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寶寶的出牙順序很多家人都知曉,一般到了半歲後,寶寶會先在下齒槽萌出最中間的兩顆門牙,緊接著上齒槽也會跟著長出對應位置的兩顆門牙。到了9月齡左右,上下外側的兩顆門牙也會相繼萌出。
至此,寶寶就將頂著上下八顆小貝殼般的門牙吃飯、喝水、學說話。每當寶寶笑著露出8顆門牙時,總會有一種既可愛又可笑的感覺,像是只小兔子、也像只小老鼠。
這個時期的家人可能會感到煩惱,寶寶統共就幾顆門牙,吃大塊的嚼不爛,吃米糊好像又滿足不了娃兒的口腔發育和營養需要,到底怎樣餵養才能既有營養又能促進出牙呢。
只有大門牙的寶寶,輔食餵養要注意三點
①飲食結構進一步豐富
寶寶已經進入出牙期,雖然只有前面的幾顆門牙,但肯定不再適合繼續餵食單一的米粉作為輔食。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對食物口味的需求、口腔肌肉和骨骼的發育,和更豐富的營養來源都要求媽媽們進一步豐富寶寶的飲食結構。
每天給寶寶吃些碎菜、水果泥或者水果片、軟米飯或麵條,肉泥等食物,增加營養密度,對寶寶長肉肉長骨骼都很有好處。
②食物性狀要注意
長出門牙的寶寶,軟爛的輔食質地已經不再適合此時的口腔環境。增加一些粗糙的輔食,提升寶寶對「吃」的欲望。
通過咀嚼鍛鍊,還能促進他們口腔肌肉群和骨骼的發育,讓寶寶更加靈活的控制舌頭,為今後的語言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輔食添加原則按照軟爛→冰沙質地的細軟顆粒→較大一點的顆粒→條狀或塊狀食物→與成人食物大小差不多,但質地略軟一些的輔食這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添加。
比如吃水果的時候切成薄薄的小片狀,添加肉末、稠粥或大小軟硬適度的蔬菜蛋餅等需要咀嚼的食物。
③培養良好的用餐習慣
寶寶長出大門牙的月齡,恰好是可以學會獨坐,熟練掌握手指抓握的時間段。此時,如果家人們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將會對今後塑造更加獨立的個人性格很有助益。
買一個簡單實用的寶寶餐椅,逐步固定寶寶的用餐時間,讓寶寶坐在餐椅上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多給他們提供手指食物,鼓勵寶寶學習自主進食,加強咀嚼練習。
一個好的用餐習慣培養,可以解決99%的寶寶吃飯問題,這個階段正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家人們應當給予重視。
營養美味的輔食怎麼做
寶寶一旦進入輔食期,家人們就要不斷注意製作輔食的性狀變化,以促進寶寶的早期發展和適應其生理功能的不斷成熟。
這時,寶寶輔食到底怎麼做才合適?每個月齡,每個階段要進行怎樣的調整才能讓寶寶吃上最好的營養,身體更加健壯?都是媽媽們迴避不了的問題。
在這裡,我為大家推薦《0~6歲寶寶營養食品》這本書。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媽媽群裡看到了它的推薦,廚房小白又工作繁忙的我馬上買下它。
全書收錄了231道寶寶營養餐,既有主食,也有輔食菜餚和湯粥,可以滿足寶寶上小學前的各種營養餐製作需求。
但最令我覺得可貴的,是這本書詳細介紹了每個月齡,不同階段的寶寶適合吃的營養食物,讓媽媽知道每種輔食添加的恰當時機,對寶寶有什麼營養,並可以通過舉一反三再自創出更多寶寶愛吃的營養餐。
現在,我的媽媽在看到自己的外孫這麼愛吃我做的輔食後,也放下了一些做菜老觀念,沒事也會拿著書看一看,再學著做給寶寶吃。
這本書正在打76折特價,原價52,現在只要39.9,您就可以把6年的寶寶營養餐帶回家。
寶寶吃得好,食物營養又利於健康生長,才是家人們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