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遲遲不願意開口說話,怎麼破?美嬰教育

2020-09-05 美嬰國際教育

為什麼有的孩子口齒清晰,而有的還在咿咿呀呀、表達不清?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朗誦詩歌說故事,而有的說話斷斷續續?

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只有媽媽能聽懂,更有的孩子遲遲不願意開口說話?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孩子說話發音不清晰的原因,並給老師家長們提供一些可以帶孩子做的基礎訓練。


首先排除生理原因,造成孩子語言發音不清的原因主要有:

a、感統失調,口腔觸覺不足、聽覺刺激不足或不當、語言概念不足、前庭覺發展不足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語言發展遲緩;

b、家庭帶養方式,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從小讓孩子吃流食,或添加輔食較晚較少,都會導致孩子口腔肌肉張力不足;

c、模仿,帶養人說話不清,孩子又模仿帶養人說話,家長卻不及時糾正,導致孩子一錯再錯。

無論是感統原因還是家庭環境,都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困擾。所以趁著孩子的年齡還小,儘快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聽知覺

「只有聽得到,才能說得出。」

聽覺信息的輸入,是孩子說話的第一前提條件。

所以,加強對孩子聽知覺的訓練,培養孩子良好的聽知覺,對於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極為有利和重要。

作為父母,平日裡可以多和孩子互動,與孩子進行雙向溝通,下達一些指令指揮孩子做事,加強孩子聽覺注意,聽覺記憶和聽覺理解等能力。

推薦幾個聽覺訓練的方法:

  • 傳遞悄悄話:爸爸說完一句話,孩子立即進行用傳遞悄悄話的遊戲形式,複述給媽媽聽。
  • 即時倒敘:運用數字或文字倒念的概念,比如說家長念123,孩子迅速回答321,或者家長念去上學,孩子要回答學上去。
  • 延時仿說:讓孩子回憶並準備複述剛剛聽到的信息,比如聽完一則小故事後,讓孩子說出故事內出現了哪些指定對象,如什麼動物或水果。


二、鍛鍊口肌 培養口部觸覺

嬰幼兒時期,口腔肌肉操作能力的練習是第一個發展階段。比如:口腔吸吮的動作會增加臉頰小肌肉的肌力。

孩子再大一點開始長牙後,一些適度的需要咀嚼的食物,不只是營養的補充,更是臉頰小肌肉和上、下顎的咬合能力的練習,這也會影響到未來孩子的發音。

有些家長喜歡將所有的食物放在一起熬成粥餵孩子。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缺乏口腔的咀嚼運動,孩子學說話時口型會不準確,舌頭和上、下顎運動不協調。

家長平日多為孩子做做口腔按摩,多讓孩子做一些口腔肌肉鍛鍊,比如吹氣球、嚼牛肉粒、吹口琴、扮鬼臉、模擬動物叫聲等,以加強孩子口腔觸覺的敏銳度和口腔器官(比如舌頭)的靈活性。


三、加強認知 輸入語言概念

有些孩子會發音,但因為詞彙匱乏,也容易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這類孩子,往往很著急想要表達自己,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說。

比如,孩子喝水的時候,不知道那是水,所以下次他想喝水的時候,也就不知道要說「喝水」。

所以,父母應該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認知訓練,多給孩子輸入簡短的語言概念。


四、強化前庭功能

前庭覺(vestibular)亦稱平衡覺、靜覺。前庭覺是影響嬰幼兒成長,和學習發展最重要的一種能力。

前庭是臉的正前方,傳達視聽嗅味等訊息,這些訊息的處理中心在後頸部腦幹(大腦中樞神經)前方的前庭神經核。由於前庭神經核是大腦訊息的守門器官,身體任何訊息進入大腦,必經前庭神經核過濾,加上又要處理前庭訊息,所以是大腦功能最為重要的守護神,通常稱為前庭體系。

由於前庭平衡的關係,前庭覺的成熟與否和平衡感關係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體操作不穩定,會形成好動不安的現象。多動的孩子,前庭覺的發展普遍不佳。

前庭也幾乎包括了所有和語言發展相關的器官,所以前庭覺不良,語言能力的發展必遭到障礙。

所以,想要讓孩子的語言發育良好,一定要強化他的前庭覺功能。比如通過旋轉、搖晃、震蕩、跳躍、撫觸之類的遊戲,刺激孩子的前庭覺發展等。


五、製造環境與機會

環境是孩子的另一個老師,家長應該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和周圍的環境,開闊孩子的眼界,或用實物、玩具等來發展孩子的感覺。

讓孩子在豐富的環境中接受更多的詞彙,讓他用語言表達出來,多聽成人的談話,或用實物、圖片等引導孩子多說話。

無論孩子說了什麼甚至哪怕只是發出了聲音,爸爸媽媽要立刻予以回應,可以是最簡單的點頭示意,也可以順勢啟發孩子學著表達。

鼓勵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描述,創造足夠的聯繫。比如,孩子看了動畫片,家長可以鼓勵他講一講裡面的情節,模仿其中的人物,也都是鍛鍊口齒的有效辦法。

人體是一部複雜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需要依靠良好的感覺統合條件支持才能夠正常表現。

所以,給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在全面改善孩子的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的基礎上,同時給予口腔彌補才能幫助孩子發展好語言能力,這些家庭感統訓練一定要帶著孩子們做起。

9月線下課程排期:

9/3-25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9/3-7 親子(5天30課時)

9/9-30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9/9-13 感統(5天30課時)

9/15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9/15-19 奧爾夫(5天30課時)

9/21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9/21-25 蒙氏(5天30課時)

9/26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9/26-30 親子(5天30課時)

9月線上課程排期:

9/15-29 早教師(12天72課時)

9/15-17 蒙氏(3天18課時)

9/19 早教師(12天72課時)

9/19-21 親子(3天18課時)

9/23 早教師(12天72課時)

9/23-25 感統(3天18課時)

9/27 早教師(12天72課時)

9/27-29 奧爾夫(3天18課時)

ICEI美嬰國際早期教育師資培訓

每月每星期開班!

相關焦點

  • 孩子遲遲不願意開口說話,怎麼破?
    摘要:為什麼有的孩子口齒清晰,而有的還在咿咿呀呀、表達不清?為什麼有的孩子能朗誦詩歌說故事,而有的說話斷斷續續?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只有媽媽能聽懂,更有的孩子遲遲不願意開口說話?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孩子說話發音不清晰的原因,並給家長們推薦一些在家就可以帶孩子做的基礎訓練。
  • 寶寶遲遲不開口?引導孩子說話有竅門,手勢、動作、眼神都很重要
    寶寶出生後,總會以不同的方式給爸爸媽媽帶來驚喜,比如突然開口叫人,或是會說除了爸爸、媽媽之外的話等等。雖說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是因人而異的,但同月齡寶寶的父母碰到一起,總會不自覺地拿孩子們比較一番。誰家的寶寶說話早了貌似很聰明的樣子,會獲得其他爸媽的羨慕,誰家的寶寶要是一歲多還遲遲不開口說話,爸媽便開始各種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節奏遲了?
  • 寶寶為何遲遲不開口說話,是「語言啟蒙」出了問題?這3個坑別踩
    今日問題:為什麼寶寶已經很大了卻還不開口說話呢?語言是一種魅力,相信很多家長至今都還記得自己的寶寶第一次開口叫爸爸媽媽的時候,而且也會不斷地去教孩子如何說更多的話。這就讓小麗很著急,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開始"爸爸媽媽"的叫著,而且會說很多內容,寶寶為何遲遲不開口說話,是"語言啟蒙"出了問題?其實裡面自有原因,家長要早發現,這3個坑別踩,小麗輾轉找到很多朋友取經求教,最後才明白確實是自己的問題。
  •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抓住語言發育黃金期,做對6件事!美嬰教育
    貴人遲語啊,孩子將來肯定是又聰明又富貴……同齡的孩子都說話了,我家孩子還不開口,是智商低的表現嗎?我兒子都快三歲了,說話還是不清楚怎麼辦啊?長大就好了,男孩說話都不如女孩早,老話說的好貴人語遲呀!……美嬰國際教育提醒大家,寶寶說話「萌萌噠」或者「金口不開」,一部分是家庭環境因素,還可能是一些疾病信號。不要放任「貴人語遲」,語言發育的黃金期不可逆!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遲遲不願開口,竟和這個有關
    ,不說話、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究其原因,無不與家庭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遲遲不願開口說話的孩子的家庭,大多存在著以下兩種情況:1、沒有語言環境隨著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尤其是年輕人,大多被手機所「支配」。
  • 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
    導讀: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遲遲不說話?寶寶開口說話,你知道怎樣正確引導嗎?
    有媽媽透露,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只會哼哼唧唧,帶他帶的心態快炸了,該怎麼辦?寶寶的發育是有遲早之分的,如果您的寶寶沒有聽力障礙,您也不用太心急,但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接下來,就聽我一步步分析一下吧。
  • 孩子說話不清楚?蒙氏語言,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話
    一、可能是構音器官生理缺陷完整的說話過程,需要「口腔」、「咽喉」和」肺部「協調聯動才能實現,反過來講,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彼此之間協調性不足,都會導致發音不準/不清。0-6歲的孩子處於​吸​收性心智的階段,環境對於孩子的學習尤為重要,在孩子語言敏感期的階段,如果孩子環境所處的環境中的成人說話含混不清,給孩子的語言刺激過少且單一,那麼孩子所吸收的也不多,自然孩子的話也就說不清。
  • 孩子說話不清楚?蒙氏語言,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話!
    一、可能是構音器官生理缺陷 完整的說話過程,需要「口腔」、「咽喉」和」肺部「協調聯動才能實現,反過來講,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彼此之間協調性不足,都會導致發音不準/不清。尤其是當發音器官存在生理缺陷,比如舌系帶過緊或過短,唇顎裂,咬合不正等情況時,出現口齒不清的可能性極大。
  • 兩歲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的診斷令家長意外
    奶奶一直溺愛豆豆,只要豆豆要什麼東西,隨手一指,奶奶立刻就把豆豆拿過來了,這樣導致了豆豆語言開發能力受阻,很難開口說話。聽了醫生的話,豆豆父母,羞愧的低下了頭,趕緊把豆豆接回來身邊。孩子兩歲開始,到了語言啟蒙期,這個時候孩子如果不願意說話,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不願開口說話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 孩子不願開口說話,家長巧用「4T原則」,培養能說會道的寶寶
    文章/妮妮編輯/妮妮飯後去樓下散步,遇到了幾個寶媽鄰居正在閒談,有個媽媽抱怨道:自己的孩子已經兩歲了,走路已經學會了但是就是不太願意開口說話。這讓這個母親非常苦惱,孩子沒有任何不正常的現象但說話就總說不清楚,也不太願意開口,家長想要幫助孩子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 說話晚、吐字不清,怎麼才能讓孩子快點開口說話?
    語言問題大致有四個方面(1)說話晚說話晚就是到了該說話的年齡而不能開口說話,或者到一定的時間節點,不會發出指定的語音來。孩子都是從單個音節開始說話的,是從a,e等簡單音節開始的,從疊字開始說,再後來就一點一點地變複雜了,雙音節、多音節、輔音,是逐漸學會的。說話的內容是從身邊的人和物開始的,如媽媽、爸爸,燈,等等。孩子說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不會突然就會開口說話,是一點一點地獲得和習得的。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3歲了,不說話是怎麼回事?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事情會讓家長措手不及,比如,最近就有一位家長向晨茜語言矯正專家諮詢孩子不說話的問題。原來,孩子已經3歲了,還遲遲不說話,因為不會表達,常常通過哭、喊、鬧、搶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為此,家長焦慮不已。晨茜語言矯正專家指出,孩子從最初只會說個別詞彙,到兩三歲左右逐漸開始使用複雜詞彙,不同的孩子語言能力也不同。那麼,孩子3歲了,還不說話是怎麼回事?
  • 晨茜語言矯正:4歲小孩不說話,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我家孩子快4歲了,不願意說話怎麼辦?」「我家大寶都4歲了還不說話,真是急死人了!」「我和孩他爸小時說話都正常,怎麼孩子說話就這麼難?」面對家長這些疑問和困擾,晨茜語言矯正想說的是,其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作家長的心願,尤其是在與同齡孩子相比之後,那種落差也好,失落也好,都深深地刺痛著家長脆弱的內心。
  • 寶寶遲遲不說話,語言啟動期,四大手勢幫寶寶開口
    我說你怎麼不問好啊。兒子心情很好於是說「奶奶好,哥哥好。」這一問好可不要緊,一下打開了阿姨的話匣子,阿姨說:「你看看,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你這個都會問好了,我家這個心裡啥都懂,就是不說話,你說急人不急人。」儘管有老話講「貴人語遲」,但是經過育兒作者們的普及,大部分長輩也都知道了,孩子兩歲還不說話,肯定是有什麼問題。
  • 英語啟蒙初期,孩子不願意看,不願意聽英文書怎麼破?
    英語啟蒙初期,孩子不願意看、不願意聽英文書怎麼破?隨著【Mandy英語】培生帶讀活動的持續開展,我們陸續收到了很多媽媽的好評,大家都計劃著開始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有些媽媽還買了培生分級,準備帶著孩子一起堅持讀起來。
  • 寶寶不開口說話,奶奶卻露出神秘笑容:我孫子「太聰明」
    相信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大約在孩子一歲半左右的時候能夠開口說出一些簡短的詞句來進行自我表達,如果寶寶遲遲不能開口講話的話,家長就要多上心了。最近我的一位老同學小林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家裡的寶寶已經兩歲了卻還不能開口說話,這讓小林和愛人是著急又上火,生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身體方面有什麼缺陷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我倆幾乎同時開口。他說的是對不起對不起,我說的是沒嚇著你吧孩子,然後我倆都擺擺手很平和地各走各路。這件事本來我也有責任,可能有的人在遇到這種事的時候先去責備別人,但這個男孩先為對方考慮,畢竟對方摔倒了。我感覺孩子無比的單純善良,這大概也是我熱愛教育一個原因吧。
  • 說話晚、吐字不清,怎麼才能讓孩子快點開口說話?|大腦皮層|肢體...
    語言問題大致有四個方面(1)說話晚說話晚就是到了該說話的年齡而不能開口說話,或者到一定的時間節點,不會發出指定的語音來。孩子都是從單個音節開始說話的,是從a,e等簡單音節開始的,從疊字開始說,再後來就一點一點地變複雜了,雙音節、多音節、輔音,是逐漸學會的。說話的內容是從身邊的人和物開始的,如媽媽、爸爸,燈,等等。孩子說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不會突然就會開口說話,是一點一點地獲得和習得的。
  • 3歲女童遲遲不開口說話,兒醫生診斷後:大部分家長都忽視了這個
    來到醫院後醫生給孩子進行了檢查,發現孩子的各種生理指標全都正常,不存在導致孩子不開口說話的因素。那麼孩子又是為什麼不開口說話的呢?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專家許玲表示,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讓許多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受到了各種優厚條件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