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綻放
道路潔淨、房屋整齊、綠樹成蔭……走進位於浦口區湯泉街道西南一隅的瓦殿村,一幅「屋齊、路潔、水清、村美」的美麗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在房前屋後嬉笑玩耍,看見客人便禮貌招呼的孩子們,笑容淳樸、樂觀自信的村民們更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日,記者走村串巷,感受這個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的「精氣神」。
「鄉賢能人」馮海燕,「主人翁意識」入腦入心
高高的穀倉裡堆滿了今年的新稻、熱鬧的集市上人們攜家帶口趕集、農家院子裡掛滿了黃燦燦的玉米……這些滿滿鄉土氣息的牆繪讓人眼前一亮。這家位於瓦殿村關口章組的「東北大鍋灶」農家樂,在當地頗有名氣。
15年前,農家樂的主人馮海燕從吉林長春嫁到南京,雖然已經在這裡生活多年,但還是鄉音未改。因為有從事廣告設計、策劃的經歷,這些牆繪馮海燕都親自參與設計製作。閒暇時間,她會去不老村、西埂蓮鄉、姚徐老街等美麗鄉村遊玩。「說是遊玩,其實也是邊看邊學,只有這樣才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更進一步。」馮海燕說,去的地方多了,對瓦殿也有了更多想法:景區應當設計更多活動讓遊客參與其中;政府需要在鄉村發展中更廣泛地進行頂層設計;不同農家樂之間應該實行差異化競爭……
「馮海燕是非常有想法的人,村裡像她這樣的能人可不少,為村莊發展出『金點子』。」瓦殿村黨總支書記趙林濤告訴記者,不同於其他美麗鄉村建設將原住民外遷,瓦殿村是目前浦口區僅有的一家純原住民美麗鄉村,因此,該村積極發揮村民主動性和積極性,老黨員、鄉賢能人、志願者帶頭,小到道路建設、水塘整治,大到景區設計、苗木栽培,村裡在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基層治理等方面充分動員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設計達人」張玉虎,美麗庭院蔚然成風
漫步在瓦殿村,走到一戶院子前,便有潺潺水聲盈盈入耳。進入院內,只見右側牆角打造了一處微景觀,半人高的假山上,水循環流動,滋養著水池裡十餘尾小金魚。
繼續往裡走,雪松、紅楓、黑松、小葉女貞等各色綠植長得枝繁葉茂,整個庭院看起來生機盎然;屋內,客廳、餐廳、茶室、廚房、儲物間等一應俱全,窗明几淨,溫馨宜人。
「院子裡這些都是您打理的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女主人諸桃花一臉驕傲,「是我愛人,因為從事園林工作,他特別有想法,也愛設計,一草一木都出自他手。」
多年前,諸桃花嫁給了瓦殿村民張玉虎,當初,夫妻倆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城裡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如今,他們卻常年住在瓦殿村,每逢節假日,連女兒都會「賴在」這裡,不願回到市區。「當初只是想家裡人住得更舒適,同時也為村子增添一抹生機,沒想到還能被評為『美麗庭院』示範戶,村民紛紛來『取經』。」諸桃花說。
在瓦殿,「推窗可見綠,抬頭可賞景」的並不是只有張玉虎家。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村積極開展美麗庭院評選活動,將美麗庭院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村民素質提升結合起來,村民們互看互學互比,截至目前已創建美麗庭院81戶。
「誠信之星」周鳳財,為人處世守好原則底線
3歲多的周宇皓是村民眼中的「小大人」,他懂事、有禮貌、講衛生,無論去誰家玩耍,進門第一件事就是脫鞋。
爺爺周鳳財56歲,是周老二土菜館的負責人,也是這個六口之家的主人。來到土菜館門口,周宇皓正在客廳看動畫片,見有客人來訪,便從鞋櫃拿出拖鞋送到門前,「請換。」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字,卻足以看出孩子家教甚好。村民們說,皓皓的良好教養得益於爺爺周鳳財的以身作則。
作為楚韻花香景區接單量最大的一家土菜館,周鳳財對如今的生活很滿意。然而,20多年前,他還欠著20多萬元的外債,一家人擠在田埂上10平方米的破房子裡。
奮鬥了十幾年,外債終於還清,周鳳財還沒停下來喘口氣,就開始種植苗木、創辦土菜館。去年,他家被街道評為「文明家庭」。
「文明不僅體現在家庭和睦、鄰裡關係和諧,更是因為周鳳財及其家人堅守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底線,這在村民當中有著很深的意義和作用。」瓦殿村村委會副主任董玉發表示,全村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通過好兒女、好夫妻、好鄰居等評選活動,近三年來評選出文明家庭110戶,有效提升了村民道德素養。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得益於苗木種植和美麗鄉村建設,瓦殿村一直『家底較好』,因此村民們更追求精神面貌的提升。」趙林濤告訴記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誠信守信、樸素樂觀……瓦殿村民的這些美好品德和生活狀態,就是被這方水土滋養出的「精氣神」。
南報融媒體記者 魯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