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歲多的熙熙搶玩具
熙熙和柔柔是我們中心裏面一對好朋友,兩個小女孩都是不到三歲半的年齡。平時一起玩得可好啦,當然偶爾也會有小衝突。
昨天中午的時候我看到熙熙坐在公共閱讀區抽泣,從臉上的淚痕判斷,之前是大哭過一場了。熙熙外婆在旁邊也是一副很生氣的樣子,我跟外婆了解了一下情況:
今天熙熙和柔柔一起過來玩,本來玩得好好的。柔柔掏出了從家裡的一支會發光的仙女棒玩具,熙熙看到之後就要拿來玩,柔柔不給,爭執之下兩人都哭了,熙熙外婆嚴厲地批評了熙熙「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柔柔媽媽看到雙方情緒都不太好就把柔柔帶回家了。
事情告一段落,但熙熙現在還是沉浸在剛剛的衝突和情緒中。
我拿了溼紙巾給孩子擦了擦臉,我們兩個人坐下來,拿出書架上的《我的情緒小怪獸》(這本書我之前是跟熙熙一起看過的,裡面的畫風她特別喜歡)。
我:你覺得現在你是什麼顏色?
熙熙指了指藍色,我翻開藍色的那一頁,說:嗯,你現在很傷心,可以跟我說說是為什麼嗎。
熙熙:……(沉默)
我:我來猜猜吧,你看到了一支仙女棒但是沒有拿到它,所以你很傷心,對嗎?
熙熙點頭
我:我想那支仙女棒一定很漂亮
熙熙:上面有一個蝴蝶結,會發光!(說起她最感興趣的部分終於給我反應了)
我:那麼漂亮的仙女棒你一定很想要。
熙熙點頭(說出她的願望,孩子會覺得「你懂我」)
我:「但是為什麼你沒有得到它呢?」
熙熙:……(沉默,其實她是明白的,但覺得尷尬所以迴避問題)
我:是因為仙女棒是柔柔的對不對?
熙熙點頭
我:所以你也知道仙女棒是別人的,所以你不能拿是不是?
熙熙:對啊
我:我們看一下你的小書包,裡面哪個玩具你最喜歡?
熙熙:鵝鵝鵝(一隻企鵝公仔)
我:鵝鵝鵝真可愛,柔柔可能也會很喜歡的,如果她想要你會給她嗎?
娃搖頭
我:為什麼呢?
熙熙:因為是我的,我很喜歡
我:柔柔也是剛剛買到了仙女棒,他也很喜歡。
熙熙點頭
接下來就是討論解決的方法,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引導他去思考和決定,比如:下次帶著某玩具跟柔柔交換;或者跟柔柔說好玩多長時間一定會還給她。
無論是搶玩具還是別的一些衝突,疏導情緒永遠是第一步,無論是大人的情緒還是孩子的情緒。跟一個崩潰大哭的孩子講道理等於對牛彈琴。或者大人自己只顧著發洩自己的不滿去批評孩子,很難做到就事論事,幫助孩子找到根本原因。
其實從仙女棒很漂亮開始,孩子已經回歸理智,跟我一起回顧事件了,整個過程都是平靜且良性的溝通。
三歲的孩子物權意識一般是清晰的,只是熙熙和柔柔平時非常親密,因此物品的界限感並不會太強。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情緒的認知也比較好了,可以用以上的對話方式去引導孩子。如果是面對兩歲的孩子,處理的方式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