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使用的是簡化漢字,但很少有人知道,以前我們國家還出現過二簡字,二簡字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一簡字的升級改良版,但由於種種原因,使得二簡字在推行了半年後就以失敗告終。
我國自古(從有漢字起)就使用繁體字,包括數字。數字一直都是這麼寫的: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寫了幾千年。只是新中國成立後,需要大量培養人才,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要提升知識水準就先提升識字率,繁體字的識認記相對都比較困難,為了加速掃盲,1956年審訂通過漢字簡化方案,開始大力推行簡體字,那時候工廠、街道、農村到處都是掃盲班和識字學文化,數字也變成了零、一二三四五等,因為簡體字筆畫很少,容易造假,所以我們的會計制度裡用的仍舊是繁體字。
漢字簡化的方法有七種,分別是採用簡單的古字、草書楷化、用簡單的符號代替偏旁、保留原字的特徵、改換聲旁、保留原字輪廓和同音字合併。
簡體字的優勢
優勢一:減少繁體字複雜的筆畫數目,要知道原來的繁體字平均筆畫是16畫,簡化後平均筆畫是10.3畫。
優勢二:減少了通用漢字的字數,降低了記憶難度,更適合人們熟記。
優勢三:簡化漢字後大陸人在閱讀繁體字上並沒有出現理解困難,大部分人都能看懂繁體字。
優勢四: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上,因為大小有限,簡化漢字因為筆畫簡單,比繁體字顯示的更為清楚。
二簡字為何那麼快就被廢止了?
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但是在報刊上試用了一段時間後便宣布廢除。其實小編認為,一簡字其實筆畫已經大幅度減少,沒必要二簡字了。
二簡字之所以不好用是因為它太簡化了,這個版本壓根就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一簡字和二簡字不可同日而語,我個人的看法是簡體字挺好,除了一些個別字簡化的失去了漢字的意義,其它的還能接受。
如果當時二簡不廢止,,恐怕我們現在對漢字接受起來就沒有這麼容易了,使用情況會相當混亂,而且徹底失去了漢字的表意表形功能,當然,也不是人人都覺得象形字好,比如當年那一大堆主張漢字音符化的磚家,如果他們成功了,後果很明顯,看看現在的韓文與日文的情況就知道了。
現在,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和海外移民的不斷增加,簡體字中文正在逐漸取代取代以往海外華人所主要使用的漢字的地位。
繁體字、簡體字和二簡字你更喜歡哪一種文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