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帶著兩個孩子去植物園遊覽。第二天,帶著果果已經在植物園門口等了閨蜜一個多小時了,正準備打電話問走到哪的時候,才看見不遠處,閨蜜正帶著孩子火急火燎的走了過來。母女倆臉上都帶著生氣的表情,趕忙問閨蜜怎麼回事。
「可別提了,這個孩子感覺就不是我親生的,太磨蹭了!」說著還用手指著孩子,不斷地說著孩子的錯誤。看著孩子一副快要哭出來的表情,進入園區之後,趕快就讓兩個孩子一起去玩玩。
閨蜜這才告訴我,原來是今天早上,讓穿個衣服孩子竟然穿了二十多分鐘。她批評了孩子兩句,孩子不聽還頂嘴,再想到孩子總是因為磨蹭,幼兒園遲到等等「光輝事跡」,就沒忍住打了孩子兩下。
「孩子愛磨蹭」這個行為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孩子的「通病」了,也是最讓家長們最頭疼的一件事情了。打不得罵不得,有時說的重了,還磨蹭的更嚴重。有時甚至孩子知道自己「磨蹭」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還是依舊如此。其實要解決孩子的這一問題,首先家長就要搞清楚,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一、為什麼孩子做事喜歡「磨蹭」
1、缺少時間概念。
小孩子他們其實不具備和成年人相同的時間概念,一般來說孩子不知道一分鐘和一個小時的具體差別。沒有時間觀念,自然在我們成年人眼中,就感覺孩子不管做什麼都磨磨蹭蹭的。事實上孩子不明白自己一分鐘和一個小時做事情的具體區別是什麼,這才導致了孩子的做事磨蹭。
2、缺乏自信心。
人對未知的結果,總是會自帶一種天生的「恐懼感」,而只有強大的自信心,才能幫助我們去戰勝這一心理。但是現實情況是,有的孩子由於缺乏自信心,陌生感和恐懼感會使得孩子自動地遠離,總是擔心自己會遇到挫折,遭受失敗的打擊。因此越是害怕,行動就越是緩慢。如果一旁還會出現父母催促的聲音,孩子可能還會更慢。
3、 事情和孩子的能力不匹配。
孩子明明才上幼兒園,你就要讓孩子學習小學數學,孩子的實際能力與你的要求完全不匹配。再加上有些孩子,也不願意主動和父母去聊天溝通,而父母也不經常去與孩子進行溝通,孩子讓別人看起來,就像是在故意喜歡磨蹭一樣。事實上,如果我們經常和孩子經常交流,就可以適當地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也能幫助孩子找到適當的解決方式。
做事喜歡「磨蹭」,這個習慣在我們現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確實會吃虧。就像硬幣有自己的正反兩面一樣,一件事情也具有「兩面性」,因此我們要看到孩子「磨蹭」背後隱藏的潛力,這樣才會更好的幫助我們,找到好的解決途徑。
二、「磨蹭」的孩子有哪些潛力
1、自我意識的覺醒。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的,尤其是孩子。當孩子向父母表示自己的意願或者想法時,相信父母做得最多的就是打斷孩子。這樣的情況,幾乎在很多家庭和學校都能夠聽到類似的語言,人們也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孩子做事磨蹭,有些時候並不是孩子故意或者能力有限,而是孩子的自我意識中,對這件事情就興趣不高。而父母的控制讓孩子違背自己的興趣,自然也就有牴觸情緒,不願意好好地去做事情。
2、對事情的完成有自己的一套要求。
有時候「完美主義」對孩子來講,並不是一個好的要求標準,有這樣性格的孩子,對事情要求過於完美,不會輕易允許自己犯錯誤,對同一件事情的要求標準也非常高。但是要求完美的孩子,說明心理具備一定的底線和要求,這樣的孩子在做事情時,更能夠達到要求的標準。
3、「興趣決定一切」。
孩子缺乏專注力是十分常見的,但是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又時常表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這也就說明孩子對這件事情是有一定興趣的,要記住一句古話「興趣決定一切」。而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這時的專注是任何時候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興趣可以引導孩子對事物進行主動的選擇,而正是這些興趣會引導孩子發掘更深層次的知識。
世界上的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磨蹭」,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經歷。這和孩子的身體以及心理原因有著好大的聯繫,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嚴厲催促甚至是「一手包攬」這樣的解決方式,都不能夠有效地解決孩子的這一習慣。因此我們可以試著改變我們自己的心態,適應孩子的節奏,再從一旁去引導孩子。
三、面對「磨蹭」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確處理
1、保持冷靜。
千萬不能用我們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家長最先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心態一定要平和。千萬不能用發火甚至是暴力的方式來對付孩子。對孩子嚴厲可能短時間內,會看到效果,但是這並不是孩子發自內心的主動意願,因此孩子會更難改正,還會把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拉得更遠,不利於和諧的親子關係。相反家長保持情緒的冷靜,換一種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也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
2、獎懲有度。
磨蹭不等於不好的習慣,但是也不影響家長告訴孩子做事磨蹭,會影響到對時間的正確規劃。只有具備正確的時間概念的人,清楚自己在每個時間段,該做什麼事情的人,這樣人生才會獲得一定的成功。因此我們可以使用適當的「獎懲機制」,引導孩子在一定的時間段,完成一定的任務量,獎懲有度。
3、 提前給孩子預知「磨蹭」的結果。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磨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沒有具體的時間觀念,從而也就不知道「磨蹭」的後果是什麼。那麼我們就可以提前告訴孩子,結果是什麼。比方孩子吃飯總是吃得很慢,那麼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吃飯慢的話,去玩耍的時候就見不到小夥伴了。沒有小夥伴陪著玩耍,對孩子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總之,孩子喜歡「磨蹭」,家長不能只是一味地採用「強硬措施」,這樣的結果只會「越催越慢」,甚至還會導致孩子和自己「唱反調」。而相反用「自然懲罰」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承擔「磨蹭」所帶來的的後果,這樣孩子一般才會慢慢的去改掉這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