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諸葛亮寫給孩子的這封信,86個字勝過千萬本育兒書

2020-12-11 梔子花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的家長生了孩子後,都在用很長的時間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父母,他們努力地尋找科學有效的育兒方式。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名人——諸葛亮,看看他寫給孩子的《誡子書》,各位家長們一定能夠從中收穫良多。

《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他還是一個睿智的教育家,《誡子書》是他在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這封86字的家書,讓人不由得再次感慨諸葛亮的智慧,也給現代的各位家長提供了許多育兒的超前觀點。

君子要專注於提高自身修養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君子要在寧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自身的行為舉止,都將反映個人的素質修養。

家長在教育孩子硬知識的同時,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個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必須從娃娃開始抓起。良好的個人修養會讓孩子以更通透的眼光看待世界中的人、事、物。孩子的個人修養高,做事就會有原則,有底線,有分寸。這也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形成更加積極完善的人格進程中重非常要的環節。

節儉是一種人生態度

"儉以養德",要以勤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儉"不僅要落實到行動上,還要將其作為一種人生態度,貫徹到底。家長要培養孩子學會"勤儉節約"的美德,萬物有靈,節儉是對事物的尊重,不鋪張浪費,孩子才不會被慣出一身壞毛病。以"儉"為尺,孩子會逐漸懂得珍惜萬事萬物,"儉"從身邊的小事著手操作,孩子由己出發,一步步學會珍惜,走向善良,自我培養擁有良好的品德。

不為名利所動,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非淡泊無以明志",不恬靜寡慾看淡名利無法明確自己的志向。做人不要把自己的眼界局限於眼前的功名利祿上,這些東西都是空的,一旦沉溺於其中,就容易遺忘初心,無法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物質的東西讓人能夠得到簡單快速的愉悅滿足,但滿足過後便是空虛。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一昧地沉溺其中,為欲望所驅使,人就會變得看不清周遭的一切,看不清他人,也看不清自己。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裡有一項教育為"獎勵",獎勵能夠鼓舞孩子,但家長一定要謹慎使用,注意把握尺度,不能讓孩子過分地重視物質的獎勵。

學習做事必須靜心專一

"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不排除外來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需要靜心專一,而才幹來源於學習。多少人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半途而廢,是因為被外界的聲音所幹擾,失去了本心。

人是社會性動物,每一個人總是難免與外界接觸,看到外界的動態,聽到外界的聲音,成年人尚且一不留神就會被影響,何況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從小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外界的聲音是幹擾,可以聽,但要選擇性地聽,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想法,要學會在"鬧境"中開闢一方寧靜的小天地,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為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

學無止境,有目標才會更有動力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家長一定要督促進行長久的學習,想要有所成就,就要靠堅持不懈地學習堆砌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眼界,不斷明確自己的目標,並為之奮鬥,這樣的自我機制下產生的目標,將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動力。

拖延誤事,做事一定要講究效率

"怠慢則不能勵精",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事情放得久了,就會忘了當初的想法,事後再去看時,也再無法回到當時的狀態了。

如果孩子需要做某件事,但又顯得懈怠,家長要給孩子給予鼓勵,給孩子做心裡建設,讓孩子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儘快完成。孩子完成任務後,家長要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高效率為自己留出了更多富餘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做更多自己想嘗試的事。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險躁則不能冶性",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衝動之下做出的決定,很有可能將會使事情發展的方向失去控制,絕不是行動的上上之舉。

孩子學會做自己情緒的管理者,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能一昧地順應孩子,也不能片面地訓斥孩子,要冷靜下來,和孩子好好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錯。家長還要孩子通過正確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比如聽音樂,玩遊戲,或者找人傾述。

歲月無情,珍惜時間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珍惜眼前人事物,珍惜眼下的時光。家長要教會孩子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比如放學後用多長的時間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可以看書,或者玩耍,一定要有安排地善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空想無用,不要等到滿頭白髮時才後悔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空想上,要教會孩子想到就去做,付諸行動才能有所收穫。結果並沒有那麼重要,行動的過程體驗才是更重要的部分,仔細體會過程中自己的所思所想,總結經驗教訓,是對自己未來的啟示,更是對自己的想法最好的交代。莫待白頭時言遲,成長是一趟單張的旅程,一旦錯過就沒有回頭的可能了。

大道至簡,家長講道理要懂得化繁為簡

諸葛亮總簡短的86字家書,向自己的孩子傳遞了自己的拳拳愛子之心,化繁為簡,字裡行間都是深沉明了的父愛。這其實是值得現如今的家長學習的習慣。很多家長在跟孩子講道理時,總是喜歡提起贅餘的發散性的相關話題,比如拿孩子和他人做比較,比如明明是在說現在的事,又要提起以前的事……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的說道越來越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懂得就事論事,孩子做錯時要明確地指出錯誤,想要詢問孩子時就直接切入正題。

大道至簡,"山路十八彎"不如"化繁為簡"。

我是梔子花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三國裡最聰明的才子,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僅86字,卻字字珠璣!
    從古自今,大家都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其中有一種教育方式頗為特別,那就是通過寫信來向孩子傳遞所思所想,相信很多人都曾看過劉墉、龍應臺寫給孩子的信,但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諸葛亮也曾給自己的兒子寫過一封信,僅有86字,但卻足以影響人的一生。
  • 經典詠流傳:諸葛亮《誡子書》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五十四歲臨終前寫給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也可以說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特別有名的名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人生指南。
  • 閱讀欣賞:諸葛亮《誡子書》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在去世前寫給年僅8歲的小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僅86個字,卻向孩子道盡了一生做人的基礎原則。第一課:寧靜的力量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你有否全心全力地學習?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 諸葛亮《誡子書》只86字,卻都是中高考作文引用的名言!(附視頻)
    >視頻:《誡子書》講解諸葛亮《誡子書》只86字,卻都是作文引用的名言!諸葛亮這篇《誡子書》,僅86個字,卻向孩子道盡了一生做人的基礎原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教子書納入7年級語文課,僅86字,卻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礎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在去世前寫給年僅8歲的小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僅86個字,卻向孩子道盡了一生做人的基礎原則。我們至今讀起,依然能夠感受到作為父親的諸葛武侯,智慧外衣下的那份舐犢情深。近兩年,國家大力提倡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度提升。
  • 【誦讀經典】諸葛亮《誡子書》《誡外甥書》拼音版,快一起誦讀吧!
    國學彙編前言世人皆知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卻不知孔明更是偉大的教育家。《誡子書》、《誡外甥書》便是其為兒子與外甥寫的家書,裡面蘊含著深刻的至理名言和人生道理,然而可惜這兩本家書並未太廣為流傳,在此國學同修匯特別編輯出來以饗讀者,並與君共勉!
  • 教育孩子的千古奇文全篇僅86字,原來是諸葛亮所作,道盡做人道理
    諸葛亮這篇《誡子書》,僅86個字,卻向孩子道盡了一生做人的基礎原則。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你有否全心全力地學習?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 諸葛亮千古奇文:全篇僅86字!道盡孩子成大器秘訣,至今不過時
    《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你有否全心全力地學習?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僅八十六字,卻足以影響人一生!
    諸葛仙師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仙師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誡子書》是諸葛仙師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 【今日薦讀】諸葛亮《誡子書》《誡外甥書》拼音版,快一起誦讀吧!
    國學彙編前言世人皆知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卻不知孔明更是偉大的教育家。《誡子書》、《誡外甥書》便是其為兒子與外甥寫的家書,裡面蘊含著深刻的至理名言和人生道理,然而可惜這兩本家書並未太廣為流傳,在此國學同修匯特別編輯出來以饗讀者,並與君共勉!
  • 資料丨諸葛亮的《誡子書》,足以影響人一生!
    比如,他在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對於為學做人有精簡而具體的忠告。第四課:學習的力量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學起來會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勤奮學習的結果。學習,這是孩子成才的必由之路,只有依靠不斷學習才能走向未來。
  • 諸葛亮的《誡子書》寫了什麼內容,想表達什麼意思?
    《誡子書》第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重點強調的就是「修身學習」。據正史記載,諸葛亮一生戎馬倥傯,46歲時終於有了獨子諸葛瞻。中年得子,舐犢情深。但時光易逝,歲月無情。
  • 《爸爸的16封信》,是寫給孩子的,還是寫給家長的?
    《爸爸的16封信》,是寫給孩子的,還是寫給家長的?
  • 諸葛亮千古奇文:全篇僅86字,道盡孩子成大器秘訣,至今不過時
    ——《誡子書》近兩年,國家大力提倡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度提升。諸葛亮的著作中,《誡子書》也被納入人教版7年級語文課,成為中小學生必背的國學經典書目之一。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在去世前寫給年僅8歲的小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全篇僅86個字,卻道出了孩子成才的核心,時過千年,但毫不過時。 他當時為何要寫這篇《誡子書》? 諸葛瞻少時聰慧,博聞強記,觸類旁通。
  • 文言閱讀練習:《周公誡子》和諸葛亮《誡子書》
    (乙)誡子書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短短86個字,卻道盡人生智慧
    導語:諸葛亮寫給8歲小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對後世為學做人有著深奧精簡的告誡。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更加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學習。正所謂:「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常新。」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誡子書》創作背景,《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是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發明家、書法家、軍事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曾發明孔明燈、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統編本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誡子書》公開課教學實錄
    生:「誡」是告誡、勸勉的意思,「書」在古代是信的意思。師:對,古代的家信或書信稱之為書。這是諸葛亮寫給誰的一封信?生:這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師:他的《誡子書》到底是何時寫的?又是寫給幾歲的兒子呢?同學們知道嗎?生:……師:這是他在臨終前給八歲的兒子寫的一封家書,與其說是家書,不如說是遺書。
  • 《誡子書》教學設計
    【教學實施】一、直接導入引出人物諸葛亮及他的作品《誡子書》。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大家知道說的是誰嗎?(諸葛亮)你知道關於他的哪些故事?(學生自由回答)。很多同學是通過《三國演義》了解他的,讀了這本書的同學了不起。
  • 除了《誡子書》外,諸葛亮還有精彩的《誡外甥書》,開頭就是成語
    以上就是諸葛亮所寫《誡子書》的全文。這篇古文在後代廣為流傳,尤其是這篇文章當中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對我們的學習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諸葛亮可謂是一個文武全才,他是古代非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且憑藉《誡子書》當中的教育思想,也可以稱之為一個著名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