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吃蔬菜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纖維素,讓菜吃起來感覺如同嚼蠟一般,其次,如果單純的清炒一些蔬菜,會讓孩子看起來沒有食慾,而且清炒的蔬菜有時還會吃起來有股苦味。雖然蔬菜中含有許多人體中必需的營養元素,但孩子們畢竟年齡小,吃東西還是比較感性,做出來的蔬菜看著沒食慾或者嘗一口覺得不好吃就再不動筷子了,因此,我現在就以上的原因給你一些建議:
一、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去掉蔬菜自帶的「怪味」
以胡蘿蔔為例:
不僅孩子,有時成人也會認為胡蘿蔔有一股怪味,而如果把胡蘿蔔蒸熟之後,加少量冰糖榨成汁,這胡蘿蔔便一下子升級為甜品,相信對於喜歡吃甜食的孩子都不會錯過。更重要的是:胡蘿蔔中所含的β-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物質,通過加熱或者油炒,把營養成分從細胞壁裡釋放出來,更易被身體充分吸收。而且加熱之後的胡蘿蔔吃起來也有一種自然的甜味。當然了,你還可以將胡蘿蔔與蘋果等水果一起來榨成混合的果蔬汁,這樣,再不好吃的胡蘿蔔經過這樣的障眼法也華麗的轉身了。
除了榨成汁,還可以將胡蘿蔔與雞蛋、小蔥、麵粉一起做成鮮香酥脆的胡蘿蔔丸子,可以當小零食、也可以燉肉時放幾個、或者涮火鍋、作湯都可以吃。
二、通過混搭來掩蓋、削弱單個蔬菜的影響力
以蘆筍為例:
我記得小時候生病最不喜歡吃苦苦的藥片,有時候剛吃了藥片一反苦味還會吐出來,後來媽媽把藥片藏在粥裡,一勺吃下,幾乎沒有感覺到苦味,讓我記得很深。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蔬菜,也可以通過這種掩蓋的方式來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
蘆筍被稱為「蔬菜之王」,它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胺基酸,並含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A以及葉酸、硒、鐵、錳、鋅等微量元素。雖然蘆筍吃起來又鮮又爽口,但是卻仿佛有種澀味或者難以咀嚼的感覺,而小孩子一定對後者的口感記憶頗深,因此,建議將蘆筍與雞蛋、胡蘿蔔一起炒,這樣不僅從紅黃綠的顏色搭配上讓人有食慾,胡蘿蔔加熱後的微甜也能讓蘆筍沾沾光,三種菜不同的口感會讓把蘆筍不好的口感掩蓋削弱,相信孩子也會慢慢嘗試。
三、通過與其他食材混合讓孩子無法抵擋
以卞蘿蔔為例:
卞蘿蔔,是紅皮綠櫻內心純白的圓蘿蔔,也是北方特有的一種蘿蔔。不同於其他的青蘿蔔、白蘿蔔,卞蘿蔔的汁水不僅少一些,而且口感發艮、發辣。
如果把它炸成丸子、吃餡的話,不僅口感軟糯,而且全然沒有了生蘿蔔時的辣味。還有一種搭配,讓卞蘿蔔吃起來越嚼越香,又軟又糯:即和米飯配在一起,有種「天造菜合」的感覺。做起來也比較簡單:把卞蘿蔔擦成絲,再把炒鍋倒油加蔥花爆香後,下入卞蘿蔔絲先炒香,然後加入生抽,再轉小火,把剩米飯鋪在卞蘿蔔上,蓋好鍋蓋,燜五分鐘。聽到鍋裡有「滋滋」的聲音時,說明裡面的水分基本已經幹了,把卞蘿蔔與米飯攪拌均勻就可以出鍋了,而且你還會發現,鍋底還有焦咯吱。這樣一碗卞蘿蔔米飯,又是菜又是飯,味道融合在一起,口感也豐富。同理,可以把卞蘿蔔換成南瓜做成南瓜米飯一樣好吃。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從參與買菜、擇菜、洗菜等過程中慢慢對蔬菜進行了解,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傳輸給孩子蔬菜的味道及營養。另外,減少孩子對零食的信賴,愛吃精加工零食的孩子,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偏食、挑食。當然了,家長在做菜搭配中也要時不時地改變烹飪方法,同樣的食材,因為製作方法的不同而讓每天的餐桌總有小驚喜出現,相信孩子也會慢慢期待今天又會做出什麼好吃的。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歡我就~關注!~點讚!~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