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條菊粉生產線
洋姜,學名菊芋,外形和生薑有些相似,我省海東地區的農民偶爾會種植一些,用來醃製鹹菜,但種植面積不大,所以在青海,洋姜連農產品都算不上,不少人說,「種了也是自家人吃」。
但據業內人士介紹,洋姜實際是個寶。通過生物高科技加工提取後,洋姜可以加工成一種叫做菊粉(學名果聚糖)的產品,菊粉是近十年來國內外市場上應用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多功能天然食品配料、飼料添加劑或醫藥原料,已成為風靡歐洲、亞洲和美洲的低熱食品、高膳食纖維食品、功能食品等的重要功能配料。
幾年前,一家從事菊粉生產的生物高科技項目企業——青海威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落戶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具有全部智慧財產權及產品生產工藝技術專利權的第一條菊粉生產線。
●帶動農戶致富
幾年後的今天,在青海威德的廠區裡,堆滿了海東地區農民家裡種植的洋姜,運送洋姜的貨車還在不斷地向這裡趕來。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除了在海東地區流轉來了一千二百多畝土地作為洋姜種植基地外,還要從民和、化隆等五個縣的農戶手中收購五千多畝洋姜。「公司採取訂單加農戶的合作方式,很多老百姓都跟著我們一同致富。」
通過大量實驗表明,海東地區由於冷涼氣候、晝夜溫差大和土壤條件,是最適合果糖聚合的,所以,種植出的洋姜產量高,含糖等有效成分高,品質極佳。民和的洋姜種植戶李善友說:「這東西(洋姜)原來自己家裡都不種,直到和這家公司籤了合同才敢種,沒想到種出來後,每畝地竟然比原來種小麥時多收入了兩千多塊錢!」
●市場供不應求
青海威德公司的總經理黃振華介紹,現在他們已經把由青海洋姜加工成的菊粉出口到了歐洲、美國等地。由於品質好、市場需求量大,菊粉在國內外市場上供不應求。看著廠區裡堆積如山的洋姜,黃振華介紹,這只是今年收購總量的四分之一,還有大量的洋姜將從海東運來,總量將達到一萬多噸。
儘管如此,企業對洋姜的需求量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公司另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原料缺口依然在一萬噸左右,「沒辦法,這東西在世界上太好賣了,只要生產了,就會有客戶來訂購。」目前,全世界對菊粉的需求量大約在50萬噸以上,而總產量卻只有二三十萬噸而已。
●菊苣試種成功,企業農戶雙贏
今年以來,青海威德公司在省經委等各級部門和園區的幫扶下,獲得了多次資金和技術上的扶持,效益也越來越好,為此,企業準備擴大生產規模。黃振華介紹,企業從法國引進了一種叫做菊苣的作物,能夠替代洋姜作為生產菊粉的原材料。菊苣畝產量要比洋姜高,而且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更多,是作為原材料的理想作物。農戶種植也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為了試驗來自法國的菊苣能否在青海的土地上生長,今年,青海威德公司試種了菊苣,令人驚喜的是,試驗就取得了成功,菊苣同樣能夠在青海大地上生長。黃振華說,公司明年準備把這種優良作物向廣大農戶推廣,「現在菊苣的種子還只能從法國引進,由我們引進後向農戶推廣。」 (作者: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