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傳達出來,以達到溝通思想情感、傳播文化知識、促進社會文明等目的的語言轉換活動,翻譯不是一項純粹的語言活動,它還牽涉到各種非語言因素,如文化因素。而如何排除信息傳遞和傳喚中的各種幹擾,確保原語信息在目的語中真實地再現,是譯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促進世界信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關鍵。因此,研究文化翻譯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
協調翻譯理論認為,翻譯的方法需要協調。在翻譯過程中,選擇直譯還是意譯的翻譯方法,要看原文的可譯度程度,因此翻譯方法也需要經常地加以協調。將足衣名稱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時,要特別注意協調兩種文化,同時保持原語言中足衣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傳播中國服飾文化。通過對比和分析厄傑頓和芮效衛兩個譯者對《金瓶梅》中足衣的翻譯,在總結其準確到位翻譯的同時,本文也指出了其翻譯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翻譯方法。
德國翻譯理論家施萊爾馬赫提出,翻譯的途徑「只有兩種」:一種是儘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而引導讀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種是儘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而引導作者去接近讀者。之後,美國翻譯理論家韋努蒂將第一種方法稱作「異化」,將第二種方法稱作「歸化」。異化策略強調譯者使用與原作者相同的表達方式,從而再現原作內容和異域色彩。韋努蒂主張異化策略,在翻譯實踐中,他力求再現原文的語言習慣和風格。「歸化」強調譯者有意識地採用通順的目的語語言結構,使譯作符合目的語的話語要求,從而方便譯語讀者理解譯作。奈達主張歸化策略,他力求譯文通順易懂,能為譯語讀者所接受。他不忠實原語的文化因素,認為譯文基本上應是原語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對等,翻譯的重點是讀者對譯文的反應。
為了使讀者能夠從中獲得與他一樣的感受,厄傑頓在翻譯過程中主要以「歸化」為主,在行文上主動向讀者靠近。而芮效衛在翻譯時,有意識地採用「異化」手段,向讀者展示《金瓶梅》語言藝術的複雜性和思想內容的嚴肅性。
如例 7 中的「細結底陳橋鞋兒」,厄傑頓的翻譯為「fine but heavily soled shoes」,芮效衛的翻譯為「fine-soled Ch』en-ch』iao shoes」。陳橋鞋,這是一款以地方名命名的鞋,鞋底緊密、結實,厄傑頓用「fine but heavily soled shoes」表達出鞋底比較結實這一特徵。芮效衛翻譯為「fine-soled Ch』en-ch』iao shoes」,用音譯的方法不僅突出了陳橋鞋結實的鞋底,還突出鞋子的名字。像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足衣名稱,筆者認為,後者的翻譯更為恰當,能夠較全面地傳達出足衣的文化信息,有利於中國文化在外的傳播。
再看兩位譯者對例 16 中男性「裹腳」的翻譯。厄傑頓的翻譯是「boots」,芮效衛的翻譯為「foot-bindings」。厄傑頓並不是弄混了裹腳和靴子,而是採用西方讀者所熟悉的形象「靴子」來代替原語的中「裹腳」,方便讀者閱讀。芮效衛採用異化的方式傳達原文所要表達的信息,只是男性和女性的裹腳在作用和形制上有些差異,因此用歸化的方法將男性裹腳翻譯為「footwraps」更合適。
再如在翻譯女性足衣「腳帶」時,厄傑頓採用歸化策略,用西方讀者熟悉的「lace」和「ribbon」來翻譯,有的誤譯,有的不足以譯出腳帶的力量感。芮效衛用異化策略將其翻譯為「foot-bindings」,有利於讀者了解中國服飾和民俗文化。
最後,在對「襪」進行翻譯時,厄傑頓多次歸化翻譯為「socks」,而芮效衛更多地異化翻譯為「stockings」,雖然當時中國男女襪的襪筒都比較長,大概到小腿處,但是,其形制、鬆緊、長度都與「stockings」不同,而用款式眾多的「socks」來表示更合適。
上述分析充分證明了厄傑頓在翻譯時更多地採用的是歸化策略,而芮效衛則傾向於異化策略。異化翻譯可以保留原作的語言習慣和風格,給譯語讀者帶來新鮮感,且可以充分傳達原作的「異國風味」,使原語文化在譯語文化中得以傳播。但歸化策略更有利於譯語讀者理解到原文,而且在遇到爭議比較大的詞彙翻譯時,使用歸化翻譯方法可以讓譯文讀起來更加通順易懂。
就理論層面而言,翻譯的根本要求是忠實地再現原作的思想和風格,若不採取異化的翻譯方法,則很難傳遞原作那帶有濃厚異國情調的筆調和情趣;與此同時,譯文應像原作一樣通順,這就要求譯者在語言表達中不得不作出必要的歸化。就實踐層面而言,無論一個譯者喜歡異化亦或是歸化,一般都是歸化和異化並用,只是使用兩種翻譯策略的比例不同而已。總之,譯文既不可能是單純的異化結果,也不可能是純粹的歸化結果,而只能是原語和譯語的「協調」結果。在這種「協調」語言中,異化與歸化成分所佔比例,沒有統一的「度量標準」,「度」的把握,還得靠譯者發揮主動性,酌情處理。
今天與厄傑頓先生和芮效衛先生翻譯《金瓶梅》的時代已經不同。全球化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文化全球化也正在逐漸突破國家和民族的限制,不同文化將會慢慢融入到本土文化中去。隨著翻譯語言異化現象的不斷增加,讀者的接受力也會跟著提升。文化翻譯如果能越來越多地採用異化譯法,採取原語的表達方式,則譯文往往能夠更加準確、充分地傳達原文的意思。但是,在異化策略行不通的時候,譯者就要衝破原文形式的束縛,退而採用歸化策略通達曉暢地傳達原文意思。因此,肩負著中華文化「走出去」重大使命的中國譯者應該儘可能採取異化的翻譯策略,並輔以歸化的翻譯策略,以中華文化為出發點,忠實將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