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很多媽媽在論壇上討論,說自己家的孩子才剛剛一歲,怎麼就非常喜歡打人呢?下面跟帖的媽媽也會說,孩子動不動就摔東西,還會打人,到底應該怎麼去管教呢,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暴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又應該如何去制止呢?很多媽媽都非常憂愁。
家長有沒有發現孩子從六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就開始了不規則運動,所謂的不規則運動,就是孩子在吃東西的時候,父母想讓他練習用手抓,可是孩子又抓不起來,有的時候弄得滿地都是食物,索性有很多家長就開始餵孩子。而當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往往都會扶著沙發走路,還有的孩子已經走的很穩了,這時候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各種不平衡,看起來都應該是正常現象,那麼,為什麼不能接受一個一歲的孩子動手打人呢?
第一、親近。
父母在抱孩子或者想親吻孩子的時候,都會掌握好力度,那是因為父母是成年人,能夠控制好自己的行為能力,而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連吃飯都控制不好,怎麼能控制好自己的手,怎樣使力度呢?所以並不是孩子想要打你,很可能是他想和你互動,想要摸你,這些看起來精細的動作,在一歲左右是沒有辦法完全完成的,所以當力度控制不好的時候,就會出現孩子動手打人的狀況,實則想要表示的是親近,因為這時孩子很可能露出天真的微笑。
第二、求助。
一個成年人在求助的時候有多種方式可以呼叫,可以用肢體動作。最主要的是有完整的語言中樞系統和正常的邏輯思維,而對於一個一歲的孩子,語言系統沒有完全建立,當有需求的時候,只能用最簡單的辦法,手舞足蹈,也許是孩子表達自我需求最簡單的方式,比如餓了,尿了,這些生理性的困擾,都會給孩子帶來煩惱,而孩子只能求助於身邊的爸爸媽媽,有一部分孩子不僅僅會動手打人,還會出現咬人的動作,其實都是一樣的表現形式。
三、躲避。
每一個人都有天生的危險意識,小孩子也同樣如此。比如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喜歡兩個手和兩隻腳,全部都朝天蜷縮起來。這是因為孩子剛從母體出來的時候,不能夠掌握基本的平衡,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他感受到平衡,所以能夠找到安全感。而孩子動手打人也同樣如此,有的時候看似一樣東西對自己構成威脅,孩子就會出於保護自己的狀態做出反擊,尤其是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當玩玩具或者爭搶東西時,孩子會出現這種正常的防衛心理。
當父母不了解一歲小小孩的時候,就應該去首先探索他內心的世界,不要用成年人的世界先判定孩子是對是錯,或者上升到道德層次,孩子會不會有暴力傾向,遵從孩子的生長規律,在這階段,孩子還有處於一個特殊時期,那就是正在長牙,長牙的孩子也會非常煩躁,而這種隨之而來的煩躁,就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肢體的攻擊行為。
在很多論壇上討論著孩子打人的時候,還有的父母洋洋得意說,孩子只打爸爸不打媽媽,還有的只打媽媽不打爸爸,那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會出現只打家裡那個看似最親近的人呢?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在一起時間非常久,接觸的時間越久,也就能夠對孩子的情緒造成更多的影響,所以孩子在表達情緒的時候,首先會像這個人去表達,比如,他可能會咬最親近的人,打最親近的人,甚至揪頭髮等等。遇到孩子這種情況,父母是乾瞪眼還是要武力鎮壓呢?
一、及時回應。
當孩子第一次動手打人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要認為孩子會打人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一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感知到父母的情緒了,這時候不要完全的忽視孩子的表達方式,更不要不以為然,父母真實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舉動,如果你笑臉相迎,那麼孩子以後還會繼續動手,正確的做法是用最簡單的語言和手勢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並且態度一定要堅定,即使孩子當時聽不懂你所表達的語言,他也可以通過微表情能夠判定這樣的動作是不好的,以後孩子就不會再犯了。
二、找到根源。
孩子會出現打人這種情況,往往是有根源可以追溯的,尤其是每天陪在孩子身邊的人,很容易了解到孩子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比如是因為玩具或者因為餓了,尿了這些簡單的行為,當孩子不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或者不能滿足自己內心狀況時,就會通過手舞足蹈打人的情況去表達,這時父母一定要找原因在哪裡,就應該從哪裡下手,馬上去解決掉,讓孩子以後不再出現動手打人的狀況。
三、轉移孩子注意力。
對於一歲的孩子來說,也是有急躁情緒的時候,所以適當的要幫助孩子轉移一下注意力,可以通過孩子喜歡的玩具和他進行互動,或者帶寶寶泡一個舒服的溫水澡,讓孩子從急躁的情緒中走出來。
四、學會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
孩子如果曾經通過動手打人的情況去表述錯誤的行為,那麼父母要及時制止,當孩子能夠正確表達,是要給予正向的鼓勵,學會誇獎和表揚,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
五、父母做好行為表率。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喜歡咬孩子,或者和孩子打打鬧鬧,甚至夫妻之間在開玩笑的時候也喜歡動手拍打,這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親暱的動作,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做這種錯誤的表率,生活中很可能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導向。
小寶寶動手打人,其實是成長當中必經的一個過程,父母不要上升到道德層面,學會及時的制止,發現孩子的發展規律,這才能改掉孩子身上的壞毛病,也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