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門口的超市裡,有人指著空盤問:麵包沒了??
老闆樂呵呵的回:是呢,老式麵包每天都早早賣光,想吃明天早來哈。
就整盤擺在收銀臺上的,連個包裝都沒有,甭管買幾個,都給扔進簡易的塑膠袋就拎走了,還那麼熱銷,是有多好吃。
讓我想起小時候,出門一到火車站,最惦記的就是這獨具風味的老式麵包了,厚厚大大的,能讓一個饞嘴的小孩無比期待。
現在喜歡自家烘焙的越來越多,大多都推崇低油低糖的健康做法,但跟老式麵包的香濃與柔軟,那是沒法比的。
據說老式麵包的配方是被高價買下的,很貴。別看是最早被普羅大眾接受的西式食品,但至今也沒被社會淘汰,還成了很多人記憶中最美好的味道。
然後做法也被烘焙迷們追捧相傳,被稱為簡單又幸福的麵包,烤好後放三天還是一如既往的香軟。
做法上,老式麵包的風味一是源於酵頭,酵頭髮面會有種濃鬱的面香,質地也更加細膩。
還有一個原因,是黃油量偏大。有人說過,不加黃油的麵包都不叫麵包。成品顏色金黃,香味醇厚濃鬱,一層層的拉絲,鬆軟有嚼頭。
還得用品質好的動物黃油,牛奶提煉出的那種。只要是製作成功的,就怎麼著都比買的麵包好吃。一口咬下去,兒時的味道直上心頭就對了,自然的面香奶油香。可別用價格便宜的植脂奶油,你懂得。
【老式麵包】
酵頭:高筋麵粉100克,低筋麵粉50克,細砂糖12克、酵母3克、水110克
主麵團:高筋麵粉100克、低筋麵粉50克、細砂糖25克、鹽3克、奶粉15克、蛋1個、水25克、黃油40克
先製作酵頭
1.先將水、糖和酵母粉倒入麵包桶內,用筷子攪拌均勻至酵母顆粒都融化。
再加入高筋和低筋麵粉,用筷子攪拌成粘稠的麵團,至底下沒有乾粉的狀態。
2.用溼布蓋住靜置室溫發酵,至麵團漲大呈蜂窩狀。
3.再加入全部的主麵團材料。
4.啟動廚師機,先用慢檔混合成團,再轉快檔揉至麵團表面光滑細膩。
停機檢查,用手輕輕的拉扯出一小塊麵團,撐大後的面膜薄且不易破,就可以了。
5.將麵團整理好,放廚房裡讓它做第一次發酵。
現在室溫還是28度左右,所以很快就能發酵得快又好,要隨時觀察麵團的狀態。
6.發至原來的兩倍大,用食指輕輕的按入麵團中間,孔洞不回縮不塌陷,就表示發酵好了。
7.發酵完成的麵團取出,擀開捲起兩到三次,排去大氣泡,然後再捲成團醒面15分鐘。
8.將大麵團分成等量的十個小面劑子,放在手心裡,打圈的方式按壓著分別滾圓。
無需醒面的過程了,記住先後順序,先滾好的先整形,這樣就都留出醒面的時間了。
9.取一個小麵團,一手向左一手向右的搓成長條,然後對摺後捏合頂部,底下就自動旋轉成麻花狀了。
10.然後再對摺,把相接的地方塞到對摺的圓孔裡,即成一個老式麵包坯。
11.都整理好後,依次收口向下的排放入烤盤中。
12.繼續室溫做二次發酵,至麵包坯都發酵到原來的一倍大,然後給表面輕刷一層水。
放入預熱好了的烤箱裡,170度25分鐘,烤焙至表面金黃即可。
13.出爐後,趁熱刷熔化的黃油,刷一遍會被很快吸收,然後再刷一遍。
放涼至手溫,就裝密封袋室溫保存,讓麵包充分回軟回油,涼透後的狀態最好也最好吃。
小貼士:
麵團水分大,整形的時候若粘手,可以在手上面墊上都抹點黃油就好操作了。
現在天還熱,所以用直接法做的,溫度低的地方還可用冰箱冷藏發酵的辦法,頭天晚上混合均勻酵頭,放入冰箱,轉天再混合主麵團,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