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主流譯文:
孔子說:「有智慧的人愛水,有仁德的人愛山。有智慧的人好動進取,有仁德的人沉靜寡慾。有智慧的人成功常樂,有仁德的人恬淡長壽。」
拙的譯文:
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思維像水一樣流暢;仁義的人喜歡品德像大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善於思維變動,仁義的人善于堅守道義不動搖;聰明的人思維活躍通達事理而快樂,仁義的人守持道義而久遠。」
拙的體會:
孔子在這說明了「知」和「仁」兩種人生的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狀態,不同的結果。
聰明的人,思維活躍,像流水一般,他是動的,變化的,也是快樂的。而仁義的人,心中堅守仁道不改變,像大山一樣,他是巋然不動的,靜的,同時也是能堅守長時間的。
在社會中,我們既要學習知者,也要學習仁者。這兩者不是對立的,在不同場景是可以交替的。知者代表變通,仁者代表原則。要變通,也要有原則;在有原則,也不能墨守成規。這就是拙理解的知與仁的關係了。當然,見仁見知,就隨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