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館,是每個中國人有機會都一定不要錯過的地方

2020-12-17 旅遊天下nice6

臺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館是每個中國人有機會都一定不要錯過的地方,當年國民黨撤軍的時候真是把中國幾乎能拿走的好東西都拿走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地位和背景,現在從內地過去的遊客必去的地方就是故宮博物館,不管是旅行團還是自由行,每天的人可以用絡繹不絕來形容。所以去的時候最好的早一點,一般從上午十點多開始到下午,旅行團都不斷。這次我是9月初去的,到了現場人超級多,尤其是樓下的紀念品大廳裡,多到讓人頭暈,工作人員都有些不耐煩。不過還好參觀的非常過癮,所以也算值得了。如果下次去,一定會在早上去,爭取第一批進入博物館參觀。

故宮藏品都只能遠觀,不過在故宮晶華裡,你可以近距離看寶物,而且還可以「吃」到,做得惟妙惟肖的故宮藏品同款食物。位於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區內的"故宮晶華",其菜色內容與餐具器皿的設計將緊密的與故宮文物結合。故宮參觀完,加上在故宮晶華吃飯,一次過從視覺到味覺全方位體驗文物藏品。

人流很多,注意財物噢!這裡儲藏了很多稀世珍寶,相比北京的大故宮,這裡的就很袖珍。但是寶貝很多噢!這裡最要看的就是——東坡肉、大白菜、玉屏風咯。記得雙肩背包是不能帶的,講解器是免費的。來到這裡,仿佛看到了曾經蔣介石掠奪的能力,也看到了很多在內地看不到的珍品,一飽眼福之後才明白,中國自古就是一家,文物也是如此!來到這裡,仿佛看到了曾經蔣介石掠奪的能力,也看到了很多在內地看不到的珍品,一飽眼福之後才明白,中國自古就是一家,文物也是如此!因為裡面不能拍照,我就上一張外景,想去看的親可以自己去體會和身臨其境噢!

總統府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日據時代為日本總督府,建築風格屬於後文藝復興風格,紅色大樓莊嚴肅穆,非常顯眼。每周一到周五,總統府內部開放一層給民眾參觀。一層有很多陳列室,有總統府歷史介紹、臺灣政治現狀等資料,還有很多文物展品,如1945年日本投降時用的章,中華民國之璽,總統之印等,是了解臺灣歷史和政治的一面鏡子。

如果你湊巧趕上了總統府每月第一個周六的開放日,二樓、三樓也能近距離參觀。開放日人特別多,可以隨意拍照。二樓和三樓主要是會議室和大禮堂,大禮堂是舉辦重要典禮、國宴、總統府音樂會的地方,參觀之後可以蓋上一個總統府的印章。你如果想買些紀念品的話,一樓的福利社裡面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東西,有著青天白日圖案的圍巾、馬克杯、徽章等在這裡都可以找到,而且價格公道,一條圍巾換算下來也就人民幣50元左右。

總統府對面的凱達格蘭大道,是臺灣政府規定的集會遊行場所之一,總統府周圍還有總統副總統文物館、臺北國軍英雄館、國軍歷史文物館等,值得一提的是臺北賓館,和開放日同一天開放,可以一併參觀。來總統府,必須通過官網預約,或抵達臺灣後電話進行諮詢和預約。參觀當天,帶好入臺證,著裝正式,經過嚴格安檢方可進入。這裡還有嚮導進行免費講解,講解時間約1小時,中途不得隨意離開。

臺北總統府,是臺灣文化部指定的古蹟建築,從遠處看,充滿了歷史氛圍的建築。原本到總統府來,是想進去參觀一下,但是臺北總統府的信息在網上查到的不多,尤其是關於如何去參觀,只知道上午11點前是可以參觀的,但是也有人提到是需要預約的,也有人說直接可以參觀。到了之後,才知道是確實是需要預約的。

相關焦點

  •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外,遠在寶島臺灣也設立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南一北一脈相承的兩館藏品豐富,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擁有1949年運入臺灣60萬餘件,體量龐大。 如今硝煙散盡,兩館均積極參與館藏電子化,我們之前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多款App讚譽有加,臺北國立博物院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這款叫做「故宮常設展 NPM InSight」的手機客戶端,讓沒有機會實地觀賞的網友在家也能瀏覽珍寶。
  • 臺灣:總有一個讓夢想開花的地方(上篇)
    從臺灣回來之後,有七七八八個同學來問過我臺灣的攻略。講老實話,我是一個嫌棄打字很累的人,但是能給別人一些建議的機會讓我有一種自己是臺灣人的錯覺,這種錯覺促成了這篇推送(沒有排版的圖文)。希望每一個嚮往臺灣、在臺灣、去過臺灣的人都能在這個小島上感受到熱情、真誠,收穫真正的快樂和感動。
  • 臺灣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這些地方不能錯過
    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 島嶼,是中國第一大島。臺灣很小,臺灣也很大,從城市到鄉村,高山到大海,峽谷到湖潭,每個地方都散發著不同的風情,值得細細品味。
  • 「北京故宮博物院200件珍寶展」2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200件珍寶展」2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2日清晨,珍寶展尚未開幕就有720多名來自日本各地的觀眾慕名而來,排隊等候入場。43歲的伊東芳華女士曾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2日一大早就從秋田市乘車趕到東京觀展。
  • 野島剛推新書 望北京故宮另設文物博物館(圖)
    在成書前5年的時間裡,野島剛跑了很多地方,北京、上海、南京、四川、安順、瀋陽、香港、臺北……他採訪了超過100個人, 其中包括4位歷任臺北故宮的院長、1位北京故宮院長、1位南京博物院院長和1位瀋陽故宮研究員。他還重新跟蹤故宮文物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遷徙路線,進入山洞裡查看當年文物的保存環境,用他自己的話說,在經歷了這一切後,他自己對文物都有了一定的鑑定能力。
  • 從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到國家博物館
    在遷至午門兩年後,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又6年(192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開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是北洋政府籌建的國立博物館,其設計目標比較宏大,但又生不逢時。1926年10月開館,已然北伐軍興,開館時不復古物陳列所、故宮博物院(1925年成立)開館時的盛況。兩年後北京改為北平,失去首都地位,這座不在首都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也就有些許尷尬。但該館同仁仍在不斷努力豐富著各種館藏。
  • 瀋陽故宮博物院與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交流展籤約
    於海洋 攝中新網瀋陽7月4日電 (沈殿成)瀋陽故宮博物院與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交流展協定籤約儀式,7月4日在瀋陽舉行,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館長池炳穆一行四人專程赴瀋陽參加籤約儀式。此次籤約明確了未來兩年雙方展覽交流的計劃。
  • 一日臺灣,終生為夢,臺灣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去看一看的地方
    一日臺灣,終生為夢,臺灣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去看看的地方,現在為大家介紹一下行程。(一)優選景點。1、臺北故宮博物館 NATIONAL PALACE MESEUM 臺北故宮博物館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雄偉的建築在綠色山戀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壯闊。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士林區,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 當然臺北故宮博物院如它的名字一般,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院內收藏有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
  • 野島剛:除了中國人 最能理解故宮的可能是日本人
    那時候,臺灣開始討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要不要返還大陸。民進黨比較不喜歡故宮。但是,我覺得臺北故宮博物院對臺灣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存在。我完全沒想到,在臺灣,大家都在討論該不該返還大陸。這點給我一個很大的靈感。後來我查一些資料,就發現故宮的命運差不多就等於是兩岸的命運。  為什麼現在有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分別?這也是我寫作故宮這個題材的初衷。
  • 有機會去臺灣旅遊的話,一定不要錯過這些特色的美食哦
    有機會去臺灣旅遊的話,一定不要錯過這些特色的美食哦第一款我們介紹的是滷肉飯。有這樣一句話,在臺灣經常這樣說,就是如果你看到哪家煙囪上有一縷縷的青煙,那麼那家人啊肯定是在做滷肉飯。由此可見這種小吃的流行程度顯而易見啊。
  • 回歸後的臺灣,等以後臺北這些地方我一定會去
    1.臺北故宮博物館臺北故言博物院是中國的三大博物館之一,其建立背景大家也應該比較清楚∶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故宮部分文物分為三批運抵臺灣。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館藏眾多,但其實臺北故宮博物院才是收藏了其精華.其中三大國寶︰肉形石、翠玉白菜口、毛公鼎,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可以說到臺北不到臺北故宮博物院,不算真正遊覽了臺北。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會領略中國古代文化之精髓所在。
  • 臺名嘴:臺北故宮是中國人的故宮 將來統一後還要回到北京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著名主持人,政治評論人黃智賢7月18日在臉書貼文稱臺北故宮屬於所有中國人,她說,民進黨難道連呼吸都在走「臺獨」之路 ?是的。每一呼吸之間,都要讓臺灣和大陸更遠一點。她強調,故宮不是「臺獨」的。是所有中國人的。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臺灣的旅遊攻略指南-臺北.墾丁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景點
    臺灣應該大家都是很熟識的地方,臺灣位於中國的東南海域的,就是在我們福建省的對面隔著一條大海,在這邊還是可以看到臺灣的。臺灣的氣候和我們這邊的天氣差不多,只不過那邊的雨季比較平凡是,偶爾會出現一些餘震的,千萬不要大驚小怪的哦,只能說地質不一樣。
  • 博物館歷史:紫禁城曾有3個博物館 毛主席兩遊故宮
    北京的博物館從民國初年正式興起,最早的博物館與「皇家禁地」紫禁城密不可分,經過時代變遷,昔日的紫禁城最終也成為了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故宮午門位於天安門與端門之北,俗稱五鳳樓,平面呈倒凹型,形似宮闕。北京的首家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經過14年的籌備,於1926年10月10日在這裡正式開館。
  • 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喜迎中國「紫檀制六角亭」(組圖)
    陳麗華女士的這一舉動來源於2005年中國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館慶,在那次慶典上,陳麗華館長將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的五件珍貴的紫檀作品,包括「紫檀制天壇」、「紫檀制故宮萬春亭」、「紫檀制故宮角樓」、「紫檀制山西飛雲樓」、「紫檀制六角亭」,分別贈送給中國故宮博物院、美國史密森研究院、英國大英博物館、德國德勒斯登博物館及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
  • 臺灣省故宮博物館稱繼承了華夏八千年文化,其中風景原來是這樣
    說起故宮博物館,很多人都會想到北京故宮博物館,但是由於客觀的歷史原因,在我國南方的臺灣省還有一個故宮博物館,同樣值得一去,如果說北京故宮博物館真正厲害之處在於將曾經本屬於皇帝的「故宮」展現在我們世人眼前,那麼臺灣故宮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隱藏於青山之下,嵌於萬綠之中!
    中國有兩個故宮,一個是北京故宮,一個是臺灣故宮。對於這兩個故宮,人們是這樣評價的: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臺灣故宮,有寶無宮。在這個小故宮,我在那宮外、宮內徘徊了半天,想起了中國那絕大部分的國寶如何通過蔣介石最終輾轉的在這裡落地,心裡不禁感慨萬千。無論這國傳之寶最終在哪裡,只要它們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了、保存在我們龍的傳人手裡,就好。
  • 在臺灣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這個地方就叫西門町
    平均每個月吸引超過三百萬人,這兒已經成為了一個受街頭藝人跟小型演唱會歡迎的地方。這人銷售各種臺灣街頭小吃,還有一個小而熱鬧的夜市,街道兩邊都是移動排擋。特別是在這兒的步行街,你可以嘗試有趣的小吃,像是鵪鶉蛋,這種蛋被打碎裝進圓形的模具裡面,然後煮熟串成一串,你可以給你的鵪鶉蛋加上調味料,像是番茄醬還有黑胡椒,芥末跟五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