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楚王墓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復工了,系武漢首個文保類復工項目

2020-12-24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4月3日訊(記者胡長幸 通訊員陳宏 趙群 吳憂)工人由專車從家裡接到工地,每人每天測量體溫4次,分房住宿,間隔進餐,生活區定時消毒……2日,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的龍泉山明楚王墓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楚賀王墓遺址本體修繕展示工程,在實行封閉式管理下全面復工,成為武漢市首個復工的文保類項目。

當天中午,記者在楚賀王墓遺址處看到,十餘個工人帶著口罩、分散施工,正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對該遺址的祾恩殿基址進行表面雜物清理工作,只能徒手操作或者使用簡單的工具,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

該處清表工作完成後,下一步還將清理出神道、排水溝,清理修繕外城垣等建築基址。楚賀王墓遺址本體保護工程施工方、北京懷建集團現場負責人任逸透露,該工程今年完工後,屆時將達到最小幹預、最大保護的效果。

記者從龍泉山明楚王墓文物管理處獲悉,按照原計劃,明楚王墓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今年的修繕保護工作2月初就啟動,疫情導致工期延後。根據上級文保部門的復工意見,3月23日各分項工程施工方開始準備,4月2日天正式復工的,還有道路整理維修工程、電力改造工程、愍王墓城牆標識系統等項目。

正在現場指揮工人對道路進行面層和亮化施工的項目經理汪少滿告訴記者,施工工人已經到位,正在採購更多原材料,多上設備,保質保量完成近5公裡道路的整理維修工程。

龍泉山風景區管理處負責人徐飛介紹,位於景區內的明楚王墓群,保存了從明代楚王朱楨開始、共八代九位楚藩王的陵寢,格局完整,在全國明代藩王陵寢體系中十分罕見,為研究明代的藩王體制、皇家的喪葬制度及明代武漢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世俗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武漢市積極推進大遺址保護工作,2017年盤龍城遺址成為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8年,湖北省文物局提出實施荊楚大遺址保護傳承工程,要求明楚王墓群遺址以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目標,啟動保護建設工作,力爭儘快形成「北有盤龍城,南有楚王陵」雙星閃耀的武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格局。

據了解,作為這個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建設啟動的標誌,明楚王墓考古工作站於2018年6月揭牌,隨後成立了國家遺址公園申報工作領導小組。

截至目前,該公園被省政府列入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項目庫,加入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完成核心文物保護區的考古勘查清理,遺址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可研報告的招投標,文物本體保護的安防、電力、道路以及昭王墓、愍王墓、賀王墓等項目的施工公開招投標等工作。此外,由北京建工大學(中國建築遺產研究院)湯羽揚教授團隊編制的總規劃圖也已完成並報主管部門評審中。

據悉,上述項目計劃在今年6月份全部完工。到今年底,預計還將完成明楚王墓智慧管理信息系統項目、昭王墓園區保護展示項目、建設考古遺址園詳細方案編制、國家遺址公園國家文物局評審通過及掛牌等工作。

該墓群國家遺址公園申報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龍泉街黨工委書記郭斌表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創建工作及時重啟,這裡的楚王遺蹟文物會「活」起來,加速成為武漢市和光谷的文化名片、文保樣板,並惠及武漢市民。

相關焦點

  • 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復工
    目前,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始復工,鋪設木棧道等工程正在按規划進行。遼上京遺址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是我國古代契丹政權遼王朝的開國皇都,號臨潢府。據文獻記載,遼王朝時期共建有5個都城,上京臨璜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市)、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遼上京是契丹建國之初設立的都城,也是我國古代漠北地區的第一座都城,於公元918年正式築城。
  • 京山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開工建設
    近日,京山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市政協主席曹偉,副指揮長、副市長易紅梅參加活動。圖片來自網絡蘇家壟墓群考古遺址公園201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正式立項,是第三批立項的32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 在光谷,明朝第七代楚王墓裡發現了啥?
    部分出土瓦當1月6日獲悉,龍泉明楚王墓群2019—2020年度愍王塋園考古項目,近日通過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批對明朝第七代楚藩——愍王朱顯榕的陵園(以下簡稱「愍園」)外城垣及其以外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清理工作。愍園航拍照調查勘探面積2萬平方米,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同時,搜集與遺址相關的文獻、口述資料。
  • 鎮江新區斷山墩遺址入選江蘇考古遺址保護利用示範項目
    交匯點訊 28日,鎮江市文物局發布消息:鎮江新區斷山墩遺址日前入選江蘇考古遺址保護利用示範項目。據介紹,該示範項目由江蘇省文物局組織申報,經過專家初審、重點遺址現場考察、專家終審和公示,全省共5個項目入選,鎮江市斷山墩遺址榮列其一。
  • 系明朝八代九位楚藩王陵寢,國家級文物,湖北省武漢明楚王墓群
    明楚王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龍泉鎮龍泉山。是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九位楚藩王的陵寢。 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塋城、大殿、配殿、祭臺等建築物,現多已不存。1982年,對昭王陵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龍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現被闢為風景區。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舉行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紀寧 通訊員 譚耀廣 梁園園 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
    5月1日,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的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五一」假期免費參觀。「五一」長假首日,3萬遊客參觀遊覽。圖為遊客參觀喇家出土文物展廳。本報記者 魏雅琪 通訊員 石延壽 攝本報海東訊 (記者 趙睿 通訊員 石延壽) 4月30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舉行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試營業,「五一」節假期免費向公眾開放。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
  • 疫情期間,考古人都在做什麼
    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在疫情期間依然堅守在大遺址上確保文物安全的守望者。有序復工,考古工作有效保障國家重大基本建設項目順利開展考古人是忙碌的,每年的春節假期是難得的休息和家庭團聚的日子。按照慣例,春節假期結束,眾多考古工地又要恢復往日繁忙的景象。而今年春節後,各考古工地卻變得寂靜。
  • 鄭州將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三年內,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100家以上各類博物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試運營
    新華社武漢11月27日電(記者黎昌政)長江流域第一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命名地、長江中遊首次發現史前稻作遺存的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6日建成試運營。湖北省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現場會26日在荊門屈家嶺舉辦,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同時試運營。屈家嶺遺址20世紀50年代被發現,2005年入選國家文物局首批100處大遺址保護項目,是長江中遊地區最早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先後進行4次發掘。
  • ...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 劉擁兵調研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1今天下午,區委書記劉擁兵在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調研時強調,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全力支持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講好歷史故事,深挖歷史價值,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為長沙建設國際文化名城作出新的貢獻。區領導姚建剛、蘇敏芳參加調研。
  • 英德力爭把青塘遺址建設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記者今天從中國政府採購網獲悉,「英德青塘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項目規劃編制服務採購項目進入公示。此前,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 英德市人民政府,以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英德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的三重向度
    這些國際公約或是界定了社會應如何有效管理文化遺產,或是確定了文化遺產應如何走向社會和對社會產生哪些價值和作用,實際上也就是從考古遺址自身層面規定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功能定位問題。綜合以上分析,基於國際公約已經形成共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功能定位應立足三個層面:整體性保護、多元化合理利用(展示、研究、教育、旅遊等)、推動保護與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 襄陽又要建幾個大公園!位置就在…
    ↓↓↓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項目庫(2019—2023年)名單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7處)武漢市:盤龍城遺址武漢市:明楚王墓群黃石市:華新水泥廠舊址十堰市:學堂梁子遺址襄陽市:古隆中、習家池、張自忠殉國處紀念園、鳳凰咀遺址、雕龍碑遺址宜昌市:屈原祠、關陵、長陽人遺址、城背溪遺址
  • 鳳凰山體育公園率先開工 是成都首個拿到復工通知書的重大基礎項目
    春節過後,以辦好世大會、世乒賽、世運會「三大賽」為中心任務的成都新建和改建提升體育場館項目開始運轉起來。作為成都市第一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復工的項目,鳳凰山體育公園已於2月7日正式復工。
  • 崛起大灣區|「千年瓷韻」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一期開園
    昨天(1月22日)上午,昨天上午,紹興市首個青瓷主題文化旅遊公園——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一期盛大開園,《Young青瓷》《青瓷映像》《青瓷流光》等青瓷主題特色活動精彩上演,帶給參觀人員一場青瓷文化的盛宴。區委副書記王奇洲致辭,區領導潘立峰、吳光裕、胡寶榮、徐光華,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紹興市文廣旅遊局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開園儀式。
  • 台州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為全面了解沙埠窯址的窯業生產歷史與價值,並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基礎資料,2019年和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博物館、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考執字2019年第198號)和鳳凰山窯址(考執字2020年第156號)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並取得了重要收穫。
  • 陝西將在乾陵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作為盛唐時期保存完好的重要陵墓,今後乾陵的目標是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是陝西境內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乾陵在中國古代陵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一陵葬二帝,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陵墓史上也非常罕見。經過多年的發展,乾陵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旅遊觀光地。
  •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公布最新成果 將來,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為全面了解沙埠窯址的窯業生產歷史與價值,並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基礎資料,2019年和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博物館、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考執字2019年第198號)和鳳凰山窯址(考執字2020年第156號)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並取得了重要收穫: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