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的家長生了孩子後,都在用很長的時間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父母,他們努力地尋找科學有效的育兒方式。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名人——諸葛亮,看看他寫給孩子的《誡子書》,各位家長們一定能夠從中收穫良多。
《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他還是一個睿智的教育家,《誡子書》是他在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這封86字的家書,讓人不由得再次感慨諸葛亮的智慧,也給現代的各位家長提供了許多育兒的超前觀點。
君子要專注於提高自身修養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君子要在寧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自身的行為舉止,都將反映個人的素質修養。
家長在教育孩子硬知識的同時,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個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必須從娃娃開始抓起。良好的個人修養會讓孩子以更通透的眼光看待世界中的人、事、物。孩子的個人修養高,做事就會有原則,有底線,有分寸。這也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形成更加積極完善的人格進程中重非常要的環節。
節儉是一種人生態度
"儉以養德",要以勤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儉"不僅要落實到行動上,還要將其作為一種人生態度,貫徹到底。家長要培養孩子學會"勤儉節約"的美德,萬物有靈,節儉是對事物的尊重,不鋪張浪費,孩子才不會被慣出一身壞毛病。以"儉"為尺,孩子會逐漸懂得珍惜萬事萬物,"儉"從身邊的小事著手操作,孩子由己出發,一步步學會珍惜,走向善良,自我培養擁有良好的品德。
不為名利所動,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非淡泊無以明志",不恬靜寡慾看淡名利無法明確自己的志向。做人不要把自己的眼界局限於眼前的功名利祿上,這些東西都是空的,一旦沉溺於其中,就容易遺忘初心,無法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物質的東西讓人能夠得到簡單快速的愉悅滿足,但滿足過後便是空虛。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一昧地沉溺其中,為欲望所驅使,人就會變得看不清周遭的一切,看不清他人,也看不清自己。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裡有一項教育為"獎勵",獎勵能夠鼓舞孩子,但家長一定要謹慎使用,注意把握尺度,不能讓孩子過分地重視物質的獎勵。
學習做事必須靜心專一
"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不排除外來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需要靜心專一,而才幹來源於學習。多少人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半途而廢,是因為被外界的聲音所幹擾,失去了本心。
人是社會性動物,每一個人總是難免與外界接觸,看到外界的動態,聽到外界的聲音,成年人尚且一不留神就會被影響,何況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從小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外界的聲音是幹擾,可以聽,但要選擇性地聽,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想法,要學會在"鬧境"中開闢一方寧靜的小天地,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為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
學無止境,有目標才會更有動力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家長一定要督促進行長久的學習,想要有所成就,就要靠堅持不懈地學習堆砌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眼界,不斷明確自己的目標,並為之奮鬥,這樣的自我機制下產生的目標,將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動力。
拖延誤事,做事一定要講究效率
"怠慢則不能勵精",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事情放得久了,就會忘了當初的想法,事後再去看時,也再無法回到當時的狀態了。
如果孩子需要做某件事,但又顯得懈怠,家長要給孩子給予鼓勵,給孩子做心裡建設,讓孩子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儘快完成。孩子完成任務後,家長要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高效率為自己留出了更多富餘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做更多自己想嘗試的事。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險躁則不能冶性",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衝動之下做出的決定,很有可能將會使事情發展的方向失去控制,絕不是行動的上上之舉。
孩子學會做自己情緒的管理者,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能一昧地順應孩子,也不能片面地訓斥孩子,要冷靜下來,和孩子好好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錯。家長還要孩子通過正確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比如聽音樂,玩遊戲,或者找人傾述。
歲月無情,珍惜時間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珍惜眼前人事物,珍惜眼下的時光。家長要教會孩子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比如放學後用多長的時間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可以看書,或者玩耍,一定要有安排地善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空想無用,不要等到滿頭白髮時才後悔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空想上,要教會孩子想到就去做,付諸行動才能有所收穫。結果並沒有那麼重要,行動的過程體驗才是更重要的部分,仔細體會過程中自己的所思所想,總結經驗教訓,是對自己未來的啟示,更是對自己的想法最好的交代。莫待白頭時言遲,成長是一趟單張的旅程,一旦錯過就沒有回頭的可能了。
大道至簡,家長講道理要懂得化繁為簡
諸葛亮總簡短的86字家書,向自己的孩子傳遞了自己的拳拳愛子之心,化繁為簡,字裡行間都是深沉明了的父愛。這其實是值得現如今的家長學習的習慣。很多家長在跟孩子講道理時,總是喜歡提起贅餘的發散性的相關話題,比如拿孩子和他人做比較,比如明明是在說現在的事,又要提起以前的事……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的說道越來越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懂得就事論事,孩子做錯時要明確地指出錯誤,想要詢問孩子時就直接切入正題。
大道至簡,"山路十八彎"不如"化繁為簡"。
我是梔子花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