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姐事件衝上熱搜第一】
近日有一位「清華學姐」突然全網爆紅,就是一起很典型的網絡暴力。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一位姓唐的清華美院學姐,在食堂裡準備打飯,碰巧有位大一的新生學弟,從她的身邊走過去。
學弟背的書包很大,一轉身書包碰巧碰到了這位學姐的臀部,於是這位大一新生麻煩了,因為那位自以為貌美如花的唐姓學姐,竟然直接指責他摸自己的屁股。
這期間學弟一直試著為自己辯解,可沒想到這位唐姓師姐沉浸在自己的「幻想」當中一發不可收拾。她竟然在食堂這樣的公眾場合大喊大叫,讓周圍的同學都過來看熱鬧。這位學弟十分不善言辭,被逼無奈之下只得對學姐說:不相信的話可以去看監控。
就在這時,唐姓學姐竟然強行奪取了學弟的校園卡,從中獲取了這位學弟的全部資料。之後她在沒有調查清楚事情之前,就在自己的朋友圈當中強行公布了學弟的信息。不但到處喧嚷自己被性騷擾,還輕蔑地稱呼稱對方為「小東西」,並要求學弟必須「社會性死亡」!
這是一個什麼全新名詞?社會性死亡——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在大眾面前出醜,羞恥到沒臉見人,恨不得找條地縫鑽下去。那些同樣不清楚事實真相的人,不斷在朋友圈裡進行聲討。唐姓學姐覺得自己有手段,有魄力,進而叫囂讓學弟公開道歉,還要通知對方的家長還有院系,絲毫不顧及對方的尊嚴。
好在最後監控錄像還了這個大一新生清白,可這件事對他造成的傷害卻是無法彌補的。事情發生之後,所有人都戴著有色眼鏡看著這個男生。幸運的是學弟的輔導員和室友都相信他的為人,要不然真不知道一夜之間,會不會有悲劇發生在這個男生身上。這個男生甚至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找不到當時的監控錄像,他很有可能會留下遺書以死明志。
【事件後續:雙方已經和解】
01
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社會性死亡」了
社會性死亡這個詞,其實最早出自美國作家託馬斯·林奇的《殯葬人手記》。
他認為死亡可以分為3種:「聽診器和腦電波儀測出的,叫肌體死亡;以神經末端和分子的活動為基準確定的,叫代謝死亡;最後是親友和鄰居所公知的死亡,社會性死亡。」
在過去,被人們忘記可能要歷經數十年;然而放到現在,社會性死亡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大數據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一生可能只有一次讓大家記憶深刻的事件,而這個事件在公眾視野內只能存活5天。
網易數讀以2019年發生的100個社會事件為樣本,爬取了它們在各大網站平臺出現的內容數量和閱讀數據,結果發現:
一件事情從被曝光、被討論,到熱度降下,被人漸漸遺忘,平均只需要5.7天的時間。比如在2019年3月21日發生的江蘇化工廠爆炸事故,在事故當天,微博平臺上與之相關的討論如火如荼;然而到了第二天,事件熱度就迅速降了一半。
信息迭代速度的加快,對於被網絡暴力傷害的「社會性死亡」人,被遺忘恰恰是最奢望的。
02
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開展員工幫助計劃(EAP)的實踐和探索
通過「社會性死亡」事件可以反映出,如今員工普遍精神壓力和思想負擔比較大,所以緩解員工的心理壓力、促進員工的心理健康、實現企業的和諧發展,已經成為企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為進一步做好職工心理疏導工作,構建與發展和諧的勞動關係,可以考慮引進了員工幫助計劃(EAP)。
小編從加強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重要性出發 , 對開展員工幫助計劃進行了探討。
什麼是員工幫助計劃(EAP)?
員工幫助計劃(EAP)是由企業組織為員工提供的系統的、長期的援助與福利項目,旨在幫助員工及其家庭成員解決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工作績效,減少企業運營成本。
員工幫助計劃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促進員工心理健康。幫助計劃能有效地提升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員工緩解工作壓力,改善工作情緒,提高工作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二是提升企業文化。員工幫助計劃的實施將有效促進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員工士氣、改善組織氣氛外,還將建立尊重員工價值、關心員工困境的文化, 培養注重解決問題和個人發展的學習型文化。
員工幫助計劃的核心目的是幫助職工解決心理問題,保持和提高其心理健康度,並有利於改善職工的不良行為,員工幫助計劃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升華,它把員工作為企業的夥伴和朋友,採用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的方式構築和諧氣氛,鼓勵員工關心和支持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從而不斷豐富企業文化的內涵,促進健康積極文化的形成,讓良好的企業文化團結員工的心靈。
其精髓就在於它致力於建立一種在組織內部成員間分享信息並相互合作支持的健康渠道,通過對員工進行心理教育、疏導和訓練,增強員工的意志力、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貢獻意識、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從而建立企業與員工的互信和互助機制,達到整體和個體間的相互默契,塑造和諧的工作氛圍,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
通過對員工的調研數據表明,發現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問題:
1. 新員工對工作的認知感不強
新員工進入單位後缺乏積極的引導,大部分員工進入單位後初始都滿懷激情,隨著對單位和工作性質了解的深入,會漸漸失去鬥志和熱情,對自己的成才道路沒有明晰的概念。
這種現象在職場體現得尤為明顯,經調查,有很大一部分新來員工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從而產生「離職」的想法。
2. 青年員工家庭生活壓力感增加
在社會整體生活水準上升、生活質量要求提高的背景下,青年員工作為家庭的中流砥柱,既要關心老人,也要照顧小孩,同時面臨著物價上漲、子女上學及住房、醫療等綜合生活成本的提高,這些成為員工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的源泉。
該部分人群的精神對企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3. 員工工作節奏的適應感不強
隨著企業業務全面快速展開,帶來了工作的快節奏和超負荷。員工在快速多變的工作節奏和高強度的工作任務中,必然會產生緊張和焦慮情緒。
如果不營造一種和諧向上的環境,久而久之,他們的的工作積極性會受到影響,對企業文化缺乏認同感,缺乏個人發展動力和對企業的歸屬感。
4. 企業文化價值的差異感增加
當前企業人員的變化速度加快,老領導與新員工,新領導與老員工;老觀念與新規範,新觀念與老規範,在相互交替的過程中會產生空白,在相互適應過程中會產生摩擦,在文化價值的認同上會產生差異,這一切都會對員工造成心理上的困惑和迷茫。
上述幾個方面問題的存在,必然會反映到員工日常的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並對企業的工作效率、環境穩定與和諧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HR通過開展員工幫助計劃,充分尊重各自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訴求,解決他們內心的困惑和現實的困難,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價值的最大化。
03
開展EAP主動預警員工心理危機
開展EAP的根本目的是在了解人的需求的基礎上,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激勵人,全面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1. 找準不同層面員工需求的「著力點」,主動預警員工心理危機
(1)建立心理諮詢師崗位,或者定期舉辦活動,為員工提供心理支持。
全面了解員工所思、所想、所憂、所慮,入情入理地幫助員工解除思想壓力,為他們傾吐心聲、疏導不良情緒暢通渠道,同時向職工及有關人員普及心理學知識,增強自我調適能力,妥善應對心理危機事件。
(2)重視員工的培訓教育,滿足員工自我實現的需要。
物資供應行業有一定的風險,需要努力創造和諧向上的工作、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根據員工的現狀,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教育,重視員工在安全意識、業務技能、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培訓
2.發揮企業文化「精神激勵」作用,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
文化越來越成為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穩定員工的思想情緒,並可以激發職工的創造力,不斷提高生產力。
(1)發揮企業文化的「理念塑造」作用。以企業文化為代表的新型管理方式實現了工作與企業管理的有機結合,發揮著以文化人、有效溝通的重要作用。
把那些在本職崗位上幹出成績,職工認可、群眾服氣的榜樣選出來、樹起來,通過青年講身邊榜樣的故事,組織明星員工和優秀黨員家屬座談等方式宣傳優秀和榜樣,藉助榜樣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員工向先進看齊,通過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2)發揮部門的「精神激勵」作用。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的前瞻性和針對性。HR人力資源部門在單位內部策劃召開技術比武或文娛演出等各種競賽活動,設置一些以精神激勵為主、低標準、固定的員工福利活動項目,既形成了集中員工注意力新的聚焦點,轉移厭倦情緒,激發工作熱情,又製造了領導與員工之間無拘無束的交流環境,通過交流讓員工宣洩不良情緒,達到化解過度工作壓力的目的,而且對於有一定藝術特長,又有較強表現心理的員工,則通過活動把其推出去,既實現其展示才華的期望目標,也增強了其對企業的認同感,通過精神激勵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
(3)發揮網絡媒介的「無界溝通」作用,做好與員工的溝通與互動。開通一個網絡交流平臺,及時發布一些員工關心的工資、勞動安全、勞動保護、勞動保險、休息休假等相關政策和制度,也傾聽員工們心聲,讓員工可以直接將心中的苦悶與煩惱向單位反應,單位領導也可以與員工正面的進行交流與探討,幫助員工解答心中的疑惑,緩解員工的心理情緒等,讓員工感到單位對自己的尊重,自身的發展與單位的發展息息相關。
總結:
員工幫助計劃著重於提升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員工緩解工作壓力,改善工作情緒,提高工作積極性,增強自信心,著力於與員工的日常溝通。
因此,在後期的「員工幫助計劃」實施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層級的管理者,安排開展不同主題的心理知識培訓,幫助他們提升管理技能,在條件成熟後建立起員工心理關愛室,從這些管理者中培養出一批企業內部心理輔導員,形成一個溝通和反饋的網絡,逐漸建立起員工幫助計劃的長效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