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搶玩具,試試這種溝通方式,讓孩子換位思考

2020-11-27 Lindsey老師

案例:三歲多的熙熙搶玩具

熙熙和柔柔是我們中心裏面一對好朋友,兩個小女孩都是不到三歲半的年齡。平時一起玩得可好啦,當然偶爾也會有小衝突。


昨天中午的時候我看到熙熙坐在公共閱讀區抽泣,從臉上的淚痕判斷,之前是大哭過一場了。熙熙外婆在旁邊也是一副很生氣的樣子,我跟外婆了解了一下情況:

今天熙熙和柔柔一起過來玩,本來玩得好好的。柔柔掏出了從家裡的一支會發光的仙女棒玩具,熙熙看到之後就要拿來玩,柔柔不給,爭執之下兩人都哭了,熙熙外婆嚴厲地批評了熙熙「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柔柔媽媽看到雙方情緒都不太好就把柔柔帶回家了。


事情告一段落,但熙熙現在還是沉浸在剛剛的衝突和情緒中。


我拿了溼紙巾給孩子擦了擦臉,我們兩個人坐下來,拿出書架上的《我的情緒小怪獸》(這本書我之前是跟熙熙一起看過的,裡面的畫風她特別喜歡)。


我:你覺得現在你是什麼顏色?


熙熙指了指藍色,我翻開藍色的那一頁,說:嗯,你現在很傷心,可以跟我說說是為什麼嗎。


熙熙:……(沉默)


我:我來猜猜吧,你看到了一支仙女棒但是沒有拿到它,所以你很傷心,對嗎?


熙熙點頭


我:我想那支仙女棒一定很漂亮


熙熙:上面有一個蝴蝶結,會發光!(說起她最感興趣的部分終於給我反應了)


我:那麼漂亮的仙女棒你一定很想要。


熙熙點頭(說出她的願望,孩子會覺得「你懂我」)


我:「但是為什麼你沒有得到它呢?」


熙熙:……(沉默,其實她是明白的,但覺得尷尬所以迴避問題)


我:是因為仙女棒是柔柔的對不對?


熙熙點頭


我:所以你也知道仙女棒是別人的,所以你不能拿是不是?


熙熙:對啊


我:我們看一下你的小書包,裡面哪個玩具你最喜歡?


熙熙:鵝鵝鵝(一隻企鵝公仔)


我:鵝鵝鵝真可愛,柔柔可能也會很喜歡的,如果她想要你會給她嗎?


娃搖頭


我:為什麼呢?


熙熙:因為是我的,我很喜歡


我:柔柔也是剛剛買到了仙女棒,他也很喜歡。


熙熙點頭


接下來就是討論解決的方法,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引導他去思考和決定,比如:下次帶著某玩具跟柔柔交換;或者跟柔柔說好玩多長時間一定會還給她。


無論是搶玩具還是別的一些衝突,疏導情緒永遠是第一步,無論是大人的情緒還是孩子的情緒。跟一個崩潰大哭的孩子講道理等於對牛彈琴。或者大人自己只顧著發洩自己的不滿去批評孩子,很難做到就事論事,幫助孩子找到根本原因。

其實從仙女棒很漂亮開始,孩子已經回歸理智,跟我一起回顧事件了,整個過程都是平靜且良性的溝通。

三歲的孩子物權意識一般是清晰的,只是熙熙和柔柔平時非常親密,因此物品的界限感並不會太強。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情緒的認知也比較好了,可以用以上的對話方式去引導孩子。如果是面對兩歲的孩子,處理的方式又不一樣了。


相關焦點

  • 孩子佔有欲強,愛搶東西?試試這樣引導
    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和閱讀繪本等方法,引導孩子換位思考,體驗他人感受。妙招三:提高能力。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與人溝通,通過合理的方式獲得想要的東西。當出現矛盾時,家長可以先觀望等待,再及時制止,切忌當眾斥責,學會用平和的方式引導、教育孩子。孩子為什麼會搶東西?
  • 乖寶寶變身「小土匪」,孩子搶玩具別急著訓,搶玩具源於自我發展
    跑去詢問原因,原來是3歲的小可非要從瑞瑞手裡搶玩具,瑞瑞提議交換,小可也不同意。爭搶之中,小可把瑞瑞推倒在地了。面對搶玩具的孩子,引導試試這三招老師特別跟那位孩子的家長做了溝通,才知道這家人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會隨著年齡增長改善。然而,班主任直接指出:雖然自我中心可以理解,但如果不加以引導,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交發展。那該怎麼辦呢?爸爸媽媽們可以試試下面的幾招。
  • 孩子「搶玩具、愛打人」,怎麼說都不聽,試試「壞習慣抹除法」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一言不合就摔東西,同樣的玩具非要搶別人的,被父母兇幾下甚至會動手打人。這樣的熊孩子,相信每家都有,但是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做?父母思考過這件事嗎?父母說破嘴皮娃也不聽,其實是因為孩子認為:父母默許了自己的行為孩子搶玩具,愛打人還摔東西,父母說了千遍萬遍,甚至嘴皮都說破孩子還是不聽,這又是因為什麼呢?其實父母只顧說,而不制止孩子的行為,不懲罰孩子的話,孩子也會對父母的話視而不見。
  • 寶寶的溝通方式,搶玩具也是交往
    >寶寶的溝通方式,搶玩具也是交往2010-12-27 18:46:2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調查顯示,在最希望孩子獲得的能力裡,超過七成的家長選擇了自信和溝通能力。李凌說,孩子吵架,吵過就忘,但部分家長卻頗為「記仇」。「有的家長會說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負你,他是壞人』之類的評價。殊不知,家長這樣做不僅是過度保護,並且人為地給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簡單地分成了『好人』和『壞人』。」  李凌說,其實,吵鬧是孩子交往的一種方式,而且往往有利於他們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
  • 《換位溝通》:換位思考外與溝通技巧成功打造有效溝通
    他在《換位溝通》這本書中提到:「會溝通」絕不單純地指表達流暢、滔滔不絕。極端地講,只要講話人是抱著「表達自己」「讓對方聽進去」這樣的熱情在溝通,那麼,他哪怕說話時緊張地手發抖、滿頭大汗,那也叫「會溝通」,他的溝通方式也是受人喜歡的溝通方式。書中強調了「具有優秀的溝通能力」是工作能力強、值得信任、獲得好評的標準之一。
  • 孩子之間搶玩具,該怎麼辦?
    然而,很多媽媽卻因此產生了苦惱:孩子之間搶玩具起爭執還傷了大人的和氣,該怎麼辦? 曾有網友爆料說,親戚孩子想要自家孩子最愛的小木馬玩具,因為覺得孩子有權力處理自己的玩具,所以並沒有讓孩子給出自己的玩具,事後,親戚發朋友圈指責:孩子不懂事,連家長也不懂事。最後,該網友還被親戚拉黑。
  • 孩子搶別的小朋友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當面對自己寶寶愛搶玩具時,一般家長的做法;第一種 威脅型不許搶了,再搶就帶你回家,再搶我就打你了,這樣說,剛開始孩子還能接受,時間久了依然會搶。建議大家試試這樣的方法:第一種方法 教育型1 首先安撫被搶的小朋友,不要哭,一會阿姨給你要回來,這樣也避免了家長之間的糾紛2 把自己的寶寶拉到一邊說,你很想玩那個玩具對嗎?那是別人的玩具,不能搶,如果你想玩要問一下別人願不願意給你,別人願意和你分享你要說「謝謝」。
  • 孩子搶玩具是一種社交,厲害的家長都這麼處理
    但有趣的是,裘德一邊哭一邊還在不斷觀察,似乎試圖用這種方式告訴那些贏得比賽的孩子:「我輸了比賽,我受傷了,我需要安慰!」所以父母適當「無視」是有好處的,正是通過打鬧、爭奪、吵架這些看似粗暴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一步步培養了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逐漸學會了如何去求同存異。三那麼在孩子欺負了別人或者被欺負的時候,大人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並不是。
  • 叛逆孩子背後的故事——換位思考:改變關愛背後的「期望」心理
    說完媽媽生氣地離開了,圓圓悻悻地把畫扔到一邊,玩起了其他玩具。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往往好勝心強,好表現自己。上述案例中,面對圓圓一次次試圖獲得讚賞的「糾纏」,媽媽放棄了耐心,不理智地選擇了帶有批評意味地搪塞,多次受到媽媽這種「待遇」的圓圓,帶著失落的心情放棄了畫畫,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
  • 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父母三種錯誤做法危害大,正確做法是這樣
    JoJo媽帶JoJo在樓下小區玩耍,很多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玩具在一起玩耍。突然有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搶走了JoJo手上的泡泡機,JoJo瞬間坐到地上大哭起來。小男孩的媽媽也在旁邊,看到她家孩子搶走別人的玩具,她動都沒動,揮著手說,「小孩子家的爭搶,我們不用管,讓他們自己解決吧」。
  • 叛逆期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孩子的成長要經歷三個叛逆期,當你摸清了孩子們每個叛逆期的生理生活變化和特點,就會輕鬆地逐一擊破。第一個叛逆期,也叫寶寶叛逆期。年齡發生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世界剛開始認知,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自己去聽、去看、去做,家長的懷抱已經滿足不了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多彩吸引。
  • 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的正確方式
    常有父母發愁說: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總是沒說兩句就沒話說了,想再問點什麼他還嫌我煩。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擔心是對的,這種擔心折射出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親子溝通是門大學問!父母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但是不良的親子溝通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會讓父母勞心勞神、苦不堪言,最重要的是,不良的溝通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 孩子總是喜歡搶別人玩具?先別急著訓斥,可以試試這樣做
    可沒多會就傳來了心心的尖叫聲,一看,原來是兩個孩子在搶玩具。小胖的力氣比較大,所以佔上風,於是心心尖叫著希望媽媽來幫她。看著兩個孩子搶的滿臉通紅,兩個媽媽趕快把孩子分開了。因為玩具是小胖帶過來了,心心媽媽呵斥了心心一通,結果心心反應極大,哭天喊地,撒潑打滾的,像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似的。
  • 和孩子之間要多換位思考
    和孩子之間要多換位思考,這句話說出來簡單,做起來還真有點難。畢竟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會站在一種主導地位,所以很難站在孩子的角度實際思考,因為孩子的很多行為和言語都是更加簡單的。因此,即便不能換位思考我們也要儘量不進誤區,或者先冷靜一下。
  • 學會換位思考,拒絕用打罵、訓斥等粗暴方式教育孩子!
    專制的家長經常以「父母」的身份來壓制孩子,以此標榜自己「我都是為了你好」。你在責罵十幾歲的孩子,不懂得家長四十歲的艱難,那麼,你可曾問問自己:四十歲的你可懂得十幾歲孩子眼中的自尊和成長呢?一位初三的孩子因在教室打撲克牌被請家長,母親當眾在走廊給孩子兩個耳光,孩子一躍從五樓跳下不治身亡。
  • 孩子玩具總被人奪走,別再教娃搶回來,4個方法讓娃學會自己維權
    上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一則大家正在熱議的消息,說的是在一家遊樂園內,一位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搶玩具,覺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所以上前就護著自己的孩子,同時給了另一個女孩好幾巴掌,而被打的那個女孩父母也不在身邊所以嚇得直哭。看到這則消息,我在內心責備這位打人的母親的同時也在思考當我自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該怎麼做?
  • 小孩總愛搶別人玩具?德培DAP:3個妙招培養孩子物權意識
    ········孩子搶別人玩具的這些「迷惑行為」,家長著實看不懂。生氣、訓斥,效果並不好,無奈至極。孩子的問題,得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孩子愛搶別人玩具,主要是因為:4、5歲的孩子,他們對物權的理解,與成人不一樣。
  • 小孩總愛搶別人玩具?德培DAP:3個妙招培養孩子物權意識
    孩子的問題,得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孩子愛搶別人玩具,主要是因為:4、5歲的孩子,他們對物權的理解,與成人不一樣。如果你覺得這個女孩太自私,就說明你太不了解孩子了。4、5歲的孩子,思想裡還沒有「公共資源」的概念,很容易形成「我先玩的就是我的」,這種物權意識。
  • 2歲的孩子不聽話,其實是進入叛逆期,三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
    今天,夏橙媽咪與大家分享三個方法,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來選擇和嘗試。1、積極溝通孩子到了2歲之後,會變得自我,而且很敏感,所以家長此時要積極與孩子溝通,特別是孩子犯錯之後,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做了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怎樣才是正確的做法等等
  • 提升夫妻關係,就靠這三點:溝通、換位思考、陪伴
    想要提升夫妻關係,需要知道影響夫妻關係的點在什麼地方,就跟創業一樣,你需要有個方向,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經過調查發現,影響夫妻關係就這三個方面,缺少溝通、不懂換位思考,忽略陪伴。把這三個問題解決,對症下藥,「病」不就好了嗎!我們逐漸論證一下「溝通」、「換位思考」、「陪伴」,對提升夫妻關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