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2020-08-07 積木育兒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得不提到二十四節氣。

古代人靠著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觀察生活中氣候、植物等方面的變化規律,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利用二十四節氣,人們便知道一年中什麼時候適合播種,什麼時候要躲避雷雨,什麼時候收割糧食,可以說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的「天氣預報」。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對中國千年農耕文化精準獨到的總結,是古人研究而出來的大智慧,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放到今天,也從飲食、習俗、節日慶典等地方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早在2016年,二十四節氣就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之後,2017年高考語文試卷(全國卷)就增加「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高考的改革也多少影響到中考,初中語文改革也重點強調了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培養。

這一點,就體現在考題中。如果孩子平時沒有這些知識的積累,這些題還是挺難回答的 。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其實除了應試,讓孩子多了解二十四節氣,也是為了把優秀的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

像清明這樣可以放假的節氣,能被孩子牢牢記住,但那些沒有假可放的節氣,孩子可能連名稱都叫不上來,更別說知道他們的內涵了。

立春吃春餅,立秋貼秋膘,清明吃青團等一些根據節氣而來的飲食習慣,如果我們這代父母不給孩子講,他們也許不會把這種習俗傳承下去了。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但關於節氣的知識點繁多,該從何給孩子講起呢?

前不久,我發現了一套講二十四節氣的寶藏繪本——《藏在地圖裡的二十四節氣》,書拿到手後就愛的不行。它是我見過把節氣的知識科普得最有趣、最系統的書。它用孩子喜愛的語言,講述一個個節氣的故事。適合5歲以上的孩子閱讀。

書的最大特點,就是讓孩子把節氣知識聯繫起地理、歷史、古詩詞知識一併學習。不僅是一套適合孩子看的科普書,而且對以後孩子學地理也很有幫助。特別是今後高考改革不分文理,很多孩子可能會選擇考地理,那麼讓孩子提早學習一些地理知識就很有必要了。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編者權威,知識內容有保障

給孩子選書,我最關心書的質量和內容的權威性。

這套書是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博士生導師郝志新主編的,內容相當專業靠譜。

她從地理、歷史的角度深挖每一個節氣,將更豐富、更系統的知識用活潑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孩子學起中國傳統文化來更輕鬆。


亮點:地圖與節氣氣候相結合

這套書將同一節氣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用地圖來呈現,孩子能直觀地看到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

要知道,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同一節氣,不同地區的氣候和習俗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呦。

比如清明時,廣州的氣溫已經很暖和了,而東北地區的氣溫還不高。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驚蟄時,西南地區1月底就能聽見雷聲,而東北、西北地區要在5月初-6月才能聽見陣陣春雷。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驚蟄時,不同地區的農耕安排也是不一樣的。

此時,華北地區的小麥返青,人們正在耕地施肥。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西南地區的人們正在追施穗肥,防蛀治蟲。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西北地區的人們此時在整理田地,春麥播種。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這樣細緻的講解,能讓孩子能看到同一節氣在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和不同的農耕活動。讓節氣深入到實際生活中,不再是生硬的概念。這些細節描寫能讓孩子感受到二十四節氣對農業具體的指導作用,孩子會更清晰地認識節氣。


節氣與地理、歷史、古詩詞內容相結合,孩子收穫滿滿

這套書包含的知識點太全面了,我以立秋這一節氣舉例,帶大家看看這套書的各大板塊。

首先,介紹了立秋這一節氣的具體時間,還用簡單的文字解釋立秋節氣的特點。

孩子可以在地圖上,看出我國不同地方真正感受到秋天到來的時間點。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還教孩子怎麼判斷是否入秋,這樣的小知識很實用。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每一個氣候都總結了氣候特點。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還給孩子科普了「七十二候」的概念。我是頭一次聽說,所以還特意查了一下七十二候是什麼。

「七十二候」是根據黃河流域的動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現象變化的徵候等編寫而成,用來說明節氣變化,作為農事活動的依據。但由於候的時間單位較小(以5天為一候),而氣候的年際及地區差別很大,故難以廣泛運用。——百度百科

我的理解是,這是古人用植物、動物的現象來判斷現在到了這個節氣的什麼階段了。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在節氣習俗板塊,孩子可以看到不同地區的人們在立秋這一天都有什麼活動,增加了生活常識。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再往後翻,還介紹了節氣裡的傳統節日,和這個節日的傳說了,增加了孩子的閱讀樂趣。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最後還可以學習一首跟節氣相關的古詩。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在每一冊書的開頭,還附有節氣知識報,補充一些關於節氣的基本小知識。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總的來說,這些板塊設計,既能激發孩子對自然地理的學習興趣,又是對孩子傳統文化的啟蒙,配的插畫圖也很精美,不得不說這套書的作者真的用心了!

還隨書贈送了一個二十四節氣轉盤,等孩子看完四冊書,可以用轉盤迴憶每個節氣對應的時間和物候現象,相當於對整套書知識的簡單總結,加深孩子對節氣的記憶。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我還想提一下這套書的材質,封皮是厚實的硬板紙,內頁是膠版紙,禁得起孩子反覆閱讀。12開的大精裝本,買來當禮物送親朋家小孩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這套書把24節氣的知識點說透了,讓孩子從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現在為大家爭取到了團購價,這次折扣力度非常大。原價158元,現在只要70元,就能一套四冊打包帶回家!學習節氣、了解節氣,不僅是讓孩子感受古人的智慧,更是一次傳統文化的教育。

相關焦點

  • 想要讓孩子們邊玩邊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套書不能錯過
    但仔細研究這套書後我發現,這可是本老少皆宜的讀物,如果家長想要通過有趣的方式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知識,但又不知該如何下手,且自己的知識儲備又差那麼一點點,那麼這套書恰好能夠幫助我們彌補知識短板!用遊戲的方式帶孩子從故事中邊玩邊學、培養專注力、推理分析能力、空間想像力、動手能力、還能幫助孩子發散思維促進與科學有關的奇思妙想。
  • 用思維導圖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一張圖讓孩子秒懂古詩詞、文言文
    這套《思維導圖說中國傳統文化》,正是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帶孩子們學習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以及書法、國畫、茶文化、京劇、中醫等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在所有給孩子講傳統文化的書中,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都是重點內容,但很少有書涉及到中醫、武術、茶文化、國畫、書法等廣泛的傳統文化內容。
  • 樂樂趣原創揭秘翻翻書「揭秘華夏」:讓孩子在傳統文化中找到樂趣
    從選題到呈現形式,樂樂趣原創團隊經過不斷打磨,最終使這套獨具特色的翻翻書亮相在讀者眼前。 用全新審美、視角和創新閱讀方式詮釋中國文化 樂樂趣互動童書首席設計師孫肇志為大家推薦「揭秘華夏」系列時,感慨地說:「去年我們策劃確定這套書的選題,形式上,採用翻翻頁這種創新的閱讀方式。在主題上,呈現很明晰的中國符號。
  • 《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繪本當兒童枕邊書
    ◆中國環境報記者陳妍凌  冬至將至。南北方「吃貨」在微博再議舊題:這一天該吃餃子還是湯圓?南方吃湯圓寓意團圓,北方則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討論雖熱鬧,總感覺其中深究冬至節氣風俗、起源的並不多。  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甚至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24節氣,兒童食育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
    蘋果兔兒童食育推出24節氣的課程,結合了節日食物的知識、營養、觀察、生長、從幼苗到成熟的過程,採摘-清洗-製作-分享,總結溝通,場景式的多元智能教學課程,將STEAM的教育模式融入其中,當然,食育教育的本身為基礎,讓孩子的興趣中,學習成長,把數學中的數字,加減,圖形,比例,時間,貨幣等融入了教學中
  • 處暑的兒童打開方式丨好吃好玩的24節氣,幫孩子學好詩詞和語文
    通過對24節氣的學習,孩子們能慢慢擁有中國文人都有的文化底蘊,這扇連通古今的大門一旦打開,孩子對於文言文和古詩的理解,將有一個質的轉變。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因此,24節氣也被編入了小學語文教材,小學二年級孩子們就會接觸到《節氣歌》;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開設24節氣校本課程,讓孩子跟著24節氣來走近傳統文化。同時,24節氣也進入了考試範圍,頻頻出現在孩子們的試卷中。
  • 乾隆:處暑天高雲影淡丨孩子學不好古詩詞,是因為他不懂24節氣
    通過對24節氣的學習,孩子們能慢慢擁有中國文人都有的文化底蘊,這扇連通古今的大門一旦打開,孩子對於文言文和古詩的理解,將有一個質的轉變。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因此,24節氣也被編入了小學語文教材,小學二年級孩子們就會接觸到《節氣歌》;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開設24節氣校本課程,讓孩子跟著24節氣來走近傳統文化。同時,24節氣也進入了考試範圍,頻頻出現在孩子們的試卷中。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用童書手繪還原故宮實景
    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研討設計,中信出版社出版。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等,融入富有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繪本還採用了先進的AR技術並研發了同名APP。
  • 自編英文版「二十四節氣」給老外「科普」中國文化
    本報訊北方晨報、印象鞍山記者康欣報導與外國人交流,除了介紹自己,如何介紹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32歲的英語教師洪慧為此專程編寫了一套針對孩子的中國節氣、節日教材,希望能夠讓我們中國孩子
  • 畫給孩子的中國傳統節日,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心靈得到滋養
    二月二為什麼要剪頭髮……本書是一本原創民俗類圖畫書,以故事為主線,穿插各種神話傳說、古典詩詞、諺語等,講述了傳統節日的來歷以及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習俗,讓小讀者能夠自己解答各種關於節日的問題,輕鬆有趣地吸收傳統文化知識,提升自我。章節中還附有動手製作節日美食的互動欄目,更容易激發起小讀者的閱讀興趣,並在實踐中更深切地理解傳統文化。
  • 換種方式教孩子!讓孩子愛不釋手的二十四節氣,竟然藏在地圖裡!
    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不知如何為孩子講解二十四節氣等難題。如何能夠讓孩子了解關於節氣的知識,又能寓教於樂呢? 為了滿足家長們的訴求,隆重為大家推薦這本《藏在地圖裡的二十四節氣》! 家長們可以利用空閒的時間,與孩子一起讀這本好玩的繪本。陪孩子一起在書中行萬裡路,聆聽自然母親的呼吸!
  • 3歲+推薦,高顏值,水墨國畫,多維度講述中華傳統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國學彩繪版》,是一套非常特別的繪本。因為我們既可以從這套繪本中,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劃分,節氣習俗,讀到傳說故事,同時可以從古人智慧中汲取精神營養,領略中國傳統文化風物之美。整套書看似厚重,其實拿在手中還是很輕鬆的。每一本的具體尺寸是:787mm乘以1092mm。環保印刷,配上水墨國畫,閱讀起來特別舒服。全套書按四季:春夏秋冬,共分為四冊。我們從外觀、內容和插畫,這三個方面來介紹一下這套書。
  • 用傳統手作打卡24節氣 觀瀾湖24節氣手造藝術節開幕
    10月24日,近百位市民匯聚觀瀾手工藝場,用親手製作五穀畫的方式,拉開此次藝術節的帷幕。本次藝術節以手造藝術展、發布二十四節氣主題手作倡議、開辦節氣手作公益活動等方式,將傳統手作與節氣文化相結合。曾經抽象的節氣在這裡變為看得見、摸的著的藝術作品,觀眾還可以親自動手,完成一件自己的時令節氣作品。
  • 《漢聲中國童話》在成都首發 以24節氣為主題講述中國民間故事
    12月22日下午,成都購書中心,天地出版社舉行了「把中國故事講給中國孩子聽」——《漢聲中國童話》平裝版全國新書首發式。該書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根據傳統農曆安排故事,一冊一個節氣主題,每冊都有專屬的節氣故事。
  • 書單精選 | 感知中國傳統文化,從這些童書開始
    中少總社致力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把博大精深的文化變成一本本可讀、可知、可感的童書,讓孩子們通過水墨丹青、詩詞歌賦、神話傳說,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近年來,中少總社出版了《一條大河》《高山流水》《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中國歷史報》等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主題童書。今天,我們把這些顏值與內涵並重的好書,根據主題和年齡段分類,一一介紹給大家。
  • 《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帶給孩子詩和遠方
    書中內頁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著名兒童文學家保冬妮創作的圖畫書《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日前由接力出版社推出發行。這套《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共24冊,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展現了24個中國城市和鄉村的農耕生活、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帶讀者在最合適的季節去最美的地方,感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書中融合了有關節氣的歷史故事、重要的農事活動、中國傳統節日、有趣的民俗項目,當地特色美食、名勝古蹟,給孩子以中國農耕文化的薰陶。
  • 走進二十四節氣,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在這豐收的秋日裡,我們迎來了秋分,這一平分秋季的節氣。為使隊員們深入了解秋分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2020年9月21日,南陽小學開展了「秋分」主題隊會。   班隊會上,輔導員老師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出發,從「秋分的氣候特點」「秋分的養生常識」和「秋分詩詞」等方面向隊員們介紹了秋分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還向隊員們講解了「秋分」時節的習俗,如:秋祭月、吃秋菜、豎雞蛋等等,並引導隊員們了解我們國家的傳統民俗節日。生動的介紹也讓大家認識到秋季鍛鍊身體、及時增減衣物、飲食清淡等好處。
  • 古詩詞的書那麼多,這套書為何脫穎而出?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古詩+簡單註解+插圖」的詩詞書,往往內容缺乏故事性和關聯性,詩詞之間、詩人之間沒有內在聯繫,孩子讀完仍舊對詩人的人生經歷、時代背景、詩詞背後的故事不了解,很可能學一首,忘一首。這套書則不同,它由單篇詩詞彙編成書,每首詩配上重點字詞的解釋和譯文,有助於孩子更好地理解詩詞。
  • 杭州市勝利小學節氣課程結碩果,以優秀傳統文化潤童心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前兩天,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剛過,這又逢著一場大雪,杭城的氣溫陡然下降。人們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是大寒節氣一到,便迎來了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這麼冷的天氣,除了喝熱乎乎的臘八粥,還能做什麼?
  • 故宮帶孩子領略紫禁城二十四節氣
    本報訊(記者 紀秀君)騎鳳仙人、鳳嬌嬌、龍爺爺……故宮的屋脊小獸化身卡通動物形象,帶孩子走進紫禁城二十四個節氣的成長情境。日前,為了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的智慧,故宮博物院推出給孩子的故宮系列繪本《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