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身邊】孩子愛打人,有「暴力傾向」嗎?專家說,要疏導孩子情感的表達……

2020-10-03 健康杭州

年輕媽媽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煩惱:孩子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總會主動攻擊別人,不僅會用手推、用腳踢,還會拿小木棍戳別的小朋友。家長批評孩子後,他也會道歉,但下次還會犯。小小年紀就這麼暴力,長大了可怎麼辦啊?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表示,小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和行為,是他們在成長發育過程中探索世界的反饋。就像嬰兒啼哭,也許是在表達餓了或想要大小便。

情感表達≠暴力傾向

要找出行為背後的內心想法

周國嶺認為,通常情況下,孩子的行為動作往往是表達內心的渴望,如果要求沒有被滿足,或者希望得到父母更多關注,也可能出現所謂的「過激行為」。因此,父母需要及時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並不能以「暴力」來概括孩子的行為。

人的大腦前額葉皮層負責理性思維、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額葉還沒有發育成熟,還不能像大人那樣「深思熟慮」,行事難免容易衝動。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嘴上說不清楚就會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願,不能解決問題就可能會發脾氣,小朋友之間因爭搶玩具而「打架」的情況就是如此。

「有時候,不能用『打人』來統一概括孩子的某些比較粗魯的行為。」周國嶺表示,孩子年幼,掌握不好表現友好的方式和輕重。因此,孩子的某些行為,並非家長認知中的「暴力傾向」,僅僅是他們不懂得和別人相處的方式,還不會正確地表達情感的表現。

家庭教育是關鍵

父母要做引導人

雖然孩子打人是特定發育階段的正常行為,但不意味著可以放任這種行為。在孩子的前額葉沒有發育成熟之前,家長應該充當孩子的「前額葉」,幫助他理性思考、梳理問題所在,然後跟他一起想辦法解決。

要杜絕孩子的打人習慣,功夫還得落在平時的教育中。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純粹講道理也不太行得通,他們可能似懂非懂,印象不深刻。如果能用一些載體把道理「生動化」,效果會更好。

周國嶺建議,可以設置場景,藉助情景遊戲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比如設計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的場景,父母逐步地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處理和他人的關係,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和待人接物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此外,家長可選擇一些幼兒繪本諸如《手不是用來打人的》《牙不是用來咬人的》等來講解,儘可能帶領小朋友們一起讀。

懲罰孩子不可取

重視道歉環節

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打人,就會打孩子、罵孩子,用懲罰的方法讓孩子「長記性」。周國嶺表示這樣做不可取,因為這樣本身就是給孩子做錯誤示範,讓孩子以為可以用打人的方法解決問題。

道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孩子做出傷害到別人的行為之後,家長要提醒他真誠地跟對方道歉。這樣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培養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學會表達友好。

周國嶺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周國嶺,副主任醫師、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杭州市心理衛生中心兒童心理分中心主任,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浙江省醫學會兒童精神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青春期醫學專業委員會心理行為發育學組委員。

擅長治療各類兒童心理行為及情緒障礙的診治,對兒童多動症、抽動障礙、自閉症、強迫症、考試焦慮、網絡成癮、兒童期精神障礙的診療有豐富的經驗。

供稿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轉載請註明「健康杭州」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

相關焦點

  • 孩子打人就是有暴力傾向嗎?
    ,但是有時候就會出現拿東西砸人這樣比較嚴重的行為,然後像沒事人一樣,或者表現的很開心,好像打人這件事情能讓他獲得愉悅感,在家的時候打家人,出去外面,有其他人、其他小朋友也一樣照打不誤,家長說:必須要好好管管孩子這種愛亂打人的壞習慣,孩子還這麼小,才三歲,如果放任不管的話,以後孩子長大了肯定會出現暴力傾向,後果將不堪設想。
  • 育兒研究所丨娃娃在校總打人,會不會有暴力傾向?
    小小年紀就這麼暴力,長大了怎麼得了?這是暴力傾向嗎?,會不會是有暴力傾向?,屬於暴力傾向嗎?「不能用『打人』來統一概括孩子的某些比較粗魯的行為,孩子調皮打人也不意味著有暴力傾向,」常軍認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區別看待,初中以下的孩子打人,可能是他們還不懂得和別人的相處方式。
  • 暴力傾向?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父母該如何做
    樂樂爸爸也是非常苦惱,每次樂樂打架爸爸都回家揍樂樂一頓但似乎並不起作用,而且還有加重的跡象,樂樂不止是和同學打架了,在小區公園裡玩耍也經常無緣無故地動手打別的孩子。樂樂的家長也很疑惑,孩子這是怎麼了,孩子喜歡打人,有暴力傾向,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
  • 為什麼寶寶會打人?孩子「暴力傾向」背後的9個原因,父母要知道
    他們會很自然在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過可能會以某種形式的暴力方式表現出來。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我們成人的社交細節和規範。但不要擔心,這些技能孩子將會慢慢掌握的。  四.缺乏同情心和遠見  年齡在2.5歲左右的幼兒注意不到自己除以外的其他事物。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關心別人的感受,也不明白打人會帶來傷害。
  • 孩子愛打人?「暴力傾向」背後的幾個原因,家長鬚知道
    孩子突然暴力起來,是所有家長都會苦惱的問題:我家孩子開始變的暴力了,不順從他就很生氣的摔東西,一點不開心就開始甩臉子,甚至會打我!同事跟我說:前幾天家裡老人沒有順著孩子的意願,她就抬手打了老人,氣的孩子爸爸揍了一頓。可這件事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了。和別的小朋友玩遊戲時,因為搶玩具又把人家給打了。為什麼孩子突然性情大變?
  • 孩子總愛打人?孩子的暴力,有時不是本性,而是通過這一點獲得的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性格暴躁,愛打人發洩情緒,很多家長都歸咎於孩子的天性。愛打人並不是天性,但是這個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以及未來的生活,家長要注意及時引導。
  •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你的做法影響他一生
    ,每次還不認錯,除了揍他兩下,她真的沒有辦法,真擔心他有暴力傾向。有的孩子表現的就是喜歡用手觸碰任何東西,包括用手拍打物體,比如打人。② 不會準確地表達想法,借打人這種方式來表達情感。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 孩子愛打人?全年齡段的解決方案在這裡
    「孩子愛打人」這個問題是大部分家長在育兒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的問題。也是讓家長們束手無策的問題。小小的一個打人的動作,背後隱藏的兒童心理和孩子的各種問題,這才是家長們需要重視和摸清楚的。這也是解決「愛打人」問題的根本。
  • 孩子愛打人?家長這樣做比打罵更管用
    許多父母擔憂,孩子打人是有暴力傾向嗎?其實,低齡孩子喜歡打人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同年齡,孩子打人的動機也有所不同。2歲以下的寶寶「打人」,更多是一種好奇,比如就想單純地看下對方的反應,也不存在真正的惡意。到了2歲左右,孩子的攻擊行為其實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 年幼的孩子愛打人?家長怎麼幫孩子度過「打人敏感期」?
    關於年齡較大的孩子愛打人,以後有機會檸檬會繼續和大家分享,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大人該怎麼樣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打人的敏感期」,前面雖然說小孩子打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一個階段,但打人終歸來說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這樣做:
  • 孩子兩歲了,老是愛罵人、打人怎麼辦?
    但是它並不能預測這個兒童未來的行為,比如早期愛打人的孩子,將來一定很兇殘、暴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愛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以下幾大原因:1、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於是就打人。3、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4、生活變化大,不適應。比如,搬遷、換保姆、上幼兒園等。
  • 小孩子愛打人,長大後會不會有暴力傾向?關鍵還是看父母如何引導
    很多媽媽在論壇上討論,說自己家的孩子才剛剛一歲,怎麼就非常喜歡打人呢?下面跟帖的媽媽也會說,孩子動不動就摔東西,還會打人,到底應該怎麼去管教呢,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暴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又應該如何去制止呢?很多媽媽都非常憂愁。
  •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這讓我想起另一則新聞:江蘇一個男孩因為調皮弄壞了飯店裡的餐具,媽媽替他賠償後訓斥了幾句,結果這個孩子就開始憤怒地打媽媽,掐媽媽脖子。孩子愛發脾氣,一點不高興就哭鬧、煩躁不安在成長過程中是正常的現象,但用動手打人這種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顯然是不對的。究其根源,是父母沒能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洩和疏導情緒。
  • 孩子愛打人,家長要正確教育引導,幫助孩子改掉攻擊行為
    會用打人咬人的攻擊方式,來達到自己的欲望往往在很多時候,都會把同伴打哭或者打傷。當孩子有攻擊性的行為,或暴力傾向時,就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管教和制止,那麼對愛打人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和管教一,當孩子有打人行為時,家長要及時制止,而不是縱容
  • 孩子在幼兒園頻繁打人,原來是進入「打人敏感期」
    很多時候,孩子打人,並非是真的愛打人,而是因為正處於「打人敏感期」,這是一種十分正常的表現孩子打人,可能只是單純的想要吸引父母或他人的注意力,也可能是他想與別的小朋友溝通、交流等。因此,無論如何,都不能認為孩子有暴力傾向,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基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打人原因,這也形成了不同意義上的心理反應,建議家長要先分析孩子打人的具體原因,然後具體原因具體分析。
  • 寶寶愛打媽媽有「暴力傾向」?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一次兩次覺著娃很可愛,次數多了,不免泛起了嘀咕:這麼小就打人,是不是有暴力傾向,不制止以後還得了!到底要怎麼制止呢?壹孩子愛打媽媽是因為有暴力傾向?稍安勿躁。首先咱們先明確一點,孩子愛打媽媽是不是因為有暴力傾向 得從孩子的月齡段分析。
  • 當孩子打人、咬人時,家長的做法很重要,尤其是這三點
    孩子為什麼要打人?只是因為寶貝太高興了,可是偏偏還說不了話,又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喜歡,更不能控制手上的輕重,才做出了「打人」的行為。」的行為上,切忌給孩子貼上「暴力不懂事」的標籤。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引導孩子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 孩子愛打人?可能是家長這一點忽略了,影響了孩子的社交狀況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性格暴躁,愛打人發洩情緒,很多家長都歸咎於孩子的天性。愛打人並不是天性,但是這個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以及未來的生活,家長要注意及時引導。
  • 你家孩子愛打人,高情商父母的這一招更管用
    知道有很多父母都在擔憂,這麼小的孩子就會打人了,會不會有暴力傾向?會不會變成大家口中的「熊孩子」?到了2歲左右,孩子的攻擊行為其實也是一種他們情感的表達方式,孩子如果用動作來表達他們自己情緒,跟他們的能力發展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 1歲寶寶愛打媽媽?專家:不是暴力娃娃,而是暗藏嬰兒發育規律
    很多寶寶到了1歲時突然多了一個「愛好」,那就是打人,很多媽媽覺得孩子有「暴力傾向」,但真相卻完全不是這樣。昊昊媽一時也不知怎麼辦才好,心想著不會是寶寶有暴力傾向吧?1)學會冷處理當孩子第一次出現打人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回應。1歲的寶寶已經能感知到我們的情緒了,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還小,覺得不以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