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屁股冤案」引發的輿論,正在超出很多人的控制範圍。
01
2020年11月17日,清華大學食堂裡,一名大一男生正奮力擠出人群。
突然,一名學姐的尖叫聲喝住了他,「你為什麼摸我的屁股?」騷動的人頭瞬間停止了,他們全都望過來。
男生緊張地擺擺手,「我沒有。」他猜想,或許是自己的背包不小心碰到了她。但學姐斷言,一定是他借背包掩護,趁機摸了她的臀部。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男生在學姐的要求下,交出了自己的學生卡。
這時候的他,還以為查完監控就能真相大白,未曾想,等待他的卻是一場腥風血雨……
17日晚,學姐在未查看監控的情況下,發了一條朋友圈,稱男生「在食堂走道經過時,借背包掩護摸我屁股,」
並曝光了該男生某些信息,最後更是揚言,要讓他在朋友圈社會性死亡。
這既委屈又憤怒的控訴,很快將男生推向了風口浪尖。
朋友開始懷疑他的人品,不知名的校友在貼吧攻擊他,還有人冒充他的名義調侃、寫信…
本來如果這事是真的,那這個男生也算是罪有應得,但戲劇化的是,劇情很快反轉。
查詢監控後,學姐發現摸她的,的確是男生的書包。也就是說,男生被污衊了。
既然是誤會,自然要澄清、自然要道歉。在一張廣泛流傳的圖片中,她讓輔導員轉告男生說,「這事並不是無中生有,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反應。」
同時表示:「相互道歉即可,此事了結。」
但這事,顯然沒能了結。
越來越多的信息在網絡發酵,營銷號的勢頭越來越盛,網友的狂歡,也越來越讓人看不懂......
02
在論述以下觀點前,我首先表明立場,無條件站男生。
該女生一定有錯,錯在未查明真相前,就把對方的信息貿然公開,錯在查明真相後,態度傲慢、道歉敷衍。
你的身體不容侵犯,別人的名譽就可以隨便踐踏?更讓人不敢細想的是,如果沒有監控,男生該如何洗脫這個莫須有的罪名?
他的大好人生是不是從此葬送了?
當面誠懇道歉,應是她目前最應該做的事。
但是,為什麼該男生未曾經歷「社會性死亡」,卻讓我們如此後怕?
為什麼網暴會成為「審判」的手段?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該事件發酵後,我也第一時間憤怒地寫下了洋洋灑灑的文章,批判該女生的行為、控訴她的罪惡,可是寫完後,我突然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在哪。
一個晚上過後,許多同行已經發聲了,
我卻還在沉思:再過兩天,還會有人記得這事嗎?新的熱點很快就會蓋過這件事,熱心追逐下文的人也會消失,
這樣的事,還會再發生幾遍?同樣的傷害,還會落到誰的身上?
「社會性死亡」這個詞,前不久剛發生在羅冠軍身上。
知道這個名字的粉絲或許不在少數,7月份,一個叫梁穎的女孩髮長文,控訴自己被強姦。
全文以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孩視角,說羅冠軍對她實施強姦後,強行確定戀愛關係,後來還讓她墮胎。
此文一出,羅冠軍就被「人肉」了,工作單位和家庭住址被洩露,本人的身份證照片被惡意P圖,還收到了無數的指責和謾罵。
但是隨事件逐步推進,真相逐漸水落石出,「強行發生性關係」等,均為梁女士自編自導自演,其與羅先生為正常戀愛。
那些義憤填膺的網友,紛紛在評論下向羅冠軍道歉,但羅冠軍說,當時的他已經「社會性死亡」了。
不但丟了工作,很多朋友和自己徹底撇清關係,自己的家人也受到了連累,姐姐為了自己的名譽堅持奔走了大半年,父母沒有睡過一天好覺。
很多時候,網絡暴力只要披上了「正義」的外衣,就變得為所欲為。
但不顧真相、盲目聲討,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我們討論新聞,目的是為尋求公平,離真相更近一點,而不是憑藉自己的主觀意識,把未定罪的兇手拖出來祭奠。
所以回到剛才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害怕?
因為我們都知道,網暴對一個人的傷害太大了。
惡毒、尖酸刻薄的語言圖片,不但會摧毀當事人的精神世界,還會嚴重影響當事人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那些糟心的言論,會一直留存。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根本不在於這個男生,在於網暴。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沒有人進行網暴,就不用擔心有人被網暴。了解網暴、預防網暴、遏制網暴,才是我們發洩情緒後最應該做的。
03
#清華學姐#事件被澄清之後,知乎上出現了一篇匿名發表的文章,該作者以男生的口吻自述,
「那晚對著手機哭,咬著手背哭。」
「想留下遺書以證清白。」
「碰碎了我的尊嚴與人格。」
......
整篇文字透露著一股心酸,讓人忍不住為他打抱不平。文章被人多次搬運後,#清華學姐#的臭名也算是真正遠揚了。
她的名字、照片被人肉,身材、長相被侮辱,網暴最終反噬到了自己身上。
但,這是誰的本意呢?
如果文章真的是男生所寫,那我也不得不再替他多罵兩句。
但11月20日,清華美院老師表示,兩位當事人已經達成和解。
網絡上流傳的「男生自述」並非本人所寫。相比起熱血衝頭的網友,其實可惡的是那些刻意引導輿論的人。
在這場鬧劇中,刻意引導輿論的人很多,女生、校友、大V、營銷號,他們通過不加核實,就濫用「私刑」,幫法院做審判。
在輿論擴大之前,也就是18日晚,該名女生曾發表一篇長文。她首先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表示早已撤銷朋友圈內容,並多個平臺澄清。
有「同校學生」補充說,當時這名學姐只公開了學弟的名字,學弟的信息和照片,是網絡論壇中的其他人「人肉出來的」。
這件事從開始到結束,本來只有一天的時間,卻被人不斷提起。
是誰有心搬運了女生的朋友圈?
是誰趁機曝光了男生的信息?
那些欲引起兩性對立、學歷黑的人,居心何在?
在這個流量時代,其目的,不言而喻。一些下作的媒體,正是抓住人們好心但易衝動的痛點,在背後煽動情緒,收割流量。
我們以為自己是伸張正義的虎,其實是某些人眼中待吃的羊。
04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9年曾面向社會進行一項調查---可以做些什麼來預防現實、網絡暴力?
五周內,他們收到了分別來自160個國家,共100多萬份的回覆,並最終總結得出:善意,是最好的武器。
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每個人都能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
可往往有一些人借著節奏,發洩自己的情緒,用偏頗的語言,企圖讓更多人捲入這一場場口水戰。
不論是現實還是網絡,唯有善意,能抵擋惡意。
如果該女生在發生這件事之後,理智一些,查明真相再說話;如果營銷號不吃人血饅頭,不昧著良心賺流量;
如果很多時候,我們能多給這個世界一點善意,網絡空間就不會那麼汙濁。
這個事件留給我們三個反思:
1.女生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要第一時間報警,而不是用自己的手段去解決。即使要維權也要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
2.
某些敏感事件上,女性作為弱勢群體更容易被別人相信,所以男生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也要保護好自己。不是自己做的就堅決否認,不要慫也不要被對方牽著走,或者報警處理,尋求公平的幫助。
3.
作為網友,我們要理智地看待事情,不要成為暴力的幫兇。
網暴背後,有時候是正義的審判,也有可能是慫恿者的狂歡。如何在這個渾濁的世界保持清醒,是每一個人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