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活,享美食。歡迎關注「萌蒂美食說」,在這裡每天為您分享關於美食的那些事。
包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主食之一,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吃包子的習慣。包子是由面和餡制而成的麵食,有素餡和肉餡,其做好的包子上面有很多的褶,皮薄餡多,十分的好吃,咬上一口滿嘴留香。
包子起源見自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諸葛亮南徵,取面畫人頭祭之」。
相傳包子蜀國丞相諸葛亮發明的,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三國演繹,其中有一段就是介紹諸葛亮七擒七縱收服孟獲之後,班師回朝的時候,行至瀘水的時候軍隊無法渡河,便差人將牛羊肉等剁成肉餡子,然後用面包起來,製作成人頭的迷羊,投入江中祭祀之後方才順利渡河。起初這種祭品叫做「蠻首」也叫作「蠻頭」,後來被稱為「饅頭」,也就是咱們所吃到的包子。
上面給大家稍微科普了一下下,下面咱們進入正題。很多人在包包子的時候尤其是初學者,或多或少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大家都知道要想包子好吃,關鍵就在調餡子上,其次是和面,有時候調料沒放對還有怪味。我們大家應該都在外面吃過包子,不管是什麼餡子的包子都很好吃,反而自己回家做的時候總是味道上差那麼一點點,其實問題就出現在怎麼調餡子上,怎麼調餡子,要加什麼調料,不該加什麼調料?要不要加水?和面需要什麼程度?只要把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保證您包出的包子鮮美多汁,吃完還想吃。
調製包子餡子切記不可加這種佐料
大家都知道料酒的作用是去除腥味,很多時候咱們無論是燉肉還是燉魚等都會選擇放料酒去腥,還有很多人在包包子調製餡子的時候,尤其是肉餡都喜歡放料酒,其實這是不對的,現在市面上很多料酒都或多或少的有種怪味,這樣一來不僅不能去腥,還會蒸出來的包子不鮮美,不好吃,甚至還有怪味。因為料酒去腥的原理是預熱之後揮發,然後帶走食物中的腥味,包成包子之後就揮發不掉了。
包包子和面這麼重要嗎?
包包子水、麵粉、酵母菌的比例一定要配好,具體的比例為10:5:0.1(麵粉:溫水:酵母菌)水可以適當的增加或者減少,但酵母菌一定要按照比例來。和包子面要比饅頭的稍微軟一點,這樣才好吃。
酵母提前用溫水化開,然後倒入到麵粉當中,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光滑的麵團,夏季麵團發酵大約在1.5-2個小時之間,冬季的話時間上就要久一些,差不多要半天的時間。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時間,可以觀察麵團的發酵情況,差不多是之前的兩倍大就可以了。
和面要軟的話案板上儘量少放防粘的排氣乾麵粉,和面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多加一些溫水,這樣就能保證揉出的面軟一些,蒸出的包子也柔軟好吃。
如何調製餡子,要不要加水?
如果我們是包素餡的就不需要加水,只需要加入自己喜歡的佐料攪拌成餡即可;如果是肉餡子的,以牛肉大蔥為例,大蔥不要摻到肉裡一起剁,一定要分開,剁好之後在攪拌到一起,肉餡可以適當地加入些熬製的花椒水,這樣可以代替料酒去除肉中的腥味,還可以提鮮增味。
只要記住以上這幾點保證您蒸出的包子又白又大又好吃,最後再提醒一下大家,調製餡子的時候儘量避免使用料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