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從爸爸開始

2020-12-19 騰訊網

餐桌禮儀訓練要從小開始

以前一直以為,兒子皮皮在餐桌上的禮儀,應該是按照我們「言傳」的去做的 後來發現,其實更多的是來自父母尤其是父親的「身教」。

1

「我吃飽了。」

我小時候每次吃完飯,都要在放下碗筷後,向大家說:「我吃飽了,您們慢慢吃。」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不習慣開口說了。

所以,皮皮每次吃完飯後,也都不會這種餐桌上的禮儀。

皮媽媽決重建家庭餐桌禮儀,樹立吃飯規矩。

但因為皮媽要負責餵飯,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人。她沒有機會展示這些禮節。

所以,要求從我做起。第一個就是這句話。

第一天,失敗了。我吃完飯後,沒好意思說出口。

第二天,說出來了。

第三天,皮皮吃完飯後,很自然地說了句:「我吃飽了,你們慢慢吃」。跟我說的一樣,一字不差的。

2

皮皮曾在不經意間,就有了一些不好的習慣:追著餵飯、吃飯看抖音等。

之前,皮皮在飯菜不太合口,或者看到新的好玩東西時,他就會沒吃完飯就溜下餐椅。

我有時心疼他會吃不飽,也會追著喂。

有次帶皮皮在外面吃飯。當時餐廳食客暴滿,服務員為了快快翻臺,所以整個人節奏特別快人也比較的燥。

結果這種燥動,直接影響到了皮皮——他不太願意坐著,老是鬧著要出去。

為了不影響餐廳做生意,讓皮皮能安靜下來吃飯,我只好打開抖音給他看。

結果從此以後,皮皮吃飯時,就一定要看電視或抖音。

為了改正皮皮這些不良習慣,皮媽立下的餐桌規矩之一是:下了桌就沒飯吃,吃飯時不能看抖音和電視。

堅持了幾次,皮皮見我們是來真的,他也就改過了。

其間,只要皮皮一不想吃飯,皮媽就會讓我把他的那份吃掉。

雖然會因此吃撐,但效果很直接,只要皮媽一說:「你不吃,給爸爸了。」皮皮就會趕緊繼續吃。

3

這些禮儀與規矩,皮皮學習的很快,並開始反過來督促糾正我們了。

有次吃飯,我沒用手扶著碗邊。

皮皮一直喊:「爸爸,扶著,扶著。」

我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皮皮馬上親自用手示範:要用手扶著碗。

有一次比較忙,我快速吃完飯就進了書房,結果忘了跟他說「我吃飽」。

結果皮皮一直坐在餐椅上等。

在阿姨要收拾餐桌時,皮皮阻止了。說:爸爸還沒有吃完飯。

噢,原來我還有一個環節忘記了。

一次,我從廚房往餐廳裡拿飯菜,因為雙手都拿著了東西,只好用嘴咬著勺子。

皮皮見了,很認真地說:「爸爸,不要咬勺子。」

「好。」

「我批評你了。」

「好的。」

一天中午,陳阿姨邊吃飯邊匯報今天的菜品做法,皮皮指著陳阿姨說:「嘴裡有東西,不能說話。」

「好」

「嗯下去再說,嗯下去」。皮皮盯著陳阿姨說。

父親做為一家之主,對小孩,不僅在大事上要言傳身教,在小事兒也要以身作則。因為在孩子眼裡,父親是權威,所以影響力更大。

育兒路上,點滴父愛,都能溫暖孩子的成長路。

相關焦點

  • 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一餐飯窺探你的生活教育背景
    不止是孩子,還有很多大人,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別人注意到。所以,注意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顯得尤為重要。1、3到6歲。首先這個年齡段孩子已經開始學會自主用餐,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抓好機會,正確的引導,不要急於幫忙,讓孩子自己吃完碗裡的飯。此外,父母們還要注意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在大量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所以,在這個時期,父母們以身作則,顯得尤為重要。
  • 餐桌禮儀從家庭開始培養
    (視頻截圖)很多網友紛紛為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點讚,認為這能讓孩子牢記珍惜糧食的重要性。這位爸爸以懲戒的方式來教育女兒節約糧食可能並不可取,卻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極好的教育場地——餐桌。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和教養並不需要大張旗鼓,最好的方式就藏在餐桌這樣的細節之處。家長可以給孩子立幾條餐桌規矩,比如盛到碗裡的要吃光,不能浪費糧食;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客人先,自己後;吃菜時不翻揀食物,不敲打餐具;餐桌上不上躥下跳,不大聲吵鬧等等。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餐桌上的禮儀與教養,關係到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不良的餐桌禮儀會讓一個人難登大雅之堂。
  •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要從小學起,家長看完收藏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的禮儀教育,特別是在餐桌禮儀。過去,中國人講究餐桌禮儀,尤其注重從小開始培養孩子,那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家庭都不那麼注重了呢?一日三餐是最普通的一件事,但同時也暴露了一個人的很多問題,飯桌上會顯示一個人的教養,也會凸顯出一個家庭的家教。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不能因為太寵孩子而丟失了最基礎的東西。
  • 從小培養寶寶餐桌禮儀,千萬別這樣餵飯,影響孩子一生
    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沒有哪家的女孩願意,致使孤獨一生。所以從小培養寶寶餐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對寶寶胃腸的健康或是性格的發展都是有利無弊,每天在飯桌上給孩子餵飯是一個大難題,培養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我們必須為寶寶培養良好的習慣。
  • 孩子飯桌上沒規矩怎麼辦?父母記住這三點,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李女士帶著自己七歲的兒子去參加同事的酒席,臨出發前,李女士生怕兒子不懂得餐桌禮儀,特意叮囑了兒子要守規矩。可是平常在家裡就沒有規矩,沒有束縛的兒子,到了餐桌上果然露出了原形。
  • 這3個餐桌惡習,你家孩子有嗎?10個餐桌禮儀,孩子學會更受歡迎
    而禮儀的培養要從孩子小時候抓起,而餐桌禮儀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自身素養的最好開端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不良習慣,而是其父母的教育方式!試想,爸爸媽媽之間不和諧,家裡亂糟糟,不注重孩子的細節培養,更不用說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禮儀了。
  • 幼兒禮儀之餐桌禮儀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一點不假,孩子小時候的所作所為就註定他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特別是在餐桌上,一個孩子坐的端正,吃相斯文,言談舉止皆有禮貌,定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如果這個孩子只顧自己吃得開心,不理會他人,而且任性蠻橫,想怎樣就怎樣,定是一個沒素質之人。
  • 想讓孩子不浪費?從家庭飯桌禮儀開始培養
    這位爸爸以懲戒的方式來教育女兒節約糧食可能並不可取,卻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極好的教育場地——餐桌。 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和教養並不需要大張旗鼓,最好的方式就藏在餐桌這樣的細節之處。 家長可以給孩子立幾條餐桌規矩,比如盛到碗裡的要吃光,不能浪費糧食;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客人先,自己後;吃菜時不翻揀食物、不敲打餐具;在餐桌上不上躥下跳、不大聲吵鬧等等。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二、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餐桌禮儀要求和關注重點1、3-6歲:幼兒園的好規矩,在家中鞏固可事半功倍很多幼兒園孩子的父母會抱怨孩子吃飯的問題。不要說禮儀了,連把飯吃飽都很難。3-6歲的孩子需要掌握哪些餐桌禮儀呢?餐前:飯前一定要洗手。輕拉椅子穩穩坐,小腳併攏不搖晃。
  • 扔餐具、扔食物、尖叫,1歲前就該教寶寶餐桌禮儀了
    一說到餐桌禮儀,爸爸媽媽的腦海裡想到的可能是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坐在氣派的大長桌邊,用刀叉吃著西餐,舉手投足間充滿了優雅氣質。可是,這跟我家寶寶有什麼關係?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啦!餐桌禮儀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一個人在餐桌上表現出的修養。
  • 1歲半寶寶吃飯時筷子插入腦內,餐桌禮儀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培養
    這就引出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培養孩子餐桌禮儀,是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做的事情。餐桌禮儀,聽起來好像高高在上,對於三歲前的寶寶來說,餐桌禮儀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比如吃西餐要左手叉右手刀等複雜的規矩,而是在寶寶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有相應的吃飯原則,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簡單的說,就是養成就餐好習慣。
  • 年末聚會多,請提前教會孩子這些餐桌禮儀!(建議家長收藏)
    3到6歲正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這將關係到孩子一生的發展。2.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應等全部人落座,長輩開始吃飯後再動筷。3.不要亂動,不要隨便離開餐桌,更不要嬉戲打鬧。4.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說話。
  • 孩子吃飯沒規矩家長很頭疼,兒童餐桌禮儀該如何培養?
    既然要走親訪友,那就肯定少不了要帶著孩子,那麼孩子的禮儀問題,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幫媽就曾遇到過一些非常沒有禮貌的「熊孩子」,讓人覺的很不舒服。其中,最為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大概就是在餐桌上沒有禮貌的孩子。其實,寶寶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上邊的一筆一划都由爸爸媽媽們帶領著去書寫。不僅僅是在走親訪友時,在日常生活中寶寶也應該注意這些餐桌禮儀。
  • 明星家那些餐桌規矩:孩子禮儀教養培養的好壞,一頓飯就能看出來
    文丨福林媽咪到了年末,聚餐之類的活動就會多起來,每到這個時候,就能看出來每個人的餐桌禮儀。娛樂圈中很多明星,在節目當中就透露過自己家的一些餐桌規矩,和我們很多人家裡的一些規矩也是一樣的。接下來,應採兒也有跟嘉賓們聊到平時是怎樣教導自己的兒子餐桌禮儀的。她表示,她給兒子立了飯桌上的三大規定:1. 不能浪費食物2. 無論誰在飯桌上都沒有特權3. 孩子吃飯沒有優先權在一旁的朱丹聽到之後立馬反駁表示孩子太小沒必要立下那麼多規矩。但應採兒卻霸氣回應:這是最基本的餐桌禮儀!這次真的要給應採兒一個大大的讚揚。
  • 吃獨食、杯盤狼藉,孩子的餐桌禮儀你是否很重視?
    父母的言傳身教能夠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李玫瑾曾表示:孩子的餐桌禮儀很重要,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時都會有這些表現,家長們就需要幫助孩子進行糾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教會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這不僅能夠反應出一個人的教養,也可以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品格、格局。情商低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呢?1.
  • 孩子上學前需懂的餐桌禮儀
    與朋友交流時,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交流者用不一樣眼光看自己,而餐桌禮儀就像他們的第二件衣服。因此,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兒童餐桌禮儀,使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得到別人的尊重,越來越受歡迎。不要因為桌子上的小禮節而被別人看不起。
  • 孩子的飯桌禮儀,從家庭開始培養
    ,有著豐富而悠久的文化傳統,飲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重視禮儀,當然也包括飲食禮儀。由此可見,我國的飲食文化、飲食禮儀歷史悠久。★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等長輩坐下後再入座。★坐下後姿勢要端正,腳放在自己座位下不要亂動,以免踩到別人的腳,更不能隨意蹬踢。★胳膊不要靠在桌子邊上,也不要把手放在鄰座的椅子背部。★吃完飯後,要按順序離開餐桌。 按照就餐禮儀,在吃飯的時候,座次是有講究的。
  • 3歲孩子應該懂的餐桌禮儀
    家長們好像無論如何絞盡腦汁,都很難改變孩子的吃飯問題。其實,排除孩子的生病原因,所有吃飯問題都是家長在餵養中所犯錯誤埋下的果。有句話說:如果2歲前孩子沒有學會自己吃飯,那麼吃飯問題在孩子2~5歲這個階段,將是最具挑戰的育兒難題。
  • 孩子應該知道的餐桌禮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吃飯,餐桌上也有餐桌禮儀,在餐桌上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沒有哪個人一出生就什麼禮儀都懂,而是需要被父母教育。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學習餐桌禮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