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學了餐桌禮儀,感受到了滿滿的階級差距

2020-12-23 另維Crystal

table arts,餐桌藝術

瑞士遊學,去格裡昂高等教育學院學習。

校園。通往便裝食堂的電梯。右手邊的食堂不穿西裝不能進。

學校食堂窗外的風景,湖是日內瓦湖,山是阿爾卑斯山

餐桌藝術在這所學校,是每一個學生大一入校的必修課。

我們說table manner ,是餐桌禮儀。而他們學的是餐桌藝術。遊學格裡昂,這堂課我上了一下午,上得驚呆了。

我出國近10年,西餐的餐桌禮儀,從吃個飯服務員都看不下去,要時不時過來幫我上前擺一擺餐具,到自覺丟臉偷偷學,再到一晃十年後的現在,以為自己知道得不少,夠用了。

我知道入座後第一件事是把餐布/餐巾紙打開放在膝蓋上;我知道普通的西餐有三道菜。從餐前麵包之後開始,有前菜appetizer,主食main course,和甜點desert。

貴族們越貴吃得道道越多,著名出貨路易十四吃就很多很多道;

我知道每一道菜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刀叉。從餐前麵包開始,前菜、主食,刀叉越來越大,由外向裡擺放。

吃餐前麵包有麵包刀,很小,另放在旁邊,甜點有甜點餐具,個頭也相對小;

我知道每一道菜都有配有專屬的酒,每一種酒都有自己的酒杯。一般紅酒杯肚子大,香檳杯肚子窄,喝水杯沒有腳,是個圓柱體;

我知道吃飯的時候,服務員不會根據你餐盤裡是否還剩食物上來收走盤子,他們的依據是我刀叉擺放的位置。刀在4點方向,齒朝裡;叉在8點方向,齒向下。刀叉尖頭相對或者略微交叉。這叫resting position。意思是我還沒吃完。如果不想吃了,刀和叉並排,很近的擺成兩條平行線。這樣放刀叉的意思是「我吃完了」。服務員就會上前收走盤子和餐具,上下一道菜。

我以為知道這些就差不多了。

然後我來到瑞士格裡昂,在日內瓦湖和阿爾卑斯山邊上上了一節格裡昂的餐桌藝術課,才發現我原來一直站在門外。

我甚至發現,原來網絡上的信息看似多,其實雜亂且淺薄,我居然下課之後想查查細節,都查不到。

同學說,知識細到這種程度,應該要去找專業書籍吧。網絡上的信息除了資料庫和極少數專業網站,相對浮躁。這導致我接下來說的課堂內容,沒辦法很細緻。我下課後記不大清了,不過好在都錄在了vlog裡,只等剪輯。

老師就是圖片上這位老師,義大利人。胸前的名牌上畫著義大利國旗,我在格裡昂見過的每個人胸前都有名牌,名字旁邊有國旗。

老師是義大利人,卻說一口略微法語口音的英語,張口閉口,都是Voilàvoilà。

她自我介紹,她是serve過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的人。她說伊莉莎白女王很懂她現在教我們的餐桌藝術。

據說全法國只有兩位女性獲獎

我們從擺餐具學起。

她講了很多。

她講,餐盤要放在離桌沿1釐米的位置,只能放一次。因為如果重新拿起來放,桌布上會有印記。

餐盤的擺放不能隨便,有正反,好的餐廳都知道怎麼擺正。

正面就是你打開盤子,盤底的盤子品牌、設計師名字都是正的。方便閱讀。

她教我們辨認餐盤是否是好瓷。

她把餐盤放在窗戶上,陽光之中餐盤通透光亮,仿若透明,就是好瓷。

我學這一段的時候又土包子了一次,

那個餐盤,她從盤子的品牌,講到設計者(一個著名法國設計師),講到設計理念——藍色是代表浪花,白色選用磨砂質感,代表白色沙。餐盤畫的是白色沙灘上的浪。浪花全是設計師手繪,因此每一個都獨一無二。再到如此設計感的盤子適合與哪些菜餚設計結合。

我聽得眼花繚亂,以為我看到了我這輩子看過的最牛逼的盤子。狂摸不止。結果下課一出門,發現整個學校餐廳餐桌上都擺著這個盤子。而我進教室之前,根本沒看到、也不知道這是個好東西。

她講餐布,不講餐布要放在膝蓋上,講為什麼要放在膝蓋上,這其中有怎樣的歷史文化,經歷過怎樣的變遷。什麼時代餐布是放在領口的,什麼時代餐布是人自己帶在身上的,又是怎麼一步一步變化成了今天的習慣。

她講每一個酒杯該放在哪裡,講麵包刀也分正反。

英國麵包刀和法國麵包刀的正面剛好相反。一個齒朝左,一個齒朝右。我沒記住具體哪個是哪個,但我記住了有品牌和設計師名字的那一面是正。英法兩國刻得剛好相反。

她講,喝水杯永遠是在所有的酒杯之後,最右邊。喝水杯的正面,就是你從正上方往下看,品牌和設計師名字是正面的那一面。喝水杯的字不刻在杯底背面。因為水一開始就會倒上,人們沒辦法翻水杯看字。

她講,餐具不是越多越好。菜色再豐富再奢侈,餐具的數目也有上限。太多了會影響人吃飯。

啊啊我上圖拿了麵包刀起來拍照忘記放回去了,麵包刀應該在左邊的小盤子上

就是餐具擺放的上限。就算是女王國宴,抑或世界上最好餐廳的最奢餐品,餐具的準備,也不應多過這些。

我課間和同行博主們聊天。我:你說21世紀還有人日常吃得這麼講究嗎?我默默想,這得是有多裝逼。

法國博主:她不是一開始就說了自己serve誰嗎,英國女王。

哦。我突然想到,我覺得這樣吃飯裝逼,和有人覺得用蘋果手機是裝逼是一樣的。都是別人的日常。而這日常在自己的視線之外。

此次遊學入住的酒店房間陽臺,瑞士蒙特勒費爾蒙酒店。一家黃金年代深受歐洲貴族喜愛,逃過兩次世界大戰的酒店,大堂裡的椅子各種已經在那放了近100年。保留了20年代的各種特點。窗外的水是日內瓦湖,山是阿爾卑斯山。學校就在頭頂山上面。

我上完這節課,才明白為什麼他們說「三天能出一個暴發戶,三年培養不出一個貴族。」

貴和奢,原來都是文化底蘊。

而文化脆弱,戰爭輕易就能將它敲得粉碎。

而文化需要漫長的時光來學習,來傳承。

我這些年也去過一些好酒店,好餐廳。

上了這節課才明白,因為不具備知識底蘊,我從來沒有真正看懂過它們為什麼好。格裡昂培養世界上最好酒店和餐廳裡的人。上海環球金融中心90來層有個餐廳(我只去過一次不記得在幾樓了,應該是在柏悅酒店上面),是格裡昂的畢業生在管理。

我今天才知道,一家好餐廳、好酒店開出來,需要多少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它裡面的人,需要經歷多少學習和訓練。我都長這麼大了,才漸漸終於理解,那些貴的東西,都貴在哪裡。貴在細節裡給人的方便,對人的關懷,和給予人的尊重。貴在藝術。

從左至右分別來自義大利、義大利、希臘、希臘、法國、印度、中國。

The End

相關焦點

  • 主題課程:餐桌禮儀我行動
    教師結合我園醫教課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了解正確的餐桌禮儀。但我們時常會發現幼兒在用餐的仍然存在問題:進食時講話、不會細嚼慢咽、不用正確使用餐具等問題,可以看出幼兒對用餐禮儀意識仍然模糊。   那如何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餐桌禮儀呢?為幫助幼兒餐桌禮儀的養成,成為一個文明就餐的幼兒,快快行動吧!1.了解基本的餐桌禮儀文化。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構建造就了各國這多姿多彩的餐桌禮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中國,西方和日本三大地區。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江戶時期1663年,由於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隔絕了當時日本與外界的聯繫,對當時的日本發展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卻也讓日本能在不受外國的幹擾下肆意發展其獨特的本土文化。而這「食」之道,日本則發展了一套獨特的日本料理文化且其中便包含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
  • 小學生餐桌禮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餐桌禮儀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統美德,優雅食客是餐桌禮儀的靈魂,彰顯父母知書達禮的美德和修養。小餐桌,大文明,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一個人的餐飲禮儀不是天生具備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幼兒禮儀之餐桌禮儀
    所以作為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我有幾點經驗分享給大家在吃飯時不要摳鼻孔或者是邊吃邊說話,如果感覺要打噴嚏,應該把頭轉向後面,然後用餐巾紙捂住嘴……餐桌禮儀不容忽視,雖然孩子尚小,但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多點耐心,多點關注4·引導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繪本讓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繪本都是不錯的引導方式。比如:繪本《小小餐桌禮儀》通過一個個非常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幫助孩子來規範在餐桌上的行為。
  • 新年將至,聚餐的背後是孩子家庭教養的顯露,學應採兒的餐桌禮儀
    「文/育兒女神Miss劉(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從最初的三叩九拜到如今的握手微笑,這是禮儀被繼承弘揚、不斷進步的過程。餐桌上的禮儀可謂是「大學問」,一些小孩子平日裡看著像模像樣,可一到餐桌上教養就被暴露了,餐桌禮儀可是一個「重災區」。
  • 你們平時會教孩子的餐桌禮儀嗎
    「我跟你講,我不缺兒子,這些東西我沒必要教你」寶媽餐桌怒斥丈夫。一家三口吃飯時,丈夫在飯菜裡扒拉,惹老婆不悅。老婆認為這行為很不好,尤其是孩子還在邊上。在菜裡「翻來覆去」的本身是不禮貌和不衛生的行為,如果孩子學了去,以後去別人家裡吃飯,必然會被嫌棄。那餐桌禮儀有哪些呢?1。
  • 從吃飯看人品,從小教會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
    今天去親戚家看望老人,我看到一個老人獨坐村口,眼巴巴地看著來回的車輛,眼含淚花,讓人看了不由得心生可憐。進門我就問大姨,她說:「這個老人可憐,全是她咎由自取,她從小太寵著孩子了。當孩子小的時候,她每天都是讓孩子吃完,她自己才吃孩子剩下的,長久下去,孩子就不知道去考慮母親,所以她現在孤身一人,也得不到孩子的關心和照顧。」
  • 孩子應該知道的餐桌禮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吃飯,餐桌上也有餐桌禮儀,在餐桌上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沒有哪個人一出生就什麼禮儀都懂,而是需要被父母教育。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學習餐桌禮儀呢?
  • 兒童餐桌禮儀 你值得一看
    兒童餐桌禮儀 你值得一看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餐桌禮儀可謂是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周代,就已經形成一套相當完備的餐飲禮儀制度,這也是我國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表現。
  • 透過《唐頓莊園》中的英國貴族禮儀,看英國淑女餐桌禮儀文化
    人們常常對《唐頓莊園》中精緻的服化大加稱讚,也有人對於電影電視劇中經典的餐桌禮儀而流連忘返,更多人是因為英國人看似強硬實則柔軟的英國品格所吸引。禮儀、榮譽、責任和忠誠,這些共通於人類的不變追求亦是其最大的魅力。
  • 父母記住這三點,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李女士帶著自己七歲的兒子去參加同事的酒席,臨出發前,李女士生怕兒子不懂得餐桌禮儀,特意叮囑了兒子要守規矩。可是平常在家裡就沒有規矩,沒有束縛的兒子,到了餐桌上果然露出了原形。
  • 萌寶貝的「糟糕」餐桌禮儀(圖集)
    原標題:萌寶貝的「糟糕」餐桌禮儀 視頻向網友們展示了寶寶們「糟糕」的餐桌禮儀簡直就是災難。 剪輯視頻中,多位寶寶看著鏡頭,毫不膽怯地展現自己「糟糕」的餐桌禮儀。面對餐桌上美味的巧克力棒、巧克力醬或是巧克力蛋糕,寶寶們絲毫不注意個人形 象,有的狼吞虎咽起來,有的一邊吃一邊玩,還有的直接一頭栽進巧克力蛋糕裡,弄得自己的小臉蛋、小胳膊、小手上全是黏糊糊的巧克力醬。
  • 1歲半寶寶吃飯時筷子插入腦內,餐桌禮儀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培養
    這就引出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培養孩子餐桌禮儀,是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做的事情。餐桌禮儀,聽起來好像高高在上,對於三歲前的寶寶來說,餐桌禮儀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比如吃西餐要左手叉右手刀等複雜的規矩,而是在寶寶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有相應的吃飯原則,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簡單的說,就是養成就餐好習慣。
  • 孩子的餐桌禮儀,體現了粑粑麻麻的素質
    起先,人們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經過幾千年的演化,特別是到了現代,吃飯已經遠遠超出了果腹的意義,還逐漸形成了餐桌文化和特定的餐桌禮儀。一次去參加朋友聚會,同桌的一個孩子不僅大聲嚷嚷,還把愛吃的菜轉到自己面前,並用手摁住,不讓圓桌轉動
  • 從「穿著就坐」到「刀叉使用」,英國的餐桌禮儀,繁瑣卻優雅細緻
    但提起餐桌禮儀,英國人肯定是舉世聞名的。《唐頓莊園》中的餐桌禮儀現如今,有能力出國留學、工作、甚至移民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於那些初到英國的人,掌握禮貌且實用的餐桌禮儀是非常必要的,但英國的餐桌禮儀比較複雜,很多英國人都不太能搞清楚。
  • 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一餐飯窺探你的生活教育背景
    但是,想到之前接觸過的與小孩子一起吃飯的情景,我不禁對這頓飯有些擔憂。但是很出乎我意料的事,小男孩兒在飯桌上的表現很合體,完完全全都不是我印象中的六歲的小孩子吃飯的樣子。吃飯的時候,小男孩沒有哭鬧,也不說話,安安靜靜的。但是,等我問他問題的時候,他又可以大大方方的回答。我還注意到,小男孩兒,在每一道菜上來之後,總要等大人先動筷子,他才會去夾菜。
  • 孩子上學前需懂的餐桌禮儀
    與朋友交流時,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交流者用不一樣眼光看自己,而餐桌禮儀就像他們的第二件衣服。因此,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兒童餐桌禮儀,使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得到別人的尊重,越來越受歡迎。不要因為桌子上的小禮節而被別人看不起。
  • 餐桌上的禮儀
    中餐宴席座次禮儀總結:   排序原則:   1.以遠為上,面門為上。   2.以右為上,以中為上。   3.觀景為上,靠牆為上。
  • 3歲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從爸爸開始
    餐桌禮儀訓練要從小開始 以前一直以為,兒子皮皮在餐桌上的禮儀,應該是按照我們「言傳」的去做的 後來發現,其實更多的是來自父母尤其是父親的「身教」。 1 「我吃飽了。」 我小時候每次吃完飯,都要在放下碗筷後,向大家說:「我吃飽了,您們慢慢吃。」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不習慣開口說了。 所以,皮皮每次吃完飯後,也都不會這種餐桌上的禮儀。
  • 餐桌禮儀不能缺少
    在我國有很多文化禮儀,我國中餐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禮儀當中不可缺少的,其中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一個好的餐桌禮儀不僅是個人素養的體現,也是一個家庭的體現,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餐桌禮儀方面往往不用別人教,就能夠學得很好,而且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用別人教,就能夠自動學會一些技能。長大之後,在為人處世和為人相處的時候,更能夠遊刃有餘,更能夠輕鬆做到,所以在餐桌當中,餐桌禮儀一定不能缺少,那麼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