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8月18日報導,韓國崇實大學文藝創作系的教授南鄭旭笑談了漢語教育,稱通過聯想來記憶是必不可少的。
「도광양회(韜光養晦),是中國在擁有대국굴기(大國崛起)後的自信之前,在江澤民時代,中國心中的座右銘」。如此記憶,便可一箭雙鵰,同時記憶兩個成語。然而同時也產生了問題。雖然可以憶起這兩個成語,但真正是什麼意思卻忘記了。這正是因為韓語和漢字沒有一起記憶的緣故。
最初認為記憶漢字時沒有必要單獨記憶其意思,如今看來這種做法似乎很愚蠢。例如,高中沒有漢字教育。雖然學校所灌輸的看似無用的東西會使得學生在這些東西上失去興趣,但是連漢字教育都沒有的話就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即使不了解微積分、化學公式,依然可以無障礙地生活下去。然而,不懂漢字,卻會產生不便,這等於放棄捷徑,迂迴前進。
「柳鉉鎮(韓國著名棒球選手)12勝了!」於是,大人們可能會向剛會說話的孩子問「야구(野球,韓語中棒球的漢字詞)是什麼」,他們會怎麼回答呢?他們會說「베이스볼(baseball,韓語中棒球的外來語)」。提問的大人可能會因此有異樣看法。
「各有9名隊員組成的兩支棒球隊進行9回對戰,進攻的一方要在擊中對方球手投出的球後環繞內場跑一圈,並回到原來位置上,便是所謂的득점(得分)」。這樣的大人也會使孩子變反感。只是將漢字詞展開並不簡單。야구(野球),在如曠野一樣的場地中進行的比賽。如果趁機將야(野)字和구(球)字加以解釋就更好了。
漢字如同亞洲的拉丁語。南鄭旭曾同朋友一同到青島旅遊,他說,「我們之中雖然沒有一個人會說漢語,但卻絲毫沒有覺得不便。同行中的一人時刻都在用漢字進行「筆答」,因此他一個人吸引了很多漂亮的中國姑娘,然而我們卻只剩下無奈的憤怒和哭泣「。
那麼漢字對於日語來說呢?首先,有利於在日語中的閱讀理解。只要知曉日語的50音和漢字,便會在日語中嘗到甜頭。例如,カメラの價格と機能。僅根據讀音和漢字便可以知道是「照相機的價格和功能」的意思。這會使人感覺日語易學,並在日語學習上產生自信。
韓國小學的漢字教育問題目前正在贊成與反對相互參半的爭議之中。反對一方認為漢字教育的課外輔導會使韓國語教育受到障礙,因此連爭論也覺得浪費時間。
就像「韓文日」重新成為了韓國節日是理所應當的一樣,漢字教育也是正確的,到目前為止不進行漢字教育才是不正常的。不是因為喜歡而學習漢字,而是因為有利而學習漢字。
另外,漢字教育給韓國語教育帶來了障礙嗎?韓國的國語教育中最不堪一提的便是「讀」和「說」,這是由於「寫」的教育不到位的緣故。漢字是象形文字,因此漢字教育在孩子對畫畫感興趣的時期學習最有效。每天學習一個字,那麼到小學畢業時,常用漢字1800字早已學會。課外輔導毫無必要。
有的學習需要越早越好,有的學習卻並不需要特定的時期。諸如歷史類的學習便可以在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產生興趣後再學習。在什麼都不懂時,需要強性要求孩子學習的便是樂器和漢字。
韓語中70%以上是漢字詞,對漢字熟識,韓國語自然也不會差。(實習編譯:馬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