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故宮,南有木府,歷經470年的大土司府看中國建築之對稱美

2020-12-23 久月小比特

經過幾年的歷史,一座木屋在麗江人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是一個很多人來麗江打牌的地方。麗江當地人中,北有紫禁城,南有木屋。

麗江木屋是麗江文化的「大觀園」。當納西人談論「穆大師」時,他們就像我們談論我們的祖先一樣親切。穆師傅,他以前是這座大房子的主人。

可以說,五六百年前的木屋,就是麗江古城裡的「紫禁城」。我去過麗江兩次,都過了木府。這次麗江之行是從我朋友的臨時打算開始的。

出發前沒有具體的計劃。即使我們只買了去麗江的票,返回的時間也不確定。這次來麗江古城,穆福一定要在我的心願單上打卡。

木府位於麗江古城獅子山腳下。佔地100多畝。它宏偉而美麗。麗江古城有許多標誌。很容易找到木夫。慕夫的車票是60元,網購是48元,但需要提前兩小時購買才能進入。

因為我要等這兩個小時,我已經在胡同裡走了很長時間了。走進幕府,我們被這些宏偉的建築所吸引,中國建築的對稱美學也在這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麗江的主要居民大多是納西族,而納西族的首領穆氏家族,自元(1253)繼承麗江知府以來,經歷了470年的漫長歲月。

因此,穆家是麗江的政治文化中心。元朝以來,為方便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中央王朝統治者實行土司制度。

這些少數民族的土司家族已經完全成為他們所佔土地的皇帝,土司的地位也像皇帝一樣代代相傳,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天子為諸侯開門關門。

走進木屋,細心的人會發現,所有的建築都朝向東方。木首自建宮殿式木宅時,建築定位不是遵循中原風水「坐北朝南」的理論,而是向著太陽和東方。

東方屬於木頭。太陽和木頭是納西東巴教的神像,也是皇帝賜給納西的姓氏。因此,「木」的觀念使木府的建築走向東西,這也是木府的特殊之處。

來麗江的人都知道麗江沒有城牆,中間的原因也和慕夫有關。據說,古城周圍沒有圍牆的原因是木酋長住在城裡。

一旦一座城市建成,它就意味著「木頭」這個詞被框成了「陷阱」這個詞,這和「木頭」沒什麼兩樣。

古人對風水非常講究。沐氏族長,背倚獅子山,滿山柏樹。如今,麗江十二景之一的獅子山上有一大片古柏林。在木夫,穿著納西族傳統服飾拍照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從木府出來後,我沿著古城的青石路走,很快就回到了我這一次住的聽花廳花無雙園客棧。我喜歡麗江的原因是它和這裡的客棧關係很好。

這裡的懶惰和舒適總是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出去,我也不會覺得在旅店呆一天無聊。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在雲中飛翔。

客棧裡的每一朵花草都是一個小細節,帶有主人的美感。熱愛生活的人,總會看到平凡事物中不尋常的美,看到院子裡盛開的鮮花,看到心地細膩的人的呵護,總會讓它散發出不同的美。

當我走到房間的陽臺上時,我能看到青石巷裡來來往往的人。當我轉過身來,我面對著客棧裡院子裡的寧靜。

在路上沒有什麼比舒適的床更吸引人的了。寬敞的空間,乾淨的床上用品,聽著麗江綿綿的雨水,註定是一個無夢的夜晚。

小貼士:1交通方面,麗江三一機場直飛和換乘非常方便,還有火車站。很多人會選擇直飛昆明,然後坐火車去

相關焦點

  • 大香格裡拉,麗江,木府
    ▼木府,門前的忠義坊石牌坊,用採自下虎跳金沙江邊的漢白玉建成,4根石柱撐著牌坊上的碑、椽、簷和坊蓋,匾額上鐫刻著明萬曆欽賜的「忠義」二字▼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位於麗江古城獅子山下,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整個建築群坐西向東,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
  • 偉大的中國:偉大的古代建築,來領略中華建築之美
    偉大的中國:偉大的古代建築,來領略中華建築之美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最後的土司府
    作為雲南清代土司衙署的代表,它是全省唯一的一座由傣、漢、白族建築風格合璧的大型建築群,是雲南邊疆民族地區十八座土司衙門中保存較完好的一座。1965年被雲南省人民委員會首批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近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建築,美!
    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大有玄妙超然、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記者幾年前趕在旅遊旺季拜訪臺北故宮,當時因中文語音導覽器早被人佔盡,只能以英文導覽器勉強代替,為了穿越人潮,在侷促的展室中多看文物一眼,也是被折騰得夠嗆。 聽說臺北故宮的「兄弟」南院籌建過程長達15年,其間遭遇天災人禍導致工期延宕。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如馬英九所說,恰逢臺北故宮建院90周年,這份生日賀禮,「來得正是時候」。
  • 臺北故宮南院試營點亮南臺灣(圖)
    臺北故宮南院,昨晚點燈,聚光燈投射在建築體上,彷佛成為嘉南平原最明亮的珍珠。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記者劉學聖/攝影     華夏經緯網12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南院昨晚舉辦點燈儀式,雷射光線由至美橋亮起再打亮博物館外牆及星空,讓現場來賓及民眾驚豔不已,現場驚呼聲不斷,成功為試營運打響第一炮。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為緩解博物院的接待壓力,提升博物院的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觀眾的能力,有效解決大型珍貴文物展示等問題,臺北故宮博物院於2015年在中國臺灣西南部的嘉義市建成了「
  • 臺北故宮新開的南院裡藏了些啥寶貝?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董立林從2001年選址後歷經15年漫長籌建、計劃修正和政治角力,臺北故宮南部院區12月28日正式開館試營運。作為臺北故宮的人氣王,「翠玉白菜」也暫別本院,來到南院「站臺」10個月。那麼,除了這棵「白菜」,新開的臺北故宮南院,還有什麼寶貝值得一看呢?
  • 麗江最值得去的7個景點,有你沒去過的嗎?
    麗江的觀光地很多,不完全統計大小的觀光地有68處,想遊覽整個麗江,即使是背包客人也很難做到。除非你在麗江。1、北有故宮,南有木府。有學者指出,不到木府,等於不到麗江。世界上留下的明、清木府古建築,建築的宏偉、宮殿的輝煌、雕刻的精緻、部件的精緻、繪畫的輝煌,可以說是美麗、無與倫比的。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機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佔地面積100畝以上,有近百座建築,是800年研究古城的心臟。雖然它只是土司的住宅,但它的奢華和宏偉並不亞於任何貴族的官邸。
  • 明故宮首次發現奉天殿建築臺基 南北長達75.5米
    南京明故宮,曾作為洪武、建文、永樂三代帝王的皇宮長達54年之久,也是營造北京故宮的建築藍本。去年10月,我市啟動「明皇宮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國際競賽」,並在明故宮遺址範圍展開考古試掘,探尋600多年前的皇家建築布局和相關歷史遺存。
  • 麗江的「小故宮」,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被譽為古城文化的大觀園
    納西族沒有漢族姓氏,「木」字是朱元璋給的,傳說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公元1382年,他「率從歸順」並向大臣們獻上了一份禮,這一舉動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讚賞,他在自己的姓氏上去掉了一個撇號和一個橫號,並給他起了中國姓氏「木」,從此,納西族的傳統父子制改為中國姓氏,
  • 故宮南院提優惠接駁 民眾看展邊賞南院建築
    為使民眾暢遊故宮南院更便捷,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停車場、接駁服務及遊客中心,2019年起委由五都停車場股份有限公司營運,民眾將可享優惠收費,新增「高鐵嘉義站至南院」每20分鐘一班免費接駁車,將更能提供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貼心服務。
  • 該校有「北有北廣,南有浙廣」之稱,是國內第二大的傳媒院校
    學校一直有「北有北廣,南有浙廣」之稱,北廣指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該校是除了中國傳媒大學的另外的一所傳媒高校。學校當之無愧在傳媒高校中是一所很不錯的院校,學校也是我國的十大影視學院之一。浙江傳媒學院簡稱「浙傳」,1978年創辦,位於杭州和桐鄉。學校由浙江省政府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同創建。學校目前有2個校區,分別是下沙校區和桐鄉校區。
  • 故宮是什麼?
    >故宮有什麼建築?歷經多次改名後,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今名 保和殿。都是中國輝煌歷史的見證者故宮何其大,除了以上的建築外還有更多的建築、技藝、文化宮殿,自古被認為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從遠古的大房子,一直到北京紫禁城,宮殿建築豈是走過的是6000多年的時光。天人合一,陰陽禮法,中軸對稱,三朝五門,條條框住皇帝與百姓思想的同時,也引領了中國傳統建築技術與文化成就。無論是無處尋覓的鹹陽宮,還是變成遺址的大明宮、南京紫禁城。宮殿們依舊講述著中華民族的奮進史,也向全世界展現著中國人的驕傲。中華民族的國家文化自信正是源於此,普通的我們至少能做到不去破壞宮殿建築,畢竟不破壞就是最好的保護!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 第二座「臺北故宮」揭神秘面紗 歷經十餘年風雨劫
    除了大,故宮南院更強調設計的美感。目前主體工程已接近完工,從空中俯視猶如一座蓋在水上的華麗博物館。剛竣工的「景觀橋」在夜晚燈光造景下顯得風情萬千。興建單位「內政部營建署」表示,該橋造型是採用書法中草書的形式,以雙圓弧曲線營造妍美流暢的動態氣勢。  南院的整體設計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負責。
  • 與故宮一牆之隔的中山公園,景美卻少有人去,去這裡不比故宮香嗎
    有歷史遺蹟(國家祭壇),長廊,有銀杏,有園藝山水……3塊錢是不是很良心了!秋天去了趟中山公園,故宮訂不到票的時候,中山公園的長廊裡沒有人。人少,風景美,門票便宜,秋天不去這裡舒舒服服的享受銀杏真可惜!中山公園的長廊堪比頤和園,中山公園走廊建於1924年。走廊像一條華麗的絲帶,串聯著公園南部的主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