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鄉風滋養村民「精氣神」

2020-12-25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石城綻放

  道路潔淨、房屋整齊、綠樹成蔭……走進位於浦口區湯泉街道西南一隅的瓦殿村,一幅「屋齊、路潔、水清、村美」的美麗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在房前屋後嬉笑玩耍,看見客人便禮貌招呼的孩子們,笑容淳樸、樂觀自信的村民們更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日,記者走村串巷,感受這個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的「精氣神」。

  「鄉賢能人」馮海燕,「主人翁意識」入腦入心

  高高的穀倉裡堆滿了今年的新稻、熱鬧的集市上人們攜家帶口趕集、農家院子裡掛滿了黃燦燦的玉米……這些滿滿鄉土氣息的牆繪讓人眼前一亮。這家位於瓦殿村關口章組的「東北大鍋灶」農家樂,在當地頗有名氣。  

  15年前,農家樂的主人馮海燕從吉林長春嫁到南京,雖然已經在這裡生活多年,但還是鄉音未改。因為有從事廣告設計、策劃的經歷,這些牆繪馮海燕都親自參與設計製作。閒暇時間,她會去不老村、西埂蓮鄉、姚徐老街等美麗鄉村遊玩。「說是遊玩,其實也是邊看邊學,只有這樣才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更進一步。」馮海燕說,去的地方多了,對瓦殿也有了更多想法:景區應當設計更多活動讓遊客參與其中;政府需要在鄉村發展中更廣泛地進行頂層設計;不同農家樂之間應該實行差異化競爭……

  「馮海燕是非常有想法的人,村裡像她這樣的能人可不少,為村莊發展出『金點子』。」瓦殿村黨總支書記趙林濤告訴記者,不同於其他美麗鄉村建設將原住民外遷,瓦殿村是目前浦口區僅有的一家純原住民美麗鄉村,因此,該村積極發揮村民主動性和積極性,老黨員、鄉賢能人、志願者帶頭,小到道路建設、水塘整治,大到景區設計、苗木栽培,村裡在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基層治理等方面充分動員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設計達人」張玉虎,美麗庭院蔚然成風

  漫步在瓦殿村,走到一戶院子前,便有潺潺水聲盈盈入耳。進入院內,只見右側牆角打造了一處微景觀,半人高的假山上,水循環流動,滋養著水池裡十餘尾小金魚。 

  繼續往裡走,雪松、紅楓、黑松、小葉女貞等各色綠植長得枝繁葉茂,整個庭院看起來生機盎然;屋內,客廳、餐廳、茶室、廚房、儲物間等一應俱全,窗明几淨,溫馨宜人。 

  「院子裡這些都是您打理的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女主人諸桃花一臉驕傲,「是我愛人,因為從事園林工作,他特別有想法,也愛設計,一草一木都出自他手。」

  多年前,諸桃花嫁給了瓦殿村民張玉虎,當初,夫妻倆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城裡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如今,他們卻常年住在瓦殿村,每逢節假日,連女兒都會「賴在」這裡,不願回到市區。「當初只是想家裡人住得更舒適,同時也為村子增添一抹生機,沒想到還能被評為『美麗庭院』示範戶,村民紛紛來『取經』。」諸桃花說。 

  在瓦殿,「推窗可見綠,抬頭可賞景」的並不是只有張玉虎家。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村積極開展美麗庭院評選活動,將美麗庭院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村民素質提升結合起來,村民們互看互學互比,截至目前已創建美麗庭院81戶。

  「誠信之星」周鳳財,為人處世守好原則底線

  3歲多的周宇皓是村民眼中的「小大人」,他懂事、有禮貌、講衛生,無論去誰家玩耍,進門第一件事就是脫鞋。

  爺爺周鳳財56歲,是周老二土菜館的負責人,也是這個六口之家的主人。來到土菜館門口,周宇皓正在客廳看動畫片,見有客人來訪,便從鞋櫃拿出拖鞋送到門前,「請換。」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字,卻足以看出孩子家教甚好。村民們說,皓皓的良好教養得益於爺爺周鳳財的以身作則。 

  作為楚韻花香景區接單量最大的一家土菜館,周鳳財對如今的生活很滿意。然而,20多年前,他還欠著20多萬元的外債,一家人擠在田埂上10平方米的破房子裡。 

  奮鬥了十幾年,外債終於還清,周鳳財還沒停下來喘口氣,就開始種植苗木、創辦土菜館。去年,他家被街道評為「文明家庭」。 

  「文明不僅體現在家庭和睦、鄰裡關係和諧,更是因為周鳳財及其家人堅守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底線,這在村民當中有著很深的意義和作用。」瓦殿村村委會副主任董玉發表示,全村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通過好兒女、好夫妻、好鄰居等評選活動,近三年來評選出文明家庭110戶,有效提升了村民道德素養。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得益於苗木種植和美麗鄉村建設,瓦殿村一直『家底較好』,因此村民們更追求精神面貌的提升。」趙林濤告訴記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誠信守信、樸素樂觀……瓦殿村民的這些美好品德和生活狀態,就是被這方水土滋養出的「精氣神」。

  南報融媒體記者  魯舒婷  

相關焦點

  • 【文明青海】小高陵:文明鄉風滋養百姓「精氣神」
    文明風景線  文明良好的鄉風具有浸潤人心、引領向善、規範行為、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也是當今新時代下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軟體基礎。以文明之風引領的鄉村振興,不僅讓村民鼓起了腰包、改善了生活條件,更是讓村民充實了精神生活、活出了好面貌。
  • 讓文明鄉風蕩漾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有助於全面實現「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良好的文化條件。以「文」育人,構建農村精神家園。
  • 湖北省恩施州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讓精神的力量滋養山野
    編者按: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在「富口袋」的同時,如何富腦袋、豐內涵,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煥發新活力?湖北省恩施州創新形式,豐富載體,貼近地氣,廣泛激發群眾參與熱情,讓文明鄉風蔚然成風的做法可資借鑑。
  • 奏響鄉風文明的嘉峪關樂章——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調研報告
    、沒有活力,自立自強、自尊自信的精氣神也將無從談起。強宣傳,為鄉風文明建設聚眾力和全國許多鄉村一樣,村民思想觀念能否與鄉風文明需要相契合,行為方式是否符合鄉風文明建設的標準要求,都離不開宣傳教育潤物無聲的滋養和涵化,野麻灣村也是這樣。
  • 2020年甘肅遴選考試策論文寫作:建設文明鄉風助推鄉村振興
    鄉風自古以來就是純樸,恬淡的代名詞。我們有「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田園童趣,也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豐收富足,美好的田園生活與文明的鄉風緊密相連。鄉風不僅能滋養農民的精神境界,也是帶動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塑造文明家風才能為實現鄉村振興助力。建設文明鄉風,有其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
  • 金寨縣關廟鄉:「面子」美「裡子」實 繪就文明鄉風新樣子
    文化廣場打造鄉風文明「新面子」。該鄉通過建設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與培育文明鄉風相結合,為實現「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夯實根基。全鄉已累計建成集美化、亮化、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科普宣傳、農家書屋、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高標準農村文化活動廣場6個。
  • 古田縣大甲鎮林峰村:文明鄉風涵養美麗家園
    在林峰村插隊的知青施友振說:「這些年,林峰村的變與不變,都看在眼裡,古村傳統韻味仍然保留著,村容村貌變得更整潔,新建的公園為村民提供了休閒去處,林峰村不愧是全國文明村。」沿著穿村而過的洛洋溪,記者繞了村子一圈,又走進幾家農屋,看到村民將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農村常見的雞棚鴨舍在房前屋後一個都瞧不見,路面、溪裡也幾乎看不到垃圾。
  • 【新文明實踐】以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鄉風文明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只有鄉風文明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凝聚共識,才能更好地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鄉風文明,農村的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美美與共,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才能更有內涵、更有質量。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
  • 鄉村文明主陣地 村民精神新家園
    一直以來,全面建設農村文化禮堂,著力打造繁榮的鄉村文化,弘揚鄉風文明始終是女埠街道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蘭谿市歷史最悠久的鄉鎮街道之一,近年來女埠街道緊扣文化禮堂「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的定位,結合文旅融合戰略和鄉風文明實踐打造,以「建、管、用、育」為準則,深入挖掘文化「足跡」,凸顯「一村一品、一堂一韻」特色,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陣地,在傳承鄉土文化、弘揚鄉風文明、提升服務效能、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 泗縣:以德治村賦能鄉風文明
    近年來,泗縣劉圩鎮西馬村把精神文明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改善農村面貌的大事、改善農民生活的實事,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創建活動,鄉風民風美、人居環境美、文化生活美的文明風尚逐步形成。西馬村是皖東北一個古老小村落,為泗州戲的重要發源地。
  • 安徽亳州:「特色文化牆」扮靚美麗鄉村 文明鄉風吹進村民心頭
    近年來,安徽亳州把鄉村文化牆作為宣傳鄉風文明的有效載體,充分利用壁畫、牆體繪畫等表現形式,將村民喜聞樂見的內容等展現在村民面前,既給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別樣的色彩,也在潛移默化中滋潤了村民的精神土壤。即便是不認字的村民,也能看明白畫中的意思。」
  • 深州市東八弓村建設「村民食堂」引領文明鄉風
    見到有人來訪,李彥恩趕忙迎了過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感慨道:「孩子結婚是大事,如果是以前要著實忙碌一陣子,如今村裡有了『村民食堂』,省心省錢還熱鬧,到時歡迎來喝喜酒啊!」原來,李彥恩說的「村民食堂」就是該村新建成的「婚宴大廳」。  東八弓村是深州市穆村鄉一個典型的果樹種植專業村,全村420戶、1500多口人絕大多數從事果樹種植、儲藏、銷售等工作。
  • 四川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現場會經驗交流發言摘要
    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吸納新鄉賢、老黨員、道德模範等進入五老調解會、鄉賢理事會、道德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四會」組織,制定完善配套制度,督促村級事務及時公開、公平公正,監督村民自覺踐行村規民約,維持社會和諧穩定。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引導村民形成節儉養德、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等社會新風尚,文明新風拂面而來。
  • 鄉風文明怎麼抓?寧波市象山縣做好「善治」大文章
    論壇圍繞「鄉風文明與鄉村振興」這一大主題,聚焦寧波市象山縣探索實踐的「善治」開展討論交流。寧波市象山縣塗茨鎮旭拱岙村,是一個著名的「網紅村」。之所以成為網紅,是因為這個村的經濟發展和鄉風文明兩手都夠「硬」。備受國內媒體關注的「村民道德指數測評」機制便是發源於旭拱岙村。道德指數測評怎麼評?
  • 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文明鄉風潤心田 鄉村振興譜新篇
    、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培育良好鄉風民風,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之力。如今,一幅幅鄉風文明、和諧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在珠源大地徐徐展開。在路旁,大德村致富帶頭人張春指導村民正忙著挑揀採摘好的小莢豌豆裝框售賣,忙碌的村民們臉上露出了質樸而幸福的笑臉,一派美麗鄉村豐收的景象映入眼帘。
  • 村莊環境美如畫 文明鄉風花正開
    在鄉村文明行動建設中,紅光村堅持做「活」鄉村文化,育「實」鄉風文明,精心繪製群眾喜聞樂見的「道德文化牆」,不僅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還將鄉村文明新風普及到千家萬戶。宣傳內容上更是囊括了「中國夢」、「講文明 樹新風」「清潔城鄉 美化家園」、孝賢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明理感恩誠信自強」等。把弘揚傳統美德與美化景觀有機結合起來,將一面面舊牆壁變成會「說話」的文化牆,向村民傳遞社會的正能量。
  • 「晴耕雨讀」的好鄉風,也是一種生產力
    據媒體報導,湖北省松滋市姜家嶺村,村民們「不比做屋,只比讀書」。全村僅282戶1058人,這些年考出了11個博士、32個碩士、108個本科生,被稱為「荊州博士第一村」。  「不比做屋,只比讀書」,這種「比」與一些地方的「比」大不相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農村地區盛行攀比之風。
  • 積分小超市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康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速記
    宗來來是康樂縣蘇集鎮南部山區古洞溝村二社村民,拿著剛從積分超市兌換的獎品,笑得合不攏嘴。在臨夏州很多山村,都可以見到這種小超市,它是甘肅省婦聯牽頭捐助,為助力脫貧攻堅和促進鄉風文明建設而設立的公益性超市。小超市的貨架上日常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價格不高卻很實用。
  • 為幸福家園鑄魂——鮓洲村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靈魂,抓住鄉風文明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關鍵,這為鮓洲村迎來了「蝶變」的轉機。鮓洲村村容村貌整潔 記者 蔡亞文 攝志願服務改變了民風村貌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不僅我們的日子好過了,我們這裡還建成了鄉風文明的幸福家園。」冬日暖陽下,村民趙帶弟拿一把木耙,將剛倒出來的稻穀薄薄攤開,在地面上輕輕拉出一道道柔美勻稱的金色紋路。文明鄉風涵養和諧鄉村文明鄉風,不能囿於傳統鄉村社會固有的道德規範。隨著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無形中成了「新常態」,正風俗是當務之急。
  • 永福: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2020年,永福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永福鎮漁洞村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國家稅務總局永福縣稅務局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近年來,永福縣始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貫穿於鄉風文明建設活動全過程、融入鄉村振興各個方面,不斷提升鄉村發展軟實力,通過推進移風易俗打造群眾精神高地,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將「新時代文明種子」遍撒永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