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認知中,能考入一個好大學,特別是985/211、清北這樣的高校,前途一定光明,但最近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豆瓣小組火了,小組簡介很有意思:985five(廢物)大學,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2020年5月10日創建的小組,截止9月20日,已有10萬多人,裡面的帖子平均以半分鐘的速度更新,主要是「失敗故事」「學業工作」「未來擔憂」。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些天之驕子變成「廢物」,一位清華教授透露了這其中的實情:
1、人情往來和交際比較薄弱
作為名校高材生,很多學生身上都具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學生在校的學習能力特別強,個人實力也是沒有問題,可是,到了社會邁入職場和學校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光學習就可以的,這時候需要把學校所學的知識融入進去,與實際結合起來,而且需要處理好和同事的關係,畢竟公司是一個大家庭,講究的是合作共贏,很多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同事間相互配合,這中間就涉及到了人情往來和交際,名校的很多學生在這些方面都是比較薄弱的,大學都把時間用來了學習,因此,和同事搞不在一起就不容易開展工作,就會被企業拋棄,失業了又怎麼能養活自己呢?
2、過於高估了自己的價值
作為名校的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豪感和優越感,畢竟是國內最頂尖的院校,學生有這種心理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學生卻是認不清自己和現在的社會現狀,過於高估了自己的價值,眼光都放得很高,除了一些名企根本看不上其它公司,結果就是現在的大學生競爭很大,這類人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只能是被遺棄在一邊。
3、抗壓能力太弱
能進入名校的學生,大部分從小就是受人羨慕,被眾人捧著,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模式,等到畢業時到了社會上找工作,這時候沒人捧著自己了,在找工作中遇到一點挫折就退縮,很容易就被現實打敗了,抗壓能力太弱,結果就只能是啃老,讓父母養活起自己。
作為名校學生,學習能力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因為一些個人的問題和現實經歷導致很多學生在畢業後都養活不了自己,大家也要注意上面那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