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學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主題思想最終都體現於印章藝術作品之中。印章以客觀存在的形象來表現這一切,其形式承擔著整個表達的任務,因此對於印章形式的錘鍊是相當重要的。在處理形式時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形式的目的在於表達主題、思想感情,這是形式的必然法則,明乎此才不致於墜入形式主義的泥潭不能自拔。形式本身具有的不確定的視覺效果、美感和內容,在作品中需要通過布局、章法等藝術手段加以裁剪整合。創作完成的印章作品作為藝術形象,首先的要求就是通過作品形式鮮明地表現出創作的主題和內容。作品的主題只能通過印章作品本身的形式、形象表達並被人們認識,任何外加的解釋都是作品無能的表現。形式與主題要求高度的統一,作品形象各組成部分之間,以及各部分與整體之間都要求高度的諧調整一。
清 葉爾寬《摹印傳鐙》六法:
「一曰氣韻生動,二曰刀法古勁,三曰布置停勻,四曰篆法大雅,五曰筆與刀合,六曰不流俗套。此六者,氣韻生動最難,下此五者皆人力所能為也。」
清 袁三俊《篆刻十三略》:
「結構不精則筆畫散漫,或密實,或疏朗,字體個別,務使血脈貫通,氣象圓轉」
在任何藝術之中,尤其是本身受材質限制的印章中,挖掘形式的潛力,努力錘鍊藝術語言、提高作品表達的鮮明突出性是創作中不可逃避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使藝術家的認識、思想更加充分地作用於社會文化,發揮更大、更有力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印章作品的具體形式包括:作品表現內容自身的內容,如文字的意義;表現內容固有的結構形式,如圖案的構成、文字的間架、筆畫的規則;印面的章法布局安排,如開合、呼應、對比等;刀法的起止徐疾形成的刀痕;石質引起的不同處理效果;印泥和鈴印方法引起的形象差異;邊款的各種形式及其拓印效果;印鈕的不同形制等諸多方面。也就是一切印章客觀包括的形式、形象都是印章藝術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會影響作品的藝術表達。因而都應當給予充分的注意和利用,使印章整體的各部分都為統一的主題服務。
作為藝術,印學是通過印章形象表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進而促進社會文化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一切從現實世界和社會文化中認識到的具有文化、藝術價值的內容和現象,原則上都是印學表現的對象。一切能夠充分表達作品主題的形式材料方法,原則上都能用於印章創作。只是在具體實踐中要結合印章的客觀條件、可能性,對各種素材、方法材料根據藝術規律和創作需要予以整理加工、選擇取捨,以便更充分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和價值。
由於形式本身在藝術創作中的從屬性,它具有很大的創造自由空間。把藝術的本質問題簡單地表面化為形式的人為規定,是不切實際阻礙印學發展的。特別是在對待前人的優秀作品時,不能將它們的成功表面化地歸於形式,進而來束縛自己創作的手腳。在印學界將篆書與印學的藝術價值錯誤地等而視之,將漢印的風格氣質與印學的最高藝術追求、創作目的等而視之,就是典型的表面化認識。其結果就是印學創作對漢印、對篆書的須臾不敢離開,印學的發展徘徊不前、難有新見。印學是社會文化建設發展需要的實踐活動,它的藝術價值和創作目的不是任何形式的墨守或翻新,而是有益於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從這一本質規律去思考要求印學實踐才可能取得成效。只有認識到形式的作用,充分開拓發揮形式的潛力為印學創作服務,印學的發展才能放開手腳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印面中開拓新的表現內容和形式,對於各種書體和書法藝術風格,各種民間工藝造型、圖案、繪畫等都應該大膽地探索,運作它們的表現力為印學服務。在印泥的色彩上也就可以採用那些歷史上曾過運用過的黑色、藍色、綠色、古色、金黃色等色彩,甚至其它以前不曾用地的色彩使印章的藝術效果更加炫爛奪目和感人。邊款上也可以大力發展圖案和色彩,並注意使邊款與印面相互促進達到作品主題表達的統一和協調。印學工作者還可以動手製作印鈕,特別是製作較方便的薄意鈕,使之與邊款相得益彰。客觀來說這些形式手段在印學界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除此之外還可以發展更新的手段、方法和形式,只要符合印學藝術實踐的本質目的,有益於印學和社會文化都將是有價值、有前途的新形式。
明 徐上達《印法叄同》:
「正而不雅,則矜持板執,未離俗氣。故知雅者原非整飭,別是幽閒。即如美女無意修容,而豐度自然悅目,靜有可觀也,動亦有可觀也,蓋淡而不厭矣。」
章法的安排是創作者對印章作品形式作的組合、取捨、加強等藝匠工作。章法的最高原則就是和諧,無論什麼技法、形式最終都要達到全印統一現變化主題與形式的和諧表達。統一是實現和諧的藝術效果的首要法則,是印面能夠團結一氣成為一個完整藝術形象獲得美感的基本條件。漢摹印篆就是一種按照印章創作要求創造的能夠達到高度統一的字體。高度統一甚至近於重複呆板的摹印篆奠定了漢印獨特的藝術美感。只有首先具備了統一的基礎,再進行適當的變化才有可能達到藝術的豐富和諧。沒有統一基礎的變化只能是雜亂無章的東西,不可能具有美感更不用談藝術了。因而藝術創作一般都要求從平正入手、從規律入手、先收後放。變化是無法窮盡的,但在一個藝術作品中它必須是有限的、有條件的、必須有益於作品主題思想的表現,而不破壞作品的章法和諧。
印面的形式一般來講最終由朱白兩部分構成,由它們間的變化關係產生虛實、對比等審美效果。二者是有機的印面整體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章法的和諧就必須是朱白的和諧。因為朱色本身是實有的白色只是與它對比的空白,所以朱色部分對人的注意有較大的吸引力,對印面的視覺效果有相對較大的影響。這就是朱文印一般地比較白文印容易安排布局的原因。白文印如果對字間空處,也就是朱色部分注意不夠,就不容易使章法安排和諧圓滿。雖然白文印的主要部分是白色的文字,但朱色的空間對印面效果仍有著較大的影響力。這一點恰恰說明了和諧統一的重要性,在優秀的朱文印中其白色空間也必然是與朱色部分和整體和諧統一的。
具體的章法安排要在和諧統一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形式變化規律使主題思想和內容情感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深刻有力。統一可以通過重複、排比、漸變、節奏、旋律、呼應等方法實現。變化則能通過對比、分割、穿插、簡化、繁化、點綴、仿舊、殘損等手法達到。熟練掌握印章的各種形式變化規律和表現效果,對印章的邊欄、界格、裝飾、邊款、鈕式印泥都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加以變化運用,以實現章法的和諧效果和創作主題的表達。單純地玩弄這些變化賣弄技巧花樣只能破壞作品的藝術、文化價值而事得其反。
藝術的主題表達要求充分地利用發揮素材本身的物質特性。以漢字入印就要充分運用筆墨韻味以之服務於藝術主題。用圖案入印就可以根據需要運用多種色彩來表現圖案的特徵,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對於封泥、瓦當、磚文、鏡錢銘文、銅玉印等的形式變化,就可以借用其特徵和美感為一定的作品主題表達增加感染力。
客觀世界是無限豐富的、不停發展的,人們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擴大、深入和更新,印章的主題思想和形式也將隨之更新發展。印學工作者要提高觀察認識能力,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條件形式,結合印學的本質規律去蕪存精,用新形式表現新時代的新內容,促進印學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