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風雲記」反映了清末至民國時期,世世代代的儒商在家國危機面前,如何堅守自己的商道。
劇中的張庫大道從塞外重鎮張家口出發,途徑蒙古草原直通俄羅斯,號稱「北方絲綢之路」,張庫大道在真實的歷史中,始於明,盛於清,衰於民國。
在我國對外貿易的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當然,劇中的主角呂俊傑,在歷史上並無確切的人物原型,但靠貿易起家,走南闖北成為一代巨商,還愛國愛民兼濟天下的儒商,在晚清時期卻有不少代表,王熾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歷史上的巨商巨富最為密集的兩個時期,分別是春秋時代和晚清時期,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唯一上榜的中國人就是王熾。他在全球百年富豪榜上排名第四,王熾是雲南彌勒人,生於1836年,排行第四,號稱王四。
自幼聰明好學,但當王熾年少時,三個哥哥和父親相繼去世,母親張氏和祖母,以紡布為生,因家境困難。王熾不得不離開私塾,挑起養家重擔,王熾從家鄉收購土布,運到竹園婆今(盤溪)等地販賣。又從這些地方採購紅糖回家鄉銷售,肩挑手扛,非常辛苦。
王熾這樣來回都有生意,資金周轉很快,加之王熾很能吃苦,也知道節儉。沒過幾年,他就積攢了紋銀兩百多兩,有了資本之後的王熾,開始擴大經營項目和經營範圍。在鹹豐年間,因為地方官處理民族矛盾不當,造成了雲南各處起義。當時的雲南盜匪橫行,攔路搶劫非常多,商業貿易幾乎中斷,商品無法流通,導致各地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王熾卻在這樣的危局中看到了商機,他用攢下的200多兩銀子,組織了一夥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開始組建自己的馬幫。在建水、瀘西、師宗、丘北一帶往返販運土雜百貨,獲利頗豐。並且以此為資本,開設了他的第一家商號「天順祥」,同治年間,王熾由於和表兄姜庚不和,一怒之下命人殺死了姜庚,為此出逃到了昆明。到昆明後,王熾在老朋友的幫助下創立了「同慶豐」商號。
王熾是商人裡著名的愛國者,公元1883年,法國出兵犯境,雲南巡撫岑毓英督師出關救援,那些達官貴人商賈巨子都忙於避禍,能躲就躲,唯有王熾獨自墊付了60萬兩巨款,作餉銀支援前線,岑毓英稱之為「急公好義」。
1900年庚子國變,慈禧和光緒出逃西北,凡是流亡朝廷所經過的地方,王熾都命令「同慶豐」分行全力出資力助,對穩定政局支持很大,王熾不僅對於國家事務積極襄助,對於百姓民生也非常重視,做了很多慈善事業。1903年紅河州石屏縣的袁嘉穀考中了狀元,王熾還出資修建了狀元樓,展示天下激勵世人,而清廷對於王熾的義舉也給予了表彰。
除了岑毓英曾經賜給他「急公好義」匾之外,朝廷還賜給了「義重指群」匾,並且誥封「三代一品」封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裡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超出了胡雪巖的「二品」商人封號,1903年王熾病故,葬在了故鄉雲南,將「天順祥」和「同慶豐」商號,留給了他的長子,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