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朝古都南京的鼓樓高崗之上,坐落著中國幼兒教育研究的發源地--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前身鼓樓幼稚園,由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於1923年創辦。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幼兒園。在陳先生指導下,鼓樓幼稚園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實驗成果,編寫出版了《幼稚園單元教學》、《兒童遊戲》、《兒童節奏》等書籍。
1923年春,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創建鼓樓幼兒園,是我國創辦最早的幼兒園之一。當時陳鶴琴得到東南大學教育科贊助,在自己新建的住宅客廳裡辦起了幼兒園,取名鼓樓幼稚園,自任園長,收幼兒 12名,目的在於實驗適合國情的中國化的幼稚園。
1928年,教育部根據鼓樓幼稚園的課程實驗成果,擬訂了《幼稚園課程標準》向全國頒發。鼓樓幼稚園成為當時全國幼稚教育實驗中心,在國內外幼教界享有盛譽。
1932年至1937年幼兒園兩次擴建園舍、擴大招生,幼兒數達 120名,教職工7人。在陳鶴琴指導下取得了實驗成果。《幼稚園單元教學》、《兒童故事》、《兒童歌曲》、《兒童遊戲》、《兒童節奏》、《兒童生活寫真》等書籍整理並出版,得到國內外參觀者的好評,在國內起示範作用。
全國解放後,1952年8月,陳鶴琴先生主動要求將鼓樓幼稚園交給南京市人民政府接辦,改名為南京市鼓樓幼兒園。
1987年幼兒園率先開展了活動教育的研究,力圖讓兒童在與材料、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動積極學習,提出「兒童在前,教師在後」的理念。
1988年起,幼兒園以「活教育」思想為指導,分三個階段對單元教育園本課程進行的實驗研究,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2013年,「沿著活教育的軌跡尋找幼兒園歷史文化圖譜」的研究列為全國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鼓樓幼兒園「活教育思想研究所」列為省規劃辦首批特色項目研究所,「幼兒園單元教育課程」獲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陳鶴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早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留學美國五年,191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五四運動期間回國後,最初擔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講授兒童心理學課程。東南大學成立後,任教授和教務主任。後擔任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和南京師範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校長。
陳鶴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編寫幼稚園、小學課本及兒童課外讀物數十種、設計與推廣玩具、教具和幼稚團設備。一生主要從事於一系列開創性的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有《家庭教育》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