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的歷史文化價值丨文稿

2020-12-17 宣講家網

一、地名是語言發展的產物

地名是語言發展的產物,它可以記錄一個時代的語言現象,記錄歷史時期語言演變過程和一些獨有的發音。地名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琥珀,它把語言文化凝固其中,我們可以通過剖析它了解過去的語言發展狀況,是研究歷史語言學和區域方言良好的材料。

(一)大柵欄(dàshílànr)

大柵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曾經就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區。興起於元代,建立於明朝,從清代開始繁盛至今。1900年義和團曾一把火將整條街付之一炬,重建後依舊繁華。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徐萍芳介紹,此次復原以民國初期風貌為基礎。大柵欄的由來,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當時,北京有「宵禁」,為了防止盜賊隱藏在大街小巷之內,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柵欄。為什麼讀音由dàzhàlán變為dàshílànr了呢?我認為,如果說是古語的依據不夠,這應該是方言。如果這個名字讀得急一點,最後的柵欄變成輕音,就會變成Dàshílànr。那麼,大柵欄的「大」從何而來?到底是商家防賊所需柵欄的「高大」,還是地理條件要求的「寬大」?我認為應該是後者,為什麼呢?如下圖所示:

此圖為乾隆京城全圖(前門外局部),如圖所示我認為應該是地理條件要求它修得比較寬大,要不然門關不上。

(二)從「家」到「各」的音變

前文提到,語音就是在地名當中相對凝固的內容,但是文字在變化。當凝固的語音到了新的時代後,原來記錄它的字可能讀音已經變化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去遷就語音,選一個和這個語音接近、筆劃又不是很多的一個字,來代替原來的字。根據專門做語言研究的專家所得出的結論,從東晉到宋金時期再到近現代,「家」字的讀音大致經歷了「ga—gia—jia」的演變過程,在「張家莊」「楊家莊」這類村名中保留了古音,它的聲母是「g」而不是「j」,再加上往往要讀成輕聲,與現代普通話中的「jiā」相差較遠,而與「各」字的讀音卻很接近。這樣,人們在使用地名時,口語中保持著「家」字相對穩定的古音,又找了一個語音與其接近且容易書寫的「各」字作為地名的書寫形式,從而使部分「家」字被「各」或「哥」字替換。

作者:孫冬虎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孫冬虎:北京地名的歷史文化價值》

相關焦點

  • 北京地名的國都氣派與歷史文化價值
    一、北京城的變遷過程 北京城的變遷過程大致為:從先秦的薊城開始,到漢唐的幽州,再到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直至今天的首都北京。 永樂四年,永樂皇帝決定遷都後,於次年開始營建北京,永樂十七年完工。在營建北京的過程當中人們發現,如果按照北平府的規模去進行城市布局,則南邊的空間太過狹窄,於是把南城牆向南移動了二裡,也就是北邊縮進了五裡,南邊往前拓展了二裡。
  • 記錄地名歷史 傳揚地名文化 ——《臨安市地名志》出版發行
    該志編修始於2009年5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本市第二部有關地名方面的專志。    任何偉大的時代,都離不開文化的奠基。地名作為一種文化,是人類生產和社會活動的產物,是人類對方位與範圍的地理實體、社會形態、經濟特徵認識的約定俗成的表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地名蘊含的由來、演變等信息中,可以窺見臨安歷史、地理、社會形態的變化,故稱為臨安歷史的活化石。
  • 北京地名 | 北新橋與新街口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北京地名|玉泉山靜明園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三山五園「三山五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始建於清康熙時期,形成於乾隆時期。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文化遺產的統稱。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宮蒲光:地名文化是以地名語詞形式承載指代地方的地域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它涉及語言文化、歷史文化、地理文化和鄉土文化等,是一個綜合性的多元文化體系。地名文化是伴隨著中華文明的進程而發展起來的,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地名數量眾多,地名文化資源豐富。
  • 北京地名|「戲」說天橋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首部地名文化紀錄片《山河密碼-地名中國》開拍
    同時,中國第一部以地名為元素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地名》發布。   地名是中國重要的文化版圖,帶著中國文化的基因和符號。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 更是實現國家文化戰略、增強文化軟實力宣傳、構築中國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北京地名中的冷知識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有些是數百年來約定俗成的,有些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佐證,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尤其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許多消逝的古蹟風物、滄桑舊事及舊日的生活形態,可以從地名中找出蛛絲馬跡。
  • 全民猜地名為何這麼來勁?從解讀地名熱看文化自信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全民猜地名」為何這麼來勁?——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新華社記者高蕾  近段時間以來,一部以「猜地名」為主要形式的電視節目,在民眾中間引發了一場「全民猜地名」的熱潮。專家表示,地名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載體。
  • 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解讀地名活動受到持續關注,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堅定社會大眾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嘗試。  關於地名的來源,浙江舟山群島地名文化工作室工作人員王建富認為,一個地方的地名,可能源自當地最典型的自然特徵,也可能來自重大的歷史事件,或來自地方的人文特色、生活習俗、精神追求、希冀嚮往等。人們對自然與社會的各方面、各角度的認知,都有可能投射到小小的地名之中。
  • 《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首發 講述張家界的歷史文化
    華聲在線7月4日訊(記者 賴泳源 通訊員 鄧道理)武陵源不僅有奇絕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7月3日,新書《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在張家界面向全國首發,講述了張家界的歷史文化故事,為讀者了解張家界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
  •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地名也是文化遺產不要隨意更改廢止
    又如,唐代佛教文化鼎盛,佛寺遍及全國,遂以寺院、佛神菩薩、法器用具和佛教活動等為名的地名應運而生,僅北京市區與寺廟觀庵有關的街巷地名就有300多條。   ——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有些漢語地區地名源自少數民族語言,如「吉林省」和「吉林市」中的「吉林」,就是滿語的漢譯名稱。   ——地名的命名緣由,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現象。
  •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地名修改不可搞「文化強拆」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鄭昕  歐甸丘)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2日提出,將重點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地名是基本的社會公共信息,承載著歷史與文化。規範地名就是留住文化根基和歷史傳承,切不可因長官意志或眼前經濟利益而「任性」修改。  翻開一些地方地圖,「大、洋、怪、重」的地名隨處可見。「普羅旺斯花園」、「威尼斯水城」、「紐西蘭小鎮」,一些城市建築以起「洋地名」為時尚。一些地方地名保護意識淡漠,延用千百年的地名說改就改,導致許多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地名消失。
  • 夜讀|北京地名中的冷知識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有些是數百年來約定俗成的,有些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佐證,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尤其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許多消逝的古蹟風物、滄桑舊事及舊日的生活形態,可以從地名中找出蛛絲馬跡。
  • 北京地名 | 菊兒胡同:唯一一條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趣味地理】中國最最搞笑的地名集,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看看你...
    說完了動物,還有些地名  充分反映出文化,歷史,娛樂等各個領域  可謂是五花八門  樣樣驚人  站街    中國地大物博,文字歷史源遠流長,多音字、形體相似比比皆是,很多被用於中國地名,誤讀地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習慣成自然,往往錯了也不知道。但有時候、有些場合卻很難堪,甚至容易成為一種笑柄。那麼,中國有哪些地名最容讀錯呢?  1、六安市  六(lù)安,位於安徽省西部。
  • 海南採集地名條目加強地名文化建設
    (資料圖) 洪堅鵬 攝 原標題:海南已採集地名條目5.1萬餘條 將加強地名文化建設 中新網海口8月29日電 記者從29日下午舉行的海南省民政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海南省民政廳結合地名普查,詳細收集地名的淵源、沿革、含義等文化信息,截至目前全省共採集地名條目5.1萬餘條,其中歷史地名1524條,為加強地名文化建設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資料
  • ...活動讀書感悟優秀文稿丨知行合一 求實創新推進媒體深度融合...
    汾陽市「黨員幹部讀書月」活動讀書感悟優秀文稿丨知行合一 求實創新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讀《王陽明… 2020-05-21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