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群人每天都在註冊公司,卻從不見經營,但公司銀行結算帳戶上卻有大筆大筆的流水。
小心
騙子
不用懷疑,這是一夥犯罪嫌疑人在布局倒賣國家公文,幫助犯罪團夥「做殼」。
近日,南河派出所經過縝密偵查,抓獲3名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的犯罪嫌疑人。目前,3人已被刑事拘留。
經查明:2019年11月份以來,犯罪嫌疑人劉某強和其同夥以為他人辦理貸款為名,多次利用陳某某、唐某某等10人身份信息辦理營業執照和開設銀行對公帳戶。辦理成功後,又以3500元左右一套的價格出售販賣。經查,劉某強共從中非法獲利30000餘元。
劉某強從網絡兼職群了解到有人想要收購成套的企業營業執照和對公銀行帳戶,並許諾每套3500元的收購價。劉某強蠢蠢欲動,認為自己找到了輕鬆賺錢的門路。並立即落實行動,劉某強聯繫了邱某、彭某作為工作人員,由劉聯繫辦證公司工作人員,邱、彭負責指導和安排招募來的無業人員操作辦理證件,一個分工明確的團隊就這樣成立了。
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中,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陳某某、唐某某等10人是這個灰色「產業鏈」犯罪團夥的底層人員,也可以說是「受害者」,他們本身就是信譽不好的人,在銀行屬於黑戶,到案後,他們如實說:「為了謀取點私利,聽信了他人可以黑戶貸款,不用還也沒什麼事,沒想到是被別人用身份信息註冊公司,犯了法。」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最終10人偷雞不成蝕把米,自己身陷囹圄。
劉某強就是通過中間人介紹後,帶著許多像陳某某、唐某某這樣的人去辦理企業營業執照和對公銀行帳戶。
公司營業執照系國家機關發給工商企業的有效證件,等同於自然人的身份證件。這些犯罪分子為什麼要如此麻煩地收購這些成套的企業營業執照和對公銀行帳戶?承辦該案的民警劉華雲介紹說:「從我們知曉的線索看,購買人往往經過幾道販子,最終這些證件會流入境外用於電信詐騙或者非法洗錢,以此獲得巨大的利益。可以確定的是,一旦營業執照被賣出、借用等,就無法控制購買方濫用公司法人資格,和這些證件被用於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
近年來
買賣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
已經成為了為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提供幫助的「黑灰產業」
對此
響水警方將加大力度打擊力度
同時蜀黍也提醒廣大群眾
切莫貪圖小利、以身試法
犯罪嫌疑人劉某強將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辦理的公司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進行出售販賣牟取利益;犯罪嫌疑人邱某、彭某幫助劉某強為客戶辦理營業執照和開設銀行對公帳戶並從中非法獲利。該三人的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之規定,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之規定,此案已移送審查起訴。
同時大家也應加強防範意識,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對公帳戶等信息,小心警惕相關信息被他人冒用。
詐騙分子無孔不入
防不勝防
切勿貪圖蠅頭小利
反被詐騙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