當的處事方式,父母的「大驚小怪」,對於某一件事情過於緊張或焦慮,父母的不良情緒長期性的「傳染」給孩子,孩子恐懼,緊張,導致膽小。4. 不恰當的教養方式:嚇唬,孩子內心有陰影。
  • 孩子安全感不足,將直接影響其他各項能力的發展,為什麼呢
    ,首先就要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安全感建立好了其他的一切才有可能。這讓我想起來之前來早教班上課的一個孩子,他每次來都是哭鬧著不願意進班,後來導致一看見園所,他就害怕,因為每次都是父母強迫著他來的。母親是全職在家帶娃,一有怨氣就撒到孩子身上,平常也不怎麼帶孩子出門,所以孩子性格非常膽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什麼東西也不敢碰,也不參與,就只是躲在媽媽的懷裡,看來就是安全感不足的原因。
  • 孩子膽小、愛哭又粘人?5種方式,徹底治癒「玻璃心」
    為什麼孩子到了新環境後很難適應?為什麼周圍一有變化他的情緒就變動?為什麼每次哭鬧都沒完沒了?........膽小、害羞、愛哭、粘人、「難搞」,孩子到底怎麼了?有的孩子膽小、哭鬧、愛粘人,有的孩子對一些細小規則很執著,有的孩子怕吵怕鬧不喜歡人多,有的孩子周圍一有變化就會情緒變動,有人稱他們為「玻璃心」,認為他們很難搞。他們的爸爸媽媽,會質疑自己的養育方式,是不是給孩子太多自由?是不是對孩子太過保護?是不是孩子有自閉傾向?
  • 孩子愛粘人、總纏著媽媽,把握2個分離焦慮期,孩子倍增安全感
    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粘人符合他們的心理成長過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孩子具有明顯的粘人行為,但有的孩子卻似乎並沒有明顯的表現和行為。 所以從這件事情上能夠看出來,孩子愛粘人、總纏著媽媽,事實上是缺乏高質量陪伴的一種表現,而沒有高質量陪伴,孩子的安全感會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