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進補正當時 跟中醫學養藏之道

2020-12-22 南京晨報網

12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正是進補的好時節,冬季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於內。冬至已至,南京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餘波教您「養藏之道」。「冬,終也,萬物收藏也」,餘波表示此時的養生滋補核心在於一個「藏」字,需要多「儲蓄」、少「透支」。

進補之道一:多吃熱能高、滋陰潛陽的食物

冬季的養生飲食可以選擇多吃一些高熱能、滋陰潛陽的食物,比如狗肉、蝦、魚、禽蛋等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黑木耳、香菇、核桃、大棗等食物,或者喝一些營養豐富的湯類。餘波建議還可選用山藥、黑木耳、慄子、枸杞、核桃仁等食物,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另外,羊肉性溫熱,冬季食用,益氣補虛、抗寒,提高免疫力,尤其適合瘦弱、怕冷的虛寒體質的人,經常感覺體力不支,疲勞感重的人可以適當補一補。

進補之道二:少食鹹、多食苦、少食黏硬、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腎主鹹,心主苦,因此專家建議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如:芹菜、橘子、生菜、萵苣等。總之,在飲食養生方面,要謹記「增苦減鹹」的原則。黏硬和生冷食物多屬陰,冬季進食這類食物容易損傷脾胃,致使陽氣受損。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血量減少將會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影響身體健康。

進補之道三:定製「專屬」膏方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冬令進補膏方,可起到調節免疫,加強人體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在進補的同時又能治病,所以在冬季進補膏方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餘波表示:膏方適應的人群。(1)易感人群。無慢性疾病,但身體虛弱,春夏季節經常感冒者。(2)亞健康人群。(3)體虛的中老年人。(4)慢性病的調理。體內有一些慢性疾病已經恢復或雖未治癒,但相對穩定,服用膏方以繼續治療,鞏固療效,改善症狀,增強體質。(5)術後調養。病後、手術後、出血後處於恢復階段者。(6)婦女人群。婦女月經不調、產後虛弱、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綜合症的綜合調補。(7)兒童人群。兒童及青少年,某些先天不足、虛弱或患有反覆呼吸道感染患兒、支氣管哮喘患兒、厭食、生長與發育遲緩兒童、貧血的兒童,可以服膏方。

餘波推薦了幾個養生食譜,供大家選擇使用!

山藥羊肉湯:

羊肉500克,淮山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將羊肉剔去筋膜,洗淨,略劃幾刀,再入沸水焯去血水。將蔥、姜洗淨,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用清水浸透後,切成2釐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蔥、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倒入羊肉碗內即成。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

枸杞子羊肉粥:

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大米150克,蔥白、精鹽、味精各適量。將枸杞子洗淨。將羊肉洗淨,切碎。將大米淘洗乾淨,與羊肉、枸杞子、蔥白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即可,食時加味精、精鹽,有養肝陰、溫腎陽的功效。

通訊員 張明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孫蘇靜

相關焦點

  • 冬至進補正當時,南京市中醫院送您「養藏之道」
    12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正是進補的好時節,冬季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於內。冬至將至,南京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餘波主任教您「養藏之道」。
  • 冬至進補正當時? 「餵多了」小心小兒腸胃紊亂
    冬至進補正當時? 「餵多了」小心小兒腸胃紊亂2017-12-21 13:52:5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從冬至這一天起就正式進入「數九寒天」了。中國人習慣性認為,到了這個時節該進補「囤膘」以對抗寒冬,同時為來年的身體儲備營養,因此冬至被視為最適宜進補的時令。尤其是對於身體發育緩慢、體弱多病的孩子,很多家長認為要多吃有營養的食物, 趁著冬天好好調理孩子的體質。
  • 北吃餃子南湯圓,冬至之日咋進補?此時養腎正當時!
    二、養腎正當時,調護有章法 腎主水,藏精,在志為驚與恐,與冬令之氣相應,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那麼,應該如何養腎呢? 精神內守,恬淡虛無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 冬至最該養藏!做好這3點,藏陽、藏精、藏氣神!
    我們迎來了24節氣的冬至,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但是冬至之後,天氣也會越來越冷,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即將來到。這個季節,女性尤其需要進補,來年的體質才會得到改善,尤其是經常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痛經的的女性,冬季進補養藏,至關重要。
  • 冬至進補正當時 你吃對了嗎?
    冬至是進補的佳期,好多患者也想趁著這個季節補一補,提高自身機體抗病能力。冬季進補雖好,但需要辨證看待,不分寒熱體質貿然進補則會造成陰陽失調,對人體有害而無益。1.進補要因人而異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立冬進補和中藥處方一樣不能千人一方,得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虛證明顯或病後虛弱者,初期宜用藥補;虛證不明顯,或藥補後體虛已有改善者,可有選擇地進行食補。
  • 中醫學生命觀之藏象(上)
    中醫學對生命的認識,具有天人合一、五臟一體、形神合一等特點,其內容包括藏象學說、精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和體質學說,是中醫學的理論核心,也是中醫學基本理論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四)臟腑的分類及特點中醫學以生理功能特點的不同,將人體內臟分為髒、腑和奇恆之腑三類。五臟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 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 冬至養生:注意避寒邪 適當體育鍛鍊 多吃溫性食物
    編者按:「冬至」是全年陰氣最盛的一天。但古人也有「冬至一陽生」之說,這一天陽氣也悄悄地生發出來,而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冬至養生的那些兒。
  • 文字學與中醫學之關係
    ——是不是「水之南、山之北」為陰呢?我們再來看一下陽字。陽字,甲骨文從阜,昜聲。《說文》謂:「高、明也。」方才我們說過了:阜是高山之形,表示高山的。昜呢?從甲骨文字形看,它上面是太陽之形,下面似乎是太陽升起之地。到了金文字形,下面有似乎為陽光噴薄之形。無論從甲骨文還是金文,昜字都可以看作太陽升起、光芒萬丈的樣子。
  • 立冬後養生重在養「藏」
    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冬季要「藏精氣而不外洩」。那麼在生活中,立冬後怎樣養生呢?   養生重在養「藏」   其實,跟很多動植物會在冬季休眠、冬眠的道理一樣,人們也要遵守「蟄伏閉藏」的變化規律,採取以「伏藏」為主的冬季養生保健方法。
  • 冬至節氣:歲寒又冬至,團圓正當時
    冬至簡介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 冬至丨從餛飩到湯圓的陰陽之道
    可見古人冬至吃餛飩,要比現在講究和降重得多。吃得最炫的要數宋人。在南宋國都臨安城內,即使是窮人家,每逢冬至也要吃餛飩。有些富戶為了拉開差距,會做上十餘種不同特色的餛飩,放到一個器皿內,取個十分誇張的名字——百味餛飩。這種美食,令當時在臨安府任幕職的周密印象深刻。宋亡之後,他寫了本追憶臨安風貌的《武林舊事》就專門提到過百味餛飩。
  • 給媽媽們一個讓娃吃吃蔬菜的理由,冬蔬,「養藏力」太厲害
    二方面,吃最具「養藏之力」的根菜。天地間的陽氣在冬天藏入土裡,植物也把營養精華收在根部,我們吃它們正好「以命養命」,直接吸收的正是植物的「腎氣」、和大地的陽氣精華啊!,去採挖根部的中藥,因為在冬至前一天,藥效的封藏力會達到至高點。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重藏養,養陽秘精益脾腎
    注重潛藏養陰陽《黃帝內經》雲,冬主收藏。冬季閉藏,萬物休整,人體陰陽二氣均深藏於內。此時當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做到多儲蓄、少透支,確保身體健康。冬至養生,首重靜養。《內經》雲,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更適合冬季養生。
  • 蘿蔔乾製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後進行,要經過「曬、醃、藏」三道工序!
    製作技巧: 蘿蔔乾製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後進行,要經過「曬、醃、藏」三道工序。
  • 冬至護腎陽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12月17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網公布健康知識:《冬至護腎陽》。2020年12月21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那麼,在「一陽始生」的寒冷時刻,我們該如何進行養生保健呢?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此時,最該注意的是對腎陽的護與藏。
  • 24節氣養生之立冬進補攻略
    十二月紀》中就確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  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八個節氣,它清晰準確地標誌了四季轉換的過程。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開始。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度為冬季。
  • 冬至辟穀丨氣養和神養的終極之道
    老子認為道的狀態類似虛無,所以稱其為谷,《道德經》裡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所以辟穀其實是開闢谷道,擺脫完全依靠後天飲食的習慣,逐步返歸先天的過程。辟穀能不能喝水?辟穀期間是可以飲用少量的純淨水,這個量一定要把握好。
  • 冬至「一陽生」,遵循陽氣始生的規律,需注意腳部保暖、勤曬太陽
    最後一個月,我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寒冷的節氣——冬至。冬至冬至,幸福悄然而至。冬至之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陰陽學說理論認為,冬至過後,陽氣始生,又稱「一陽生」。冬至節氣,意味著進入數九天,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
  • 冬至| 冬至養生,補對一天,身體健康一整年
    ——喬金龍《冬至到》 今日冬至了。這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就像一個轉折點,從這一天起,黑夜漸短,白晝漸長。 冬至過後,氣溫往往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到了。不過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