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評論界評莫迪亞諾獲諾獎:並非一邊倒的叫好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法國評論界評莫迪亞諾獲諾獎:並非一邊倒的叫好

2014-10-14 09:25:57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怪異」(bizarre)。派屈克·莫迪亞諾在得知自己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時,用了這麼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感受。而法國評論界的反應也頗為「怪異」,並非一邊倒的叫好。

  《費加羅》的作者布魯諾·科迪(Bruno Corty)不認為莫迪亞諾本人對得獎感到高興,「正如我們所預料的,這位主人公並沒有對獲獎真正感到驚喜,他跟法新社說得獎很『高興』,但又補充道『感覺有些怪異』。莫迪亞諾其實很唾棄這些。自從1945年7月30日他在巴黎近郊出生之後,他的生活和他的作品是不是都是錯位的,被一種怪異的、模糊的、令人焦慮的徵兆籠罩著」?文章進而分析,這種怪異感主要是源於作家不幸的童年,「作為比利時戲劇演員和戰時逃脫了德國魔掌的義大利猶太人的兒子,莫迪亞諾有一個怪異的童年,他被扔給祖父母、奶媽、寄宿學校和天主教學院寄養,他的父母無疑是忙過了頭——他的母親深陷於沒什麼榮譽可言的職業中,他的父親忙著他油水十足的非法生意——他們無暇給自己的兒子關照和愛。甚至在莫迪亞諾的受洗日,他的雙親都不在場。幸運的是他有個小他兩歲的弟弟胡迪(Rudy),成了他那些愉快或者糟糕的日子裡的同伴,但胡迪在10歲時因病暴斃了。死去的為什麼是弟弟而不是父母?怪異啊,這樣一個沒有溫情的童年。焦慮伴隨著陌生的兇神惡煞的人們在他周圍攀爬,在那些陌生的房子裡,他聽到的是他完全不懂的詞彙和對話。」

  布魯諾·科迪甚至認為莫迪亞諾的得獎並不是對法國文學的褒獎,反而是暗含譏諷,「在勒·克萊齊奧得獎六年之後,法國再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相當有難度的事情。上一次出現如此盛況還得追溯到1950年代,弗朗索瓦·莫裡亞克和阿爾貝·加繆分別於1952年和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反對者們說,法國文學總是規律性地進行乏味的描寫,看起來像是垂死的老人。瑞典皇家學院的頒獎詞似乎是在證明這一點:『莫迪亞諾用記憶的藝術展示了人類不可捉摸的命運,並揭露了法國被佔領時期人們的生活。』那段黑暗時期的歷史沒什麼好想像的,尤其是在巴黎周邊,而他的作品觸動公眾也是非常久遠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很早就有人批評過莫迪亞諾的小說,批評者們認為他的作品總是一個套路,也就是在電話簿上隨機找個名字,然後展開想像,讓主人公沉浸於過去的回憶裡,這樣的寫作未免太過簡單。他最新小說《這樣你就不會在這兒迷路了》(Pour que tu ne t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10月2日剛剛在法國出版,寫作上仍然無法避免固有的套路:在這部頗有些自傳意味的小說,主人公是一位作家,慢慢地陷入往事無法自拔,那是在1951年至1952年,他的父母將他拋棄……類似的情節早已在其1988年的《緩刑》(Remise de Peine)和2005年的自傳《家譜》(Un pedigree)中出現過了。

  雖然套路有些簡單,莫迪亞諾卻將這種模式發揮到了極致,布魯諾·科迪的文章的最後部分稱讚了莫迪亞諾重構昨日的、被抹去的、被吞沒的巴黎,將讀者帶入記憶之河的寫作風格,「1993年,《費加羅》報的文學版上,雷諾·馬迪儂(Renaud Matignon)針對莫迪亞諾的小說《春天的狗》撰寫的評論,為那些日後在全世界都產生共鳴的作品做了最好的概括,『如今沒有一位小說家能像他那樣,用一種不在場的地理學牢牢抓住我們』。」

  到今天,莫迪亞諾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了38種語言。他簡潔易讀的寫作風格尤其受到美國讀者的歡迎,「這些風格是他自創的,又吸收了偵探小說的元素,這對於美國讀者來說簡直太親切了。」耶魯大學法語系主任、作家、學者艾利斯·卡普蘭(Alice Kaplan)在接受《解放》報採訪時說。她目前在耶魯開有講授莫迪亞諾作品的課程。「他的作品當然是非常巴黎的,裡面那些地名、街道的名稱,起碼得去過巴黎才能完全了解,」卡普蘭說,「但與此同時,他又是那麼長於營造氣氛,我看他的小說總是能想起美國畫家安德·沃霍的畫來。」卡普蘭說,莫迪亞諾作品的價值就是積極的直面記憶,而美國有很多人熱衷尋找他們家族的起源,這大概是其小說在美國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王晟(巴黎)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莫迪亞諾曾談寫作:我寫作的時候毫無意識
    原標題:諾獎得主莫迪亞諾曾談寫作:我寫作的時候毫無意識  什麼事一爆冷,就必然在意外處爆發熱鬧。我不懂電腦,更不會上網,平時座機手機總保持靜默狀態,多少年來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文學翻譯的平靜生活。忙亂中,話筒裡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是北大才俊青年教師程小牧打來的,她說,「諾貝爾文學獎給了莫迪亞諾,評獎委員會聯繫不上莫迪亞諾,祝賀你啦!」   聯繫不上作者,特來祝賀我,怪不得手機座機都打爆了,對諾獎的熱情總得找些意外釋放處。曾幾何時,國人等諾獎不來,頗不耐煩,難免發些怨言。莫言獲獎,形勢突變,國人對諾獎熱情空前高漲,甚至期望今年再發生奇蹟,由詩人北島蟾宮折桂。
  • 諾獎得主莫迪亞諾作品最新中文版《緩刑》出版
    作者照片派屈克·莫迪亞諾是當今仍活躍於法國文壇並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亞諾發表處女作《星形廣場》,離奇荒誕的內容和新穎獨特的文筆,使他一躍而成為法國文壇一顆熠熠閃光的新星。他的文學才華受到評論界的矚目,該小說獲得當年的羅歇·尼米埃獎。嗣後他接連發表了多部作品,幾乎部部獲獎。1975年的《悽涼的別墅》獲書商獎。1978年的《暗店街》獲龔古爾文學獎。2010年的《地平線》獲得了西蒙娜和奇諾·德爾杜卡基金會之世界獎,米蘭·昆德拉、略薩、博爾赫斯等人也曾獲此獎。
  • 不少人在問獲獎者莫迪亞諾是誰 "村粉"心疼村上"陪跑"
    莫迪亞諾   村上春樹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文學院昨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現年69歲的法國作家莫迪亞諾   法語教授:   許鈞評價他「小作品,大意境」 用懸疑手法書寫人性   對莫迪亞諾能獲獎,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南京大學教授許鈞教授一點兒也不感到驚訝。「莫迪亞諾和2008年獲得諾獎的勒克萊奇奧以及佩雷克三人並稱為『法國文學三傑』,都屬於法國『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在法國影響很大。」
  • 翻譯家:莫迪亞諾最大特點是寫二戰 筆法有些「怪」
    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上官雲) 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下午1時(北京時間10月9日晚7時),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獲此殊榮,頒獎詞稱」派屈克·莫迪亞諾的作品『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戰法國被佔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
  • 莫迪亞諾小說年底密集上市 國內出版商爭搶版權
    北京時間12月8日,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在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了長達45分鐘的獲獎演說,演講中他延續了一貫的幽默,在嚴肅地感謝過組委會之後,他說:「得諾獎對我來說有些不真實,我很想知道你們為什麼要選擇我
  • 評論界讚譽莫言近作《晚熟的人》破除「諾獎魔咒」
    研討會現場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八年後,莫言在今年推出了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兩個半月加印了五次,發行總量已超過50萬冊。得到市場認可的同時,文學評論界也不吝讚譽,「2020年有了《晚熟的人》,就是中國小說創作的一個豐年。」缺席的莫言,不缺席的作品日前的莫言近作研討會,集合了中國最有話語權的評論家。
  • 村上春樹作品翻譯者:村上今年獲諾獎機率不大
    自去年,adbrokes押中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之後,該公司公布的賠率便成為世界矚目的諾獎「風向標」。  與「風向標」再次指向亞洲作家不同,有傳言稱今年諾獎將由美國作家摘得獎項。據英國媒體透露,今年5月份就曾經傳出瑞典文學院關於「已經選定5位候選人」的說法,這一說法曾引起漫天的流言和猜測,其中「最成熟」的一種「預測」,便是諾獎將在今年進入「美國年」,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和喬伊斯·卡羅爾·歐茨是最有可能的人選。在Ladbrokes的賠率表上,該預測也有所體現,緊隨村上之後,排在第二位的便是喬伊斯·卡羅爾·歐茨,而菲利普羅斯則排在榜單的第8位。
  • 諾獎有戲了!91歲作家米蘭昆德拉獲卡夫卡獎,距離諾獎近在咫尺!
    不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並非不能預測,因為有一個文學獎項堪稱「諾獎風向標」,那就是以文豪卡夫卡命名的「卡夫卡獎」!因為有多名作家先後獲得了卡夫卡獎和諾貝爾文學獎,所以卡夫卡獎又被稱作「諾獎風向標」。就在當地時間9月20日,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榮獲卡夫卡獎,他本人表示很開心很榮幸!提起米蘭·昆德拉,很多人都能想到他的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但是大多數人想不到的是,這位作家不僅是捷克在世的最有名的作家,更是一位經歷傳奇之人。
  • 諾獎標準一直在變,中國作家只要提高思想性就好
    就在去年,他成為歷史上第三位獲得「瑞典文學翻譯獎」的中文翻譯家。在此之前,中國只有李之義和高子英分享過1984年的瑞典文學翻譯獎。 而陳邁平的夫人陳安娜,被一些人稱為「莫言得諾獎背後最重要的外國女人」。她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瑞典漢學家馬悅然的學生,翻譯過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生死疲勞》,餘華的《活著》等近50部中文作品。
  • 陳邁平獲瑞典文學院翻譯獎 第3位中文翻譯家獲獎
    瑞典文學院將2015年的翻譯獎授予旅居瑞典的翻譯家陳邁平  他  是旅居瑞典的華人翻譯家。他翻譯的作品很多都出自諾獎作家之手。其中有原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謝爾·埃斯普馬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等。  他  的夫人陳安娜,是莫言小說的瑞典文翻譯。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 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 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0次。因受二戰影響和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化學獎有8年沒有頒發。截至2018年,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兩次獲此殊榮。
  • 諾獎為何與中國作家距離更近?
    早在十多年前,著名作家、文學批評家邱華棟還曾寫過一篇《誰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種子選手》文章,從文學等多個角度分析他認為誰有可能獲諾獎。在他提到的30多位作家名單上,已經有12位獲獎。其中彼得·漢德克就是邱華棟最看好的作家之一。
  • 諾貝爾化學獎10月9日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0次。因受二戰影響和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化學獎有8年沒有頒發。截至2018年,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兩次獲此殊榮。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我當場請教馬丁·裡斯,為何相對論的理論研究,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都未獲頒諾獎。他也百思不解。那一學期,我正在聽裡斯的宇宙學課。他是霍金的師弟,時任劍橋天文所所長,深孚眾望。但劍橋的人物太多了,群星燦爛,當時大家也就認為他是一位名教授,而且,他那時也還沒有三一學院院長和皇家學會會長那麼顯赫的頭銜。
  • 物理學獎預測集體「翻車」 黑洞相關研究獲諾獎
    物理學獎預測這一領域四年三獲諾獎,實在是讓其他領域的物理學家們坐不住啊。 這一方面說明在諾獎委員會眼中,所謂「四大領域輪流轉」的規律可能根本不存在。另外一方面也說明目前的物理學界,在評委們心目中次序靠前的排隊項目並不太多,很多預測者們眼中的熱門並不完全符合物理學諾獎的核心主旨。
  • 飛書深諾獲評《Fast Company》2020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
    來源:飛書深諾12月18日,《Fast Company》2020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MIC50)公布,飛書深諾集團位列其中。同時上榜的還有嗶哩嗶哩、釘釘、戴森、安克創新等行業龍頭企業。飛書深諾獲評《FastCompany》2020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此前,飛書深諾集團創始人兼CEO沈晨崗已獲評《FastCompany》2020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
  • 諾獎作品能否成為中國書業搖錢樹
    艾略特等法國、美國、德國的著名作家。其作品亦被國內出版社多次譯介,如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格醫生》、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及《泰戈爾文集》、《海明威文集》等。   上個世紀,出版這些作品多集中在外國文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南京譯林出版社等幾家譯介國外作品的出版社。近年來,諾獎作品成為出版業紛紛爭搶的對象。
  • 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心理醫生這份工作啟迪了我許多
    她曾兩次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評審團獎,四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2018年,她憑藉最新作品《航班》入圍布克國際獎,並最終獲獎。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評價她是一位「輝煌壯麗的作家」,並視為叛逆的同路人。學習心理學的經歷極大影響了託卡爾丘克的創作風格。
  • 莫言獲諾獎後首部新作上市,收入12個中短篇作品
    01 獲諾獎8年後,莫言首部新作《晚熟的人》7月31日上市 7月31日,莫言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這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