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拼命考上名校的寒門大學生自嘲「985廢物」,背後究竟為何?

2020-08-26 顧曼達說

文/顧曼達


這幾天,豆瓣上「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火了。

該小組創建於2020年5月10日,成立僅1月就聚集了6萬多「985、211失學失業者」。

他們在一起自嘲,一起自救,

「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中有個精品貼,核心內容是「985學生陷入困境的絕大多數都是小鎮做題家」。

什麼是「小鎮做題家」?

指的是出生於我國三線及以下城市,縣城,以及農村的學生。這個群體智力突出又刻苦好學,在中學階段成績突出,比起大城市的孩子來說,他們的青春相當單調,埋首於課本和試卷裡。他們往往家庭背景普通,父母文化水平有限,無法給他們提供資源和智力上的支持。在上大學以前,無論是本人還是父母,甚至很少從小鎮出去,視野和見識僅僅局限在小鎮內部,和一二線城市出身的人格格不入。


從《寒門難出貴子》、《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再到如今的《小鎮做題家》,這些涉及寒門學子的熱文,觸痛了來自社會中下層的莘莘學子的神經,是普通人心底最真實的痛。

小組內容過分真實,訴儘自身不得意


「985、211失學失業者」為何會在豆瓣聚集?

在各大社交網絡中,豆瓣用戶相對學歷較高,而精神層面瀰漫著一種「喪文化」。

他們聚集在一起,表達了自身的鬱郁不得志。

有個帖子叫「你是在哪一個時間節點走錯路的?」

一則高贊回復是,「還要從一顆受精卵說起」,直接表達了「小鎮做題家」對出身的不滿。

小組裡充滿了諸如此類的喪喪的帖子,例如:

金融好難混。

有得抑鬱症的小鎮做題家嗎?

【新人報導】今天是家裡蹲的第318天

你們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普通平凡嗎??


而這些內容之所以能出圈,被小組之外的人看到,

恰恰是因為,「小鎮做題家」抒發的內容和情感過分真實,引發了擁有同樣經歷的「失敗者」甚至是他們的父母的共鳴。

其核心是社會中下階層人們的精神層面的反撲,對他們無法突破自身階級和現有的較低的地位的無奈。


在高校擴招的今天,成為一名大學生並不難,但考上985,依舊是一條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險途。

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我國大多數省份,985的錄取率不超過2%。

在貴州、河南、江西等省份,只有百裡挑一的人才,才可以被985高校錄取。


然而,當小鎮做題家進入985高校,他們的人生高光時刻有可能止步於此,艱難的人生旅途也可能才剛剛開始。

「小鎮做題家」雖然學習好,但各有各的不幸


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事實上,這些陷入困境的985學生,這些「小鎮做題家」,他們雖然在學習上表現出色,卻各有各的不幸。

例如,

與外界接觸少,目光短淺、眼界窄,和同學們交流費力;

沒有足夠的錢應對大城市的開銷,過得捉襟見肘;

沒有資源,發展還不如學習不如自己的同學;

面臨抉擇沒人幫自己避雷,選了很坑的路。

......

因此,「小鎮做題家」不僅無法在進入985高校後如魚得水,甚至在同輩交流、戀愛、實習、就業等多個領域備受打擊,因此陷入自卑、沮喪、抑鬱的情緒。


輸在起跑線上的我,十來年的寒窗苦讀還是不如幸運投胎的你


事實上,小鎮做題家在大學後將面臨的困境,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註定。

夏令營、興趣班、補習班,他們輸在了課內外教育起跑線上;大劇院、文化館、科技館,他們輸在了城市文化起跑線上;寒暑假旅遊、出境遊、海外遊學,他們輸在了旅行閱歷起跑線上。

家庭以及城市對個體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這些城市裡的孩子司空見慣的場景,在當時的「小鎮做題家」看來則是難以想像的。

從《寒門難出貴子》、《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再到如今的《小鎮做題家》,這些文章都將出身寒門的學子,與幸運地出生在更富裕的家庭或者一二線城市的學子間做了橫向地對比,並揭露了以下事實。

寒門學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寒門學子曾經的光環一去不復返。

寒門學子十多年的寒窗苦讀比不上有些人幾代人的努力。

寒門學子向上攀登的通道是狹窄的、艱難的、危險的,一不小心就會跌落。

對小鎮做題家來說,他們在現實層面和精神層面的處境都顯得糟糕。

在現實層面,

「小鎮做題家」來到社會上打拼時,全然依靠自己;

他們面臨關鍵抉擇時,無法從家中長輩那裡得到寶貴的建議;

他們的試錯成本太高,可能一步錯、步步錯;

一旦面臨經濟不景氣,這些「小鎮做題家」將首當其衝,面臨失業危機。

在精神層面,

「小鎮做題家」不再是同齡人群中的佼佼者,一時間難以承受這種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很多大城市裡的孩子,他們往往面臨更大的來自父母的壓力,甚至承擔著改變家庭命運的期盼。

當來自家庭的過高的期待和其遭遇的現實處境相碰撞,他們就容易遭受沉重的心理打擊,甚至走向抑鬱。

「小鎮做題家」的精神危機


具體來看,「小鎮做題家」承擔的同輩壓力是多重的。

一方面,他們被拿來和同一個鎮上的青年進行對比,後者可能早已結婚生子,邁入人生下一個階段;

另一方面,他們將自身與城市青年對比,後者可能受到家庭的提攜,進入了好的單位,以及在婚戀上更為如魚得水。

而「小鎮做題家」,可能面臨著讀書、就業、婚戀的多重壓力。

融不進去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無論在哪裡,他們都是邊緣者。

在「一人來一句你父母讓你窒息的話」這個帖子裡,很多發言都表達了這個群體的不被理解以及他們承受的過高壓力。

「你以前超出XXX那麼多,怎麼會一手好牌打爛」

「爸媽這輩子都沒啥出息,就靠你爭氣了(啊我真的好窒息)」

「等博士你畢業了,進xx大學當大教授大科學家就輕鬆了(比本巨嬰會幻想呢)」

小組裡,一位29周歲的小鎮做題家出身的女生,就是這種高壓受害者的典型。

她畢業於本科top5 985的高校,父母是普通工薪階層。

她的心理陰影是,「花了父母大半輩子積蓄最終還是一事無成,經濟也不獨立,整個人籠罩在巨大的失敗陰影下,躲在出租屋裡日夜顛倒,吃垃圾食品,不社交不見人,一直在想自殺的計劃,消沉地過了幾個月。」

結束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思一二,這句古話體現了中國人的老莊精神。

意思是說,世界的發展不以個體意志為轉移,生活中的不如意一個接著一個,按下葫蘆又浮起瓢,每個人都面臨著工作上、身體上、情感上的各種各樣的煩惱。但我們還是要豁達,常思一二,保持樂觀的精神。

其實,985大學的「小鎮做題家」已經是同類裡出類拔萃的了。

比起其他小鎮青年,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國家領先的高校,接受了一流的教育資源,因此有了觀摩更廣闊的世界的機會,也培育了脫穎而出的能力,並擁有了為自己發聲的權利,這些都是他們比父輩更先一步的地方。

「小鎮做題家」雖然聚在一起,發洩了當下的不得已,但他們最真實的渴望是,

「希望我能有所成就,能成為讓爸媽永遠都為我驕傲的孩子」。

這條路,雖然走得慢,但依舊穩。

後浪們,加油!

相關焦點

  • 考上985卻自嘲是「廢物」,這些「天子驕子」緣何如此焦慮?
    當年高考決戰之時,有些人焦慮整整三年也沒有考上985,你考上了還焦慮,這也太凡爾賽了吧!顯然,名校學生的焦慮,落在有些人眼裡,多少有點無病呻吟的味道。畢竟,在生源量巨大和教育資源稀缺的現實下,考上985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高考考生有975萬,各省份的一本上線率在8%到34%不等。
  • 那群拼命考上985的「廢物」,開始慌了
    考上名校,是許多學生多年苦讀的終極目標,也是很多人對「優秀」的標準定義:似乎踏入「好大學」的門檻,就意味著成功。然而,現實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前段時間,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悄悄成立。實際上,將夢寐以求的名校錄取通知書收入囊中後,喜悅卻並不如想像中持久。「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許多組員自嘲為「做題家」。他們曾以考上名校為最高目標,寒窗苦讀、心無旁騖,不知做了多少道題目、刷了幾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 那群拼命考上985的人,最後變成「廢物」?
    從落後的小鎮到人人稱羨的985大學,沒有人會想到,他們會頂著「廢物」的標籤對自己的命運發出自嘲。因此,當在一個自稱「985 廢物」的群組裡看到近10萬餘成員,難免令人吃驚。成員們自嘲「小鎮做題家」,意思是從小鎮出來,憑著優秀的做題能力擁有了令人豔羨的名校學子身份,進入社會卻混得並不如期待的「失敗者」。如果說「失敗」有參照物的話,並不是指社會的平均水平,更多來自與名校畢業生身份的落差。
  • 那群考上985的「廢物」,開始慌了,網友:大專的我怎麼辦?
    這些名稱的變化,確實人們對考上名校的夢想,因為對於許多寒門學子來說,這是一場不看臉的考試。而在某個平臺上也有人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我不知道這是在嘲笑別人還是在自嘲,因為那些頂端的人開始慌忙手亂的,對於這些在底層的人,怎麼辦?
  • 名校畢業自嘲985廢物,有人一次考過CPA入職四大,困境也是禮物!
    偶然間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985廢物引進計劃」,目前已經有好幾萬人加入,裡面都是985、211高校畢業生,分享自己的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他們自嘲自己是「小鎮做題家」,出身平凡,通過做題考上名牌大學,然而由於埋頭苦讀,沒有太多獲取其他信息的渠道,父母又無法給自己提供有力的幫助。所以與學生時代大家唯成績論英雄相比,畢業後這些「小鎮做題家」面對現實的摧殘,漸漸感到迷茫失望。
  • 985大學的寒門廢物,一代會比一代多
    10年前,寒門再難出貴子刷爆網際網路。如今,一個叫做985廢物的新詞,將這兩者串聯在了一起。即使在傳統的認知裡,我們很難把985和廢物這兩個概念拼湊在一起,但在這個魔幻世界裡,他們就是組成了CP.愈發相信:我們是985,可我們也是廢物。
  • 考上985後,我卻成了「廢物」
    最近,豆瓣上有這樣一個神秘組織,它名叫「985廢物引進計劃」。「985」和「廢物」這兩個詞,在平時我們怎麼也不會將他們組到一起去。正常情況下,名校出身怎麼也能有一個好前途,能夠有一份不錯的好工作吧?!就如同他們的小組介紹一樣:這是一群985/211失業者的樂園,加入分享故事,談論如何擺脫困境。這個小組的人,他們就是一個個的例外。他們即便考上了985、211的好學校,卻依然被當做是個「廢物」。
  • 小鎮做題家們:寒門貴子的困境
    近期一個話題火了,「985廢物引進計劃」,最開始這只是一部分人的自嘲,但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個話題中找到了共鳴。很多出身名校的畢業生自嘲為「小鎮做題家」,自己除了會做題,一無是處........指的是出身於鄉鎮或者農村,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埋頭苦讀,最終高考考取名校,但是由於成長環境受限,除了做題之外,其他方面均不如來自大城市的同學。從「奮鬥逼」到現在的985廢物引進計劃,以及小鎮做題家,寒門學子總會面對著一個困局。
  • 考上了985/211,我依舊是個廢物嗎?
    這個詞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是一個「985」、「211」學校的「失敗學子」分享自己上大學,步入社會後失敗人生的小組。「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和「Five」一樣,屬於其中一部分組員的自嘲,其定義是:農村鄉鎮寒門出身、很會讀書,靠題海戰術考上了本科甚至985、211,脫離小鎮來到大學後,發現自己與城市同學的差異,接受了一系列打擊後對自己失去自信,泯然眾人。 自從這個詞火了以後,各種觀點紛至沓來: 「985/211錄取率都在個位數,小鎮做題家就是優等生無病呻吟。」
  • 別再說「985廢物」了——自嘲的另一邊,是打磨中的璞玉
    【家國天下·熱點】作者:Bella1 考上985卻成為了廢物?「考試黑馬」似乎是我們特有的一種情結。從古時的狀元及第,到今天的頂尖大學,踏入名校總和走向輝煌聯繫在一起。然而,事實卻超過了慣有的思維。5月開始,豆瓣上出現了一個特別的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
  • 為什麼我上了985名校,卻依舊覺得自己是「廢物」?
    顯然,不論是他們自己還是社會,對985高校的畢業生都有一個期待:能夠順利擁有高薪、體面、喜歡的工作,成為生活富足、事業有成、感情幸福的人生贏家。但是現實給了他們重重一擊:這些東西,不是靠好成績考上985高校就可以獲得的。指責他們「矯情」的人是從個體層面來談,把這個現象當作一個心理調適的問題。
  • 為什麼我上了985名校,卻依舊覺得自己是「廢物」?
    一個「合格」的985廢物,顧名思義,得滿足兩個要件:第一,擁有985高校的學歷或者正在985高校就讀;第二,自視為失敗者,正面臨著失學、失業等各種「失敗」境地。顯然,不論是他們自己還是社會,對985高校的畢業生都有一個期待:能夠順利擁有高薪、體面、喜歡的工作,成為生活富足、事業有成、感情幸福的人生贏家。
  • 反思「985廢物」,小鎮做題家背後:世界這麼大,我卻只有題
    最近,在豆瓣上看到這樣的一個組織:「985廢物引進計劃」。對於一名也是從985高校畢業的人來講,這樣的字眼確實很敏感。將985和廢物聯繫在一起,筆者頓感詫異,於是就淺略地了解了下。這個組群的主要功能是給「985」、「211」大學畢業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的故事,討論如何脫困。他們聚集在一起,自嘲,相互安慰,抱團取暖,訴說著他們各自的心酸和困境。
  • 「小鎮做題家」背後的世界:出身小鎮的985大學生為何自嘲廢物?
    記者 | 董子琪編輯 | 黃月1「小鎮做題家」,語出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個帶有自嘲性的稱呼指的是從小鎮或小城市依靠優秀成績考入「985大學」的一群人。事實上,早在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之前,百度「985貼吧」中就已經頻現類似的個人故事與落差感嘆。「小鎮做題家」與大城市的碰撞,也令我們想起此前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關注的「小鎮青年文學」話題。
  • 「985廢物」到底是什麼意思?李雪琴:上了北大就不能當廢物嗎
    名校畢業,卻開心不起來的,大有人在。在某瓣上有一個小組,叫做「985廢物」,人數不少。在985這樣的名校裡,有一群自稱廢物的「小鎮做題家」。同時,近期很火的李雪琴,也說過一句十分相似的話:上了北大就不能當廢物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985廢物」是什麼意思?
  • 越來越多的名校畢業生,進入社會後就變成了「廢物」,究竟為何?
    在大多數人認知中,能考入一個好大學,特別是985/211、清北這樣的高校,前途一定光明,但最近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豆瓣小組火了,小組簡介很有意思:985five(廢物)大學,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 我潛入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看到了「失敗」的真相
    在幾經思考之後,我「潛入」豆瓣的985「廢物」引進計劃群體,成為他們之中的一份子,並逐漸了解到這群年輕人「失敗」的真相。「寒門出貴子」的話題又一次被人們所提起,對於身處於貧困農村的學子來說,讀書是改變他們自身命運的唯一方法,考上名校也意味著自己能走出大山,改變命運,但從來沒有人想過,他們考上之後呢?
  • 10萬985大學生失學失業,天之驕子背後的真相令人心酸!
    在豆瓣平臺,一個名為 「985廢物引進計劃」成立的小組,在短短的2個月時間裡,已有80000多人加入。 文/媽寶經,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 自稱985廢物,羨慕中專肄業:名校光環真的熄滅了嗎?
    豆瓣最近又出炸貼了,一群自嘲廢物的985、211名校生紛紛因為一則吐槽貼「中專肄業的堂姐稅後月薪接近2萬」而心態爆炸。在這個這個「985廢物引進計劃」組裡的人,大都出生小城鎮,一番辛苦考上名校後卻覺得未來迷茫無出路,羨慕起早早出社會賺大錢的人。一番自嘲下來,圍觀者不禁唏噓,替他們落淚。但是認真發問,沒有人會天真地以為名校出來的學生都是這樣吧?
  • 985畢業自稱廢物?北大狀元抑鬱?背後究竟為何?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考上名校,是許多學生多年苦讀的終極目標然而那些站在高考金字塔尖的人,他們後來成功了嗎?他們是否過上了想要的生活?和「廢物」劃上等號在傳統的認知裡,我們很難把985和廢物這兩個概念拼湊在一起,但前段時間,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悄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