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保持快樂是一種能力,很多人不快樂錯在沒做好這兩件事

2020-12-17 煙雨心清

你快樂麼?

你的快樂一般能持續多久呢?

為什麼許多人快樂,卻保持不了太長時間,更多人則是根本無從抓住快樂?

快樂好難啊!不管有錢沒錢,有勢沒勢,我們可能一生都在追尋,不論古今。

我們聽過許多道理,嘗試過許多做法,可是還是沒辦法。

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保持快樂的心情,是一種功夫,是一種能力。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是智慧不夠!

要麼是對過去和未來事想太多,要麼是對當下的種種不滿意,要麼就是什麼都想做,又什麼都做不好……所以總會徘徊在不得志,欲望不能滿足的鬱鬱寡歡裡。

那我們該如何快樂,並保持呢?

其實,快樂本身很簡單,是我們的心太過複雜,所以世界也變得跟迷宮一般複雜,讓我們總是迷失在通往快樂的路上。

做好下面兩件事,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快樂的真諦。

1,拒絕想太多,活好當下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多少年前,曾有一位作家到西北荒漠深處去採訪,當地缺水無電,貧瘠窮困。他問一位放羊的農民,「你們這裡有人自殺嗎?」回答說:「我們每天都忙著掙扎活下去,哪有時間去想死呢?」

是啊,每天那麼忙,哪有時間想死啊?縱使再貧困,再艱難,也沒想過去死。

當下社會,我們每天也很忙,而且許多人生活富裕,身體健康,吃飽穿暖,可是還是會有人不想活。為什麼呢?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想太多,又想不開。要知道人生沒有絕望,就沒有絕路。

在《人類木馬程序》中,有個剛失戀的學員向李欣頻老師傾訴她的滿心痛苦,末了來一句,「我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男人了。」

李欣頻老師聽了,吃驚又無奈,她對學員說,「親愛的,未來都還沒來,你就這樣給自己設定負面結局,它將會阻隔愛再度流向你,這真的是你想要的麼?」

這位學員就是中了木馬程序,對未到的未來預設「負向頻率」,或恐懼,或害怕,或不自信,甚至被牽著鼻子走,最後使結果與內心真正想要的背道而馳。

其實,這也是一種想太多。除了擔憂未來,很多人還會沉溺過去,甚至一直活在過去裡不願走出來,不斷給自己施加負面情緒,快樂當然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王陽明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他多次告誡弟子思慮過多徒勞無益。

時間是一維的單程線,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再怎麼遺憾追悔都沒用了。而未來還沒來,誰也不能未卜先知,輕易妄斷,否則會永遠和「事與願違」打交道。

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一個人要想獲得快樂,就得有活在當下的智慧。

我們應該都聽過馬祖禪師的故事:

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該如何修行,他只答:「飢來吃飯,困來眠。」這人很奇怪,大家不都是這樣嗎,為什麼只有禪師修行日深?禪師回答:不是的,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沒有百般需索,沒有千般計較。

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智慧。不念過去,不想未來,心致志於當下,心無旁騖地「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就是最好的活法,內心自是平靜充盈,又何愁不快樂呢?

作家林清玄有許多座右銘,但算得上真正座右銘的就是「快樂地活在當下。」

林清玄說,大家要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你就會忘記過去的痛苦和未來的煩惱,不會心煩意亂,因為時間對你做了「切割」。

佛語中有雲,一分鐘有60秒,一秒鐘有60個剎那,一剎那有60個當下,那麼一秒鐘就等於3600個當下,當下是時間的最小單位。林清玄說,活在最小時間單位裡,如果每個當下都能活得飽滿,那麼你的生命都是飽滿的。

另外,人生沒有完美的境界,缺陷才是生命的原色,是人生另一種意義上的豐富和充實。正如斷臂的維納斯,正因為有了缺陷,才那麼典雅生動,讓人充滿想像,餘韻悠長。

我們與其耗費心力追求不存在的完美,不如坦然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正確面對當下每一天,不迴避,不逃離,才能真正領悟幸福和快樂的真諦。

2,學會做減法,少欲望,少做事

王陽明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如果追求快樂是一種功夫,那麼功夫在減不在增,人要少一點欲求,才能快樂。

我們許多人不快樂,無非是許多欲望沒有滿足,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覺得自己很失敗,很不甘。

比如錢不夠多,地位不夠高,老婆不夠漂亮,老公不夠帥氣,孩子不夠聰明等等,各種人生不如意。其實,就算這些都如意了,我們仍然不一定會快樂。

網上看過一對夫妻就是這樣。倆人一起創業打拼,從無到有,買了車子、房子,後來又換了更大更豪華的車和房子。

可他們的生活並不開心。他們覺得自己每天像個陀螺一樣運轉不停,從白天到黑夜,無暇享受生活,談何開心?因為得不到好好休息,身體自然也大不如從前,沒了健康,更是沒有幸福的保障。

《人類木馬程序》中講到,現在人常把夢想掛在嘴邊,可是許多人已經分不清什麼是夢想,什麼是欲望了。欲望是就算完成了也還想要更多,夢想只是想想就很開心,無形且無法評判,重在過程,無所謂成敗。

現在多少人始終與欲望周旋,而不是圓滿夢想,仿佛處於一個無止境的遊戲,永遠都不能享受自己所擁有的,真的很痛苦。用王陽明的話說,始終逃不出我們內心的魔障。

另外,吳軍老師在他的《見識》中也曾論述過「為什麼人生需要做減法」: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而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捨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捨棄會讓我們更快樂。由於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機會。

人生有涯,精力有限,我們需要在無涯的知識和事情裡學會做減法,不論生活上還是工作中,才不會在疲於奔命中總與「幸福和成功」擦肩。

生活上,如上述所說,我們不應該將自己陷於一個又一個欲望,而是學會減少欲望,不給自己更多選擇。這樣就能把精力聚焦,好好經營已有的選擇,也能讓我們更幸福,更成功。

就像婚姻一樣。吳軍老師舉例,為什麼在美國的印度人,對婚姻的滿意程度和整體幸福感,要遠高於美國水平?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選擇多,不代表幸福就多。印度人對婚姻沒有選擇,只好更仔細經營婚姻和家庭了,反而比那些只注重選擇,不注重經營家庭的美國人要幸福得多。

在工作上同樣如此。在吳軍老師看來,其實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都沒那麼重要。我們與其焦慮如何抓緊時間做更多的事情,不如少做事情,集中精力解決重要的,能讓公司有較大獲益的事情,刪減不必要的「偽工作」,就是最大的效率。

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少做事情,做好事情。這樣我們才不會在工作中焦頭爛額,每天怨聲載道,毫無快樂可言。

另外,在提升自己方面也要學會做減法。我們沒必要什麼都做,而是應該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併集中精力去做到極致,這樣我們才能更接近於自己,找到我們的真正價值所在。

找到了我們的價值,我們的人生就是有意義,有擔當的,就不會在碌碌無為中迷失自己,在渾渾噩噩中,感到生活無望,也就不會與快樂絕緣,而是覺得每天都是充實與滿足。

就像有人說,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讓自己排除雜念,在慾海中脫身,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周國平不也說麼,「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興趣和志向。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養活自己,就是幸福和快樂。」

人生苦短。在此祝願大家都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快樂著,幸福著。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氣大難成事,很多人意不定、心不正,錯在沒做好這3件事
    不知道是這個社會太浮躁,還是人心太急功近利,很多人遇事對人總是易怒易暴躁,到最後也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糕。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的陽明學說對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都有很大影響。
  • 王陽明: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本源,做有價值的事,才能獲得真正快樂
    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王陽明告訴我們:心態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真正的快樂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 你快樂嗎?你不快樂,其實不快樂的人挺多的
    而那些常被用來比較的孩子長期置於父母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習慣性地養成攀比的習慣,攀比會循環,很多人說我們終於長成了曾經最討厭的那一類人,而我們既然對攀比如此憤慨卻避免不了沿襲父母的做法。攀比成習慣,自然不快樂。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因為有些幸福,是你即使拼盡全力,窮其一生也得不到的快慰。2.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
  • 王陽明:氣大難成事,有的人意不定、心不正,錯在沒做好這3件事
    不知是這個社會太浮躁,還是有的人太急功近利,很多人遇事對人總是易怒易暴躁,最後只會使事情越來越糟糕。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也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對於如何保持快樂的心情,王陽明認為:意定了,心正了,才能不為外物所連累,不為外物而煩惱。
  • 生存的智慧:快樂是一種高級能力,真正快樂的人都擁有這五種能力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對於每個人來說,快樂是一種能力,真正快樂的人,都擁有這幾種能力,這些能力是我們對生活的洞察,對自我的審視,更是幫助我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我們就能變得越來越快樂0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快樂的人離不開健康的身體。
  • 王陽明:處在人生低谷,牢記這3點,你會活得更輕鬆,過得更快樂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是不滿意的,因此他在生活中也不會快樂。而一個人想要過得幸福並不一定要追求很多的名利和地位,其實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快樂。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早就被鬱悶死了。
  • 想讓自己保持快樂,做好這幾件事,讓你笑口常開!
    快樂是能夠在我們生活中幫助我們很多的一個情緒,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也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總之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態對我們的人生是有很大的益處的。那我們究竟要怎樣保持自己的快樂呢,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些方法,做好這幾件事,你就可以笑口常開了。第一件,不要去逃避挫折。
  • 王陽明心學之四:讓自己快樂,讓他人舒服
    01 人為什麼會不快樂?尋良知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無法快樂。當沒有工作的時候。看著每天出門上班的人心裡就不快樂。等自己找到了工作,周末節假日卻要留下來加班,無法好好休息,心裡就不快樂。好不容易有了喜歡的人,結果人家並不喜歡自己。愛而不得,心裡也不快樂。最後碰到一個自己喜歡對方也喜歡自己的人卻沒錢結婚,還是不快樂。容易結了婚又要開始賺錢養家總有無窮無盡的不快樂。難道我們這輩子就活在不快樂中嗎?
  • 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快樂的?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很多人看到工作的奶奶,都以為老人生活困難,替她心酸,還有人指責是兒女不孝。但結果,這些都被老人否認了。「很多人對我不了解,以為是孩子不孝順才出來(擺攤)。其實不是的,我有兩個男孩,一個女孩,他們都很孝順。」
  • 王陽明:你不快樂,是因為靜不下心
    人類史上有兩種哲學家,一種是不停奔走,向各種各樣的人和物請教、傳播自己的學說,比如柏拉圖。另一種是不喜歡走遠路,只是安靜地坐著,從自己心坎上說起,比如中國理學的大師們,王陽明也是其中之一。所以靜坐有很多門道。 首先要有個好環境,這個環境應該不受外界幹擾,非常安靜,如此才能比較容易靜下來;其次,要將身體安放好,也就是靜坐的姿勢。坐姿可有很多種,盤坐、立坐皆可。佛家和道家喜歡用盤坐。立坐就是「正襟危坐」:雙手平放膝上,背挺直,全身放鬆。王陽明心學用的是此法。最後,調整呼吸。不能張著嘴,應純用鼻呼吸,一面呼吸,一面數呼吸的次數,最後讓呼吸平穩。
  • 快樂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能力
    快樂是一種能力快樂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能力。人生的幸福快樂,不是性格使然,而是自身努力創造的結果。部分離退休老同志由於社會角色的轉、人際關係的巨大反差,心理上易產生失落,導致快樂指數下降,影響晚年生活幸福。
  • 淡然,是一種心境,是一種能力,我們應該保持一顆淡然的心
    人活在世上難的不是成功,而是始終保持一顆淡然的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一如既往地行走著,無怨無悔地生活著。真是這樣,無論是富有,還是貧困,也無論是身居要職,還是尋常百姓,都會心安理得地活著,擁有更多的快樂。
  • 讀王陽明哲學反思:反求諸己不惑外物,穩當快樂,下功夫知行合一
    反求諸己,不惑外物,這是哲理,卻不易踐行。就是說在這世間浮沉,有幾個人能不受外物影響,有幾個人能不隨波逐流。花花世界,他們都很熱鬧,而唯獨你還是你,是不是很怪,頂不住了就主動求變,主動迎合,主動去不快樂。
  • 王陽明:你不快樂,是因為疏於照看自己的心
    修身養性的最高之境,在於無論面對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內心的寧靜。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到:「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與身體的操勞相伴隨而來的,往往還有內心的忙亂急躁、焦慮不安。
  • 職場女性:明白保持快樂的這3大招式,你也可以做自信快樂的女人
    職場中,總會遇見一些不高興的事情,這樣就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職場女性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會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舉動。那麼,為了避免這個現象的發生,讓女性可以在職場中保持快樂,成為一個自信快樂的女人,你可以試一試這3大招式,它可以幫助職場女性保持快樂。
  • 優秀的孩子反而不快樂?很多父母沒做到3點,很關鍵
    有人說:在香港,想要過的舒服只需要不要做兩件事——不要房子,不要生孩子。我們都知道,香港的房價非常高,平均房價已經突破十萬人民幣,在香港買房子會加重生活負擔,但是為什麼孩子也會降低家庭的幸福指數呢?香港幼兒園的入學年齡是兩歲零八個月,一至四月出生的孩子,因為年齡相對更大,行為能力更強,老師少操心,容易出成績,更容易被學校青睞。
  • 王陽明:一個人情緒不好,是差點智慧的表現(寫到你心坎的智慧)
    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
  • 「夜讀」「打工人」快不快樂,只跟兩件事有關
    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句句扎心。「打工人」可以一夜之間席捲網際網路,正是因為它說出了無數人的現狀。朝九晚五、打卡上工,日復一日的重複,複雜的人際關係,做的事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不管你做的是基礎工作,還是管理層,都像站在了一條無形的流水線上,你不享受工作,又不能停下工作,只能變成不快樂的打工人。
  • 王陽明龍場悟道:揭開聖人之道的秘密,為世人找到快樂之源
    王陽明也不例外,他在龍場特定場景中,苦苦追尋,終於找到了答案,不但揭開了聖人之道的秘密,還為世人找到了快樂之源。01用人格魅力和學問徵服地方官王陽明在龍場白手起家,建起了龍崗書院,開始講學。原來,王陽明在無意之中得罪了人。他一個在京師得罪了權貴,被貶謫的小小驛丞,竟然明目張胆、有恃無恐地講學傳道,而且還得到了這麼多人的擁護,這讓當地的官員十分不滿。他覺得王陽明來到他的地盤上,不但沒有跟他打個招呼,而且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沒有向他匯報,作為一個上級,他很生氣。
  • 愛和快樂是一種能力
    因為經常路過,自然也買過她的菜,最初是因為看見她背著個小嬰兒,覺得她挺不容易,所以經常去她那兒買菜。有一次聽到客人抱怨說她的菜賣的太貴,比菜市場裡面的還貴,她就很不悅的說,沒辦法,進價都貴,你不想買可以不買。我突然也意識到她的菜是有些貴,按說大家都是圖便宜,才來市場外面的攤位買。看到她對客人的態度之後我基本不去她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