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教師在播放短視頻過程中,何時提問更有效?

2020-12-17 百家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短視頻作為教學手段常常被教師用到課堂教學中,不論是在warm-up/lead-in /Presentation /Practice/or Production教學環節,教師都可以依靠短視頻為載體,創設情境而開展教學活動,此法也是情境教學法的體現。不同的教學環節過程中,短視頻起著不同的作用,如:

在熱身環節,短視頻或許是歌曲、或許是趣味短片、或歌謠短片以此喚醒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熱情,起到使學生熱身、準備開始新課學習的作用。

在導入環節,教師通過短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聲像俱全,刺激學生的感官視覺,五官並用,引領學生自然順暢的走進本節課的主題,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在Practice/or Production環節,藉助短視頻也能起到助推課堂教學操練,鞏固所學新知,發散思維,合作學習等優良品質。

本次分享,筆者意圖指向是在在Presentation環節,教師以短視頻為載體,開展新知識的教學活動,更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和理解,也有利於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在這一環節教師可能會設置一些問題,但在播放視頻過程中,何時教師提問教學更有效?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首先提一個問題,然後讓學生看短視頻(1-3分鐘)然後回答問題。或者,教師會讓學生們直接看一段短視頻然後提問,讓學生們回答。今日筆者更提倡如下提問方式,即:頻點問式。

頻點問式是指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師首先簡單介紹將要播放的視頻概要,針對自己要問的問題而點pause並提出問題,頻繁停頓,讓學生們議論,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然後回答,邊pause邊提問,學生們邊回答,師生互動,共同研討學習。這樣使得學生對知識有充分的理解,會把提問貫穿於課堂活動始終。打個比方,沒有一個醫生會在病人過世後才詢問病情。醫生會在對病人治療的過程中詢問病情,不斷地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況。

然後進入第二步讓學生看整體短視頻無pause,教師提問,問題升級至高階思維問題,學生思考歸納整理信息。

最後由學生簡要介紹所要播放的視頻,然後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整理信息,開展討論辯論活動。由碎片走向整合,學生的思維智能也從低級走向高級。培養其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

選擇視頻注意事項:

很大程度上,視頻教學是用來調動學生情緒,調節課程節奏的一個小插曲。第一教師選擇視頻時要與教學主題保持一致,不要偏離主題。第二要與學生的興趣曲線相匹配。 第三,所選擇的視頻時間不宜太長,3-5分鐘之內為最佳,時間太長會影響其他教學實踐或活動的進展,影響教學效果。第四,所選擇的視頻製作及放映質量要考慮,圖像質量差的效果不佳的勿選,影響視頻效果,也影響學生的興趣。

相關焦點

  • 課堂有效提問——有效教學策略(三)
    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一環,教師只有確知學生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掌握了所教授的內容,才能為下一步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如何獲得學生學習內容掌握程度的信息呢?提問是很好的方法,尤其是有效的提問。
  • 層次性提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設計探析
    體現和突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問的層次性,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筆者通過對相關理論的解讀,結合教學實踐,形成具有一定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高中英語閱讀層次性提問設計方案
  • 英語故事教學的有效策略
    故事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故事的文本主題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增加複述或模仿表演的機會,關注學生的語言習得和過程體驗;可以依託文本,增加情感教育的升華。然而,目前有些教師對閱讀課教學的認識不到位,導致形成一些不合理的教學設計。
  • 【教學風採】教學中提問的問題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方式。課堂上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於鞏固學生知識、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提問,可以調查學情、反饋教學、引發思考、促進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 有效活動讓英語教學過程實現最優化
    聚焦中小學英語教學·之六(新課程實踐之教學活動)     教師在教學中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安排、實施直接影響著英語教學的質量。要在課堂上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培養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我們期待有效活動讓英語教學過程實現最優化
  • 教師資格面試-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過程建議
    教師資格面試-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過程建議 http://www.hteacher.net 2019-12-03 13:52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教學研究| 英語教學的本質與英語教師的英語修養
    更可喜的是,語言教學本身愈發受到重視,但選手們又不只是為教語言而教語言,而是有拓展,有深化,有啟發。總決賽的比賽方式是說課。說課是一種教學設計和研究活動,是對教學內容和過程進行理性化分析與設計,也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多數參賽選手能在規定時間內呈現一個比較合理的教學設計。在歷屆教學大賽中,無論在決賽授課還是在總決賽說課階段,都設有評委提問環節。
  •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正確的提問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正確的提問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使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飛躍。不僅像施工技術這樣比較專業的課程可以這樣做,我們還提倡教師在理論課上也要多使用現代化技術教學,鼓勵學生以發展的觀點看理由,敢於突破常規和定式教學,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 英語課堂高質量在於巧妙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學互動的必經途徑,是課堂教學的風向標,也是檢驗教學成果的試金石。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主要媒介,是有效提高教育水平的方法之一,也是實現英語課堂互動的前提。
  • 教學交流 | 提升英語教師個人素養的有效途徑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使很多學生對老師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索,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還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學生也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學生清楚了知識的來源、本質,才能在運用中舉一反三。
  •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幼兒英語教學的價值及其有效策略
    由於幼兒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仍舊處於母語教學環境過程中,無論是身邊的朋友還是家庭教師都會運用母語影響到幼兒,與幼兒展開交流,因此,可以幫助幼兒獲得英語母語的雙面提升。  3.2、 巧妙運用英語歌謠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十分喜歡朗朗上口的兒歌,在進行歌謠歌唱的過程中,也能夠與快速記憶歌曲中的內容,因此,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將所學內容編入到兒歌中的方式,讓幼兒通過兒歌更好的進行相關內容的記憶,進而提升幼兒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 基於「多元交互式」課堂觀察平臺的英語課堂精準提問策略
    本文發表於學術期刊《中小學數位化教學》2020年第1期,作者李孝燕老師,執教於浙江省平湖市南市中學。【摘 要】課堂提問行為是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提升的重要手段。「多元交互式」課堂觀察平臺的運用,能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層面對課堂提問行為進行精準量化分析,對診斷和矯正教學行為更具現實指導意義。
  •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提問可以考察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培養思維能力。所以,提問這一教學環節直接關係著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的問題一定要經過精心篩選,避免隨意性。問題選擇得當,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共鳴,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
  • 課堂導入 | 英語課堂教學的6大導入與提問技巧
    因此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條件,利用課本教材,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創設一種有利於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學得主動、輕鬆、生動、活潑。直觀生動的課堂導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師生們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教和學的過程中來。
  • 【精準教育指導】怎樣讓線上教學更有效?他們來支招兒
    接下來,桂老師圍繞線上高質量學習的四要素展開,分別從教師、資源、技術、學生四個層面闡述如何做才能讓線上教學更有實效性。桂老師說,教師的專業內功是線上高效教學的學術根基;整合資源才能提供適宜教學、營養豐富的「口糧」;駕馭技術以確保教學順暢運行、立體互動;無論何時,都要把堅持學生立場!讓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成長。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 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人文素質;教學方法 高中英語教學課程包含著許多積極向上的教育內容,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延伸、培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並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和交際能力,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讓學生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能夠積極地應對各種挑戰。
  • 正確解讀課堂教學中的沉默現象 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教學;沉默現象;教學質量課堂教學中的沉默現象,指的是中小學英語課堂上,面對教師提問時,無論是會還是不會的學生,習慣性保持沉默的一種消極現象。這種沉默讓師生情緒受挫,讓課堂氣氛低沉,讓課堂教學質量低下,制約著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效果。
  • 教學技巧 | 如何改善英語課堂沉默現象
    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它的交際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因此產生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兩種形態的交際鏈。課堂沉默可以視為在課堂發出的無聲且無固定語義的非語言交流行為。從廣義上來講,它指課堂教學中所有的一切沉默的現象。而從狹義上來講,它指的是單一的教師提問學生無應答,或者教師發出指令,學生討論時出現沉默的現象。本文將從狹義層面就課堂沉默現象進行探討。
  • 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拘小節」現象(下)
    由於「眾人拾柴火焰高」,教師的提問往往也可以得到「滿意」的回答。然而,「群問群答」表面熱鬧,掩蓋了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差異性,提問的實際效果並不佳。道理很簡單,因為多數情況下回答問題的總是那些學生,不愛開口的學生依然保持緘默。某些學生可以準確回答出教師的問題不代表其學生也能夠如此。「群問群答」不利於教師具體了解個體學生知識、技能和思維的情況。
  • 美術教案中教學過程的撰寫技巧
    對於教資面試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是取得的關鍵,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而在教資領域常考創作課,下面我們就來仔細說一下教案中新課講授部分該如何設計並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