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2021-02-19 撫順小學科學

小學科學教學,特別是實驗教學,很容易將實驗操作的探究教學變為一種機械學習。而在任務型合作學習中,將任務情境作為依託,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自主學習的新技能,使科學學習成為一種有意義的學習。下面,我來談談任務型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任務型合作學習的現狀分析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同一個任務目標為目的,需要每個小組成員間相互幫助、配合與合作,盡己所能,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出現以下的問題:案例:在課堂中,教師只要一宣布合作學習開始,教室裡立馬會出現一個熱鬧的場面。有的小組學生都要搶著拿儀器做實驗,以至於沒人記錄實驗數據;而有的小組始終沒有人動手,面對這些實驗器材都相互推辭、無動於衷;有的小組成員卻借著合作探究的機會相互打鬧、聊天、玩耍。分析:這樣的合作學習恐怕只是表面上的「熱鬧」,實際上是「活而無序」。我們教師往往採用按學生身高來安排座位,這樣就造成了組間綜合能力等差異,也就造成了上述的情況。策略: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有目的地、主動地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分組時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興趣、能力等差異,我們決不能將能力、性格差別大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小組,這樣可能導致各組完成的任務目標差距較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我們通過不斷觀察、不斷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合理地調整小組成員間的座位,才能使他們得到相互彌補。

二、任務型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

英國語言學家JaneWillis(1996)在她的專著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

1.任務前——學習興趣的引入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我們幫助學生不僅要掌握科學知識,還要熟練各種技能技巧,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深挖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如,在教授《影子》時,我用猜謎的方式引入了課堂,當學生能猜出謎底時一臉的興奮,然後由被動地學轉化成了主動地看、聽,好奇心和求知慾立馬被調動起來了,才會有最終的說和做。

2.任務中——學習方法的引導

遊戲是一個孩子的天性,我們只有把科學課堂中的教與「玩」有效地結合起來,讓他們在「玩」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中自主地融入合作學習。如,在觀察《蝸牛》前,我告訴他們等一下可以親自去花壇邊捕捉蝸牛,但要求是仔細觀察蝸牛的一舉一動,並記錄下來。這樣學生就能帶著目的去花壇邊抓蝸牛,並把抓回的蝸牛帶到了教室裡觀察、餵養,對蝸牛進行充分的了解。我想,這樣一個輕鬆自在的學習氛圍,正是學生想要的吧?他們都能自由地捕捉、觀察,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把所觀察到的記錄下來,可以說是從無意識的「玩」到了有意識的「玩」。所以,作為教師,有時不需要很多的條條框框,只是在觀察前分成不同的興趣小組,活動中教師只要做適當的引導,這樣學生學得輕鬆,教師也教得輕鬆。

3.任務後——表達能力的培養

實驗課堂上的語言表達主要表現在對收集與處理信息後的現象、結論、分析與解釋上,往往這些都需要學生用嚴謹、科學的語言來表達。當學生不能準確地描述現象時,需要教師適當地引導並且追問。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時,有學生會有這樣的表達,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有關,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這時,教師可以繼續追問:這樣的結論完整嗎?是否應該有前提條件?這時學生才有可能完整地表達出,在接觸面光滑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對於這樣的探究實驗,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的設計、實驗的預測、實驗結論的概括。這樣的引導、追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任務型合作學習的有效評價

恰當的評價,能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增強學生一定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悅感,是對學生行為認可的一種形式。因此,在小組合作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效地利用評價手段,引導學生對任務的合作過程進行一個評價。

1.小組合作任務中的自我評價

學生是小組合作任務中的主人,他們的思想日漸成熟,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任務中學會自我評價。通過對自己的評價,及時自我鼓勵、自我調整,拉近學生間心靈上的距離,更好地完成小組合作中的任務。

2.小組合作任務中的相互評價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有獨立的思維,他們的眼光更是獨特。為了給予學生更好的表現機會,在任務型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通過學生與學生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間的鼓勵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學生與學生的互評中會形成一個對比,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完善自我。3.小組合作學習的總體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給各小組均等的參與探究活動的機會,還要將合作學習狀況及時反饋給每一個小組,讓學生明白,哪些方面還需進一步改進,哪些方面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使評價成為學生更好合作學習的動力,從而建立並實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評價機制。綜上所述,任務型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通過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設計「真實」的任務,有效地激發了學生主動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和諧、自由、合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相互合作、勇於探索,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相關焦點

  • 關於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整個英語綜合水平提高的重要標誌。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越來越重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小組學習的方式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措施。本文針對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以期對日後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時代要求的教學形式,有益於學生的發展和創新,在學生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知識的學習和交流,小組成員之間不斷融合,通過自我的展現和成員之間的取長補短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並且能通過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學生學習的動能,讓科學課堂不斷地充滿生機和活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及其基本理念我們可以把任務型語言教學定義為:任務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娛樂活動中所從事的各種各樣有目的的活動。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與學習者在今後日常生活中的語應用結合起來。
  • 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而異質分組的最大好處就在於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發揮出團隊學習的最大成效。  小組合作學習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好、中、困學生以1∶2∶1的比例搭配。4人小組採取相鄰前後桌對坐,6人小組採取馬蹄形排座。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採用4人小組,這樣容易實現小組合作學習與個體獨立學習的變換。
  • 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充分發揮探究式學習的作用?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倡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施探究式學習符合課標的要求,科學教師應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推行探究式學習。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問題及解決對策
    在小學開展科學實驗教學,有利於學生驗證理論知識結論,同時結合結論探究問題的內在關聯。現階段教學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實驗教學也應該落實貫徹這一原則,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小學教學中開展多樣化的科學實驗教學,有助於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有著重要影響
    語文是培養人思想情操和道德素養的重要學科,同時在小學教學中也是一門基礎學科。而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認知鑑賞能力,為自己的情感表達打下知識基礎。而合作學習是指在課堂上通過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形成一個學校共同體,在活躍氣氛的同時,剛好也是一個情感溝通的渠道,符合語文教學目的。因此將二者結合,對於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提升,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 理性看待英語教學評價與任務型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提倡任務型教學途徑,是不是意味著這種教學方法「一家獨大」?如何在正視考試的前提下,以考試促進教學,並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  開展評價主要有三個目的:通過評價測試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評價測試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通過評價測試使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
  • 淺談小學科學中的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在科學中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科學課離不開實驗。對於小學生,想像能力弱,一定要讓學生切實的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一些能力、經驗。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實驗要求進行教學,以完整有效地上好科學實驗課。
  • 千陽縣教學研究室張勇傑: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準備建議
    課題組經過調查論證、實踐研究發現,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要在本區域、本學校正真生根發芽,教育者必須"摸清師生認知現狀、學習理論明確方向、開發教學活動"支架"、"支架"理念運用評價"等四方面充分準備,這是學習活動有效、有目標開展的前提。只有準備充分,再紮實實踐、不斷完善,STEM教育理念才能在語文學科中開花結果。
  • 小學英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教學是一種最新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學生和教師間的合作,通過討論來發現和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由於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認真開展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 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此標準提倡採用任務型教學。任務型教學法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研究學者及老師的青睞。目前,我國部分學校已經嘗試採取了任務型教學方法。朗(long,M:1985)指出: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人們會不斷地重複各種各樣的活動,而這種日復一日不斷重複的活動,就是任務。
  • 【教學研究】王瑞芸:淺析遊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眾所周知,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最主要的推動力。所以,只有調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進行認真地學習。低年級的小朋友身心發展還尚不完全,所以他們這個階段比較喜歡玩,並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這時如果教師依舊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那麼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 對英語語法任務型教學的理解
    一、語法:不知不覺愛上你在語言學理論中,對語法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論述:語法是研究語用學的方法,「用」是學習語法的基礎。我的學生時代仍然充滿了機械性的無聊「填鴨式教學」,我深受傳統語法教學機械性呆滯的折磨。
  • 淺談對於英語語法任務型教學的感悟
    因此如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語法,一直是我不斷努力改進的方向。我的理解是直截了當的講解語法等於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所以在語法教學中我的原則就是:從整體上感知,在情境中運用,在運用中掌握。(一)、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整體感知科學研究:直接將青蛙放入熱水,它會一躍而出,但把它放入涼水中慢慢加熱,它會很安靜地待在水裡。
  • STEAM視野下小學科學課堂的跨學科教學設計研究
    它強調關注現實問題,注重在情境中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實踐,團隊合作和參與、結果開放,允許多個正確答案。STEAM教育作為一種成熟的學習方法,它的融入會引發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又一次變革,因為科學這門學科有很強的包容性,所以從學科有機融合開始入手,跨學科的教學設計自然就成了這次改革的排頭兵。
  • 「網際網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佔有首要位置。當前,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學生更希望有輕鬆愉快的學習體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些都是以往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的。教師應該將「網際網路+」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整合,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官體驗。
  • 體育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所創設的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音樂、場景布置等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練習中。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僅憑學生一人之力是很難有效完成任務的,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在共同參與中完成任務。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典型的合作目標遊戲——角力遊戲來引導學生合作,進而完成任務。
  • 淺談卡片歷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識字如何、養成怎樣的識字習慣和能力,對今後的識字及整個語文學習影響很大。所以教師應抓住低年級學生特點,抓住漢字規律,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識字和運用,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
  • 讓繪本教學融入小學科學課堂
    小學科學課程是「基礎性課程」,在科學課上,通過大量的觀察實驗、記錄分析、討論交流等活動載體和多種學習形式來落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科學課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其中繪本教學可以使學生擴展視野、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信息資、豐富學生知識的寶庫,為學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營養。繪本中的文學帶給學生情感上的真與美,而科學的真與美體現在其規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