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的形式規律 - 節選《印學總論》

2020-12-20 中流治印

印學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主題思想最終都體現於印章藝術作品之中。印章以客觀存在的形象來表現這一切,其形式承擔著整個表達的任務,因此對於印章形式的錘鍊是相當重要的。在處理形式時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形式的目的在於表達主題、思想感情,這是形式的必然法則,明乎此才不致於墜入形式主義的泥潭不能自拔。形式本身具有的不確定的視覺效果、美感和內容,在作品中需要通過布局、章法等藝術手段加以裁剪整合。創作完成的印章作品作為藝術形象,首先的要求就是通過作品形式鮮明地表現出創作的主題和內容。作品的主題只能通過印章作品本身的形式、形象表達並被人們認識,任何外加的解釋都是作品無能的表現。形式與主題要求高度的統一,作品形象各組成部分之間,以及各部分與整體之間都要求高度的諧調整一。

清 葉爾寬《摹印傳鐙》六法:

「一曰氣韻生動,二曰刀法古勁,三曰布置停勻,四曰篆法大雅,五曰筆與刀合,六曰不流俗套。此六者,氣韻生動最難,下此五者皆人力所能為也。」   

清 袁三俊《篆刻十三略》:

「結構不精則筆畫散漫,或密實,或疏朗,字體個別,務使血脈貫通,氣象圓轉」

在任何藝術之中,尤其是本身受材質限制的印章中,挖掘形式的潛力,努力錘鍊藝術語言、提高作品表達的鮮明突出性是創作中不可逃避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使藝術家的認識、思想更加充分地作用於社會文化,發揮更大、更有力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印章作品的具體形式包括:作品表現內容自身的內容,如文字的意義;表現內容固有的結構形式,如圖案的構成、文字的間架、筆畫的規則;印面的章法布局安排,如開合、呼應、對比等;刀法的起止徐疾形成的刀痕;石質引起的不同處理效果;印泥和鈴印方法引起的形象差異;邊款的各種形式及其拓印效果;印鈕的不同形制等諸多方面。也就是一切印章客觀包括的形式、形象都是印章藝術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會影響作品的藝術表達。因而都應當給予充分的注意和利用,使印章整體的各部分都為統一的主題服務。

作為藝術,印學是通過印章形象表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進而促進社會文化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一切從現實世界和社會文化中認識到的具有文化、藝術價值的內容和現象,原則上都是印學表現的對象。一切能夠充分表達作品主題的形式材料方法,原則上都能用於印章創作。只是在具體實踐中要結合印章的客觀條件、可能性,對各種素材、方法材料根據藝術規律和創作需要予以整理加工、選擇取捨,以便更充分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和價值。

由於形式本身在藝術創作中的從屬性,它具有很大的創造自由空間。把藝術的本質問題簡單地表面化為形式的人為規定,是不切實際阻礙印學發展的。特別是在對待前人的優秀作品時,不能將它們的成功表面化地歸於形式,進而來束縛自己創作的手腳。在印學界將篆書與印學的藝術價值錯誤地等而視之,將漢印的風格氣質與印學的最高藝術追求、創作目的等而視之,就是典型的表面化認識。其結果就是印學創作對漢印、對篆書的須臾不敢離開,印學的發展徘徊不前、難有新見。印學是社會文化建設發展需要的實踐活動,它的藝術價值和創作目的不是任何形式的墨守或翻新,而是有益於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從這一本質規律去思考要求印學實踐才可能取得成效。只有認識到形式的作用,充分開拓發揮形式的潛力為印學創作服務,印學的發展才能放開手腳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印面中開拓新的表現內容和形式,對於各種書體和書法藝術風格,各種民間工藝造型、圖案、繪畫等都應該大膽地探索,運作它們的表現力為印學服務。在印泥的色彩上也就可以採用那些歷史上曾過運用過的黑色、藍色、綠色、古色、金黃色等色彩,甚至其它以前不曾用地的色彩使印章的藝術效果更加炫爛奪目和感人。邊款上也可以大力發展圖案和色彩,並注意使邊款與印面相互促進達到作品主題表達的統一和協調。印學工作者還可以動手製作印鈕,特別是製作較方便的薄意鈕,使之與邊款相得益彰。客觀來說這些形式手段在印學界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除此之外還可以發展更新的手段、方法和形式,只要符合印學藝術實踐的本質目的,有益於印學和社會文化都將是有價值、有前途的新形式。

明 徐上達《印法叄同》:

「正而不雅,則矜持板執,未離俗氣。故知雅者原非整飭,別是幽閒。即如美女無意修容,而豐度自然悅目,靜有可觀也,動亦有可觀也,蓋淡而不厭矣。」

章法的安排是創作者對印章作品形式作的組合、取捨、加強等藝匠工作。章法的最高原則就是和諧,無論什麼技法、形式最終都要達到全印統一現變化主題與形式的和諧表達。統一是實現和諧的藝術效果的首要法則,是印面能夠團結一氣成為一個完整藝術形象獲得美感的基本條件。漢摹印篆就是一種按照印章創作要求創造的能夠達到高度統一的字體。高度統一甚至近於重複呆板的摹印篆奠定了漢印獨特的藝術美感。只有首先具備了統一的基礎,再進行適當的變化才有可能達到藝術的豐富和諧。沒有統一基礎的變化只能是雜亂無章的東西,不可能具有美感更不用談藝術了。因而藝術創作一般都要求從平正入手、從規律入手、先收後放。變化是無法窮盡的,但在一個藝術作品中它必須是有限的、有條件的、必須有益於作品主題思想的表現,而不破壞作品的章法和諧。

印面的形式一般來講最終由朱白兩部分構成,由它們間的變化關係產生虛實、對比等審美效果。二者是有機的印面整體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章法的和諧就必須是朱白的和諧。因為朱色本身是實有的白色只是與它對比的空白,所以朱色部分對人的注意有較大的吸引力,對印面的視覺效果有相對較大的影響。這就是朱文印一般地比較白文印容易安排布局的原因。白文印如果對字間空處,也就是朱色部分注意不夠,就不容易使章法安排和諧圓滿。雖然白文印的主要部分是白色的文字,但朱色的空間對印面效果仍有著較大的影響力。這一點恰恰說明了和諧統一的重要性,在優秀的朱文印中其白色空間也必然是與朱色部分和整體和諧統一的。

具體的章法安排要在和諧統一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形式變化規律使主題思想和內容情感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深刻有力。統一可以通過重複、排比、漸變、節奏、旋律、呼應等方法實現。變化則能通過對比、分割、穿插、簡化、繁化、點綴、仿舊、殘損等手法達到。熟練掌握印章的各種形式變化規律和表現效果,對印章的邊欄、界格、裝飾、邊款、鈕式印泥都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加以變化運用,以實現章法的和諧效果和創作主題的表達。單純地玩弄這些變化賣弄技巧花樣只能破壞作品的藝術、文化價值而事得其反。

藝術的主題表達要求充分地利用發揮素材本身的物質特性。以漢字入印就要充分運用筆墨韻味以之服務於藝術主題。用圖案入印就可以根據需要運用多種色彩來表現圖案的特徵,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對於封泥、瓦當、磚文、鏡錢銘文、銅玉印等的形式變化,就可以借用其特徵和美感為一定的作品主題表達增加感染力。

客觀世界是無限豐富的、不停發展的,人們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擴大、深入和更新,印章的主題思想和形式也將隨之更新發展。印學工作者要提高觀察認識能力,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條件形式,結合印學的本質規律去蕪存精,用新形式表現新時代的新內容,促進印學藝術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篆刻的名稱與發展:關於改「篆刻」為「印學」
    楊士修選擇了「印學」而不是「篆刻」,因為《印母》講的是一門關於摹印、刻印、品印、印人、印譜、印論的學問。「印學」不僅直指真諦,它的包容量也是「篆刻」這個俗稱無法比擬的。只要一留神推敲;就會發現印章並非全是用篆書刻制的,也不只是篆書刻成的印章才有藝術價值,印學要研究的學問更是一個「篆刻」所包容不下的。整個治印的方方面面都是印學需要研究的,它們共通的關鍵就是印章,是圍繞著印章的藝術實踐和學問。
  • 為什麼篆刻印章都喜歡劃破印邊?
    篆刻作品做殘破處理不只是印邊,印文也有,這種風格的形成有大致幾個方面因素:首先不得不說下源頭,我們學篆刻,要「印宗秦漢」,自元代趙孟及吾丘衍開文人篆刻之先河起,文人逐漸取代匠人走去篆刻行列,根據自己的身沒情趣自篆自刻出各種風格的印章,但是,各家各自的風格或迥異或新奇或流俗
  • 印之美!細數趙之謙104方印章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嘉興桐鄉市,去看一看收藏在君匋藝術院內的趙之謙104方印章。桐鄉市內的君匋藝術院,以集中收藏了晚清印壇三大家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的原印,共424方,為海內首富而名播遐邇。趙之謙詩、書、畫、印兼擅,因為生活所迫,也曾大量鬻賣書畫。唯獨印章,極其珍惜,一般不為外人刻。
  • 篆刻學習:學來學去,白文印與朱文印我還是「偏科」了
    3、邊框對朱文印、白文印印章形式的影響朱文印除少量無邊印外,都有一個朱文的印邊。這個印邊對印面內容起著團聚作用。不管印文如何寫,是何種狀態,線條如何分割空間,最終形成的留白的形狀如何,印章的邊框都可以把內容收攏成一方印章的形狀。因此,朱文印的「留白」基本不影響印章的形式美,相對來說,印文形式書寫的自由度相對較高。
  • 常寧·中國印山景區開園,市民盡享印章文化盛宴
    為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推進旅遊經濟復甦,4月29日,常寧市按照「線上線下結合,前期後期互補,落實防控措施,重在擴大影響」的思路,以「中國印山·天下常寧」為主題,舉行常寧·中國印山景區開園儀式,常寧.中國印山景區再次引得萬眾矚目,各界人士盡享印章文化的饕餮盛宴。
  • 零基礎學篆刻:秦印的十五年,是實用印章特別重要的十五年
    我們可以這樣打比方:秦代是中國實用印章的轉折期,秦印對於中國印章史的重要性,相當於魏晉時期對於書法史的重要性。(趙癸印、騷濁、尤衛、楊歍、趙安)總之,秦代印,處處透著規矩,處處顯得嚴謹、端正。這種嚴謹端正的形式,一直到現在,仍然是印章的主流形式。
  • 從馬雲「功勳杭州人」印展開談印章用途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也有言:「印,執政所持信也。從爪,從節,會意。爪持節,以表信也。」由此可見,印章自古以來早就自帶身份識別和信用認證屬性。到了當代,因為文字簡化及印章改革等因素,印章漸漸淡化了實用功能,成為藝術領域中的小眾門類。
  • 明清名印談:胡正言印章的得失,析胡正言4方朱文印
    從《印存初集》中所收作品看,印風豪放雖不及何震,但能橫平豎直,方正樸拙,縱橫有序,渾樸蒼茫,有規有矩。他的印章在當時風行一時,被爭相追摹。話得說回來,他的朱文印線條缺少變化,故有明清印壇之花哨習氣,其間也隱約可見將專心於木版刻制的平實趣味引入印章方寸之中的味道。他的四方朱文印「道鄰」「玄賞堂印」「棲神靜樂」「還遂草堂」即說明了這一點。
  • 印章一小方,內藏天與地——古代印章發展史
    印章,又稱「印信」,自古至今是信用的證物和權力的象徵,我國的印章歷史,源遠流長,印章三千年,是一部印信史,更是藝術史。在印章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可以大概地把印章分為官印和私印兩大類。
  • 篆刻學習:來楚生《然犀室印學心印》讀書筆記第一部分——篆與刻
    (來楚生先生和他的《然犀室印學心印》今天翻看自己手頭的資料,發現來楚生先生的《然犀室印學心印》一套,覺得來楚生先生的這套資料很實用(來楚生先生的詳細資料請自行查詢),好處就在簡潔而完整結合來先生的原文說一下,為將原文與我們的解說區分開來,原文做了加粗處理,具體如下:印學稱刻印叫篆刻。
  • 深圳嘉誠物業應用群傑用印寶智能印章,開啟印章智慧管控
    近日,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深圳市嘉誠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誠物業)與群傑達成合作,應用群傑用印寶智能印章創新管理,實現對分支機構印章的有效監管。 攜手群傑,開啟分支機構印章遠程智慧監管分支機構的不斷增加,驅動著嘉誠物業對印章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合作,嘉誠物業通過部署群傑印章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在總部與分支機構間搭建遠程智慧管控網絡,實現有效線上監管。將分支機構的印章放入用印寶智能印章,全程記錄印章使用數據信息形成臺帳。通過這種軟硬協同管理模式,達到線上線下閉環。總部可實時掌握分支機構用印詳情,讓印章使用更安全!
  • 從印章看方寸間的五千年文化內涵
    印章是古人作為信物和人格風採的一種標誌,後來通過文人的介入成了一種藝術形式。印章收藏是一門綜合藝術,與書畫相比,篆刻技巧本身就具有抽象的審美藝術。而刻一方好的印章,其文字涉及古文字學,布局安排涉及藝術造詣,篆刻時的刀法要根據石材的硬度而變換,要將所有藝術變化融於方寸之間絕非一日之功,作者傾注的精力與時間不亞於創作一幅好的書畫作品。
  • 百年西泠第五期 | 「用印」之道——鈐印要略+印章使用方法
    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印章佳者則如畫龍點睛,使書畫作品增色增輝,魯迅更是將印章之妙推崇為「華夏之獨」。文章以兩個方面來認識印章與中國畫書法的關係:首先是對鈐印的介紹,其次講述印章在書畫作品上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印章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 篆刻入門:三方商璽,印章史的起點(附10方漢印樣本)
    今天是篆刻史的第一篇,我們講三方商璽,這是中國印章史的起源。學篆刻,我們首先要了解中國篆刻起源於哪裡,這很重要。(文人印)也就是說:所有的篆刻作品都是印章,但並不是所有的印章都是篆刻。最早的印章大抵等同於現在的普通印章,像公司的辦公印鑑一樣,其功能在於憑信;後來發展出來的篆刻其主要功能是為了藝術欣賞,多用於書畫鈐印或篆刻展覽及篆刻收藏。但篆刻是從印章發展來的,因此,要研究和學習篆刻,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印章開始學起。
  • 中國成語印博物館 7000成語印章明年免費參觀
    首席記者楊軍報導 30年時間篆刻7000餘方成語印章,即便有人出巨資收購,都被他婉拒。如今,這些印章支撐起的中國成語印博物館,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他就是楊桂臣,中國成語印博物館的館長。昨日,位於瀋陽市皇姑區的中國成語印博物館,迎來一場獨特的授牌儀式,這裡預計將在明年面向公眾開放,屆時大家可以免費到此欣賞中國所有成語的印章。
  • 智能印章管理系統實現異地蓋章 安全管控異地用印
    傳統的印章使用,用印人蓋章時蓋了一個章還是十個章,無從追溯,蓋章人是蓋了一份文件還是十分文件,同樣無法查證,因為傳統印章管理通常為人工保管+制度的模式,無法在線實時管控。特別是建築工程類公司,投標多、往來文件合同多,經常需要外出蓋章或者異地分支機構用印,外出用章需要專門的人員帶章,異地使用又無法管控,因此傳統印章管控效率低、風險大。如何提高異地用印效率,如何保障異地用印安全?
  • 巨型壽山石刻出瘦西湖印 「印章版」迷你導航圖
    印章版「瘦西湖導航圖」揚州網訊 「煙花三月下揚州,歷史名城面貌殊。」「煙花三月」節,揚州工職院的志願者們為外地遊客定製了一套巨型印章版「瘦西湖導航圖」,打造「印章版」的瘦西湖迷你導航圖,在尋跡揚州美景和中國傳統工藝中,宣揚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巨型壽山石打造「瘦西湖印」雙休日,不少瘦西湖的遊客手上都拿到一張特殊的「導航圖」。
  • 印章知識大全
    如若一幅作品用數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3、位置恰當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蕩,可借印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的「秤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號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