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宴飲文化:從曲宴和節日賜宴入手,解析宋代君臣的宴飲制度

2021-02-08 騰訊網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文明社會所講的禮義廉恥、道德倫理是要建立在人們豐衣足食的基礎之上的。「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飲食不僅是人類維持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關乎一個國家是否長治久安的的基礎。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國家財富豐厚,宋人的生活品質和理念不斷提高,對於食物的種類,質量以及飲食文化的禮儀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

作為傳統社會中的統治階級,是優先享受飲食文明發展成果的,因此官方的宴飲文化代表了當時的最高的飲食理念與飲食風尚。宋代在前代飲食文化的基礎上,對官方的宴飲制度加以改進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禮儀完備的官方宴飲制度,促進了飲食文化的蓬勃發展。而在官方宴飲中,君臣共宴的官方宴飲活動舉辦次數最多,宴飲內容最為豐富。可大致歸納為:曲宴和節日賜宴。

一、宋代君臣共宴中的曲宴制度

1、 曲宴的確立與發展

「曲宴」最早的記錄出現在三國時期曹植所寫的《贈丁翼》中:「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吾與二三子,曲宴此城隅」這裡的曲宴只是友人之間的私宴而非官宴,地點也是城隅而非宮廷。到了北魏時期,才衍生出具有官方性質的曲宴,到了宋代,曲宴演變成賜予大臣、宗室或者外使的以休閒娛樂為主題的正式官方宴飲活動。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便於建國初年舉行曲宴:「宴近臣於萬春殿」,九日後,「又宴於廣德殿,皆曲宴也。」這是宋朝舉辦曲宴的最早官方記錄。由於宋代君臣的大力推行,此後的曲宴制度以豐富的內容,多變的風格在宋代逐漸興盛,並達到了其發展歷史中的巔峰時期,為宋代的宴飲文化增添了一份色彩。

元明清時期曲宴雖然存在,但規模與內容和宋代相比已經不能相提並論。清朝時期甚至對曲宴的舉行頗多諷刺「陋宋主,賞花垂釣,笑唐宗,結彩評詩」。可見曲宴發展到清代已經不是一種恩寵,而淪落為一種陋習。

2、 宋代曲宴的恩賜

宋代的曲宴是君臣之間參與的最為頻繁的官方宴飲活動之一,元代曾評價宋代宴飲:「凡幸苑囿、池籞,觀嫁、畋獵,所至設宴,惟從官預,謂之曲宴」。由此可見宋代的曲宴召開並無特定的時間和原因,全憑統治者的喜好,一時性情所致便即召開,也驗證了「曲宴無常,惟上所命」的特點。雖然曲宴的召開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但以形式而論主要有幾大類型。

宋代統治者一般會在暮春時期,朝野平和無事之際,賞賜近臣到皇家宮苑賞花釣魚,此類的宴會便是「賞花釣魚宴」,也是曲宴最典型的類別之一,集中體現了「無事而宴」的特點。「賞花釣魚宴」自宋初開始發展到宋真宗時期,已由最初的單純的賞花釣魚演變為「賞花、垂釣、賦詩、宴飲、習射」五部分定製內容的宴飲活動。

外國使臣來朝,皇上接見並賜予外史的宴會被稱為「外史宴」,一般是在兩國邦交正常,國家相安無事之際召開,也屬於宋代曲宴中的一種。兩宋時期,周邊政權林立,外史宴作為國家最重要的對外宴會貫穿了宋代的整個歷史時期,可謂歷史彌久,長盛不衰。

宋代舊制,「每命將出師、勞還,曲宴於便殿。」「國朝凡宰相、樞密、參知政事、使相、節度、外國使見辭日,皆賜飲。」無論是將相出還,還是朝臣見辭,或是藩國進貢,宋代統治者常設曲宴款待之,以示恩寵,這便是曲宴中的「見辭曲宴」。

宋代推崇「重文輕武」的治國理念,文人士大夫的社會地位在宋代到達頂峰。統治階層更是好文風尚的最大群體,由此也演化出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曲宴形式。皇上召集群臣欣賞前代珍藏典籍或先帝墨寶,並賜宴盡興。此為「觀書曲宴」。

經筵官為皇上解惑去疑、闡釋君王之道,皇上為表對其的尊重酌情賜宴,即是「講書曲宴」。國史,實錄修成之際或史書補修、校刊完全之時,皇上為表慶賀,常賜編撰群臣宴飲,此類宴會便是「修書曲宴」。

此外,還有「霖雨天降,滋潤萬物」的「喜雨曲宴」,「瑞雪籠罩,預兆豐年」的「喜雪曲宴」,遊幸園林時賜予的「遊幸曲宴」,春闈射獵的「畋獵曲宴」觀看種稻刈麥的「觀稼曲宴」等等,宋代的曲宴形式之豐富,絕非上述幾種宴會形式所能涵蓋,可謂是包羅萬象,絢麗多姿。

3 、宋代曲宴的罷停

但宋代曲宴的恩賜也會在天時不和、人力不迨、局勢不佳的狀況下罷免取消。

國家徵戰之際,這種以休閒娛樂為主的曲宴便不會召開。宋仁宗時期,因與西夏在邊境的連年作戰,賞花釣魚曲宴一度罷停,司馬光記載:「春月,多召兩府兩制三館,於後苑賞花釣魚賦詩。自趙元昊背誕,西陲用兵,廢缺甚久。」到再次重啟賞花釣魚曲宴,已擱置了長達二十年之久。

除此之外,遭遇惡劣的天氣環境,被統治者認為是上天給予的警示;逢國喪期間,舉國哀悼之時,也會暫時罷停曲宴宴飲的召開。另外還有統治者個人緣由的罷賜,如勵精圖治,變法革新的宋神宗生性不喜娛樂,在位期間賞花釣魚宴一度停辦。有臣僚見辭的曲宴,統治者為表示對臣子的關愛,也會允許免除。

4 、 宋代曲宴的特點

曲宴是蘊含多種意義的統治階層召開的官方宴會,歷經前代的發展演變到宋朝時達到鼎盛時期。其規格與禮儀也趨於成熟與完善,形成不同以往豐富特點。除形式風格的多樣性外,宋代曲宴還具有活躍性,隨意性和錯落性。

宋代曲宴制度在宴會舉辦上不拘泥於形式,氣氛輕鬆活躍,君臣共飲,其樂融融。籌辦也多為朝野平和,國家安定,社會繁榮,君臣閒暇之際,且舉辦的時間地點也無明確規定,與會人員也是臨時御批,一切制度章程非常隨意。各種類型的曲宴形式也是錯落髮展演變乃至消亡。

如終宋一代興盛的外史宴、講書宴、觀書宴,因外交,重文的國策長久不衰,其他以歡愉為主的曲宴多在和平時期興盛,國家多難之際便遭罷停甚至取消。各種形式的曲宴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軌跡,有時齊頭並進,有時此消彼長,呈現出錯落興榮的特點。

5、 宋代曲宴的影響

宋代的曲宴經北宋初年確立,到北宋中後期發展成熟完備,歷經靖康之變後一度荒置,到南宋時再度復甦,終究因國力的衰退而消亡。但它的發展與興盛,對於宋朝的治國思想,政治格局及社會文化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對統治者來說曲宴的舉辦是君臣交流、溝通的最佳渠道,對促進君臣和睦共處、國家穩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對赴宴的朝臣而言,卻關乎著他們的仕途前景,曲宴之上群臣竭盡所能博取聖心,因此驟然升遷飛黃騰達者有,弄巧成拙遭受貶黜者也有,官位的升降往往只在帝王的一念之間。

而宋代曲宴的賜罷也體現了古代敬天畏民,以農為本的傳統思想,其中「喜雨曲宴」和「喜雪曲宴」的召開便是遵循天意,期盼豐收的慶賀,但逢自然災害的爆發,曲宴便會一度罷免,也是統治者對於上天警示,自我反省的表現。古代帝王的任何決策旨在尊天意,順民情,曲宴的賜罷也是遵循這一思想。

二、宋代君臣共宴中的節日賜宴

1、節日賜宴的確立與發展

宋代節日賜宴,分為諸慶節節日賜宴與官定傳統節日賜宴兩部分。諸慶節因其政治性僅興盛於宋真宗、徽宗兩帝時期,活躍程度無法與官定傳統節日賜宴相比。官方傳統節日源自於民間,是國家認可且全民參與的氣節性節日或季節性節日。如正旦、上元、清明、下元、重陽、冬至等節日。國家上層逢官定節日之際賜宴慶賀,與民間宴樂互相配合,增加了國家各階層的凝聚力,也彰顯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和諧平穩。因其擁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兩宋時期,歷代帝王都大力推行不曾擱置。

2、宋代節日賜宴的內容

元旦是宋代京師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年節序,此為之首。」「世俗皆飲屠蘇酒,自幼及長。」 元旦為諸節之首,上至帝王宗親下至平民百姓,皆會隆重慶賀。正旦日朝廷舉行大朝會,百官須冠冕朝服入朝拜賀,朝見完畢,皇帝賜宴群臣,即為「元旦宴」。

清明節始於寒食節第三日。是祭祀節日,首要事宜即是祭拜墳墓,「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駕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從人皆紫衫,白絹三角子、青行纏,皆系官給。」

祭祀事宜完畢後,民間會舉行各種文娛活動。皇帝也會賜宴臣僚,意在休閒放鬆即為「清明宴」。

冬至,與元旦、寒食並列為宋代東京三大節日。「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宋代皇帝不僅要舉盛大的郊壇行禮儀事,還會登臨宣德樓下赦,由此可見冬至在宋代時期的重要程度,在一應禮儀事畢,皇帝會下令賜宴群臣,這便是「冬至宴」。

此外,還有祭祀土地神的「社日宴」,九月登高賞菊的「重陽宴」等等,朝廷會在各種官方節日適時賞賜宴會。並通過對民間節日規範化、制度化的管理,使之上升為國家的典章制度,對促進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3、 宋代節日賜宴的罷停

宋代官方節日賜宴是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加強社會凝聚力,舉辦的與民同樂宮廷賜宴,形式多樣,名目繁多。但天有不測風雲,即使舉國逢節歡慶之日,如有氣候異變,自然災害,國喪等重大事件的突發,朝廷也會酌情罷停節日賜宴。但是無論是何種原因的宴會賜罷,都是統治者加強其統治權利的政治手段。

4、 節日賜宴的特點與影響

節日賜宴既不像官方正式國宴那樣莊嚴肅穆,也不想曲宴那樣隨意活潑,雖然波及範圍較大,但在隆重度與重視度上影響較低,但其仍具有獨特之處。由於這些官方節日均是由民間傳統節日演變而來,節日賜宴自然含有親民性的特點。而這些節日又是根據自然氣候的變換更替而定義的,便也具有了節氣性。同時又因其波及範圍廣泛,賜宴對象眾多,各宗室皇親,朝廷群臣均可在各自場所宴樂歡愉,也體現出了它的分散性。

宋代節日賜宴不僅對國家政治和社會統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對社會風俗和節日文化的盛行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既體現出了統治者對臣屬的愛護之情,又彰顯了對民間百姓和傳統節日的重視和推崇。對鞏固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總結

宋代君臣共宴的官方宴會,是宋朝舉行的最為頻繁,宴飲氛圍最為活潑,宴飲束縛最為輕鬆的宴飲活動。它的舉辦不受時間、地點、規模和與會人員的限制,呈現出一片自由歡愉,輕鬆自在的景象,相較於正式國宴的嚴謹拘束,君賜臣宴更能在一片祥和中拉近君臣之間的距離,促進君臣之間的和睦。

作為宋代官方宴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君臣公宴實際也是統治者為鞏固政治統治權力,籠絡天下臣民士子之心的一項政治策略,它隨著宋代的興衰不斷發展演變並最終消亡,也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痕跡。

相關焦點

  • 古代科舉考試高中,如何慶祝?談談鹿鳴宴和瓊林宴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政府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它改變了中國古代以往世襲以及世俗的用人制度,徹底地打破了血緣關係以及貴族壟斷,讓很多有能力有才華的社會中下層人士,都能有機會一展才華,為國家效力。
  • 曲江宴、鹿鳴宴、瓊林宴,還有雁塔題名…古代「高考」放榜後的慶祝活動真不少
    其實這個傳統項目古代就有,而且十分盛行。古人科舉放榜後,除了拜謝考官、參謁宰相、結識同年等各種各樣的禮儀性活動之外,還有不可或缺的宴請活動,遊藝活動等,內容十分講究。曲江宴:唐時考中的進士,放榜後大宴於曲江亭,又名曲江會。始於李隆基時期。
  • 花糕宴:宮中從九月初一起吃花糕,重陽節當天還要賜百官食糕
    南北朝時,重陽宴飲之風大盛,宗懍《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近代皆宴設於臺榭。」宮中也舉辦御筵招待群臣,不僅有各種珍饈美味,還可以欣賞樂曲演奏和馬術競技,歡宴終日,熱鬧非常。明永樂菊花雕漆盤高四·九釐米口徑二九釐米底徑二二·四釐米故宮博物院藏南朝梁劉苞《九日侍宴樂遊苑正陽堂》詩描寫了當時重陽宴的盛況:「六郡良家子,幽并遊俠兒。立乘爭飲羽,側騎競紛馳。鳴珂飾華眊,金袍映玉羈。膳羞殫海陸,和齊視秋宜。
  • 到了宋代,君民共飲,對當時社會有很大影響
    4如此而言,賜酺當是從祭酺中逐漸發展演變而來,至戰國時期正式成為具有純粹宴飲娛樂性質的酺宴活動。換言之,西周時期是賜酺制度發展的雛形階段,戰國時期方發展成為具有宴飲性質的宴飲制度。秦始皇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後,開始下詔賜酺,但由於此時政局尚未穩定,加之秦王朝存在時間較短,賜酺的次數可謂是寥寥無幾。
  • 宴饗賓席 | 寶寶宴之周歲宴
    孩子帶著家人的期望與祝福降生,周歲宴既是大人對孩子的期盼,也是寶寶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日宴!>孩子從降生開始就在家長們的百般呵護下長大,從之前說到的滿月酒到百日宴再到周歲宴,不管是古人還是現在我們都有各種習俗忌諱,對一個寄託了新生和希望的生命,我們在宴會上會賦予他們更多的意義
  • 一桌好宴道古禮,一壺好酒醉人生
    今天我們不說營銷,直接來上點乾貨, 學學三宴三禮,豐富一下知識面! 一宴一禮一酒,品味歷史盛宴, 了解傳統禮儀,醉享文化人生。
  • 及第新春,杏園初宴——唐代花樣迭出的進士宴,臨曲擺席探花遊街
    在這些形色各異的宴飲活動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唐代的進士宴會文化,這是我國最著名的外景宴會文化之一。它有固定的程序和舉行時間,並形成了各色別具風味的飲食文化以及異彩紛呈的禮儀習俗,達到了"相與而共食"的人生境界和追求詩意的宴飲情趣的統一。
  • 科舉時代極富盛名的宴會——鹿鳴宴及重赴鹿鳴宴
    鹿鳴宴的來歷源於唐代,當時鄉貢結束後,長吏會僚屬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以詩宴之。明代定製,鄉試後設鹿鳴宴,清沿明制,其後又有舉人周甲之年重宴鹿鳴之舉。鹿鳴宴鹿鳴宴的設宴地點,順天府設於府衙,其他各省設宴於布政司衙門。
  • 高考還沒開始呢,各大飯店的「狀元宴」菜單卻早就準備好了
    除此之外,打唐朝時流傳下來的還有一種「鹿鳴宴」。這是古時地方官祝賀考中貢生或者舉人的宴會,在唐至清的教育文化體系中延續了1000多年。南宋時,宴會的繁文縟節達到了高潮,加重了地方經濟負擔,差點難以為繼。
  • 阿膠上品宴,冬日養生的不二之選
    初冬時節是一年中最適宜也最需要養生和滋補的時候。作為聊城人是非常有福氣的,因為醫藥界和美食界公認的治病靈藥、滋補聖品「阿膠」的原產地,就在聊城市的東阿縣。阿膠,味甘、性平,質潤無毒,具有滋潤補血,潤燥止血的功能。通過補血起到增強體質、滋潤皮膚、延緩衰老的作用,所以至今還有「楊貴妃暗服阿膠」的傳聞。
  • ...畢業聚餐丨文有鹿鳴宴、武有會武宴···來見識下古人科舉...
    我們看看古人畢業時,舉行的「科舉四宴」有哪四個宴會呢?1鹿鳴宴鹿一直來被崇為仙獸,意象為難得之才,皇帝貴為天子,"鳴"意為天賜,故皇帝為東,才子為客,這一御膳被名為"鹿鳴宴",意指天子覓才、重才之宴。飲宴之中必須先奏響詩經《鹿鳴》之曲,隨後朗讀《鹿鳴》之歌以活躍氣氛。2瓊林宴
  • 吃完乾隆的千叟宴,為何很多老人們回家就離世?你看他們吃了啥
    千叟宴,以其規模宏大、形式特殊而備受關注。千叟宴在清朝舉辦過多次,康熙六十壽誕時在暢春園第一次舉辦。這次盛會的參與人員上至封疆大吏下至販夫走卒等社會各階層,加起來共有七千餘人參加,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盛會。
  • 從詩歌中體會古代寒食清明節的風俗——宴遊文會
    (皇甫冉:《清明日青龍寺上方賦得多字》)以上兩首詩反映的就是寒食清明節的宴遊文會。宴遊文會本不屬於節日風俗。首先,在唐以前寒食清明節中無此風俗,在唐代也沒有明文規定;其次,宴遊文會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最後,它也不是單獨屬於寒食清明節。只要是春天的節日都可以踏青遊玩,比如上等;但是,踏青遊玩已無可爭議地被人們認為是寒食清明的重要風俗之一。
  • 襄平宴 一覽遼陽古景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遼寧遼陽報導】遼陽古稱襄平,「襄平宴」是烹飪大師姜憲來觀看遼陽漢魏壁畫「庖廚圖」與「宴飲圖」時得到的靈感,結合遼陽古景入菜。  襄平宴包含兩道觀景菜、一道冷盤組合、五道主菜、八中碗、四道青菜,是享譽東三省金牌名宴,已入選遼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項殊榮。
  • 百花宴、菌子宴……普洱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各種「宴...
    百花宴、菌子宴……普洱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各種「宴」! 茶宴 作為世界茶源 普洱自然離不開茶葉 早在古代
  • 廣東南海西樵山觀音開庫日舉行萬人齋宴
    2月17日電 (孫建駒 黃幼謙)農曆正月廿六(2月17日)是廣東南海西樵山有著千年歷史的民俗節日——觀音開庫日,此間已有超過萬人上山「借庫」並品嘗齋宴。  據悉,南海西樵山正在復原流傳了上千年的觀音開庫民俗,當日有約7萬名來自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周邊地區的遊人前來體驗感受南粵名山豐富的民俗文化和濃鬱的民俗風情,品嘗齋宴。  據介紹,廣東南海西樵山的觀音借庫民俗有著2000多年歷史。
  • 齊魯民俗:柳埠媳婦宴原漿豆腐福滿桌
    但在民風敦厚純樸的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生活富裕起來的山裡人卻依然保留著「婚禮在家辦,家家媳婦宴」的古老傳統,招待賓客的菜系和禮俗都甚為考究。日前,柳埠媳婦宴正式入選濟南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出濟南,沿省道103線南行15公裡,便到達了群峰環峙、清泉縈繞、修竹成林的柳埠鎮。
  • 民間宴食
    莆田民間宴食和進補的習俗  莆田的宴食與全國一樣,每當喜慶或重要節日,大多有請客的習俗,如今請客多在酒樓飯店進行  每席宴桌,通常坐八人 (稱八仙桌)或10人、12人 (稱圓桌),要偶數,忌單數,主人坐下位 (面對正位),以示敬重客人。
  • 琉球開宴:「我就像300年前的冊封使」
    冊封宴一經亮相,就受到了海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餐飲業專家學者也紛紛叫好。當年「琉球國」屬地,今日本衝繩縣那霸市的民間友好人士,還專程前來「取經」。2012年11月,衝繩中國交流推進會會長津嘉山朝祥和衝繩徐葆光研究會理事長上間昭一為代表的一行會員,以及那霸市電視臺、報社的工作人員來到了蘇州飲食文化研究會。
  • 「慈姑宴」
    寶應慈姑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範敬貴主持會議,會議議程主要有6項:寶應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蔡漢東致辭;寶應縣慈姑行業協會王鳳會長介紹企業情況;答記者問;慈姑宴創作大師高春斌話「慈姑宴」;寶應縣烹飪(餐飲)協會李洪祥會長講話;縣領導講話。寶應縣慈姑行業協會成立於2010年6月,是全縣慈姑種植、加工、流通企業和慈姑的行業自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