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記詩歌|王維《送別》

2021-02-19 記憶集群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王維的《送別》,一起欣賞詩人王維送別友人的真摯情感。

一、說文解字

在記憶王維《送別》時,第一步是理解《送別》全文的意思。王維寫了多首《送別》這是其中一首,如果不了解王維的基本情況、詩歌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送別》就無從談起了。

1.作者介紹

2.背景介紹

從題目可以看出首送別詩,全詩不寫離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離別後重聚,這是王摩詰《送別》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

3.文章注釋

柴扉::柴門。

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4.全文意思

在山中送走了你之後,夕陽關閉柴門。

春草年年都變綠,友人你什麼時候回來?

二、記憶法記憶

上面我們解析了《送別》的全文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進入下一步,使用前面文章中教的諧音法、數字掛鈎法記憶法等方法進行全文記憶。

1.作者相關信息記憶

王維出生死亡年月選701年-761年,這裡我們可以發現王維和李白同一年出生,死亡時間比李白早了一年,前面看過李白出生死亡年月記憶的這裡只要記住王維比李白早死一年就可以了。還有一個方法還是用數字掛鈎法進行記憶,出生年701分為07和01,07諧音成令旗,01諧音成01。王維死亡時60歲記住60的代碼榴槤就可以推算出死亡日期了。

王維的字號比較簡單都是同一個,摩詰我們可想像成摩託車和姐姐,王維有一個喜歡騎摩託車的姐姐。我們將出生、死亡、字號等組成一個小故事進行記憶,如下:

王維出生的時候剛好是戰亂時期,家裡沒錢只能用令旗包著出生,凍得生了病,還好天上來了一個叫李白的劍仙送了他一顆靈藥。王維有個喜歡騎摩託車的姐姐,有天帶著王維去買水果,王維一不小心被奇醜無比的榴槤給臭死了。

2.詩詞記憶

題目:送別。該詩題目就兩字,我們只需要把其和我們平時的送別友人情景結合起來就好,大腦中想像成一幅在車站送別友人的畫面。

第一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這句話我們直接使用串聯法和諧音法進行記憶,相諧音成大象的象,罷諧音成爸爸的爸,掩諧音成眼,暮諧音成墓。這麼記:王維在大山中間騎著大象送別了爸爸去幹活,太陽落下後收工,回家路上經過一片墳墓,嚇得王維趕緊跑回家用眼睛關上家裡的柴門。

第二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與上面一句一樣,春草可以想像出一大片春天的綠草,年年想像成日曆的一年又一年,也可以想像成兩塊年糕。王孫可以想像成在寫王字的孫子,歸諧音成龜,不通常諧音成布。現在我們將上面的字詞重新組合後,如下:春天裡綠色的青草下有一本日曆不停地翻動,年曆上面兩塊白色年糕也變成了綠色。王維回家發現孫子在倒著寫王字,還畫了一張大龜用布拉小鬼回家的圖畫。

我們將上面的內容組合一下,用一個小故事就可以記住這首詩歌了。如下:有一天王維在大山中間騎著大象送別了爸爸去幹活,太陽落下後收工,回家路上經過一片墳墓,嚇得王維趕緊跑回家用眼睛關上家裡的柴門。回家後發現春草上有一本日曆不停地翻動,年曆上面兩塊白色年糕也變成了綠色。還看見孫子在倒著寫王字,還畫了一張大龜用布拉小鬼回家的圖畫。

三、總結

在使用記憶法記憶《送別》的時候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想像力、色彩、思維邏輯、順序五感等,將其轉換成圖像記憶發揮兩個大腦的功能,記下來之後也需要進行多次複習。

相關焦點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最後14字想像奇妙,令人拍案叫絕
    唐詩代表了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而送別是我國古代詩歌最重要的題材之一。無論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還是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亦或是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王維《送別》賞析
    ‍‍送別‍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唐詩經典之《王維·送別》賞析
    送別(又名《山中送別》或《送友》)朝代:唐代作者:王維原文: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 一作:年年)鑑賞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 唐詩宋詞朗讀者:《送別》王維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唐代·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何所之:去哪裡。之,往。歸臥:隱居。南山: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陲:邊緣。
  • 古詩詞 | 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送別唐代: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飲:這裡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
  • 唐詩300首朗讀者精選:《送別》王維
    ∞ ∞ 邀你朗讀 ∞ ∞一個人朗讀,一種味道這裡是朗讀者的聚集地,你來朗讀,我來傾聽!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何所之:去哪裡。之,往。歸臥:隱居。南山: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陲:邊緣。但,只。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並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後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 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王維這首送別詩,寫得意氣風發、格調昂揚,意不止送別
    2).有人評此詩「意不止送別」,你在詩中讀出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請結合全詩分析。 答案: 1).D; 不是悽楚之情,這一聯從反面議論,加以強調。「豈學」表示不應學、不想學乃至不學。抒寫王維希望建功立業而又壯志難酬的隱衷。 2).對友人的不舍、惜別之情。
  • 王維十首送別詩,更盡一杯酒,長望淚沾襟
    王維的詩很多都非常短小,有時只有二十個字,但是細細讀來卻味道濃厚,所以他的詩深受讀者歡迎。也許是閱歷多,也許是感受深,王維總能在詩中表達出一種不同的味道,這就是禪意,即使我們不參禪,也還是願意悟禪。再看他的送別詩,王維當過大官,又是大詩人,可能是出於工作關係、私人友情,或是出於仰慕、巴結等原因,王維有一大批朋友,無論關係深淺、情誼厚薄,迎來送往是常有的事。於是王大先生就寫了很多送別詩,最後自己也沒整理,結果有些就重名,但卻都很精彩。下面精選十首,一起欣賞。
  • 王維很「嘮叨」的一首詩,對友人千叮嚀萬囑咐,最後10字也太暖了
    後來的人生中,王維逐漸沉浸在佛學裡,進入了半官半隱的狀態。也是在這一階段,王維創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才得以名留青史。不過,在此之前,王維與友人唱和的詩歌,因為是緣事而發,隨意起筆,倒也清新自然。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首王維送別友人的詩歌。
  • 王維這首送別詩真有趣,自問自答,看完竟然不知道送的是誰?
    盛唐大詩人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許他是唐代詩人中最能了解詩人和畫家微妙心裡的人,他的詩洋溢著詩情畫意,在唐代別具一格,有許多傳世的名篇佳作讓後人經久難忘。王維有一首送別詩很有趣,自問自答,看完竟然不知道送的是誰?
  • 【唐詩三百首】王維《送別》
    《送別》作者: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翻譯】請你下馬喝一杯美酒,我想問問你要去哪裡?你說因為生活不得志,想要歸隱在終南山旁。你只管去吧我不再問,白雲無窮盡足以自娛。【賞析】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卻是詞淺情深,蘊意深刻。
  • 盤點10首李白、王維、溫庭筠……經典「送別詩」
    陸遊《入蜀記》稱武漢:「至鄂州,泊稅務亭,賈船客舫,不可勝計,銜尾不絕者數裡……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裡,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無數文人墨客在武漢迎來送往,流連於三楚腹地、放歌於江漢之濱,留下大量「送別詩」。
  • 武威故事|詩人王維在涼州
    詩人王維在涼州唐朝時期的武威,是西部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鑑於其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在涼州設置了河西節度使,布駐重兵,用以抵擋吐蕃。大詩人王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737年出使河西,並駐留武威達一年之久,留下了一首首膾人口的詩篇,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對武威的深厚感情。當時的王維是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的。他一邊察訪軍情,一邊犒勞對吐蕃作戰有功的將卒。
  • 一首詩寫盡了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王維《送別》深度翻譯和賞析
    【原文】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賞析一】詩人雖仕途得意,開元中進士,政治上也有抱負。但社會現實又使他無法施展才幹。這次友人仕途受挫歸隱南山,相送餞別時,詩人在抒發感慨的同時,對友人的歸隱產生羨慕嚮往之情。語句簡練而意味無窮。
  • 戴一菲︱唐代孤舟送別詩意與後世孤舟送別圖
    到了唐代,孤舟的含義開始不斷擴展、豐富,其中,與送別主題的關聯尤其顯著。  唐詩中,除了「孤舟」外,還有與其同義的「孤棹」和「孤帆」。據筆者統計,《全唐詩》中,包含「孤舟」的詩歌約有258首,包含「孤帆」的詩歌約有80首,包含「孤棹」的詩歌約有50首。在包含「孤舟」「孤帆」「孤棹」的詩歌中,送別詩約有190首,接近一半[6]。可見,孤舟與送別主題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繫。
  • 每日一詩|《送別》王維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 第324期【語文名師 · 鄭朝暉專輯】傷情莫如「相送罷」——王維《山中送別》
    送別時候,哭哭啼啼、折柳明志的多了,但是寫相送之後那個瞬間的詩句卻不多,人們常常關心的是事情發生的當口,卻常常忽略了一切結束之時的心情
  • 被譽為「詩佛」王維的繼承人,「大曆十才子」之一錢起的詩歌人生
    身為「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就是這樣一位曾被後世人,譽為「詩佛」王維繼承人的中唐詩人。 錢起本人在唐朝詩壇上的影響力,雖然遠遠落後於「詩佛」王維。但是他所創作的山水田園詩歌,在遣詞造句以及詩風等方面,都與盛唐大詩人王維十分相像。
  • 看似簡單卻含著深意,只是三個字,卻是王維筆下唐詩的點睛之筆
    王維的唐詩讀來很舒服,因為他的詩歌可以超越時代。李白杜甫很多詩歌反映的特定社會階段下的內容,尤其是杜甫,其詩作被譽為詩史,可見其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程度。另外從個性上來說,李白鋒芒畢露,杜甫又太過於含蓄深沉,而王維在二者之間,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