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合中國市場,「牛津樹」要開始講中國故事了

2020-12-20 界面新聞

記者 | 江敏1

中國家庭對英語讀物的渴求讓海外出版商看到了新機會。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上,牛津大學出版社宣布,旗下閱讀系列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閱讀樹》(下稱《牛津樹》)將新增加「中國故事」:經典角色Biff、Chip與Kipper不僅將來到中國遊學,還將體驗上海的垃圾分類,並穿越到明代,親歷「鄭和下西洋」。

這是《牛津樹》系列第一次大規模的融入除英國之外的國家元素。「此前也有與日本和中東相關的劇情,但僅出現在單本故事中。」據牛津大學出版社資深產品經理應蓓華介紹,此次新增故事將有18冊,仍將延續其分級特色,全系列將在明年春季面市,並在全球發行。應蓓華稱,隨《牛津樹》一起發布的還有幼兒讀物Reading Stars《星星閱讀屋》等新產品。

《牛津樹》裡的三個經典角色Biff、Chip,與Kipper不僅將來到中國遊學,還將體驗上海的垃圾分類,並穿越到明代,親歷「鄭和下西洋」 圖片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478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出版社之一,每年出版物超過6000種。而誕生超過30年的《牛津樹》則是旗下最受歡迎的英語閱讀分級讀物,八成英國公立小學將其作為母語學習資料,後被引入130多個國家。該系列於2007年引入中國,最先被部分國際學校採用。

隨著國內英語培訓市場火熱,優質內容成為各類機構爭奪市場的關鍵。牛津大學出版社順勢與新東方、51Talk、vipJr等國內教育機構達成內容合作,增加了《牛津樹》的應用場景。

此次新增中國元素也是其迎合市場的舉動。「開發這一系列背後的動因,最重要的一點是,國內市場很需要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孩子才會更有興趣去讀。第二點,《牛津樹》的兩位主創人員到中國採風後,對這裡印象深刻。市場熱情也會激發內容團隊的創作動力。」應蓓華對界面教育說。

通過人物、場景和故事內容激發讀者共情,繼而產生粘性與口碑,才能讓英語讀物持續「賣座」。

消費心理的變化則更為微妙。

「以前我們是想把英語教育引進中國,但到了這一階段,英語作為一種工具怎麼講好中國故事更為關鍵。」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丁銳認為,中國人不斷走出國門,他們對英語能力的要求已經從「說出口」到「如何說」轉變,照搬海外內容,並不能滿足中國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些市場變化儘管考驗著出版巨頭的靈活度,但也能帶來興奮點。

國際學校數量增長,加深了它們對英文教學內容的需求。除《閱讀樹》系列外,學校還需數學等其他學科類內容的英文版。「這幾年,我們在國際學校領域的業務每年都是兩位數增長。」丁銳說。

教育科技企業對優質內容也頗為捧場。「本地科技企業更顧及教育個性化,他們需要更針對性的英文內容。」丁銳認為,這也是有原創內容的出版商並不擔心新技術衝擊的原因,數位化只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從全球來看,中國教育的數位化走得非常靠前,科技感最強。不僅是牛津,將來有越來越多好的內容產品會藉助中國的科技公司推廣到全球。」

相關焦點

  • 牛津樹推出「中國故事」,用地道英語講當代孩子生活
    而且它們連故事設定都是一樣的。牛津樹學校版是從L5開始獲得神奇鑰匙走向了探險之路,中國故事則通過另一種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方式(就不劇透了)獲得了神奇的鑰匙,開始穿越。咱們孩子平時讀的牛津樹是講的外國孩子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還是有一定隔閡的。牛津樹新出的這套中國故事系列,孩子熟悉的牛津樹人物+熟悉的中國文化背景,孩子讀來會更容易理解和體會。
  • 「嗅覺經濟」千億市場之下,「AROMAG」要用「迎合中國審美」的香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香水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市場香水消費增速明顯,預計2018至2024年間,中國香水市場將保持約1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00億元。在中國美妝護膚企業快速發展、初創化妝品牌競爭漸入白熱化階段之時,香水市場似乎有望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一個新增長點。
  • 不差錢的中國動畫電影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在「電影產業與中國故事創新」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聶偉看來,定位「低幼」市場這一做法本身並無對錯,中國的動畫電影也不一定每部都要面向全年齡段,但目前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分眾化現象已經很明顯,動畫分眾市場的定位意識也需更加清晰,也就是說,動畫電影不可只有「低幼」,動畫電影市場正呼喚更多分眾作品。
  • 專家:講好中國故事先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
    原標題:杭州動漫高峰論壇聚焦「故事價值」   國際範兒,先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    從《阿凡達》到《奇幻森林》,瓊斯深知,逼真炫目的動畫特效唯一的目標就是讓每個故事都能帶領觀眾來一場發現之旅,發現外星球的魅力,發現叢林深處那些瑰麗的未知世界。  「洋和尚」走基層,找到一地好故事  隨著中國動漫市場的崛起,與中國牽手,發掘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已是海外不少製作公司的共識。
  • 張燕生:未來30年,中國要講三個故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出席論壇時指出,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關鍵的開局之年。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講好了市場經濟,外向型經濟和工業經濟的故事。 「十四五」規劃是新30年的第一個五年,他認為中國有三個故事要講。一個是科學技術創新的故事,一個是企業合規的故事,另一個是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能夠提升到高端與全球對接的故事。
  • 中國音樂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音樂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   有自我宣傳 卻沒有好故事  中國還沒有一部音樂劇經典之作,這一判斷來自原創音樂劇投入市場後沒有得到很好反饋,更多只能在一地演出兩三場,對其水準的評判更多來自自我宣傳。除了市場運作問題外,講不好故事是一個原因。
  • 【資本市場看中國】劉焱:把握「接觸點」 講好「品牌故事」
    近期,在國際在線開展的「資本市場看中國」系列專訪中,國際在線的記者就企業品牌故事、企業影響力等話題專訪了北京樸睿鉑爾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樸睿鉑爾」)創始人兼執行長劉焱,劉焱通過對「接觸點」及「品牌故事」等概念的獨特解讀,分享了公司創立8年以來的實踐和經驗。
  • 中國主流媒體在YouTube上講好中國故事策略探究
    在此背景下,習近平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對外宣傳工作指明道路。在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更是親自化身「中國故事講解人」,提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 中國音樂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另一方面,全國劇場建設投入過快,但是劇場演出內容供應不足,近三分之一的演出場館處於閒置狀態或移為他用,地方大部分本地團體演出難以支撐本地劇院,急需更多的優秀演出團體和原創劇目。」  有自我宣傳 卻沒有好故事  中國還沒有一部音樂劇經典之作,這一判斷來自原創音樂劇投入市場後沒有得到很好反饋,更多只能在一地演出兩三場,對其水準的評判更多來自自我宣傳。除了市場運作問題外,講不好故事是一個原因。
  • 中國夢是音樂創作的時代主題 歌曲要講好中國故事
    音樂市場要逐步培育,聽眾也需要引導,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和藝術性較強的音樂作品,人民群眾接受起來也有一個逐步熟悉與喜愛的過程。多樣的新媒體方式也為主旋律歌曲的傳播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途徑。5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的傳播就受益於此。5年來,130多首歌曲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平臺定時循環播放或點擊播放,讓人們逐漸熟悉起來。
  • 英語啟蒙到底要不要翻譯?談談喜馬拉雅牛津樹課程翻譯問題.
    所以,考慮到中國國情,義務教育的英語課還是以中英翻譯為主的。難道編教材的專家不知道「全英語」好嗎?當然知道,但是「全英語」相當於「共產主義社會「,它達不到啊!但是,英語教育真的是一代比一代好了。我本人出身社會底層家庭,父母完全不懂英語。
  • 迪士尼英語退場,為何在中國教育市場講不好「童話故事」?
    而迪士尼的目的和野心遠不止於此——據英國《金融時報》於2010年的報導指出,迪士尼公司要將該公司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開發中國市場上來,計劃5年內在中國建148所語言學校,到2015年,每年將為15萬中國兒童教授英語,有消息指出,5年內迪士尼要通過這些學校在中國賺取超過1億美元(約合6.7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的確,迪士尼當初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 還在為精讀繪本發愁?這堂爆火的牛津樹課程0元學28天~
    如果你正在為孩子的英文閱讀發愁,那喜馬拉雅這套課程我必須重點推薦一下——雞娃界鼎鼎有名的正版牛津閱讀樹課程(下文簡寫為「牛津樹課程」),送足足28天!前不久,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同事推薦的免費的《牛津樹》配套閱讀課,使用的正是我喜歡的動畫版繪本!!有牛津大學畢業的老師帶著學的那種!看了一個視頻,發現繪本動畫做得太好了~裡面的童老師,講故事繪聲繪色,當屬一流!孩子聽了像看動畫片一樣,聽的聚精會神。孩子聽了3分鐘,就學會了視頻裡的短語!
  • 「祖·瑪瓏」也來天貓開旗艦店了,為迎合中國市場雅詩蘭黛還做了...
    2014年3月21日,雅詩蘭黛宣布,祖·瑪瓏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是雅詩蘭黛進入中國的第15個品牌。祖·瑪瓏從一開始品牌定位就是小眾香水,與香奈兒(Chanel)、巴寶莉(Burberry)等一眾商業香比起來,祖·瑪瓏是沙龍香,由專業調香師自由調製,味道更私人、小眾。進入中國市場後,祖·瑪瓏迅速佔領香水榜單,並逐漸成為各大美妝博主必推的香水品牌。
  • 德媒:洋快餐開始迎合中國胃 麥當勞推出灰色漢堡
    「德國之聲」網站10月24日文章,原題:灰色漢堡麥當勞正在中國測試一款灰色漢堡,中國一些網民稱之為大理石灰,其他人說是霧霾色。從西方人的視角看,這種漢堡不怎麼讓人有胃口。但中國人卻有不同的聯想,灰色漢堡很像每條街上都能買到的饅頭。
  • 中國圓桌第十二期: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講中國故事,首先是講好中國人的故事,真實的故事最有說服力。有時一個小故事就可以說明白大道理,不是每個傳播都需要宏大敘事。我們的故事是講給人聽的,內容中要有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 《在中國做生意》:講好外國人的「中國故事」
    國際臺 供圖  為給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精心策劃推出了一系列故事性強、擅用「外嘴」說話、適合新媒體傳播的獨家報導和新聞產品。融媒體產品《在中國做生意》即是其中之一。  該系列報導從在華外企、普通外商視角,介紹5年來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國際形象的提升,感染力強、趣味性強,特色鮮明,在境內外傳播平臺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 「翻譯巨星」雲集鄭大 共同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發聲
    「翻譯巨星」雲集鄭大 共同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發聲 來源:新選擇網 丨 2017-12-18 10:29:47
  • 風靡全網的「牛津樹「神級英語啟蒙課,北大媽媽全測評報告來了!
    兩大「巨頭」天團:課程開發者也不一般,是喜馬拉雅和《牛津樹》的「爸爸」牛津大學出版社,專為中國兒童開發的英國正版授權精講課程。「神仙」講解老師:主講人童老師,牛津大學畢業、現在美國一流私立高中任教,而聲音甜美的她又異常親切,中文講解、英音標準,對啟蒙期的中國孩子非常友好,而且講故事的能力也超一流,完全就是親切大姐姐講故事的樣子,孩子們簡直太買帳了。
  • 為中國青少年講好棒球故事
    在祁冬看來,這種熟悉又陌生的關係背後,一方面反映了棒球運動在中國發展的「小眾」狀態,另一方面則是市場具有潛力的表現,「棒球不僅是一項運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無論喜歡體育、時尚還是娛樂,都能從中找到需求,潮流、時尚都可能是捷徑,讓棒球多了觸達年輕群體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